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3-30 手机浏览

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范文篇1

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生产经验经验,就YC/T330-2014《卷烟条与盒包装纸印刷品》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与同行分享。为了便于描述,文中将YC/T330-2014简称为新标准,将YC/T330-2009简称为旧标准。

新标准“薄”了

相比旧标准,新标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薄”了。旧标准的正文共有13页,而新标准的正文只有4页,足见其精简程度有多高。新标准“薄”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旧标准做了如下调整:

(1)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卷烟条与盒包装纸印刷品生产中应使用的溶剂范围”,并删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规定;将“荧光性物质”指标修改为“D65荧光亮度”指标,并仅针对卷烟盒包装纸印刷品的背面;将外观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分开;删除了厚度、耐折性、转移包装纸、压痕挺度(纵向或横向)、交货水分、卷盘尺寸和数量指标、卷盘盒包装纸接头等指标。

(2)在检验方法中,增加了D65荧光亮度、卷烟包装标识2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3)取消了检验规则的有关内容。

(4)调整了包装、标志、运输以及贮存的相关内容。

从上述调整不难看出,新标准对旧标准的物理指标进行了淡化甚至取消,进而强化了安全指标。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标准更“规范”了

新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术语、指标、检验方法等都更多地向已经有相关规定或定义的国家标准靠拢,这使得新标准更加规范化、简洁化,便于与现有相关国家标准保持统一。比如,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新标准中罗列的术语都直接引用现有国家标准中的相关定义;在检验方法中,很多方法都简化为按具体的某项或国家标准执行,这样描述既简洁,又与国家标准统一,使得新标准更加规范。

新标准指标分析

相比旧标准,新标准的指标具体有哪些变化?烟包生产企业需要重点注意哪些方面?下面加以分析。

(1)在[4.1.1]条款中,规定了卷烟条与盒包装纸印刷品生产中使用的溶剂范围。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新标准中最大的亮点,其对相关生产企业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这个规定的范围内,共有12种溶剂,而在这12种溶剂中,仅有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丙二醇甲醚6种溶剂属于YC263-2008《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中所规定的VOCs范围,其余6种溶剂并不属于这个范围,而且这6种溶剂在烟包生产企业现有设备上还不具备检测条件。

那么,按照目前的要求,剩余的正丙醇、丙二醇乙醚、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和2-丁酮6种溶剂是否限量?新标准中对此并未明确规定,而本次也未新版VOCs限量标准,所以只能认为当前还未限定。如果以后新版VOCs限量标准对这6种溶剂进行限量,无疑会对烟包生产企业现有设备、原辅材料产生一定影响。

(2)[4.2外观指标]相比旧标准的外观指标要求,新标准精简了很多。旧标准的外观指标详细罗列了对印刷、压凹凸、烫印、上光等工艺的要求,很多数据都很明确;而新标准的要求则更加综合、简洁。

(3)[4.3物理指标]中规定了商品条码符号等级、同差、裁切/模切尺寸偏差等指标。其中,新旧标准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商品条码符号等级指标由旧标准的“≥2.0/06/670”改为“≥1.5/06/670”,要求降低了。

②将“荧光性物质”指标修改为“D65荧光亮度”指标,指标值更改为“≤1.0%”。

(4)[4.4]条款为“其他指标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为什么要罗列这一条呢?其意义就在于,虽然新标准删除了很多物理指标,但这些指标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转移到了中烟公司和烟包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中。由于各中烟公司出于对产品质量的考虑,之前存在的物理指标不可能轻易放松或取消,因此对于烟包生产企业而言,质量控制的任务只会更重,而不会比以前更轻松。

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范文

说明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简洁,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所说明的事和物。议论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结构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所以,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很能体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和要求。考生只要有这样一个思路,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把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进去,就能使这类题迎刃而解。地理非选择题的题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说明…特征、简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词语,我们可从这些指令性词语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确定应套用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说明文在试题当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2010浙江文综卷3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在这里只需要说明纬度低,不需要阐释纬度低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答案也只说了海运便利,不必解释距海近,海运量大,便于对大型航天器的运输。答案也没有进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开阔和人口稀少如何对航天有利,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高考地理非选择试题当中对说明文的应用。

议论文题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题干中提出了论点,要求考生找出论据及要有论证过程。

例如,2010全国文综卷1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本题(论点)题干已经给出即地形、气候利于葡萄种植。(论据)甲地位于图中罗讷河谷地,(论证)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论据)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纬度地区,(论证)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此题的论点——论据——论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论证有力。

议论文题材的第二种,考题要求考生先答出观点(立论),然后自己找论据并加以论证。

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范文

关键词:年度报告问卷调查理解程度

年度报告既反映了公司在过去期间的运营结果,对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也作了描述,兼有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历史信息与未来信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年报的可读性研究是以年报为中心,独立于阅读者,单纯从年报角度评价其阅读难度,没有考虑年报阅读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本文立足于年报阅读者角度,通过对不同学历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调查,来探讨年报使用者对年报的理解程度。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我国年报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年报的理解程度,被调查对象是那些看过年报的人士,包括在上市公司财务部、银行信贷部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股民等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并理应预先选定年报,要求测试者在指定时间内读完年报,然后再接受调查。考虑到社会工作人员在时间、意愿等实施条件方面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没有针对具体年报,只涉及年报中的术语、指标的理解情况,利润质量、保值增值的简单评价、盈亏报表的简单识别等。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向企业、银行、证券机构及某校会计专业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63份,全部有效。笔者首先选用不同难度的17个会计术语进行测试,并采用量表式问卷的计分方法。被测试对象认为自己“完全理解”的得3分,认为“基本理解,但不准确”的得2分,认为“知道一点”的得1分,“完全陌生”的不得分。最后将每组所有得分加总后求均值。代表不同专业水平及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得分见(表1)。

(1)会计术语。从(表1)可以看出,相应学历的专业组与非专业组之间的会计术语理解得分均值之差均高度显著:除在校学生外,专业组的理解程度大部分集中在70%。90%之间,非专业组的理解程度大部分集中在55%-70%之间;而同在专业组或非专业组,本科以下、本科以及具有硕士学历水平的被调查对象对会计术语的理解程度差别不大,说明对会计术语的理解程度主要受到个人专业的影响。在校学生对常用指标具有较高的理解水平,但对于没有在教科书中涉及的指标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总额”、“每股净资产”、“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指标理解程度较低,尤其是对“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在校学生几乎没有人准确了解其含义。笔者在设计这一测试题时,考虑到17个专业术语难度不同,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未必全部准确知道其含义,期望调查结果能够显示出差别,但由于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对17个专业术语分别回答,导致同一个人对不同会计术语的理解程度差别不大。虽然差别不是很大,但还是能够看出,各组对“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调整后每股净产”、“递延税款”、“资本公积”、“市盈率”等术语的理解均值偏低。这就揭示了影响年报理解程度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会计术语的可读性问题。

(2)会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当调查对象被问到:某公司在五个季度内将共计38,52亿元支付给其他公司的线路及网络费用确认为资本性支出,你认为此举对企业的影响是“无影响”、“有影响,但不知道具体影响”、“增加企业资产和利润”、“减少企业资产,增加利润”还是“增加企业资产、减少利润”时,代表不同专业和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增加企业资产和利润”的比例见(表2)。从(表2)明显看出,回答“增加企业资产和利润”的比例,相应学历的专业组要高于非专业组,但总体上都不高,最高才达到53%,这表明相当多的人不了解会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由此推测,在我国年报使用者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了解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也就难以从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来评价企业利润质量和资产质量。

(3)会计报表理解程度。我们从某上市公司年报中摘录的一段文字,测试被考察对象的理解程度。该段文字如下:提前确认未实现的销售收入426万;漏结转成本2616万元;研发费用未计人当期损益1200万元;提前确认所得税返还收益300万;少计销售费用(广告费)1992万;未抵消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840万;其他220万;少提坏账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铁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以上重大会计差错合计15484万元,追溯调整2000年度净利润-7168万元,2000年以前-427万元。从调整前的盈利2632万元到调整后的亏损8356万元。该题仍然采用了量表式问卷的计分方法,如被测试对象认为自己“完全理解”的得3分,认为“基本理解,但不准确”的得2分,认为“知道一点”的得1分,“完全陌生”的不得分。最后将每组所有得分加总后求均值。代表不同专业及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得分均值见(表3)。从(表3)可见,专业组对该段文字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非专业组,但在专业组或非专业组之间的不同学历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并且基本上不随着学历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由于该题答案完全由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又因为没有生字,所以选择“基本理解,但不准确”的居多。

(4)利润质量识别。我们编制了甲、乙两个公司的利润构成简表见(表4),测试被调查对象对简单利润质量的识别能力。当调查对象被问到:甲、乙两个公司的利润质量是“无差别”、“甲较好”还是“乙较好”时,代表不同专业和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乙较好”的比例见(表5)。从(表5)可以明显看出,回答“乙较好”的比例,相应学历的专业组要高于非专业组,但总体上都比较高,在69%~94%之间,这说明多数被调查对象具有对简单利润质量的判断能力。

(5)保值增值理解。我们笔者编制了甲、乙两个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见(表6),了解被调查者是否知道保值增值的判别。当调查对象被问到:甲、乙两个公司的保值增值情况是“甲乙无差别,均保值了”、“甲乙无差别,均增值了”、“甲、乙是否保值很难说”还是“甲保值但未增值,乙既保值又增值了”时,代表不同专业和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甲保值但未增值,乙既保值又增值了”的比例见(表7)。从(表7)可以明显看出:回答“甲保值但未增值,乙既保值又增值了”的比例,相应学历的专业组要高于非专业组,非专业组不同学历的之间差别并不是很明显,专业组不同学历的之间差别相对比较明显。总体上看,除了在校生(因课堂讲过类似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达到81%之外,其余回答正确的比例都不高,最低31%,最高才达到68%,这说明对于保值、增值的理解程度都不高。

(6)财务现状识别。我们选取了A、B、C三个公司的资产负债简表见(表8),了解被调查对象对企业财务状况最基本的识别。当调查对象被问到:A、B、C三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情况是“看不出好坏”、“C最好,B次之,A最差”、“A最好,B次之,C最

差”、“B最好、C次之,A最差”、还是“C最好,A次之,B最差”时,代表不同专业和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A最好,B次之,C最差”的比例见(表9)。从该表可以明显看出,回答“A最好,B次之,C最差”的比例总体上都不太高,集中在52%-76%之间,并且相应学历的专业组与非专业组之间以及各组不同学历的之间差别并不是很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约有半数以上的被测试对象能够根据三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鉴别出盈利企业、亏损企业以及资不抵债企业。

(7)资产负债表理解。我们编制了一份明显存在问题的资产负债表见(表10),让被调查对象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测试被调查者对资产负债表的理解情况,看其是否真的理解报表。从返回的调查问卷看,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没有回答这一问题,从为数不多的答案看,没有人能指出存在的全部问题。该题仍然采用了量表式问卷的计分方法,如被测试对象能够指出3个问题时得6分,指出两个问题时得4分,指出1个问题时得2分,最后将每组所有得分加总后求均值。代表不同专业及学历水平的各组回答得分均值见(表11)。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每组得分均值都很低,最高2.2分,占总分的37%。说明总体水平较低。笔者将对该问题未作解答的无效问卷排除,对其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见(表12)。修正后最高均值才达到4分,占总分的67%,仍然说明总体水平较低,并且除了非专业组中本科以下学历组得最低分(17%)之外,专业组各不同学历的之间差别并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断,真正理解报表并能够从中看出问题的人并不多。

(二)结论

从对在企业、银行、证券机构等单位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员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看,绝大多数人能够从利润的构成上对利润质量进行简单判断,但有相当部分人不能理解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资产及利润的影响;大部分人能够识别盈亏报表,但对明显存在问题的报表却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说明上述人员对年报的理解程度总体上不高。另外,从上述结果也能看出,专业组相应学历的得分均值总体上要高于非专业组,由此可以判断对年报的理解程度受到个人专业的影响较大。

三、提高年报使用者阅读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大力普及年报相关知识

证券交易场所通常是股民集中的地方,证券交易公司可以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对其股民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如安排专家为股民剖析“银广夏”、“东方电子”的舞弊手法等,可以启发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真实性的判别思路。通过对“郑百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让投资者对利润质量这一概念有所了解。证券交易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给投资者普及诸如利润质量:资产质量之类的相关知识,多给投资者几双火眼金睛,让哪些垃圾股退出市场,从而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虽然能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并能够编制出三张会计报表。但由于三张报表之间数字钩稽关系的复杂性,他们未必能够真正了解报表数字背后的含义,更无法判断报表的真伪。会计专业学生尚且如此,非会计专业学生更不必说。在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普及的今天,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已不再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因此,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不仅能够使会计专业学生消化、巩固和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拓展其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知识,而且能够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了解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含义,为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知识,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