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石头爷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8-04 手机浏览

石头爷范文

乡下的堂弟催了我几个电话,又要我回乡下给爷爷迁坟。如今回家乡方便多了,高速公路直达家乡,且路口又在家乡附近。从粤西到粤东三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没有高速公路时,曾走过十四五个小时。

我回到家乡,堂弟他们已在家里等候了,迁坟的工具都已准备好。我们寒暄了几句,一起出发了。爷爷就葬在村后的石狼山上,这是我们给爷爷第三次迁坟了。我的童年,奶奶老是对我讲石狼山的故事,她说爷爷在石狼山放过牛、砍过柴,后来在石狼山战斗过。尤其在1948年深冬,爷爷带兵攻打石狼山的战斗故事,更是说得十分精彩,如身临其境。奶奶每当提起爷爷的那次战斗,她就眉飞色舞,兴奋异常。

1948年的寒冬腊月,冷风刺骨,爷爷奉命带着一连兵回家乡攻打石狼山。石狼山上的土匪和地主勾结一帮,顽强抵抗,死不投降,爷爷的部队和敌人展开了一场鏖战……石狼山易守难攻,爷爷他们攻了两天两夜,损失惨重,爷爷的身上也两处负伤。后经上级的同意,采取火攻,放火烧山。刹时,熊熊大火从山下烧向山顶,满天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这一招真灵,我军守在大山的背面,鬼子弃枪逃命,束手就擒。这场曾经十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这场战斗,爷爷的勇敢奋战,足智多谋而立了二等功。

次年夏天,爷爷转战潮州,而壮烈牺牲,他临死时嘱咐战友,一定要把他葬在家乡的石狼山上。爷爷牺牲那年,爸爸9岁,叔叔才6岁……

我记得非常清楚。1974年的秋天,那年我已13岁,有一天,公社书记来到我的家,他听说我爷爷的坟地是一块风水宝地。要我爸爸把爷爷的坟迁走,要葬他的父亲。公社书记开初是好话商量,他见我爸爸不答应,就来硬的,威胁我爸爸。我的爸爸并没有怕他,说爷爷为革命出生入死,凭什么要把地方让给他的父亲,连一块安息的地方也没有?后来,我爸爸和他吵了起来,身为书记的他竟说我的爸爸打了他。他利用职权,叫来了保卫组,把我的爸爸抓走了。在保卫组的牢里,书记对我的爸爸说,爸爸要是答应他,他就放我的爸爸出来。可我的爸爸不但不答应,还说出来后要告他。爸爸被抓,我的叔叔到县委告状,告了几个人都没有结果。后来幸得县委的一位副书记是我爷爷的战友。他听知后非常气愤,由于他的出面干涉,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爸爸不到30岁,就当了生产队队长,一心想把家乡人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尽管父亲带乡亲们如何奋战,人们的温饱还是无法解决。爸爸到了不惑之年,大山挡不住改革开放的春风。爸爸见时机来了,他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带领乡亲们日夜战斗在石狼山上,不到三年的时间,果树披绿了石狼山,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枝头,看到累累的果实,乡亲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在欣喜之余,带来了忧愁。果树丰收了,可外面的车辆进不来,几百吨的水果不可能一担一担挑出山外。那时的爸爸不叫队长,而是一村之长了。他召开了一个村民大会,很快达成了共识——修公路!

家乡祖祖辈辈住在石狼山下,石狼山上葬有不少坟墓。说到迁坟,村里不少人就犹豫了。迁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要请风水先生,要择日,要找地方……修路必须迁坟,爷爷的坟墓不在低处,本来是不用迁移的。可爸爸为了带头,第一个上山迁坟。于是,爸爸带着我们上山了,爸爸点燃香,跪在爷爷的坟前,十分沉重地对爷爷说:“爸爸,我是不得已才打扰您的,为了乡亲们,您不会怪我吧。战争年代,每次的冲锋陷阵,您都是走在最前头的。爸爸,您日日夜夜守护在这片果树下,如今,丰收在望,这不正是您当年所盼望的吗?爸爸,乡亲该告别贫穷的日子了。爸爸,我们把您迁到上面,不久,您就能看到大汽车进村子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爸爸说着说着竟流出了泪水,这就是爷爷的第一次迁坟。我们没有把爷爷迁移到别处,只是把爷爷的坟往上迁移了十多米。爷爷本不该迁移的坟墓迁移了,乡亲们还有什么可说呢。两天之内,所有的(该迁的)坟墓都被迁走了,扫除了修公路的障碍。不久,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修进了村子。有了公路,山村与城市的距离缩短了,外面的信息,通过这条公路滚滚地涌了进来……

路通财通,从此以后,家乡一年一大变。新楼房拔地而起,买拖拉机、小车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爸爸因是家乡的致富领头人,多次获得了省、市的劳动模范称号,还到处去演讲致富的经验,也有不少人到村子来取经。

爷爷的血没有白流,爷爷的牺牲也是有价值的。爸爸继承了爷爷的遗愿,为爷爷实现了理想。处在石狼山上的爷爷,家乡的变化他应该看得一目了然。我相信九泉之下的爷爷,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真想不到事隔八个年头,爷爷的坟墓又要迁移了。高速公路在家乡经过,在石狼山的背后挖一条隧道过来,爷爷的坟墓刚好在隧道口上。高速公路在家门口经过,这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村人像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给爷爷第二次迁坟。由于坟墓不易葬得太高(家乡的风俗习惯),把爷爷的坟墓离隧道一百来米的地方安葬了下来。

家乡有了高速公路,如虎添翼。家乡办起了一家家工厂,招来了不少外来工。我的堂弟在家乡也办起了一家罐头水果加工厂,效益相当不错。村子不少人当上了老板,家家户户几乎有了洋楼,有了小汽车,原来不足600人的山村,如今不再贫穷、落后、偏僻、沉寂,已成了一个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小城镇,人口已达两万多人。村子有学校,有商场,有医院,有娱乐场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

家乡是时代的幸运儿,如今的铁路又要经过我们的家门口。真是无巧不成书,铁路的隧道口又让爷爷的坟墓给撞上了。铁路开到家乡,这是我们祖祖辈辈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火车到了,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家乡无疑将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给爷爷的第三次迁坟,我们不怕麻烦,我们高兴还来不及。爷爷若是泉下有知,也会乐得合不拢嘴。当年,爷爷冒着枪林弹雨,还不是为了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



我们来到爷爷的坟前,左边的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我们虔诚地跪在爷爷的坟前,我念念有词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们又来打扰您了。其实,您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您看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可真快。您每迁一次坟,都是家乡有意想不到的好事情,给家乡带来了机遇,如今铁路又修进了村子……”



把爷爷葬在什么地方,我跟堂弟产生了分歧。我要把爷爷仍安葬在石狼山上,可堂弟不同意,他担心一两年后,又要把爷爷迁移,他坚持要把爷爷安葬在别处。我耐心地对堂弟说,爷爷生前的遗愿就是要葬在石狼山上。哪怕一年迁移一次,咱们也要把爷爷安葬在石狼山上,更何况每一次迁移都是那么大快人心!让爷爷看着家乡的变化,这是何等快乐的事啊!最后,堂弟被我说服了,我们把爷爷安葬在远离铁路四百多米处的山上……



社会的发展之迅速,说不定再过三五年,飞机场什么的又在这里兴建,那时,我们再来给爷爷迁坟!

石头爷范文篇2

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民盟创始人之一、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他虽官居高位,但在家人眼中却情感细腻,充满生活情趣,是位“家规严格,痴迷石头”的老人。

“君影我怀在,君身我影随。重泉虽暂隔,片夕未相离。俯仰同襟袍,形骸任弃遗。百年真哭笑,只许两心知。”是他为悼念夫人所写的诗,题目为《影》。1934年,在上海法科大学任教务长的沈钧儒和夫人双双迎来60岁大寿。1月1日,上海律师公会、上海法科大学等团体的好友,为沈钧儒夫妇举办了热闹的庆祝活动。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沈钧儒夫人张象徵(音同“征”)就因肺炎在上海病逝。沈钧儒悲痛万分,入殓时,他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夫人胸前。夫人去世后,沈钧儒一直贴身带着她的照片。每当有人给他介绍配偶时,他都说:“请不要在我夫人面前提这种事情……”并终生没有再娶。他写了很多悼念夫人的诗,《影》就是其中之一。

在嘉兴沈钧儒纪念馆,参观者可以看到沈钧儒的最后墨宝:“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他革命情结的最好诠释。

感情细腻的救国者

沈钧儒共有5个子女,儿子沈谦、沈诚、沈议(叔羊)、沈谅和女儿沈谱。如今,只有90岁的女儿沈谱还在世,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沈钧儒在北京的孙子沈宽和孙女沈松。他们的父亲沈议是沈钧儒的三子,最得沈钧儒疼爱。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沈钧儒去世,沈议全家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

沈松拿出一张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时的照片。她指着身旁的沈钧儒感慨地说:“你说爷爷站在领导人中间,个子最小,又那么瘦,凭什么得到、他们的认可呢?”

沈钧儒1875年生于浙江嘉兴,早年为清光绪进士。他历经几次改朝换代,每一次都因站在人民一边,遭到通缉。沈宽说:“爷爷曾留学日本,专攻政治法律,但因搞立宪活动,刚一回国,就险遭清廷抓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在浙江参与起义,后来又积极倒袁,袁世凯也要抓他;再往后,他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反对军阀孙传芳南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后,认为他有通共嫌疑,曾将他扣押,试图阴谋杀害。幸亏爷爷的师生相救,他才得以获释。”

1927年10月,沈钧儒出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培养出沙千里、林亨元等著名的法学家和律师。沈宽说:“爷爷在那时就有了律师证,按当时的名望,他本来可以有很高的收入。但他接穷人和革命者的案子一律免费,有时还倒贴钱给他们,家里反而更拮据了。债主不断登门,有时连水费也交不起。”1931年,沈钧儒被上海律师公会选为执行委员,他不畏豪强,敢于主持正义。

1936年5月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沈钧儒当选执行委员,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10月19日鲁迅逝世,沈钧儒作为公祭主持人,将自己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做成大旗,盖在鲁迅遗体上,这悲壮的举动感动了无数进步青年。沈宽说:“爷爷在之后的‘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活动上,率领千人游行,遭受军警威胁,也让人警告他‘识相点,再胡闹就不客气了’,但爷爷全然不理。”

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国会7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政府逮捕。上海市政府宣布他们的“罪行”是:“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勾结‘赤匪’煽动阶级斗争,更主张国民政府,改组国民政府,种种谬说均可复按。”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北平高校学生纷纷罢课,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争取爱国自由、释放爱国领袖”。宋庆龄也专程赶来营救,她说:“不把‘七君子’放出来,我也要去住监狱!”西安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八项主张,第一条就是释放“七君子”,这才妥协。

沈松告诉记者,即便在当时的情况下,爷爷从未忽视对家庭的责任。2008年出版的《沈钧儒家书》,汇集了他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后写给亲人的200多封信。1936年12月,沈钧儒在苏州监狱依然和家人通信。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今日尤其快乐者,昨日接小妹信,顷午后同时接汝十九午刻所写之信,内有熊熊(孙女)、康康(孙子)各一纸,又他们照片三张,这一乐真是非同小可,大家传观,称羡不已。”1937年1月29日信:“日来天气真暖,昨夜临睡,耳边嘤的一声,竟发见一蚊子,但蚊子它亦发见了我。二三点钟醒来,头上痒得不得了,睡都没有睡好,可恨之至……”沈松感慨:“爷爷在监狱里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亲人的只言片语、几张照片都会令他开怀大笑,连小小的蚊虫都能引发他的乐趣。他是个情感很细腻的人。”

以石会友,远近闻名

1945年10月,救国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沈钧儒被推举为主席。在他领导下,救国会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的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来,沈钧儒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10月,他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赴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同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沈钧儒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沈钧儒生活十分俭朴,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石头。沈宽向记者介绍:“爷爷的奇石藏品丰富,既有天上的陨石,也有地下的化石,光矿石标本就有200多枚。”

“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沈钧儒爱石头,就是看重其坚强的品质。沈钧儒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这里一度成了南北爱国志士的聚会场所。元老于右任以及当时的社会名流郭沫若、冯玉祥、李济深、黄炎培、茅盾都是他的座上客,冯玉祥曾题词:“南方石,北方石,东方石,西方石,各处之石,咸集于此。都是经过风吹日晒,雪浸雨蚀,可是个个顽强,无亏其质。今得先生与石为友,点头相视,如旧相识,且互相祝告,为求国家之独立自由,我们要硬到底,方能赶走日本强盗。”沈钧儒与石而居,以石会友,远近闻名。同为“七君子”的史良曾在文章中回忆,沈老在重庆时,身后经常有“尾巴”(指特务)跟踪,抗战胜利后,他离渝返沪,“尾巴”看沈老身边总有个大箱子,很沉重的样子,费尽心思打开审查,结果发现竟是一箱石头。

沈宽告诉记者,那时候爷爷藏石,和现在的概念完全不同,丝毫不计钱利。“石头记录着爷爷的足迹,也是最廉价的纪念品。1900年,爷爷曾在陕西汉水襄河拣过石头;此后,在贵州的安顺、广西的百色、甘肃的玉门、辽宁的沈阳等处都拣过石头。新中国成立后到了北京,依然如此,他在鸭绿江边国界桥下、在罗盛教烈士陵墓处拣过石头;到苏联访问时,他在列宁躲藏过的拉兹里夫草棚旁拣石头;84岁时,他在北戴河洗海水浴,还从鹰角石海滩拣回一块大石头。此石红白相间,点缀有一些云母似的小星点,爷爷一直把它放在案头,朝夕相伴……”

严格的家教家规

沈钧儒非常注重对儿女的教育,他的4个儿子都曾在国外留学。1920年,长子沈谦在上海同济医工学校读书,希望到德国深造。尽管沈钧儒当时家境窘迫,但为了让儿子留学,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书籍和物品,还向人借款。1923年,沈钧儒又送次子去德国留学。1935年1月,他送三子赴日本大阪商科大学学习,10月,送四子赴德学习电机工程。沈宽说:“爷爷,特别重视教育。为了供几个孩子上学,家里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他喜欢年轻人上进,只要肯学习,再困难也想办法克服。”

沈钧儒的女儿沈谱虽未出国留学,但自幼受父亲影响,立志干一番振兴中华的事业。她考入当时闻名全国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是个非常积极上进的爱国者。时任救国会领导人之一的邹韬奋早就想为沈谱和《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牵线搭桥。1939年沈谱毕业回到重庆,恰巧和范长江都是救国会会员,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萌生了爱情。回忆往事,沈松笑言:“他们结婚很简陋,就像个茶话会。那个年代也要求新娘子坐轿子,揭盖头,但沈谱和范长江都没有,各自穿了一件干净的旧蓝布长衫。爷爷也没有给女儿准备嫁妆,只在婚礼现场简单说了两句话,在结婚纪念册上写了首诗。之后,客人们就一起嗑瓜子、喝酒,一切从简。”

沈钧儒家规严格且非常细致。他从苏联出差回来,专门买了一本关于怎么教育儿童的书,用于教育孙辈。沈松告诉记者:“爷爷边读边批注,那些文字都可以出论文集了。他按照书中的某些要求教育孩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做正直、正派的人。”

沈钧儒要求家中无论老少,每天都要坚持看报纸,即便是上小学的孙子,回家后第一件事也是先读报,再做作业。沈宽告诉记者:“爷爷还要求,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要细嚼慢咽;家里的东西要摆放规矩,被子要叠好;沈家人不许打麻将、打牌;礼拜天早上要去给长辈请安。”

子女的平凡生活

在沈钧儒孙辈眼里,爷爷被称为“爱的化身”。沈松告诉记者,爷爷对亲人,对身边人,甚至对一些原本素不相识的人,都饱含爱心。“就拿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来说,他们同岁,20岁时在苏州结婚,恩爱相处、同甘共苦40年。爷爷在外奔波,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奶奶一手操持,即便如此,爷爷还不忘叮嘱她多多学习。”沈钧儒曾在1902年4月24日的家书中写道:“上海有《女学报》望阁下购阅之。一年大约亦花不了多钱,而可以增许多见解。其报好否,可一再请教岳父,至要至要。”他称妻子为“阁下”,饱含深情。1929年2月至3月间,张象徵重病住院,虽然有儿女陪伴,但沈钧儒仍七天七夜没有合眼,守护在妻子身边。

石头爷范文

爷爷是个老中医,已经退休了,可他手脚闲不住,好干他的老本行——采药。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老人家每天总是要上山采一趟药。回到家后,他有是切药、晒药、研药的忙个不停。爷爷在院子四周载满了各种各样的药草,有鸡冠花,有铁篙青,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草药。家里药柜的抽屉里装满了各种药丸,爷爷为采回这些药,吃了不少苦头。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天色阴沉。爷爷听说离家20多里的山沟了长有一种止血镇痛的特效药草——五爪龙,便吃了几口翻,带着篓子,叫上我就匆匆动身了。

山沟里乱石多,两旁是陡峭的高山,岩窝窝里长满了人样高的篙草。爷爷戴上老花镜,在石缝草丛中仔细地寻找着,好半天,才发觉在一人多高的石壁上长着一颗绿油油的药草。爷爷伸了伸手臂够不着。我急忙搬来一块石头给爷爷垫上,爷爷踩在上面踮着脚,用手抠了好一大会,才把药草抠出来。爷爷的手指头抠破了,血流了出来。我心里真难受,可是爷爷毫不在意。他那两只长满老茧的手,拿着这颗药草,上看下瞧,好像拣了什么宝贝似的,苍老的脸上浮现出甜蜜的笑容。回家的路上,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爷爷把那棵药草藏在怀里揣着,而他的头上身上却被淋湿了。回到家后,他顾不得疲劳,又找来旧花盆,栽好以后才在躺椅上躺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