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光伏专业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1-31 手机浏览

光伏专业范文

“灾难”是否会来袭,尚需观察。但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应从生产向研发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如果没有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光伏产品必将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国内的光伏产业就没有出路。

调查带来压力

在过去一年中,低迷不振的光伏产业,被冠以“寒冬、暗夜、低谷”等字眼。就在光伏产业头上“朝阳行业”光环逐步褪色时,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光伏产业前景的担忧。

“这次反倾销调查是国内光伏制造业的成本下降速度远高于国外同行业者的预期,加之欧洲光伏支持政策缩紧,造成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竞争加剧引起的。而且,由于国内光伏产业近几年多了不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一些企业在技术竞争方面不具备优势,低价竞销成为其常规战略,这容易给国外提起反倾销以口实,也是国外提起反倾销的一个诱因。”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雷说,“如果此次反倾销调查成立,必定会使一些规模小、实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破产倒闭,而技术实力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则要做好战略整合

准备。”

与此前美国对华“双反”调查不同,由于欧洲是中国光伏组件的最大出口地,去年中国光伏产品有60%输往欧洲,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意义非比寻常。甚至有人预测称,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六成左右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创新谋求发展

反省自身,欧盟对我国光伏组件实施反倾销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不足。

“总的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企业在大宗成套光伏设备制造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竞争力,这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障碍,必须引起重视。当我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下降后,未来全球光伏企业比的就是核心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李雷说。

9月10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检索发现,目前,我国与光伏有关的3种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达6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达26.66%,而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仅为13.33%。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在专利申请量上我国光伏企业占据优势,但硬实力却有待加强。

光伏专业范文篇2

Abstract:Solarbatterymanufacturingindustryhaslargelabordemandinthephotovoltaicenterprises,butatpresent,vocationaleducationhasnoskillappraisalstandardsforthistypeofwork.Thispaperproposesthesolutiontothisproblemandatthesametimemakesexplorationandpracticeonhowtocultivateinterdisciplinarytalentsmeetingtheenterprises'need.

关键词:太阳电池制造工;培养方案;实践与探索

Keywords:solarcellmanufacturingindustry;trainingplan;practiceand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TM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74-02

0引言

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其中增长最快的能源技术就是光伏发电。目前国内以无锡尚德、常州天合为首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共有近500家,主要以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如何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各阶段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工”,使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载体,真正实现校企无接轨。

1光伏企业的现状与需求

所谓光伏是指光生伏特效应,即利用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通称太阳能光伏技术。光伏产业是指以硅材料开发利用形成的产业链条,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是由高纯多晶硅制造(薄膜硅生产)、单晶硅棒拉制/多晶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电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组件系统集成等环节组成的。其中上游主要是多晶硅和薄膜硅的生产;中游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生产,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建造和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而我国光伏企业的生产主要以中游产业链为主。在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由于许多设备需要进口,资金门槛相对较高,而对硅片的切割厚度及破片率等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组件的生产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很强的责任心。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把工作责任心作为决定应聘者或者员工去留的最基本要求。

2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要有利于与企业管理接轨

2.1三段式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顶岗实习”这种“三段式”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管理型和创新型为教育的目标,目前被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采用,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实训课服务如何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年利用学校立体的实习实训设备,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对生产线、工艺规范等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需要学什么,激发起学习的愿望。第二年结合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实训交替的教学,以工作过程为系统,技能引领成才,企业文化同步进行。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就显出了就业优势,很多人实习没结束就被企业预先聘用。

2.3课时比例安排合理,学生走的进、出的来中职学校的课程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文化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技能课程模块。文化课程模块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也是中职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课程的设置必须紧贴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

3理顺课程设置和技能鉴定之间的关系

该院开设的“太阳电池制造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在生产一线进行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又要能进行电池组件的组装。这就需要我们对平时的教学进行科学安排,一方面根据“太阳电池制造工”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焊接规范动作训练,提高焊接技巧,降低电池片的破片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电路图的识读能力、检测能力,保证电池片组件生产的正确率。太阳能电池制造工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①使用焊接机、电烙铁,把互连条、导线焊在单体电池上,并测试电性能;②使用工具将单体电池连接成电功率组件,并封装成组合板;③使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将组合板串并联成方阵,并测其电性能。电子设备装接工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①使用工具画钉样板图,捆扎导线线束;②使用工具将导线进行剥头、沾锡;③使用设备或工具,将元器件进行成型、沾锡;④使用自动插装机或人工在印制电路板或基板上插装元器件;⑤使用波峰焊、浸焊设备或电烙铁焊接元器件和导线;⑥使用绕线枪或工装绕接或压接导线;⑦使用工具装配电子设备的组件、部件和整机。

如何将两者科学地整合,我们的做法是:第一阶段学基础,第二阶段校内实训围绕太阳能电池制造工为主线,兼顾电子设备装接工的基础实训;在第五学期的校内一体化强化实训中以电子设备装接工为主,争取为学生一次性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创造条件,同时兼顾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实训项目的巩固,以利于就业上岗;第三阶段(第六学期)校外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习。通过几年下来的实践和摸索,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因为学生掌握的技能得到了拓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快成为企业的熟练工,实习结束后被企业所接收。

4找准定位后处理好的几个环节

4.1师资所具备的条件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要求更高,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我校光伏专业的教师是电工电子类专业,对光伏的理论和工种技能都要进行再学习、再培训,通过企业实习,熟悉企业在用工要求、工艺流程、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实用技术的掌握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升需要几年的规划实施。

4.2设施设备的保障教学实训设备由电工电子实训和太阳能光伏实训两部分组成:电工电子实训部分具有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和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的功能,用于电工电子基础部分的训练,实训设备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来配置。太阳能光伏实训部分具有能够生产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设备,参照光伏企业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车间的设备来添置,包括分拣台、单焊和串焊工作台、叠层台、小型层压机和与生产配套的辅助设备,因太阳电池组件的检测设备成本较大,不一定必须添置,通常可以将压制成型的组件送企业检测来确保组件的质量。

4.3教材建设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对照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课程,以企业对新职工上岗培训的教材加以参照和优化,组织教师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先编写课程大纲,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程度的接受能力,对现行出版物内容进行运用知识点的剥离、取舍和重组,形成校本学习资料。

太阳能专业的教材即借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太阳能光伏概论》、《太阳能光伏电技术》、《太阳电池材料》、《太阳能工程施工技术》、《太阳能产品营销策略》等课程,但是《太阳能电池检测(电子测量)》、《太阳能组件生产工艺》等教材目前没有发行,这就迫使学校要坚持自行开发课程体系教材来加以弥补。

4.4科研与耗材的利用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对学生实操过程中产生耗材费用是很可观的,比如容易失效且易损的单晶片的价格每片现在达到11元,而企业大量的购入价格在7元左右,虽然实训初期有模拟片和无功率片替代,但实际使用正品时破片率是很高的,在单焊和串焊的实训流程以后,这些材料如不加以利用,浪费是显而易见的。若将学生加以引导,在后期熟练时将成品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科研原材料,实训的成本就会降低。学校以光伏组件压制成型为基础,由此拓展出来的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为系列的灯箱(光带)照明、路灯、教练场地光控测试等科技制作项目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真正地体现了学产研一体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8-1-25(1).

[2]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光伏专业范文

关键词:教学内容光伏发电技术软实力硬实力

随着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从盲目的井喷式逐渐转变为了理智的良性发展。目前中国高校设置的光伏技术专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进入状态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光伏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探讨了应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才能满足岗位需要。

一、光伏企业就业岗位分析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中国的光伏产业中,电池产品主要涉及两种: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其中晶硅电池(主要为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占光伏产业80%的产能,这主要是由于晶硅技术成熟、效率较高、成本控制较低等因素所致。薄膜电池(非晶硅、CIGS)产能较低,主要是由于制备工艺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电池效率较低等因素所致。巨大的光伏产业需要不同的人才,下面根据河北省的光伏企业,如保定英利、河北晶澳等分析光伏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校光伏技术专业起步晚,专业设置滞后,其中最早开设太阳能专业的也是在2007年以后(江西新余学院)①。先前光伏产业的人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半导体等相关行业转型光伏的人员。

2.校企合作专门培养的职业技术人员②。

3.国内高校从相关专业转型的研究型人才,转型的专业也都为物理、材料等相关学科。

4.海归光伏专家和高端人才。此类人聚集在企业的高端管理层或具有很高的技术职称。

即使如此,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强;光伏技术专业培养滞后性;技术以及管理运营高端人才缺失。

以河北晶澳和保定英利两企业为例,其中宁晋以及保定、衡水等地为其主要生产基地。根据企业地域的发展规划部署,两公司主要运营电池、中游产业链。在两家企业中主要涉及以下岗位需求:工艺、设备、研发、质量质检、品质、采购等。如此多的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极为迫切。

现如今光伏企业人才选择的范围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物理、机械、电子、光伏、新能源、电气、化学等,范围领域广,人才选择也十分广泛。故此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可以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凸显专业设置的优势,同时提高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选”意向。

二、对高校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以光伏企业所需的系统工程师为例,论述如何根据现有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2014年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总的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为14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为8GW,地面光伏电站为6GW。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从企业招聘岗位来分析,最近几年光伏企业招聘的人才多集中在光伏系统工程师上,如何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改进教学内容,主要阐述如下。

1.结合不同专业的力量,提升光伏技术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光伏技术专业是应对光伏产业发展而生,在诸多领域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现有的学制时间不可能开设所有的专业课程。根据地域的需求进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更好地突显光伏技术专业设置的优势。可以采取专业之间互通有无的方法,来整合整个学院的师资力量,提升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对本专业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让他们多参加实践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2.提高公共课程要求,抓好基础知识传授。根据光伏系统工程师以及更高级别的工程师的要求,对所需人才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将C语言改为实用性强的制图软件,可开设Auto-CAD,PRO-E等二维、三维的制图软件,同时加大了对英语知识的要求(尤其是专业英语),扎实的英语功底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际产品的认识。

3.拓宽专业课程领域,增强学生的硬实力。现有的光伏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半导体原理、光伏电池原理、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课程,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范围较宽,但重复内容较多。在将光伏技术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后,传统的课程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根据光伏系统课程的性质,我们要结合电力、电子等专业的课程构建来完善光伏技术专业课程,除了要开设常规的光伏发电系统课程外,还要开设逆变技术、并网技术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对电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开设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对电气器件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光伏系统知识的实践性高,在开设课程后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次数,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

(1)校企联合,加强产学研的合作。通过联系相关的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时间不少于1个月,让学生对光伏系统的组成以及安装、设计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

(2)学校构建自己的实习基地。通过购买所需的光伏系统器件,来搭建属于自己的光伏系统实训场所。限于场地以及资金因素,学校可以进行部分改进,以降低器件的选购标准,提高器件的耐用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对系统构建的全面认识。

4.介绍光伏系统的政策法规,提升软实力。随着近两年国家在光伏产业发展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国内市场急剧膨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家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法规逐渐完善,从“金太阳”到现在的FIT政策,国家政策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通过政策与动态的讲解,我们既能把握最新动态,及时进行专业设计方面的调整,又能让学生避免在光伏系统申请时出现政策法规方面的常识性错误。

三、总结

本文通过保定英利和河北晶澳两家企业的人才需求,对现有的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要求。专业的设置要集中教学优势,提升公共课程的教学比例,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范围,同时介绍现有的政策法规,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软硬实力。

注释:

①廖卫兵,罗双根,孔青荣,熊明辉.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关于太阳能光伏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②江民华,陈裕先,廖卫兵,熊明辉,李雪竹.光伏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11(12):1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就业岗位的调查分析,践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编号:13041334);衡水学院2013年度“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一般课题(编号:20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