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上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煤矿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xx市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新安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强安全法制、保障安全生产”的主题,按照市政府、市安委会的安排部署,我局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阶段性工作任务。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目标责任
XX年度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对本年度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与各县(区)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市局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XX年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意见》(定国土资发【XX】44号)、《xx市国土资源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定国土资发【XX】130号)、《xx市国土资源局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定国土资发【XX】150号)、《XX年度“打非治违”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印发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一岗双责”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二、加强检查督查,保证工作成效
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上,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将矿山安全与矿政管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行动。采用各国土资源中心所区域抓、县局全面抓、市局重点抓的方式,针对矿山企业不同时期安全生产的实际,督促持证矿山企业做好日常和节假日的安全生产工作,防范事故隐患的发生,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检查。XX年5月5-13日,我局组成督查组对《xx市国土资源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XX年度“打非治违”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各县区“五一”节前大检查安排及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督察组采取听汇报、看资料、现场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掌握各县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详细查看了会议记录,重要文件,实施方案,工作台帐,检查记录,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等相关资料。同时深入矿山企业进行实地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按照开采设计方案开采,是否存在开采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求矿山企业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矿山企业安全、规范生产。
三、加强隐患排查,严格落实整改
按照安全生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督查各县区认真安排部署,通过企业自查自纠,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落实,为全面落实好全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基础。期间出动执法人员100多人次,检查隐患排查291家,排查治理隐患213处,查处违法案件49起,关闭违法企业1家,停产停业整顿12家。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我们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采取各种宣传形式,经常性的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广大职工进行了《新安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组织职工进行了考试,筛选了三名优秀人员准备参与市安委办组织的知识竞赛。二是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开展了上街宣传活动,并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在立交桥广场悬挂横幅一条,制作板报12块,设立咨询台,散发传单一万余份。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性。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认识还不够到位,大多数矿业权人重开发、轻安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防范能力较差。
二是河道采砂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能划分不明确,致使乱采滥挖现象突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够到位,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下步工作打算
煤矿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2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事故总量均有下降,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4年上半年,全国接连发生了河南省平煤神马集团长虹矿业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重大透水事故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等26起较大以上事故,分析这26起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主要暴露了以下问题:瓦斯仍然是危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26起事故中,有15起为瓦斯事故,咱事故总量的57.7%,仅贵州今年就发生4起较大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非法、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严重,26起较大以上事故均与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和违章违规作业有直接关系;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部分矿井领导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国家文件,形式主义严重,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地区性,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发生重大事故后,红土田煤矿不吸取事故教训、不认真排查隐患,继续违法超层越界生产,在半个月时间内又发生重大事故。
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2.1加强煤矿灾害治理和技术创新
加强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治理力度,排除事故安全隐患,保证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瓦斯爆炸和火灾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大事故的根本原因,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灾害预防性和可控性。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减少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的危险源。国家根据煤矿井下具体情况,设立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成套灾害治理装备和新技术,引导煤矿企业加强自身的安全技术投入,从多方面解决危及井下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2.2加快煤矿整顿工作进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2部门《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云南、黑龙江、湖南等地为重点,加快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和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不能拖延和观望。定期通报各地整顿关闭工作完成情况,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矿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条件,避免多元化的开采格局,保证煤矿行业健康发展。
2.3加大监管监察和警示教育工作力度
研究适合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政策,制定“政府机关监察,民间团体协助,煤矿企业高度负责”的监管监察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察力度,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工作,扩大警示教育工作的范围,保证警示教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增强矿长、管理人员和井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的警示教育目标。
2.4引进先进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新,在煤矿企业推广并维持“6S运动”,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从生产设备、环境和从业人员自身排除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在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煤矿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狠抓安全管理,促进稳定生产。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效益,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煤矿稳定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更谈不上效益。六枝煤炭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完善管理,夯实基础,督促煤矿发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形成了安全长效机制。全局形成例会机制,每周召开局例会,每月召开由煤矿负责人或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调度会,及时将国家、省、市、特区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形势传达落实到每一个矿井;及时对当月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落实,同时对下月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年初,全局就同煤管站、股室和煤矿签订目标责任状,煤矿同班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六枝煤炭局为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专门制定了《六枝特区地方煤矿隐患整改情况表》、《矿级领导干部跟班记录表》和《瓦斯记录簿》等,将安全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并对督促落实不利的煤管站工作人员和煤矿进行处罚,解决了制度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局专门成立了四个检查组,每月对全区煤矿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帮助煤矿排查、排除隐患。对安全检查人员规定每月的检查质量和数量,并将下井数进行公示,对未完成检查矿井数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此外,除了日常监管之外,全局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不定期实行专向督查,节假日督查、零点行动等,不断督促煤矿将安全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继续开展好“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打好瓦斯治理“攻坚战”。严格执行“以风定产、监测监控、先抽后采”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消灭“一通三防”事故的产生;对煤矿运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进行监督,对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不按规定配备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的煤矿,根据情况的轻重,给予处罚。对全区煤矿实行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加强管理部门及煤矿对井下作业地点瓦斯监管力度。另外,督促煤矿加强顶板管理,实行正规支护,正规开采。掘进工作面取消木支护,一律采用金属支护。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为此,全局专门组织开展了两期防治水培训班,使职工增强了防灾、救灾知识。今年7月30日凌晨,中寨乡兴隆煤矿发生山体滑坡,井口被埋,办公楼倒塌,由于险情发现及时,再加上职工经过多次培训,救灾措施得力,最后井下30名作业人员和办公楼内26名工作人员安然无恙,成功的避免了一起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伤害事件。
扎实推进整合工作,提高煤矿生产水平。
在煤矿整合过程中,全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通过督促煤矿加快《开采设计方案》、《安全专篇》等资料的编制、加强报批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同时指导煤矿严格按《开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高标准、高要求,一步到位,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煤矿整合扩界技改后,使全区原有的59对煤矿减少到36对,而采矿范围面积却从14.84平方千米增加到36.57平方千米,总设计能力从216万吨/年增加到492万吨/年,加上新设置的煤矿,全区地方煤矿总能力达到608万吨/年。
加大煤焦税征力度,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煤炭产业作为六枝特区的支柱产业,煤焦税费收入对于六枝特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大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六枝煤炭局初步建立了煤焦税费监控系统,为税费征收奠定了基础。同时完善调运管理制度和税费征收管理,制定了《六枝特区煤炭调运管理规定》,明确了调运管理人员、煤矿、焦化厂、运输业主的职责、坚持制度管理,用纪律约束人,严格执法,照章办事。对违反调运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处理力度。积极配合税务部门进一步堵塞煤炭税费漏洞,加大稽查管理力度,认真开展“零点行动”,局机关人员晚上轮流上路稽查,督查调运情况,坚决打击煤炭运销环节的偷税漏税,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根据煤矿井下的采掘进度,通过“三图”计算煤量,将计算煤量同调运量、税费累计量、税控体现量相比较,根据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进行处理。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煤炭企业发展。
全局狠抓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引导煤炭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先进设备设施的投入,逐渐改变六枝地方煤矿生产工艺落后、原始的状况。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运用,不但提高了煤矿的产量,减少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六枝特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局在注重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辖区煤炭企业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尤其是焦化和洗涤加工,提高煤炭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近年来,六枝煤炭局积极引导煤炭企业利用瓦斯发电,建立瓦斯发电厂,取得了初步成效。
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