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课堂教学范例(3篇)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互动创新传统教学排球教学应用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高校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才能使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排球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要课题内容,这样的课堂难免会出现枯燥,单调性的缺陷,因此在高校中的排球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消极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二.互动创新的概念
互动创新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语言,肢体行动的全方位参与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创新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主导和服从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师生关系的理念不同
传统教育中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老师,这些都是正确的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在课堂中缺乏相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学习乐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放低自己的学习追求。互动创新模式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意见相互的交换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
(二)课堂组织形式的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有复习,讲解,练习和复习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中老师处于主要位置,师生之间的沟通频率比较低,老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内容的直接讲解,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之间也缺乏相关的谈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仅仅是完成了对知识点的灌输,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培养。
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由情境引进,自主探索,学习和评价四个部分构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课堂内容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会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互动创新模式中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知识的资源共享,通过知识的共享过程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深度,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漏洞,可以促使老师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
(三)教学功能的理念不同
教学功能,是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智力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把握,认为知识的掌握是教学模式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互动创新模式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排球的教学添加了新的教学方案选择,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建立老师和学生民主的关系,同时也会促进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
四.互动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排球课堂上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有了教学目标会促使教学活动有大的方向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向教学目标靠拢。传统的排球课程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阻碍了学生的潜力的发挥,传统和互动创新模式的结合既要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也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选定可以使教学活动都按部就班的进行,使得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明确化和具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育素质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还是会取到良好的效果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互动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进步中寻找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实现程序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可以控制的控制,在互动创新和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排球教学中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教学过程的程序化,使得教学步骤能够按照程序一环一环的进行,通过程序化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环节的动作进行有目的性的加强和巩固,并且在互动练习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的有关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排球水平。
五.结束语
互动创新和传统模式相结合是适应于现代的教学理念,适合大学中排球教学的发展,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克服传统模式的束缚,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排球素质也可以提高我国大学排球学术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董宏伟.“互动创新”式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6(06)
[2]吴平.排球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研.2011(01)
[3]黄钊林.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02)
[4]王保奎,钟浩,陈万睿.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教育.2007(03)
[5]周忠高.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内江科技.2011(03)
[6]陈聪.互动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体育师友.2009(05)
[7]仝媚媚.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1(01)
[8]苏长.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篇2
一、让生活走进体育课堂
1.课题导入“生活化”。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体育知识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
①模拟生活片段。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投掷教学中,先提示学生回忆儿时扔沙包等投掷类游戏,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专业运动员投掷时的动作视频,并分析、分解技术动作,分析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教学。
②展现生活原型。将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的真实情状寓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篮球规则时,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引入学生在日常篮球活动中由于对篮球规则的理解偏差而出现的争执场景,进而在篮球实践课中穿插规则教学。
2.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实际生活体验为依托,感受体育本质。理论联系实际是体育课的生命所在。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资源,呈现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让体育走进现实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体育,时时有体育,运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在实践中体会体育课的真谛。
1.于生活中感悟体育,提升体育素质。体育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体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尤其是在进行技术性较强或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体育活动开展好的社区去,到群众中去,组织参观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知识,增长才干。例如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由于排球运动在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学生对排球技术的学习不感兴趣,此时我们在课堂上可先适时引入与排球技术相关的气排球运动(在浙江省东阳市推广得非常好),一方面气排球与排球技术动作比较接近;其次,气排球对技术动作要求相对较低且娱乐性较高;再次,气排球场地比较小,比较容易组织、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气排球的玩乐中初步感知排球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排球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掌握。与此同时,在课堂上也引入气排球规则教学,并要求学生在周末必须参加一次社区气排球活动,促进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体育,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体育意识,提升体育素质。
2.于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享用生活。为此,教师应布置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体育知识有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在进行篮球技术教学时,必须要同步跟进规则教学,并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平时在参与篮球活动时,要敢于尝试做裁判,在实践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各项技能,提高自己。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技能学习的方向,从而促进体育技能的掌握。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室内教学;课程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8-02
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同步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体育课的展开促进了小学生身心成长,而在体育课程中,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体育课程中包含了比较多的室内体育课。室内体育课作为日常体育课的补充,对于学生丰富日常安全知识、体育知识、健康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育课开展的必要性
现阶段,就大部分小学室内体育课开展情况来看,基本上室内体育课都成为小学生自习、娱乐或者休息的课程,大量的课堂时间由于学生散漫而被浪费。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家长对于体育课或者说室内体育课的不重视或错误的认识,因而也不能有效的利用体育课的室内时间,导致现阶段室内体育课被无端浪费。
室内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与室外体育课相当的作用,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室内教学传授安全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课准备知识、体育历史与体育精神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以及我们国家的体育精神和发展历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又为室外体育课的安全规范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室内体育课,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合理的方法,认真备好每一次课,并将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主题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堂丰富的教育课程。
1、安全教育与室内演练
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了日常安全、课堂安全、应急对策等内容的教育。在室内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生理疾病防护、日常生活安全、户外出游与运动安全、安全应急等内容,同时利用教室空间,邀请学生展开实际演练活动,如人工呼吸、漏电解救等基础的防护内容,在演练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错误行为的纠正和指导,加强学生的直接印象。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做好课程总结,与学生共同回顾课程知识,让学生牢牢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2、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
良好的理论指导对于开展体育运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由于学习范围有限,实际经验缺乏,往往存在着盲目运动或者无效运动的情况。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的机会,向学生讲授人体主要的肌肉部位以及锻炼方法,人的生理构造以及防护措施等,让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并在室外体育课堂上加以实践,此时体育老师只需简单指导,学生便可以掌握练习技能,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运动的效果。
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应当讲求严谨性,防止知识传授的扭曲导致小学生后期不当的练习。通常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欠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在教室内的实际演练来传授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通过短片介绍、图片演示或者收看一场实际的运动比赛,来直观的了解准确的运动技能以及其必要性。
3、开展良好的心理体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始期,良好的心理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健康心理的讲述、娱乐小游戏等方式,为小学生开展心理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同时可以开展励志教育,帮助小学生在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实现理想的信心,增强小学生的斗志,为祖国培养心智健全的优秀青少年。
三、室内体育课实践教学----以某小学排球运动规则传授课程为例
要想在室外开展好小学生排球运动,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在室内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国某小学以排球运动为主题开展了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室内体育课程。
课堂学习目标是为了了解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知道排球比赛的具体规则,并能让小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认真地学习此项运动。此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排球的体育常识,学习的重点在于排球运动规则的掌握。
首先,体育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致了解排球运动的概况,课堂上教师介绍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美国人威廉・摩根,此人从海滩上渔民架起渔网的抛球游戏设计出了最初的排球,起初以16人制为标准,四人一排,故得名排球,后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又改为9人制,直到五十年代改为6人制。第二,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排球的简单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的规则由学生自己介绍,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由老师来补充,相互交流来学习掌握排球的简单规则。第三,教师介绍主要的排球明星,了解我国女排的辉煌历史,通过几位排坛明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等战绩。例如袁伟民、郎平、孙晋芳等明星排球运动员;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1986年第十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等辉煌的五连冠比赛。
通过整堂课程的学习以及师生互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排球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排球发展历史过程中我国运动员的主要辉煌战绩,同时还掌握了排球运动的规则以及人员架构知识,不少的小学生听了明星运动员的故事后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之后的室外体育课上一显身手。
显然,上述以排球为主题的室内体育课,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拓展了其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规则的掌握加上后期室外的实际演练,排球课程的开展更加高质、便捷。上述这些效果是室外体育课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在室内进行,而由于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于室内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大量室内体育课的浪费。小学室内体育课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同时通过心理体育运动的展开培育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室内体育课的研究学习,掌握安全教育、体育规则、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技能,为小学生带来丰富的室内课程。
参考文献:
[1]任志林.奚卫兵等.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J].体育教学,2012,(1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