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地基基础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3-21 手机浏览

地基基础范文篇1

关键词:基础工程;地基;事故;设计;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据建设部门统计,在建筑工程事故中由于地基以及建筑基础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占总事故数量的23%。在进行施工以及建设过程汇总,最难的环节并非是建筑上部,而是基础工程施工,虽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大多为建筑的上部结构,并且千变万化,但是通过测量以及外部观测通常对其结构都能够进行控制盒预知。但是建筑的基础以及地下施工就很难把握和控制,由于地下土层分布无法控制,人们只能够通过钻孔取样的方式对土层信息进行掌握,再通过施工后的钎探对表层信息进行分析,但是更深层的情况人们仍旧无法清晰的了解,只能够凭借经验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会存在误差,直接对建筑的质量以及性能造成影响。并且由于这些隐患都是存在于隐蔽工程,在竣工后无法查明,即便是隐患继续发展也无法察觉,最终导致恶性事故。

2基础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2.1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2.2基础事故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只有提高防患意识,在施工中对症下药,做好勘察以及设计审核工作,保证基础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2.3借鉴事故经验。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事故案例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经验,并学习成功案例的方式方法以及经验,提高自身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2.4对于已经存在的基础隐患及时的予以修补消除,尤其在震区,不能忽视任何基础隐患,否则一旦发生地震将带来毁灭性的的灾难。

2.5建议编制有关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法规,以使有关方面重视这项工作。

3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

3.1勘探资料以及设计文件

(1)问题。在施工中地质勘探是施工的基础,但是往往在勘探过程中会由于勘探孔的问题而造成勘探结果不正确,例如,孔间距过大、孔深过浅或者土体取样不规范、数量不足等等,另外承载力不足或者桩周靡阻力不足都会对勘测结果造成影响;而针对施工设计,由于文件中相关资料存在问题,因而会出现桩型同施工要求不符,或者地面标高不足、不清晰等问题。

(2)防治措施。在进行基础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文件以及勘探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及认真的核查,若场地中桩基持力层相对变化较大,那么应当适当的对勘探孔密度畸形增加;若是施工需要,可以进行二次勘探,从而避免由于持力层过薄而发生基础剪切破坏。若是场地中存在软土层以及回填层,则应当仔细检验是否存在负摩擦影响。

3.2不良土质地基的处理方法不当

(1)软土基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因此施工常用处理方法有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

(2)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施工处理方法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进行处理,并采取防冲、截排、防渗等防护措施。加筋土挡土墙是有效防护措施。

(3)膨胀土基可采取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基进行加固和改良;换填或堆载预压进行加固;采取防水和保温措施,如设置排水沟,设置不透水面层结构等。

3.3钻孔灌注桩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误差

(1)孔口高程的误差。一是由于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而引起的误差;二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造成的误差。

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各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一次桩位孔口高程。

(2)钻孔深度的误差。有些工程在场地回填平整前就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地面高程较低,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的误差。

3.4地下水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在基础施工中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基础施工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而由地下水造成的管涌以及溶蚀便是由此引发。

(1)基础埋深。对于埋深的确定需要以地下水位以及冻土层为参照,首先基础应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并且不能够超过冻土层最下端,这是最佳位置。其中,冻土层的形成主要由土壤中存在毛细水导致。

(2)施工排水。该项施工环节主要针对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下的基础施工,此时无论是开挖还是施工都需要进行排水,若是排水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由于踩踏造成基槽损毁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3)地下水升降。地下水是随时都在变化中的,地下水位降低便会直接对其上的建筑基础造成影响,导致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4)溶蚀现象以及管涌现象。若基础建设区域存在石灰岩,那么地下水便会导致基础溶蚀,若区域中存在承压水,那么就会由于压力作用,而造成管涌现象。

(5)空心结构浮起。若是将水池、油罐或者较为空的地下工程,若是超过地下水位,那么该类结构就会发生上浮现象。

结语

当基础事故发生之后,最应当做的事情便是分析事故原因,只有对事故发生的引发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找出事故发生的关键,予以解决和处理。继而才能够进行仲裁,保证仲裁结果的公平性,同时对事故责任进行明确。如此一来才能够避免下次事故的发生。通过正确合理科学的分析,才能够保证基础病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队项目施工中,由于设计、技术以及使用等引发的基础问题,多数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主观错误导致。通过勘查、检验以及对设计施工的审查等,可以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地基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准确性;安全性;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761.4]文献标识码:A

前言:为了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必须做好桩基的检测工作。桩基的检测工作时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学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铁路、桥梁、公路、隧道工程都高速发展开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层高日益加大,建筑高度越大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也就越大,因此桩基检测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前景也日益广阔。

一、桩基检测的新技术---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

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是一种成像分析技术,是通过使用钻孔成像仪来进行桩基检测的,借助钻孔成像仪来对桩基的钻心孔进行分析。电缆、成像探头以及主机是钻孔成像仪的组成部分,具有下面的几个特点:第一,可以直接反应出桩基的钻孔芯内的混凝土的沟槽、混凝土;离析现象以及蜂窝麻面等的准确的位置以及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二,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对桩底的沉渣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且对其方位进行精确的判断;第三,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作为钻空芯孔偏出桩外的方向判断的辅助方法;第四,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测岩石结构、裂

隙、岩溶地层岩性、断层以及夹层等。

二、新型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桩基和土之间关系非常复杂,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影响桩基和土之间关系的因素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且桩基的形状各式各样又存在不确定关系以及非线性关系,导致桩基的检测难度加大,准确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会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来进行桩基检验,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使用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以及小白分析等智能方法进行桩基检测的相关研究,人工智能理论的应用将是桩基检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1、神经网络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以来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推广使用并取得来了显著效果。目前已经有学者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桩基的检测中,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桩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根据装的入土深度、标贯击数、土体应力、土体特征等来进行桩基横向承载力的预测,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的极高。除此之外,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与用到多种类型的桩基的承载力预测中,之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的预测时使用通用的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更为显著。神经网络模型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2.2、小波分析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小波分析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小波分析在进行桩基检测时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小波分析的优点和桩基动测信号的特点相匹配,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基桩的动测信号的分析中,效果显著。小波分析法还可以应用大哦哦基桩的数值模拟基桩的动测信号以及现场信号的测试等方面。除此之外,小波分析法还可以和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运用到桩基的检测中,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了训练桩基,将桩基进行智能化的分类,同时小波分析法为桩基的完整性检测提供坚实的基础。小波分析法及其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2.3、遗传算法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遗传算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可以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遗传算法可以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用来弥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算法容易震荡以及收敛速度慢的缺陷,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运用到桩基检测中可以很好的预测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第二个方面的应用是在基桩的参数反演分析以及基桩的损伤识别中直接运用遗传算法,该算法可以拟合预测到的桩基的时程响应曲线,之后进行桩基完整性预测,并将桩基检验的结构量化。遗传算法及其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桩基检测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介绍。目前我国的桩基检测技术使用的都是高应变、低应变等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有效检测深度、第二缺陷判断、应力比反射法的尺寸等问题。各种数学算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为桩基检测打开了一扇门,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目前桩基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就是不断的研发新的硬件设施,来提高检测仪器的准确度;其二就是软件的开发,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将各种数学模型运用的桩基的检测中来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神经网络模型、小波分析、遗传算法等在桩基检测时可以有效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但是目前这是在研究解决还没有应用到桩基检测中,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反应在下面的四个方面:

(1)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小波神经分析法的结合使用在进行桩基检验室可以进行桩基承载力的预测以及桩基的损伤识别,有效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小波神经分析法的结合使用实现了桩基检测的智能化识别,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用小波系统和神经网络来制定一个系统进行基桩的职能测试。可以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4)数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立资料数据库,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也方便不同地区不同工程之间的经验积累,为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侠.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基础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56.

[2]张光辉,王鹏.关于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3,17:158.

[3]熊启东,李成芳,孔凡林.《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6-2012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J].重庆建筑,2012,09:1-4.

[4]李石夫.岳阳市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探讨[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82-84.

[5]钟亮.《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讲座(四)蓄滞洪区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问题[J].建筑知识,1999,03:10-12.

地基基础范文

关键词:地基、基础、桩基础、持力层、改善措施、工程事故

Abstract:thebasicqualityofthequalityandsafetyofbuildingsplayadecisiverole,andfoundationdesignwilldirectlyaffecttheirquality.Therefore,reasonabledesignandconstructionmethodsandreasonable,inordertoensurethequalityofbuildingengineering.Foundationdesignincludesthebasicdesignandhandlingofthefoundation,thetwoareinseparable.Foundationtreatmentisdirectlyrelatedtotheselectionandcostbasis.Thispaperdiscussesonthefoundationtreatmentof.

Keywords:foundation,foundation,pilefoundation,bearingengineeringlayer,improvementmeasures,theaccident

中图分类号:TU433

一绪论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主导工程之一,也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的分部工程。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以及施工成本和工程整体的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增多,对地基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要求必须科学地进行施工,制订有效的保证质量和安全措施,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的进行施工,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低耗、高效益地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为了适应新世纪建筑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国家近年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有关地基基础的各种规范、规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颁布执行。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基础的设计、基础工程常见的事故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的阐述。本册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发展方向,地基处理等。

二地基和基础的概念

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承受建筑物基础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层(或岩层)。地基就其受力情况而言,在建筑物基础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的部分,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以下的部分,称为下卧层。

三基础工程的发展方向

基础工程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是:[1]

(一)基础形状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日趋广泛,许多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特征线法等在基础工程形状的分析中得到应用;土工离心机模型实验,已成为验证计算方法和解决包括基础工程在内的土工问题的有理手段。土的本构模型也是基础工程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为了改善取样实验质量或者进行现场施工监测,原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很大发展。如旁压实验、动静触探、测斜仪、压力传感器和空隙水压力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和手段已被广泛应用。测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自动化、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的标准化以及广泛采用新技术已成为发展方向。

(三)高层建筑深基础继续受到重视

随着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各类高层建筑深基础大量修建,尤其是大直径桩墩基础、筏板带桩、箱基带桩等基础类型更受重视。

由于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需要,如地下连续墙、挡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挡土结构、锚杆支护、钢板桩、铅丝网水泥护坡和沉井等地下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四)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建设中,有许多建筑物不得不建造在比较松软的不良地基上。这类地基如不加特殊处理就很难满足上不建筑物对控制变形、保证稳定和抗震的要求。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因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成为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专题。

地基处理的目的在于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例如提高土的强度、改善变形模量或提高抗液化性能等。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加固原理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根据地基上的特点选用最适宜的方法。今后随着建筑物的层高和荷载不断增大,软弱地基的概念和范围也有新的变化,各种新的处理方法会不断出现,地基处理技术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五)既有房屋增层和基础加固与托换

对于房屋的需求量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都会很大,目前国家资金困难,基本建设投资不会很多,为了满足当前的急需,对现有房屋的改建增层工程会日趋增多,为此必须对已有建筑物的地基进行正确的评价,提出合理的承载力值,重视地基加固与托换技术的探讨与应用。

四地基的种类

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荷载作用下的压缩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可以支承建筑物基础的天然土(岩)层。凡能保证地基稳定的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都可作为天然地基。设计时要充分掌握地基土(岩)层的压缩和沉降、抗剪和滑坡、土中含水量等因素,以保证地基安全可靠。

人工地基不具有充分承载能力的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经过人工加固处理而成的建筑物地基。设计时既要注意分析和合理利用基土的持力层,又要正确选择加固处理措施。

四地基的处理方法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2]

(1)密实法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

(2)换土法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的办法处理土层。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

(3)加固法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目前多使用水泥浆液。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补强。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的土层,利用一定的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10-6米的粘性土,压力注入的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五结论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主导工程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增多,对地基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的分部工程。地基的处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基础的选型和造价,而基础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质量,所以必须科学地进行施工,制订有效的保证质量和安全措施,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的进行施工,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低耗、高效益地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