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报告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7-14 手机浏览

医学检验技术报告范文

1.1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目前,检验科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因此如何管理好实验设备、提高检验质量以及使之有效地为临床服务是检验工作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1)检验科室的实验设备应逐步实现计算机全面管理,对于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应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2)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及功能测试,掌握仪器每日工作状态,所有进行过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均应记录在案。按国家计量法规定要求在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必须定期接受校验,并保留检验证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对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1)使用计算机管理检测试剂。检验科室每年需消耗大量的检测试剂,使用计算机管理检测试剂,保证其质量,并节流增效,及时将有效期内的试剂投入使用。实施计算机系统管理检测试剂,可查询试剂库存量,并预报将要过期的试剂,同时可查询领取人和经办人,极大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避免许多人为的疏漏和差错,保证检验仪器的正常稳定运行。(2)按照仪器的性能选用仪器配套的试剂,如进口仪器则必须选用进口配套试剂,否则结果不准确,复溶的试剂则应现用现配,否则复溶后放置时间长,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暂时不用的复溶试剂应及时放进冰箱内冷藏。

2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1)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2)严格认真做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试验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需提出整改措施和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3)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3检验报告的管理

临床检验报告多且复杂,检测时间不一,如果管理不善易造成检验单丢失,会影响患者情绪及诊治,甚至延误病情。计算机的应用为临床检验服务的改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检验结果可自动进入服务器,具备相应访问权限的临床各科室医师,均可快捷地查询与分析数据。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发放实验结果报告不仅方便管理,还可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便利。(1)利用计算机查询系统可进行检验结果的动态分析,观察患者在某时间段内相同项目多次检测的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分析检验结果与病情的关系,有利于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在发出报告单前,参考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确认报告正确后发出报告单。(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方法学改进,对于不甚清楚的检验项目数据通过计算机查询可及时了解检验项目的正常值或参考值。在家中可通过上网登录医院、检验科室的网站随时查询某些检验的相关信息。(3)某些检验结果常受到所服用药物的影响,检验室可与患者的病历纪录包括患者的全部用药史进行联网,检验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标记可能受到药物影响的病例,以便更好地解释其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

4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发展

4.1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临床检验全程实施科学质量控制,其发展方向是实现自动化管理。随着检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临床检验中已广泛应用,标本的采集与核收阶段、标本的分析阶段、实验中的质量控制、发放报告阶段、检验结果的查询、分析等均可使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使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反馈给临床的信息更加迅速、及时。检验科室应全力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建立成熟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

4.2发展循证检验医学循证检验医学是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对本专业的实验项目进行方法学、临床价值及经济学评估,最直接、有效、准确及合理地组合实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循证检验医学强调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科学的证据为基础原则,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向临床医师提供反映患者真实的证据。

5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报告范文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給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在工作上其实有着必然的联系,双方在整个医疗进行过程中都相互渗透对方的医学知识。如果临床科室人员对检验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知识的渗透,就很快地对检验报告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临床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而且,检验科室对临床医学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对检验报告产生的检验过程中就具有很大的帮助,为更有效更准确地作出检验报告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从检验方面的角度来看,检验项目包括定性法或定量法,老方法或新方法,生化法或免疫法等项目。而各种方法的报告方式、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具体区别,从而对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有帮助,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应从双方科室医生人员互动交流和进行经验的沟通方面入手,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三、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报告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1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1.1加强对检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

为了有效提升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就要对受检标本以及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从而保证受检标本资料的准确性。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要求空腹抽血进行检测的项目,必须要严格相关制度,坚持空腹抽血。另外在做血糖、血脂以及肌酐清除率等相关检验时,同样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建议控制,在受检标本采集时,一定要事前进行询问,确保受检标本符合相关检测需求[1]。

第二,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如果患者体位出现变化那么检测结果也会出现改变,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体位进行采集。

第三,输液前后进行标本采集,其检测结果同样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采集时间。

第四,采集标本时,患者应该处于静止运动的状态,而不是刚刚运动完成之后进行标本采集,这样标本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第五,标本送测时间要及时,因为标本在采集之后,如果检测不及时,就会影响到标本的属性,导致检测结果存在着差异,所以加强标本送测时间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1.2注重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当前用于临床医疗检测的设备种类众多,如果这些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就会影响试验设备的检测精确度,因此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用于临床实验检测设备要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将这些设备信息统一录入到系统中,从而方便相应的查询,特别是有关文档的查询,这有助于使用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这些实验设备。

第二,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并且进行功能检测,同时结合使用人员和设备人员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维护,并制定维护监管制度,确保设备能够正确使用和保障其功能[2]。

第三,对于检测试剂的质量管控。试剂和实验设备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够发挥设备仪器的检测功能。因此控制试剂的质量同样关键。对此要保障试剂能够和实验设备相配合,要使用原装试剂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对试剂的保质期和库存量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保障试剂能够正确使用,提升检测仪器的精确度。

1.3加强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检验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精确度和及时性。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要逐步完善实验室工作一整套制度。包括实验室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时制定实验操作考核制度和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不同科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医学检验论文并且报保证内部管理能够实现可追溯性,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工作过程能够得到全面监管,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够有效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严格认真地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紧密结合实验不同的过程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重点环节要进行全面监管,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并且形成整改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医疗的试验检测精确度[3]。

第三,对于检测技术人员要加强理论和操作技巧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理论创新,测试方法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构建检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甚至和兄弟医院的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技术研讨,总结检测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

1.4加强对试验报告的管理

由于临床检验报告的种类相对较多,而且复杂,并且检测时间也相差很大,如果这些检测报告不能够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试验报告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能够让这些报告形成电子版并存储在服务器中,这样检测报告数据就能够被不同科室的医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试验报告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让试验报告具有更好的参考性,提升数据报告的利用率[4]。当然采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报告进行管理,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对此需要通过完善病毒防火墙,并且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加强对数据库的备份工作,这样就算服务器瘫痪,只需要恢复数据库,就能够挽救损坏的数据,从而保障试验报告的持续使用。

2结语

总之,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检验数据的精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检测报告的利用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对此医院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有法.有关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