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就业前景范例(3篇)
中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篇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努力学习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对本学科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三)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科学研究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在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大型医院的设备中心、高等院校等地方工作,也可以做国家公务员。相关行业(如IT,仪器仪表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设备、护理、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医疗设备/器械;
2医疗/护理/卫生;
3制药/生物工程;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其他行业;
7计算机软件;
8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算法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算法工程师;
2售后工程师;
3销售工程师;
4硬件工程师;
5维修工程师;
6注册专员;
7技术支持工程师;
8产品经理。
就业前景是我们每个人必定考虑的东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就业总体来说供需平衡,甚至略微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是各大医院及公司急需的人才。因此,该专业急需高技术人才,学得越精也越吃得开。
中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一、新农合概述
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它的出现旨在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提供一定的保障。从2003年新农合实施以来,到目前为止,新农合已基本覆盖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并且国家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也在逐年提升。尽管新农合的出现填补了农村医疗保障的不足,但由于新农合自身尚处于不断发展完善得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诸如社会满意度较低、保障水平较低以及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宣传力度较小及其自身存在的诸多制度问题等都困扰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农合已然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逐步向前推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卫生院的工作任务量也逐步加大,接受疾病的类型与难度也在逐步提升,许多卫生院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扩张,由此使得卫生院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二、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护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卫生院医疗环境存在的问题。新农合背景下社会对于基层卫生院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但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其医疗环境建设没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水平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医疗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基层卫生院原有简陋的医疗设备、医疗护理室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许多基层卫生院当前的医疗环境还尚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基层卫生院的床位紧张,过去基层卫生院的功能仅限于输液或给农村居民买药提供便利,因此,其床位设置较少,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发展,基层卫生院的功能不再那么单一,对于床位的需求量也有所上升,但当前许多卫生院并未跟上时展的步伐,导致床位紧张;其次,就是基层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堪忧,许多基层卫生院的环境不够整洁、床铺不能做到及时清洁等问题比比皆是;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逐渐加快,但基层医院的卫生室由于资金限制不能够对医疗设备做到及时更新。
2.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新农合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基层卫生院报销比率高,由此导致基层卫生院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基层卫生院所面临的疾病类型也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对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与医疗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需求量也进一步加大,?ζ湟交つ芰Α⑺刂实囊?求也进一步提升,但就目前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数量与素质而言与现代医疗发展背景下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在职量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对于医护人员数量的需求,许多医护专业毕业的高校学生一窝蜂地涌进城市以及市医院等,很少有主动选择到基层卫生室服务的高校医护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就是基层医护人员的医护素质不高,这种素质包括专业医护素养以及服务素质。由于基层卫生院的条件限制,使得护理人员缺乏医护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医护人员技能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缺乏相应的医护专业素养;再有就是医护人员的服务素质意识较差,缺乏对待病人的人文关怀意识。
3.基层卫生院护理管理组织不够规范。基层卫生院护理的管理组织不够规范也是制约基层卫生院护理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基层卫生院初设的初衷就是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提供一定的便利,而非向县级、市级医院那样有组织、有规模、规范化的运营,这种建设观念的偏差导致基层卫生院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尤其是随着新农合的发展,这一弊端更加显现。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约有63%的基层卫生院缺乏相应的护士长等专门的护理管理人员。这种现象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清,由此使得护理人员的考察也缺乏相应的基准,很难对护理人员起到一定的工作激励性。
三、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护理的对策研究
1.基层卫生院医疗环境的改善。在新农合背景下加强基层卫生院的环境建设是基层卫生院开展护理工作的首要职责。在新农合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卫生院的环境建设要更加人性化、在基层卫生院进行环境建设时要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首先就要配置足够的床位,同时,要将基层卫生院的格局进行细分,将卫生院分出诊疗室、住院室以及观察检测室等不同的部分;再次,护理人员要定期对医院的床位以及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更新,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最后,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也要能够即时上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要,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于设备应用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基层卫生院公共基础设施也要进一步加强。
2.完善基层卫生院组织管理条例。制度是规范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重要标杆。为此,在基层卫生院加强护理工作的行动中要完善基层卫生院相关的护理组织管理条例。并且要组织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学习,使条例能够落地实施,而不只是摆设。再者,颁布条例后,还要能够通过一定的监督、检查来检测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对条例的实施、落实程度,并以此作为对于医护人员的考核标准之一。同时基层卫生院在设立规章条例时还要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中常犯的错误进行纠偏措施,保证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3.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素质的提升。基层卫生院的护理人员是开展护理工作的核心,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于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而言可谓至关重要,基层卫生院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就是要使基层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面对农村居民时要能够以服务至上、关怀为本的理念关爱、尊重他们,对他们不知道的医护知识要有耐心的解疑答惑;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专业素养。当前医疗科技发展迅速,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较快,为此,基层卫生院要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强化他们的护理专业技能,鼓励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继续教育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
中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背景;心理学;医学;教育学;工作现状;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055,R19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48-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4
Currentclinicalpracticein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by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
differentprofessionalbackgrounds
ZHANGLi-Li1,YANGPeng1,QIANMing-Yi1,CHENHong2,ZHONGJie1,
YAOPing1,XUKai-Wen1,YIChun-Li1,ZHANGZhi-Feng1,WANGYi-Ping3
1DepartmentofPsychology,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2SchoolofPsych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3MapleWomanCenter,Beijing100054,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QIANMing-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urrentclinicalpracticesin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by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differentprofessionalbackgrounds.Methods:Totally1201professionalpersonnelfrom28provinceswereinvestigatedbyastratifiedconveniencesamplinginthisstudy.Amongthewholesubjects,therewere470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314withmedicinebackground,190witheducationbackground,194withotherbackground,and33subjectsdidn'treportthisinformation.Thestudyusedaquestionnaireof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worktoinvestigatethegeneralfeaturesofprofessionalwork,typesofclinicalpsychologicalservicesoffered,usageofdiagnosticcriteria,methodsofacquiringfeedbackonefficacy,andinteractionwithclients.Results:(1)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hadthehighesteducationallever(masterandabovedegreewas49.5%).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medicinebackgroundspentmoretimeonclinicalwork(average10.8hperweek).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medicineorpsychologybackgroundspentmoretimeincasediscussionandsupervision(average2.3hperweek).Butthegroupsupervisionhoursandindividualsupervisionhoursinaweekwerealllessthan1hamongallprofessionalpersonnel.(2)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didmorecounselingworkthanotherthreebackgrounds[(3.7±0.9)vs.(3.3±0.9),(3.4±0.9),(3.3±0.9);Ps
【Keywords】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professionalbackgrounds;psychology;medicine;education;currentclinicalpractice;cross-sectionalstudies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与欧美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无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培训与资质认证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1-3]。
目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有医学背景的医务人员、有心理学或教育学等文科背景的学校人员以及心理学的爱好者[4],他们的学科背景主要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在研究者既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临床工作都有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针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以及有关职业发展建议的论文[4-7],并得到对行业发展与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发现与探讨,但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工作状况进行比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针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考察,以了解各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特点,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工作提供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1201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涉及省区市包括华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华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每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各1个,在每市选择医疗机构(省区市医院、精神科专门医院各1-2所)、教育机构(大学、中学各1-2所)及其他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每个机构调查专业人员2~3人。因实际取样时遇到一定困难,在强调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方便取样的方式尽可能按照上述要求搜集相关人员的数据。
在12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46名,女性749名(6人资料缺失);年龄20~74岁,平均(36±9)岁;教师571人,医生278人,专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56人,个体经营人员27人,其他职业73人,资料缺失196人。
1.2工具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8]。本研究选取调查表中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部分信息,包括以下4部分:(1)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共8个题目,即专业工作为专职还是兼职,是否担任督导,是否担任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时间,每周进行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每月接受专业督导的小时数,每月进行个人体验的小时数。(2)临床心理服务工作类型。测量专业人员提供各类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共4个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药物治疗。(3)诊断标准使用。测量专业人员使用各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以及有些案例无法诊断。(4)与来访者互动状况。测量治疗中发生几种与来访者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来访者的治疗完成、脱落、转介、危机干预等。除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外,调查中各条目均为1~5点计分(没有、较少、适中、很多、总是)。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进行F检验、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情况比较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高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其余3类专业人员均以女性居多;教育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硕士和大学本科,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和大专,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表1)。
2.2专业工作任职情况及工作时间比较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的专/兼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兼职比例最高,其次为其他背景专业人员,医学、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兼职比例最低,但仍达到约45%。担任培训教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达到约40%,而其他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也达到约30%(表2)。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时间(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每周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其次为心理学背景,再次为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每月接受小组督导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但各组均小于1小时(表3)。
2.3提供不同类型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
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的频率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治疗的频率最多,其次为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人员提供心理测量的频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人员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表4)。
2.4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使用各种诊断标准的频率
在DSM-IV、ICD-10、CCMD-3诊断标准的使用中,医学、心理学背景人员使用最多;主要根据经验诊断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使用最低;案例无法诊断的情况,教育学背景人员的报告频率高于医学背景人员(表5)。
2.5与来访者各种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
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更多地按计划结束。来访者的治疗按照计划结束的状况,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发生频率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报告最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人员报告多于其他背景人员;遇到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来访者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遇到的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表6)。
3讨论
3.1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概况及其专业工作的一般情况
首先,本次调查发现心理学背景者学历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比例达到91.2%且硕士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类专业背景,但四类专业背景中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比例仍占6%~16%,尤其以医学背景居多,这说明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仍偏低。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被要求至少具有硕士教育水平,而心理治疗师须为博士毕业[5,9]。根据我国国情,赞同汪新建等的建议,即要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低于本科毕业,且应限定在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的范围内[6],未来考虑逐步向专业研究生水平过渡。
其次,本调查还发现了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1)与过去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员大多是兼职相比[5,7],目前心理学和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专职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中专职人员比例也有约1/3;另一方面,仍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加上我国的专业人员极为缺乏(与美国对比美国心理治疗师与居民人口的比例为1∶582[10]的现状相比),提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2)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约40%),这可能缘于他们工作时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有更具优势的专业训练背景有关。
此外,在专业工作时间方面,结果发现:医学背景者每周从事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10.8小时/周);心理学和医学背景者每周案例讨论和督导时间最多(均为2.3小时/周);但三类人员接受小组督导和个人督导的时间均小于1小时/周。与国外情况(例如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平均每周进行15.5小时的心理咨询,平均每周接受督导1.2小时[11])相比较,我国的专业人员无论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时间上,还是在接受督导的时间上均较少,均需进一步提高。
3.2临床心理服务的提供情况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比其余三类专业背景者更多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疗服务,原因可能与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受到的专业训练的侧重及其工作机构所接待的来访者的不同特点有关[12]。在心理测量服务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从业人员比教育学背景从业人员更多地提供心理测量服务,这一结果部分与1996年龚耀先等调查所发现的医院和医学院校使用心理测验最多相似[7]。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从业人员采用药物治疗多于其他三类从业人员,其他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也有一定比例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提示需要注意非医生越权使用药物的情况。在使用诊断标准的情况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对诊断标准的使用更为频繁;除医学背景外,其他三类专业人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这一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诊断标准使用的培训。
3.3临床心理服务中与来访者的互动状况
在本研究中,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比教育学背景者更多地按计划结束;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来访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最多,这可能与其面对的来访者问题通常更为严重有关。而是否能够按计划坚持治疗或咨询、是否可在适当的时间结束治疗的影响因素很多,专业人员是否受到系统培训可能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专业人员所接受的多为短期培训(上海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培训的时间在3个月以下最多,占48.81%;其次为3~6个月,占35.84%)[13],因此加强培训是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体来说,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在具体专业工作实践的专业性方面稍优于其他人员,但整体水平仍与美国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并根据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特点与工作性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68-371.
[2]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72-375.
[3]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4]施琪嘉,桑志芹,李哓晴,等.中国的心理治疗体系[OL].[2010-07-01]中国心理网:http:∥psych.省略/article/article_view.asp?id=3208.
[5]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21-225.
[6]汪新建.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7]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10.
[8]陈红,王泉川,钱铭怡,等.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33-537.
[9]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10]钱铭怡,陈瑞云,张黎黎,等.我国未来对心理治疗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42-947.
[11]PellingN.CounsellorsinAustralia:ProfilingthemembershipoftheAustralianCounselling[J].AssocCounselPsychotherHealth,2005,1(1):1-18.
[12]王丽颖,李晓虹,林涛,等.首都地区心理门诊就诊人群状况调查(2)[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