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例(3篇)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要从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争取主动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现代农业和“三农”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性
新的形势下,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关系到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为。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科技创新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传授给人们科学的认知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理性思维,需要先进的哲学思想提供正确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性思维工具,才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科技创新的实际,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主动把科技创新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此促进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科技人员集聚的科研单位的党员,思想更呈现出复杂性、多样化。面对农业科研单位内外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空洞说教和死板灌输的刻板模式,善于寻找载体,通过不同载体和不同形式,使工作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增强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农业科研单位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农业科研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自觉融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之中,服从和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这一中心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尤其要善于找准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注重改进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做到围绕科技创新抓思想政治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党建理论最新成果,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前要着重抓好科研人员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问题,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科研人员头脑。大力开展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教育,围绕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代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强化民主空气。要结合科研人员思想敏锐、观念超前以及敢想敢说的特点,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气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政策、理想信念、理论知识、团队精神、形势教育于一体,寓教于乐,使科研人员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达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增进友谊、增强向心力的效果。
3创新机制体制,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
一个学校如何来体现重视创新工作,首先是要在全校师生中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把创新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地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机地落实到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有科技性质的学科活动,做到学科间渗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次是要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场地和经费的扶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构建实现科学之梦的平台;之三是要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导,设法吸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总之,创造各种条件让对科技创新有兴趣、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都有更多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带动更多的学生由‘要我学创新’向‘我要学创新’转变。使创新工作在学校全面铺开。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苗子
目前,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在不断改进,许多学生在校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辅导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争取在较短时间去发掘那些热爱科学、有创新热情、而且思维活泼、工作严谨、积极主动的学生,及时把他们组织到创新团队里来,加于引导和培养。具体来讲,就是从学生入学伊始,教师要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依托学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精神。还可以通过讲座、参观实验室及高新企业等,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同时了解科研创新,逐步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在学生进入第二年学期后,要通过各级学生会、团组织,搜集总结前几年学生科技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为本年级学生开展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当中做好动员。邀请实验室教师关于科研工作的宗旨、形式、程序、要求和方法等对学生作初步培训,同时下发各实验室可由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和主要内容等。学生可以承担实验室指定的项目,也可自己带着项目(或思路)到实验室。在项目进行期间,分阶段进行考核。在这期间,要策划、鼓励、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机器人电视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金工实习创新件设计比赛等。尽力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科学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开展创新工作之前,都经历了对事物长久的观察和积累,然后进入到创新方案设计。它是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开放思维,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专家,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学习、生活、生产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对未来的展望和概念设计,形成具体的方案。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重点抓好项目选题和工作方法。创新项目从何来,这是开展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有计划地请校内外专家开讲座、做报告。从专家们的讲座中引发出研究课题;二是从学科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去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三是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现象等提炼成研究课题;四是参加社会实践时,深入到工厂、农村、社区去发现可研究的课题;五是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重大事件中发现问题、设想出解决方案;六是畅想未来可能出现的科技进步与突破等。此外,在科技创新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使活动方法与过程应当尽可能与科技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相一致;二是创新性原则,在创新工作中要学会查新,了解他人的创新研究;三、实用性原则,注重项目的运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可行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指导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五是点面结合原则,科技创新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六是学生主体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从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逐步过渡到独立开展科研创新。
四、结论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学科教学;融合
一、基本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其目的不在于推动创造发明的数量多少、质量的高低,而应该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实施。学校应该把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领导重视
我校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意发明竞赛和创新发明体验活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对创新发明教育成果予以奖励,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还积极地鼓励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奔赴科技工作先进区县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我校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把科技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我校在学科教学中,坚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初二物理《托盘天平的使用》一课上,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构造,演示“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分组交流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如,在《物质燃烧》一课的教学时,化学教师演示物质燃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和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坚持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其中。比如,语文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时,利用幻灯片、图片等方式展现诗歌内容,让学生对“想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想象”有关的知识,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请问,如果由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想到什么?美丽的星空、绚丽的夜晚,等等。虽然答案不一,但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从学科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常常针对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以一题多解、数形结合、画章节思维导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四)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
思维速度反应到学习上,就是思维反应的快慢。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养成了拖拉的习惯,解决问题精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限量的任务,或者限定任务量而不定时间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搜索和处理各种信息,快速解决问题。这样反复训练,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处理问题效率的目的。
四、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创新品格
科技教育是不能为社会培养出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才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现在的学生比较孤单、忧郁、易怒、任性、容易紧张、焦虑、冲动等。这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一些负面现象。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等,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良好人格特征的黄金时段。我们从“问题疫苗事件”背后可以发现:人如果没有了人格底线,越是有才,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大。这就需要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我们不能重“才能”而轻“人品”。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中,一方面要“成物”——追求创造新事物;另一方面要“成人”——对优良品德的传承和弘扬。因此,情绪管理能力、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心等,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国庆在《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中认为:“创新教育,应该说是创新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关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不仅仅是创新思维。在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要素当中,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创新品格,其次是创新思维,最后才是创新技能。因此,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品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