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2-06 手机浏览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肺炎;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人性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6(c)-0187-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onthetherapeuticeffectoffivechildrenwithheatpreservationandlungacupointsonchildrenpneumonia.Methods84casesofpediatricpneumonia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toDecember2016wereselected.TwogroupswerealltreatedwithAzithromycinanti-inflammatoryandantitussiveandantiasthmaticandatomization,antipyretictherapy,combinedwithhotdressingacupointontwolungswithSeedspowder.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with42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the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Thetotaleffectiverate,bodytemperaturereturnedtonormaltime,thedisappearancetimeofcough,wheezingandrale,thenursingsatisf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96%)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78%),thebodytemperaturereturnedtonormaltime,thedisappearancetimeofcough,wheezingandralewereshor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nursingsatisfaction(98%)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70%),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neumoniainchildren;Seedspowder;Hotdressing;Acupointontwolungs;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

小悍窝资嵌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多是因为风热之邪气直接犯肺,或风寒入里而化热,使肺气郁闭而致[2]。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咳痰、口干苔白、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甚至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疾病恢复[3]。但除了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4]。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小儿疾病的护理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5]。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在积极应用自拟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的同时,其中42例着重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本研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需要进行特殊护理的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7.1±1.3)岁;病程3~6周,平均(4.2±1.0)周;临床表现:出现打喷嚏12例、咳嗽32例、发热38例、流鼻涕21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6.2±1.3)岁;病程2~5周,平均(4.1±1.3)周;临床表现:出现打喷嚏11例、咳嗽36例、发热31例、流鼻涕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阿奇霉素抗炎以及平喘、止咳、雾化、退热等治疗方式,同时加用中药四子散热敷肺腧穴治疗。四子散配方: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吴茱萸各80g,治疗方法为中药热奄包治疗。敷肺俞穴,1次/d,15min/次,每个疗程7d。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包括病情的基本评估,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对于病情发展做记录,积极做好对症处理等。观察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3.1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患儿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和主诉能力较差,害怕打针、吃药,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干预,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耐心为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充分体谅家属内心的焦虑,尊重患儿家属的需求,在沟通中给予更多心理的安抚与宽慰,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2人性化的病房环境护理适当改进病房环境,如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儿童玩具等,病房运用可爱而富有趣味的卡通图片等装饰物装扮,避免患儿对病房环境的排斥,为患儿打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

1.3.3人性化的饮食指导据患儿饮食习惯,制定患儿喜欢的食谱,饮食以新鲜、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采用奖励的人性化方式鼓励患儿定时进食[6]。

1.3.4人性化的用药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1.3.5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入院时给每位患儿家长发放一份小儿肺炎的健康宣传资料,进行一对一的讲解;病室走廊张贴有关小儿肺炎的知识,如小儿肺炎病因、预防、病情观察、治疗及康复等海报。以讲解、示教方式向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护理,如向家长示教翻身、拍背的方法,小儿发热的护理、饮食指导、喂药方法等。同患儿积极进行交流,鼓励患儿多进行室外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②临床疗效评价:痊愈:咳嗽、气喘消失,听诊肺部哮鸣音和湿音消失,血常规WBC恢复正常,肺部X线阴影消失。显效:咳嗽、气喘和肺部体征明显好转,血常规WBC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咳嗽和气喘稍有缓解,听诊肺部哮鸣音和湿音有所减少,血常规WBC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胸部X线阴影部分消失。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病情恶化[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水平、病房环境、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评估,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Y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肺炎是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引发的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音[8]。中医认为,小儿肺炎的病机为肺气闭郁,气不行血,引起气滞血瘀,临床出现口鼻唇发绀等症状,且由于正气内虚加之发热咳痰,临床表现为正虚邪恋、气阴两伤,从而使病情迁延[9-10]。目前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为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采用西医治疗虽然疗效较好,但抗生素会对患儿的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儿童的后期成长。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西药对机体的损伤,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外邪入侵,因此,中药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11]。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清热宣肺、豁痰降气之功效,且肺俞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要穴,外敷作用于此,有事半功倍之效。中药热奄包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个特定位置(如穴位),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体外疗法[12]。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小儿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广泛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与常规对症护理相比,人性化护理更加注重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并进行人性化的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各项身体和心理需求,以缓解患儿或家属出现的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性心理,从而取得患儿或家属的信任,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音消失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3-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患儿,在积极应用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的同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承云.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2):60-62.

[2]郭翠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64-66.

[3]张明艳,陈阳,谭莎.86例小儿肺炎人性化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335-1336.

[4]王全蕊,刘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护理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113-114.

[5]王伟文,胡星霞,吴爱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护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979-980.

[6]梁颜开,石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1,42(1):76-77.

[7]王晓瑜,詹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1):1071-1072.

[8]盛丽萍.综合护理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543-544.

[9]王黎黎.小儿肺炎67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91.

[10]吕志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3-84.

[11]沈静.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7):150-151.

[12]谭申生,王赐华.内外并治小儿重症肺炎8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38-39.

[13]王睿,黄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2):1332-1336.

[14]王丽,宁静,董静.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5):69-70.

[15]姜淼,丛丰辉,陈柏惠.人性化护理在40例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53-254.

[16]黄丽文.人性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66-68.

[17]王玫.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20):153-154.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肺炎;评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7.03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2]。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收住入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10例,平均体重(2.40±0.45)kg,所有患儿均诊断明确,根据《儿科手册》诊断标准确诊,其中产前感染者28例,产后感染者42例,日龄在7d以内30例,7~14d25例,

14d以上15例。

1.2方法

1.2.1在温度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房设有温度计,定期监测并调节,使病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0%。病房配备有空调,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使用,使用过程上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患儿处于一种舒适的温度之中,对于体温相对过低的早产儿,可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待体温恒定后再将其置于合适的室温中。

1.2.2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当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日龄较小者用面罩吸氧,2~4L/min,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0.5L/min左右。但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3]。

1.2.3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如下几种方法:(1)防止分泌物阻塞: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有无干鼻痂,如有要及时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2)物理方法排痰:可以通过叩击胸部震动排痰,让患儿采取俯卧位,护理人员利用自己的手掌或手指的指端,力度根据患儿大小灵活掌握,或者使用叩击器,在患儿的左右前胸、腋下、肩胛间、肩胛下做轻轻叩击.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10min,以免给患儿带来不适,在叩击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及痰液排出情况。(3)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4)翻身及引流:根据患儿肺部分泌物量及部位制定适宜的方案,若肺部分泌物较多时,可给予2~4h翻身1次,若分泌物主要集中在左侧则以右侧卧位为主进行排痰,若在右侧则采取左侧卧位。(5)雾化吸入:若患儿痰液较为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8~12小时1次,每次20min左右。可在雾化液中加入适量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等化痰药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咳出。雾化稀释后,虽痰液可进入大支气管,但由于患儿咳嗽反射较弱或不知咳嗽[4],仍需护理人员协助给予患儿胸背部叩击,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1.2.4在喂养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向患儿家属宣传母乳的优点,让其母亲按需给患儿哺乳,并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防止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小时一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

每3小时一次。同时做好患儿母亲的思想工作,介绍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解除其担忧和顾虑,防止患儿母亲过于焦虑影响乳汁的分泌。

1.2.5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预防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给患儿做好以下几种护理工作,如脐护、臀护、口腔及皮肤护理,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嘱患儿家属使用棉织品尿布,尿布要柔软,不用带色的尿布;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长期输抗生素,患者易出现鹅口疮,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4~6次/d,直至愈合。

1.2.6在控制感染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限制患儿亲属的探视次数,对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亲属禁止其进入患儿病房,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减少患儿感染的机会.病房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2次/d,每次1~2小时空气消毒,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5],严格遵守消毒隔离隔度,限制亲人的探视次数,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好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衣和工作鞋方可进入。接触患儿的监护仪、雾化器、吸痰器、暖箱等要严格消毒,减少一切感染机会。新生儿病室床位按比例每床净使用面积应该不少3m2,间距不少于1m[6]。保证空气流通。

1.2.7评价疗效分别于治疗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第7天、第14天对患儿进行肺部呼吸音听诊及行胸部X线片检查患儿肺炎痊愈情况,若患儿双肺呼吸音正常,痰鸣音消失,且胸片示渗出转为吸收,为患儿病情痊愈,若患儿症状减轻,痰鸣音较前减轻,胸片渗出较前减少,为病情好转,若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弱,仍有痰鸣音,且胸片仍为渗出性病变,则为病情未好转[7]。

2结果

70例患儿中患者中62例痊愈,占88.6%,8例好转,占11.4%,无一例发生临床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新生儿时期,由于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成人较为狭窄,气管部黏膜血管极为丰富,而黏膜屏障功能却不健全[8],因此,极易受细菌感染,导致局部分泌物增多,加之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较弱,无法将分泌物及时排出,造成气道内分泌物阻塞,严重者可引起患儿呼吸困难、窒息,甚至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通过给予患儿清除呼吸道异物、吸痰、引流、震动排痰、变化等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防止分泌物堆积和阻塞支气管,保证了气管通畅,改善了肺通气功能,有利于肺扩张。同时,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也是防止了气管的损伤,为进一步康复创造了条件,但胃管喂养30min内、使用呼吸机及有肺出血的危重病患儿,及体重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使患儿抵抗力下降,通过对其喂养方面的干预,对患儿实现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诸多优点已被共识,再加上对其母亲的健康教育,使患儿母亲能改善焦虑状态,相应地使乳汁的供给增多,再加上家属也掌握了一些护理知识,能协助更好地护理患儿,使患儿的进乳相对改善,保证了足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增强了机体抵抗力。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温度比母亲子宫内温度要低,因而出生后,新生儿的体温明显下降。1h内可降低2.5℃,如果环境温度适中,新生儿的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通常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10],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可保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消耗的氧气也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热量消耗也少,使营养素核热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尚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新生儿的体温也会升高,因此,将患儿房间的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值,会使患儿比较舒适,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新生儿病室有合理的布局、适宜的温度、湿度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使患儿吸入的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的入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而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经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2]王静.499例晚期早产儿临床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9-3110.

[3]刘桂青.新生儿肺炎60例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29.

[4]倪红连.新生儿肺炎护理问题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60.

[5]郭莲屈,亚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7-258.

[6]彭刚艺,陈伟菊.医院科室布局设置与管理[J].护理管理工作规范,2011,11(4):165.

[7]戴年春,罗旭文.纵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9.

[8]纪艳,叶欣兰.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118.

[9]马玲,叶丽华.6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10):1475.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重点护理;要求

小儿肺炎作为当前儿科呼吸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幼儿中发病的比例较高。这种疾病的病发对患儿心肌组织的损害较大,合并心力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较大[1]。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把握住护理的重点内容与步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儿当前的护理质量,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他们的年龄在1~7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5例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是呼吸急促、发热、腹胀、嗜睡、肝脏肿大、心率过大等。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重点护理的要求。其内容包括药物对症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等。

1.3评判标准

本组研究的评判标准的内容包括:一是无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二是有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纠正,血常规逐步恢复正常;三是痊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2]。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重点护理要求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表中可知: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两组患者在HR数值的变化中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3探讨

在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重点护理要求包括以下五点[3]:

首先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工作,在服药之前要检测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当患儿的心率小于120次/分钟的时候需要暂停服用该种药物并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以采取有力的急救措施[4]。当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心律失常、黄视、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状况时要即刻汇报给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使用利尿剂的时候,需要在一到两分钟内利用静脉注射完成,并记录患儿在一天内的出入量,并定期检查患儿的血钠与血钾。

其次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并包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半流质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以降低膈肌对患儿心肺功能的不利影响。对于婴儿的母乳喂养时间,每次为七到八分钟。而对于人工哺乳,需要采取措施让奶汁可自行滴落的速度为佳。

三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处理工作,对于需要急救的患儿,需要将病床的床头抬高30°~60°,用鼻导管给氧每分钟3~5L,并及时地给予患儿吸痰的处理。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血管活性的药物的注射,另一条用于抗感染或者利尿药物的注射。

四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即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耐心回答患儿家长的问题,并用温柔和蔼亲切的语言安抚患儿恐惧、紧张的心理。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救治方案、救治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与教育,逐步增强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勇气与耐心。

五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工作,医务人员要运用多功能的心电监护设备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RR、HR数值进行检测,并细心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以及心音的强弱变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三凹症、呼吸深浅度、鼻翼煽动、点头样呼吸的状态,在必要的时候检测患者的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的结果来有效调节给氧的时间与含量。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病区的安静,减少对患儿的不必要刺激,以免患儿出现焦躁不安、恐惧、哭闹的情绪。同时要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给患儿注射镇静药物,以免患儿暴躁不安而引发心率加快与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孙祥玲.小儿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30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9,(1):56-57.

[2]王春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2):54-56.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后的肺部啰音、憋喘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护理效果,该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憋喘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是小儿呼吸道常见的一种疾病,婴幼儿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对象[1]。小儿肺炎常伴有心力衰竭、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等症状,甚至还会产生心肌损害。该疾病具有发展迅速、病情危急等特点,能使交换气体面积迅速地减小,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发生[2]。心力衰竭是肺炎产生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若未能及时采取适当、合理、科学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患儿则极有可能因此而死亡。目前,临床上对小儿肺炎采取护理方法主要有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有着实用、高效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够加快其恢复身体健康的速度。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获得令人满意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经X线仔细检查后,所有患儿均确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家长均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并签署了相关的同意书,而且所有患儿均无原发性心脏病病史。对照组中,女患儿18例,男患儿22例;年龄在4耀8个月之间,平均为(6.21依0.24)个月;病程为7耀14d,平均病程为(11.04依2.41)d。观察组中,女患儿16例,男患儿24例;年龄在5耀9个月之间,平均为(6.78依0.99)个月;病程为8耀15d,平均病程为(11.67依2.56)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分别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性护理干预(包括呼吸、药物、输液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淤对该组患儿有无呼吸道感染、肺炎以及哮喘病等病史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对其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肺功能状态、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严密地监测;同时,对患儿的发育状况、营养状况以及各种临床症状进行密切地观察,然后对其有无气促、呛咳、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进行仔细地分析,以便对其突然发生的情况进行及时地处理。于由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会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以采取肢体抚摸、观看动画片、讲故事或者谈心等方式将其注意力进行分散,从而使其不安、躁动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地缓解。盂定时对患儿的病房进行消毒、通风,优化患儿的住院环境;同时,注意对患儿实施吸氧护理,使其能够顺利地排出呼吸道中存在的分泌物;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儿保持正确的,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另外,若条件允许则可以将患儿分配于不同的病房中,从而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榆对患儿的日常作息与饮食方面进行详细化地指导,根据每个患儿具体的病情制作不同的食谱,使其营养得到全面性保证,加快其身体各项机能恢复的速度,注意患儿每天的补钠量为0.8g,若其水肿、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已经消失,则可以停止控制饮食。虞将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于患儿家长,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若患儿病情出现异常,或者出现各种药物毒副反应,则应及时告知其主治医生,并遵医嘱实施适当的解决方法。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的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包括肺部啰音、憋喘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级别,由护士将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发至患儿家长手中,并请家长就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耀80分为满意,6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伊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依泽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后的肺部啰音恢复正常时间为(5.03依0.11)d、憋喘恢复正常时间为(2.07依0.21)d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06依0.48)d;对照组患儿经护理后的肺部啰音恢复正常时间为(8.78依2.31)d、憋喘恢复正常时间为(5.01依2.11)d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4.97依2.41)d,观察组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50,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该疾病不仅病因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极易引起心力衰竭[3]。由于小儿各项系统均发育不全,抵抗力与免疫力也相对较弱,若发生肺炎后未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其面临死亡的几率则会大幅度地增加。研究数据显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症状。护理干预通过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分散患儿注意力、优化患儿的住院环境、指导患儿进行合理的饮食作息、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等步骤,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处理患儿的突况、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因住院环境产生的刺激、减轻患儿心脏负荷、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健康,从而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4-5]。研究报道表明,实施护理干预相比于采取呼吸、药物、输液等常规护理,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实用性、高效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肺炎患儿的死亡率[6-7]。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后的肺部啰音、憋喘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03依0.11)d、(2.07依0.21)d及(2.06依0.4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78依2.31)d、(5.01依2.11)d及(5.01依2.11)d,观察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该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憋喘以及体温等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军红.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5,9(18):519.

[2]陈静.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2016,1(10):48.

[3]刘春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观察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490-7491.

[4]李晓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230-231.

[5]王亚红.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电子期刊),2016,16(42):257.

[6]林兰芳,李柳婵,袁俭勤.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4):3205-3206.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5

[关键词]肺炎;糖尿病;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3(a)-0182-03

从临床上来分析,小儿肺炎是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糖尿病患儿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很容易并发肺炎,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肺炎并糖尿病患儿的数量,表现为持续增加的趋势,对患儿本身及家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临床存在较多的死亡病例。为此,除了要针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治疗外,还应对患儿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稳定患儿的病情,另一方面减轻临床的痛苦,控制并发症概率,促使患儿能够更好的康复。在此,该研究主要针对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讨论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两组患儿在临床诊断中,均确诊为糖尿病。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肺部湿罗音明显,经过X线检查,患儿的肺部存在明显的斑片状阴影。两组患儿无误诊、漏诊。观察组:该组患儿中,男56例,女24例;患儿年龄范围在2~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7)岁;患儿糖尿病病程为6~1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1±2.1)个月。对照组:该组患儿中,男57例,女23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6)岁;患儿糖尿病病程为7~1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4±2.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临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临床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两组患儿在入院治疗后,均给予对症治疗的方法,针对患儿实施抗生素治疗、排痰治疗、降温治疗等等。

1.2.1对照组该组患儿于临床实施常规护理:第一,针对患儿的血糖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按时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第二,针对患儿开展口腔护理,每次用餐后,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第三,针对患儿开展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用药后观察患儿的表现,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师处理。

1.2.2观察组该组患儿于临床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针对患儿实施发热护理。小儿肺炎虽然是常见病,但在发作过程中,仍然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伤害。为此,要针对患儿开展个体化的发热护理,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倘若患儿的体温表现为持续性的升高,应加强体温的检测频率,保持在1h/次;患儿于24h内,倘若不再发热,则改为1次/d的检测频率。当患儿的体温在38.5℃以上时,应同时使用药物降温、物理降温,促使患儿的体温缓慢下降,避免出现骤然下降的情况。注意患儿是否具有出汗较多的情况,及时为患儿进行补液处理,更换干净衣物[1]。

第二,注意患儿的血糖检测。肺炎并糖尿病患儿,必须充分关注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根据患儿的表现,每天定时进行血糖检测;患儿的三餐前后,也要进行血糖检测。当发现患儿的血糖表现为异常升高时,应针对患儿实施胰岛素治疗。另一方面,需针对患儿的血pH值进行充分的检测,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2]。

第三,针对患儿呼吸道进行干预。肺炎并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呼吸道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异常会对患儿造成极大的威胁。一般而言,每天应增加患儿的排痰次数,保持在1~2次之间。叮嘱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多饮水,以此来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联合,有效教育患儿选择正确的排痰方式。当排痰遇到严重的阻碍时,可选择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注意无菌操作。当患儿出现缺氧的情况时,需及时应用吸氧治疗,可选择鼻导管或者是面罩雾化给氧的方法来完成,在氧流量的控制方面,鼻导管需控制在0.5~1/L之间,面罩雾化需控制在2.0~4.0/L之间,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3]。

第四,针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肺炎并糖尿病的病程很长,每次发作所带来的痛苦都是非常严重的。为了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稳定疾病,必须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首先,必须对患儿家属的心理进行干预,树立康复的信心,通过家属传导给患儿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消除患儿的消极心理,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其次,应与患儿多沟通,多做游戏,向患儿列举其他患儿成功的案例,促使患儿提高与疾病抵抗的信心,加强护理的依从性;最后,向患儿报告一些积极的消息,让患儿感受到自己在康复,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在该研究中,主要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临床设定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标准。满意:患儿经过临床护理后,身体康复理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家属照顾积极,未出现护患纠纷。一般:患儿经过临床护理,临床存在轻微并发症,发热、呼吸道炎症等得到有效处理,未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家属与护理人员出现轻微纠纷,最终得到有效解决。不满意:患儿经过护理,临床各项表现依然严重,患儿的痛苦程度较高,未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家属与护理人员纠纷严重,双方矛盾突出。另一方面,针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人数进行统计,并发症类型具体包括发热、血糖不稳、呼吸道炎症、感染。

1.4统计方法

在该研究中,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2.1满意度

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临床满意43例(53.75%),一般36例(45.0%),不满意1例(1.25%),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患儿临床满意32例(40.0%),一般24例(30.0%),不满意24例(30.0%),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0.0%,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并发症

针对肺炎并糖尿病患儿实施护理后,两组患儿在并发症方面对比明显。观察组患儿发热2例(2.5%),血糖不稳1例(1.25%),呼吸道炎症3例(3.75%),感染2例(2.5%)。对照组患儿发热6例(7.5%),血糖不稳5例(6.25%),呼吸道炎症8例(10.0%),感染9例(11.25%),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比较显著(P

表2两组患儿并发症对比[n(%)]

3讨论

当前,小儿肺炎并糖尿病患儿的数量不断增加,临床治疗手段也在丰富。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肺炎并糖尿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所产生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相对而言,护理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且对肺炎并糖尿病患儿的作用较大。如果未能对患儿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势必导致患儿的临床病痛增加,针对预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因此,针对肺炎并糖尿病患儿,研究有效护理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3.1整体护理的优势

肺炎并糖尿病患儿与一般患儿有所不同,无论是肺炎还是糖尿病,对患儿造成的损伤都比较严重,在两种疾病共同作用下,患儿的康复难度较高。通过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进一步减少患儿的病痛,提高康复水平。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整体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施整体护理后,无论是护理的细节还是护理的重点,都能得到较好的把握,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实施合理的护理方案,确保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第二,整体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其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变化的状态,并非单一的实施护理措施,在发热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方面,均会实施全面的措施,确保患儿得到全面的保护。第三,整体护理针对患儿表现的记录比较健全,且记录的频率较高,为患儿的临床病情分析和护理手段的配合,提供了准确的参考和指导。

3.2整体护理实施的注意要点

肺炎并糖尿病患儿是临床上的重点护理对象,为进一步减少患儿的病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应在多方面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从护理的角度来分析,整体护理虽然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方式,但考虑到护理覆盖范围较大,因此日常工作难免会出现差错和遗漏。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控好整体护理的实施要点,从本质上提高护理水平,为肺炎并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提供更多的保障。

该研究认为,整体护理日后的应用过程中,注意要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防感染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感染的预防干预措施首先,应为患儿准备消毒后的柔软、干燥被褥、枕套;其次,提醒家属每日为患儿擦洗身体,更换干净、干燥的衣物,务必保证皮肤清洁;再次,做好每日口腔护理,4次/d用生理盐水为患儿擦拭口唇、口腔;最后,每日进行会阴护理,防止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第二,日常护理。糖尿病患儿饮食禁忌较多,肺炎治疗期间更要清淡饮食,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血糖情况、肺炎情况、近日饮食状况等,为患儿编制饮食计划,规定饮食时间、食量等,便于家属准备饮食。同时,鼓励患儿治愈后,每日进行有氧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并糖尿病实施整体护理后,患儿的临床表现积极,各项病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出现恶化的概率降低。针对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有效应用整体护理后,可充分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减少患儿的病痛,提高患者的康复概率,针对生活质量提升、预后质量巩固,均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应对整体护理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与患儿客观情况相互结合,选择差异化的方法实施,确保患儿获得全面的保障,争取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美烨.儿童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2):37.

[2]李新艳,陈雪,杨戈,等.青少年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4(5):133-138.

[3]刘莹,巩纯秀,吴迪,等.53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23(4):1972-1975.

[4]高帅.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6):55.

[5]谢雪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73.

[6]赵红霞.糖尿病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59.

[7]梁春华.60例小儿肺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药物与人,2014(8):101.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1篇6

【关键词】小儿肺炎;综合护理;临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4-02

本文就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1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岁;患儿病程在2至8天之间,平均病程为35天;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气喘、躁动等,肺部存在明显的音,利用X线检查,发现肺部纹理存在增粗现象,形成片状阴影,通过血清试验,发现IgM抗体显阳性,与临床小儿肺炎诊断标准相符合。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肺炎治疗时间较长,病情反复变化,并存在很多胃肠反应,导致患儿及其家属产生紧张不安、恐惧急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患儿病情治疗及康复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消除患儿及其家属内心顾虑,提高患儿及其家属临床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以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并对病房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通畅情况下室内温度应在18℃至20℃,室内相对湿度在50%至60%。为避免患儿相互感染现象的发生,应该给予存在感染疾病的患儿单独安置。

123饮食护理如果患儿体内蛋白质含量及热量均不足,将对患儿病情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肺炎患儿给予营养支持。鼓励肺炎患儿多喝水,以使呼吸道处黏膜处于湿润状态,使得黏膜病变组织得到有效的修复,同时可以提高纤毛活性,避免分泌物出现干结现象,对痰液排除提供有利的条件。肺炎患儿应以喂养为主,进食些流质性、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1]。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需采取抢救措施,正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应叮嘱患儿及其家属,禁止饮食12至24小时,并通过滴管或者鼻饲方式进行喂养。在鼻饲喂养过程中,要控制好鼻饲温度和速度,并保证导管的通畅性,以避免对患儿呼吸造成影响。

124给氧护理当肺炎患儿存在呼吸急促、呼吸表浅、面色呈紫、鼻翼煽动等氧气缺乏症状,则应及时对患儿进行给氧治疗,以避免患儿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或者呼吸衰竭等症状,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在给氧治疗中,必须保证导管处于通畅状态。在通过鼻导管进行给氧治疗时,氧流量应控制在05至1L/min,氧浓度应在40%以下,同时要求对氧气进行湿化,以防止给氧治疗对患儿呼吸道损害[2]。缺氧严重则应采取面罩给氧治疗,其氧流量应在2至4L/min,氧浓度应在50%至60%。

124呼吸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痰液清理干净,以保证患儿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避免窒息症状的产生。护理人员依据患儿病情调整,出现显著性气喘患儿应呈半卧。对于痰液较多患儿,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儿掌握正确的咳痰方法,或者通过变换、雾化吸入等方法,以将呼吸道内痰液彻底排除。

125发热护理护理人员需每隔2小时,对患儿体温测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药物降温或者物理降温治疗。在降温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可能出现的高热或者惊厥现象进行严密观察和控制。如果患儿高热不退,应及时对患儿头部进行冷敷治疗。为了让患者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应该叮嘱患儿要多喝水。

126用药护理当患者服用药物后,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需及时告诉主治医师,给予适当的处理。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按照医嘱要求,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3]。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用药时,必须按照不同年龄层,控制好静脉滴注的速度。

127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儿及时掌握正确的喂食、用药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加强患儿营养支持,以提高患儿体质,对肺炎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叮嘱易感患儿不能到人多地方,以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当天气变化时,需对患儿做好相应的保暖护理措施,以避免患儿受凉。

2结果

64例小儿肺炎患者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后,54例治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9%。患者未出现显著性的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满意率为100%。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肺炎是常见儿科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对患儿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导致肺部感染疾病的产生,对患儿生长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再者,由于肺炎病情变化较快,并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的产生,必须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本研究依据肺炎患儿病情,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给氧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有效消除患儿及家属内心顾虑,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及护理环境,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用药合理性,提高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64例小儿肺炎患者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后,54例治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9%。

总之,通过给予小儿肺炎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高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使得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明月小儿肺炎108例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9(07):87-88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7

肺炎的病原体

肺炎的分类一般采用病理形态分类和病原体分类。

多年来沿用的病理形态分类是: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其中以支气管肺炎更为多见。

病原体分类是指肺炎是由哪一种微生物引起的。导致肺炎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病毒,其他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分类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采用针对性的有效药物来进行治疗。

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热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等。病毒性肺炎则主要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引起。

怎样识别肺炎

肺炎起病可急骤,也可较缓慢。肺炎的一般症状是发热、拒食、呕吐、体温多在38℃~39℃,也可达40℃;呼吸系统的症状是咳嗽、咽部有痰声、呼吸急促;全身症状有呕吐、腹泻、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等,婴幼儿易发生惊厥。

在婴幼儿时期,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也可表现程度不同的发热、拒食、呕吐、呼吸加快,体温过高时也能发生惊厥。不过,家长如仔细观察,还是不难识别肺炎的。

一、上呼吸道感染常有流涕、鼻塞、喷嚏、咽部充血、扁桃腺炎等表现,而肺炎无这些症状。

二、上呼吸道感染虽也可发热,甚至发生高热惊厥,但这是良性惊厥,时间很短,体温下降后不会再发生惊厥,而肺炎患儿发生惊厥除了由于高热外,还与缺钙、大脑缺氧有关,惊厥的时间较长,惊厥可反复发生,还伴有嗜睡、烦躁等表现。

三、呼吸明显加快(呼吸急促)是肺炎的主要表现。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呼吸急促是指:2个月婴儿每分钟呼吸≥60次;2~12个月≥50次;1~3岁≥40次。

由于呼吸急促,可出现呼气时有声、鼻翼扇动、皮肤青紫。

根据以上表现,肺炎是不难诊断的。在肺炎的早期,家长如不能自己作出判断,要及时把患儿送到医院,通过化验白细胞、X光胸部拍片等检查,可及早诊断肺炎。

肺炎的主要危害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在住院患儿中,肺炎高居首位;也是婴幼儿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据北京儿童医院的一份统计,肺炎占住院总死亡数的18.3%。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尤其是新生儿和低体重儿。

肺炎的家庭护理

一、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不必住院,故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居室环境要安静、整洁,对患儿耐心护理,使其精神愉快,并保持充分休息;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清新,并保持一定温度(20℃左右)、湿度(相对湿度以60%为宜)。

二、饮食应维持足够的热量,在初起病时给以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幼儿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应给以粥、面等食物。此外,还可补充维生素C、A、D,复合维生素B等,并同时补充钙剂。对病程较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肺炎的预防

为预防肺炎,应采取以下措施: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1篇8

[关键词]妊娠;肺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05-0107-01

妊娠合并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常累及小支气管及肺泡,是妊娠期严重的内科合并症[1]。在孕期虽较少见,但却是孕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非产科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文通过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肺炎进行干预,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30例,年龄24~35岁,平均(27.3±3.7)岁;呼吸音粗12例,闻及湿啰音18例。X线胸片结果示:肺纹理增粗、增多9例,局部渗出6例,双肺感染15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年龄、妊娠程度、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退热、祛痰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宣传结合心理干预,让患者对妊娠合并肺炎疾病病因、病机、预防及治疗有全面的认识,再结合心理沟通交流,解除患者对妊娠合并肺炎的误区,建立起应对妊娠合并肺炎的信心和信念。②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恒定。③翻身、协助排痰,适时进行呼吸功能监测,不仅有利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还利于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从而缓解症状,改善缺氧状况,经常更换,以减轻肺部淤血,有利于炎症的吸收。④生活习惯干预,多吃蔬菜水果、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睡眠方面要保持充足的时间休息,提高睡眠质量。

1.3观察方法[3]

1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治愈为咳嗽消失,肺部听诊无干湿啰音;显效为孕妇咳嗽减轻,肺部听诊无啰音;无效为咳嗽不好转或好转后又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肺部听诊有啰音。另外记录两组肺炎治愈康复时间,并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干预组治愈13例,显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59>0.05。两组治愈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43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观念的加深,孕妇如何顺利、平安地孕育健康宝宝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对于妊娠合并肺炎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因为妊娠合并肺炎患者主要通过误吸入口咽分泌物及带菌气溶胶而造成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细菌感染,其他感染途径较少[4,5]。妊娠生理病理变化的特殊性导致妊娠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于非妊娠期肺炎,此时患者体内环境处于低氧,这种低氧症状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呼吸,严重时导致窒息发生,造成严重后果[6]。因此,将诊断、基础治疗(消炎、降温、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心理干预、生活干预(营养补充)有机结合,增强免疫抵抗能力,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将影响母儿健康的危险系数降低到最低限度。

从健康教育宣传结合心理、营养协调、生活习惯三个因素去重视妊娠合并肺炎的肺功能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增加患者应对妊娠合并肺炎的信心,营养均衡调节,生活规律化,对患者整体进行综合性调整,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肺炎采取科学、合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大大地缩减治疗时间,降低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邱国凤,周庆红.妊娠合并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14-415.

[2]李香梅.妊娠合并肺炎10例临床分析[J].医学杂志,2008,7(33):914.

[3]陆启琳.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致重症肺炎3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42-145.

[4]张维娜,张俊茹.妊娠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257-260.

[5]靳凤霞.1例妊娠期肺炎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5):1189.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9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巧年8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总共64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占32例。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VAP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且尸<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0引言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及针对性,现阶段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且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1-2]。本研究对2014年8月至20巧年8月期间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4例新生儿采取了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成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巧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4例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20例男患儿、12例女患儿;胎龄范围在32田9w之间,平均胎龄(3.502士1.02)ow研究组32例,21例男患儿、11例女患儿;胎龄范围在33即w之间,平均胎龄(3.508士1.08)ow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对比后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注意患儿呼吸状态、更换呼吸机管路、体征检查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环境护理”新生儿住院环境质量与患儿受到外侵式感染存在很大关系,再加上新生儿机体免疫力较低,因而加强环境护理尤为重要。第一,规范探视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内容,即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注意室内通风状态,调整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值,同时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第二,加强室内地面、床栏等位置的消毒处理,每日至少1次,并且对每一位进入病房内的人员着装进行严格要求,即戴口罩、换鞋等。

1.2.2护理“将床头抬高30“至45“,一方面确保患儿呼吸顺畅,促进食物吸收,另一方面有助于患儿得到良好消化,进而避免误吸情况的发生,为降低VAp发生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1.2.3呼吸道护理”如何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首先,由专业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呼吸道通畅状态,期间若患儿出现呼吸受阻等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吸痰措施,即行一吸、二打、三吸这一排舫法。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吸痰措施,以此造成患儿呼吸道损伤。

1.2.4呼吸机气囊管理`加强呼吸机气囊管理在预防VAp发生、降低接触性感染率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完善气囊充气,调整气囊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医生的指示严格操作气囊充气,即实施最小漏气技术充气模式,以此保证患儿呼吸道粘膜不受气囊压迫,从而确保气囊内足够的压力,有效提升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

1.2.5呼吸机管路护理”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机接头、管路等内容进行有效清洁,同时详细观察呼吸机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定期换掉呼吸机管道,并对管道中内凝水进行妥善处理。除此之外,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患儿一定的抗生素,以此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1.3评价标准。VA:P发热度数大于38.30;伴有脓性呼吸道分泌物;经实验室相关检查显示原有浸润影呈发展状态或者有新浸润影出现。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用`牙士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了检验计数资料,用尸<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VAp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且尸<0.05,如表1所示。3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因病毒侵袭、细菌感染等方面所致,因此对于提高机械通气治疗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4]。随着护理水平的提升,优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患儿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并通过加强环境护理、患儿呼吸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护理措施来改善患儿的住院环境,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从而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方法后,VAp发生率(.938%)与对照组(34.38%)形成明显差异且尸<0.05,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形成一致[5]总之,优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飞霞.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M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U].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06):124一125.

[2]胡寒竹,柯育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U].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237.

[3]段秀丽,王群,楚楚,等.新生儿ICU呼吸机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2);97.

[4]陈彩梅,梁脂梅.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0);571.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干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细菌或者是病毒所引起的,病情发展速度快,易出现并发症,并且死亡率高,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再加上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并发循环系统疾病,是致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需加强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降低病死率。现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8月所收治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3年1月~8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6例,女性患儿占24例;年龄2~25d,平均(11.61±8.72)d;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21例。对照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7例,女性患儿占23例;年龄2~26d,平均(11.59±8.81)d;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2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和对照组的5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2.1由于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多数患儿家属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需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从旁加以科学指导,避免患儿家属产生不良心理。当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医院要组织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使其正确面对疾病[2]。

1.2.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童年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果患儿的分泌物粘稠,可以给予患儿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促使痰液排出。由于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对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呕吐、腹胀等现象,注意患儿大便变化以及肠鸣音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儿腹胀严重,容易致使膈肌抬高,使得患儿的肺部受到压力,加重患儿呼吸困难现象,需要及时给予处理[3]。

1.2.3由于患儿头皮静脉细小,影响穿刺,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科学设置两条静脉通络,保证顺利输入机体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原有水电解质平衡,保障液体流畅度。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准确记录输液速度以及输液剂量。对于重症患儿,其多数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现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输液速度,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同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

1.2.4新生儿主要是依靠棕色脂肪而产生热量,速度较快,耗氧量大。当患儿出现感染性肺炎,棕色脂肪产热受到限制,散热大于产热,致使患儿的体温降低。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热水袋,里面装有50℃左右的热水,在热水袋外边套上毛巾,然后放置在患儿的四肢末端以及两腋下,注意随时查看,避免烫伤,每隔2~3h,换1次水。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现象,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若患儿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患儿解热药物降温或者是物理降温;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则给予患儿冰枕、头部冷敷以及乙醇擦浴等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患儿体温下降过低或者是过快,表现出大汗淋漓现象[5]。

1.2.5由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饮食不合理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进而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儿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严重的程度,合理制定出科学的饮食计划,如果患儿处于高热期,需要给予患儿流质饮食,比如果汁、牛奶、米汤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不要混参,两种食物的间隔时间要>2h。等到患儿体温恢复到正常之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蒸蛋、粥等半流质食物。如果患儿吸允无力,容易出现呛奶现象,所以,要耐心、定时、多次、少量喂水、喂奶[6]。

1.3统计学方法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高热、鼻翼煽动、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缺氧、呼吸音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很有可能会并发其他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给予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患儿的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7]。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心理护理,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性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总的说来,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建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43-144.

[2]刘桂枝.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85.

[3]高群.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30-31.

[4]张素珍,邱秀蓉.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38-139.

[5]王俊兰,桂红,董会民,等.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16-l17.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11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并发症;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c)-0109-02

肺炎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疾病[1]。因其发病率高、起病急,同时可伴发其他系统疾病而使病情加重、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共收治入院的小儿肺炎患者75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75例,其中,男34例,女41例;年龄1~9岁,平均4岁;所有患儿临床上均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湿啰音。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斑片状阴影。其中轻型支气管肺炎56例,重型肺炎19例,所有患儿临床上均给予吸氧、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环境病房温度应在20℃左右,且病房内要保持整洁、干净、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同时避免对流风并注意保暖,室内相对湿度55%~65%以上,以防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

1.2.2一般护理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为半卧位,利于呼吸,常给患儿翻身,婴幼儿在条件允许时易多怀抱,防止肺不张。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尿布,洗澡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被褥要轻暖,穿衣不宜过多,以免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应宽松,以免影响呼吸。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减少氧的消耗;同时做好患儿口腔的护理,由于发热、咳喘,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水分流失多,口腔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而导致细菌繁殖,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口腔感染、口腔溃疡。用棉签蘸取0.9%氯化钠溶液擦拭口腔、口唇部位,每天2~4次[2]。年长患儿可嘱其晨起、餐后、睡前漱口。

1.2.3体温护理定时检测患儿体温,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但要防止体温骤降,同时多给予患儿温开水或静脉补液以补充液体,防止因体液丢失过多而引起虚脱。发热期间要及时更换患儿汗湿衣服,并用热毛巾将汗液擦干。

1.2.4吸氧对于病情轻、无呼吸困难及明显乏氧症状的患儿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约为0.5~1.0L/min,如患儿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青紫明显时则使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为2~4L/min,氧气浓度不超过40%。吸氧过程中应检查吸氧导管是否通畅、观察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同时要及时吸痰,防止发生感染或呼吸道阻塞。

1.2.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由于患病后小儿口鼻腔内分泌物多,呼吸道内如有分泌物阻塞,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影响疾病恢复。方法有:经常给患儿翻身,变换睡眠或轻拍击背部,患儿多采用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同时通过吸痰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吸管要细而柔软,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吸痰时还应轻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负压一般为6~10kPa,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注意分泌物的量、颜色及性状。若痰液较黏稠,可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在雾化液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及地塞米松,使药液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及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利于痰液吸出。雾化吸入时患儿应采用半卧位、侧卧位或坐位,不能采用仰卧位。患儿雾化吸入后可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此时护理人员或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正确叩背。叩背方法为:用手掌隆起,由背部两侧至中间,由下向上进行叩击,并反复进行3~5次,使支气管壁上附着的痰液松动,并经纤毛运动排入到大气道,并经用力咳嗽而排出。

1.2.6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应加强小儿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饮食应少量多餐;对于婴儿喂养时,每次应抱起,同时保持头部抬高,以免发生气管吸入出现呛咳、窒息。鼓励患儿多喝水,使呼吸道黏膜湿润,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1.2.7输液护理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静脉输液速度过快而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肺炎患儿发生肺水肿或心衰[3]。合并心力衰竭者应减慢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2.8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若患儿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则提示是肺水肿的表现;若患儿剧烈咳嗽,提示病情加重;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绀、脉搏加快、烦躁不安、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同时,应密切观察中毒性肠表现:患儿腹胀明显伴低钾血症时,及时补钾[4];若有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每次0.04mg/kg,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1.2.9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应指导家长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精神状态。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营养饮食为主,同时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孩子体质。保持居室内阳光充足,室内空气清新,在保持室温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此外,还需加强心理护理,家长应与患儿多沟通,给患儿创造愉快、轻松的生活环境。

2结果

经吸氧、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后,痊愈62例,好转13例。

3讨论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尤其是1岁以内小儿,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5-6]。作为医护工作者需要在护理中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本研究中,75例患儿经过仔细观察与精心护理后,痊愈62例,好转13例,从而说明密切的观察和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2]王琳.小儿肺炎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59-60.

[3]陈爱萍,张宁.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3):37.

[4]赵炳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2-175.

[5]晋澍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11-112.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到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治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70)和(n=70),全部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有关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9个月~3岁,平均年龄(2.5+_0.1)岁病程3-15d,平均病程(5.7+0.5)d,其中轻度60例,中度50例,重度30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予以常规护理,患儿人院后,根据主治医生的相关治疗经验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遵医嘱为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对患儿家园进行健康指导,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已采取针对性或护理措施。

乙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入院当天临床护理:患儿入院后要安排好床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做好健康教育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协助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将患儿病情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告知患儿家属,保持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清洁。在冬季也需要保持3-4次15-20min开窗通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协助患儿进行有效咳嗽,更换舒适体位,完成叩青排痰工作。增加饮水量,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若患儿咳嗽无力或痰液较多,可选择吸引器吸痰。遵医嘱给予患者止咳祛痰剂,必要时也可给予氧气吸人的方法。入院14d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工作要到位对体温进行记录,指导患儿保持少饮多餐饮食规律,补充水量,为保持热量要补充肠外营养。对患儿活动量要进行限制,以免增加消耗量。患儿大量出汗之后要为其更换内衣,做好保暖措施,高热患儿需要采取物理降温,待30min对其体温进行测量,遵照医嘱给予患儿退热剂,避免体温骤降使患儿发生虚脱。做好空腔卫生工作,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高热惊厥大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以采取针对性处理。入院28d临床护理:指导患儿家长正常喂养患儿,适当减少胃肠营养量,待临床症状消失且检查未见异常时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进行恢复期治疗。入院5周后临床护理:待患儿恢复正常饮食后,对其进行2-3d观察,若未见阳性体征可对患儿进行出院指导,临床路径进行评价,制定健康定量表,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将门诊时间告知患儿家属,协助家属办理出院事宜。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双肺呼吸音,体温,胸片等观察指标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4统计学处理: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i7.0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将其组间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