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的语言特点范例(3篇)
绘本的语言特点范文篇1
【关键词】绘本教学递进式阅读语言运用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以知识积累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渐被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模式所取代。绘本,以其图画、文字、故事紧密结合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较好的辅助材料。基于“递进式阅读”的理念,笔者对英语绘本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积累语言视听读领先聚焦知识
基于绘本特点的语言感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适合学生的英语绘本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画面丰富有吸引力;情节生动有趣味性;语言地道有韵律之美。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的这些特点,在导入和呈现环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故事魅力,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提问和朗读之中积累语言,为之后的语言运用和输出夯实基础。以南京的林丽老师执教的绘本故事“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呈现各式各样的昆虫图片以及以昆虫为主题的绘本,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引出主人公caterpillar。在呈现caterpillar图片(见图1)时,设计问题:
(1)Doyoulikethecaterpillar?WhyorWhynot?
(2)Canyougivethebookaname?
(3)Doyouhaveanyquestionsaboutthehungrycaterpillar?
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感知绘本,并带着想象走进绘本。然后,学生在绘本画面和录音的辅助下,接触和练习句型:Heeats…,buthe’sstillhungry.通过“带着问题走进故事――带着好奇理解故事――带着期待聆听故事”这三部曲活动,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意识,并且在活动中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关键词、句,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
二、体验语言说写诵递进语境相融
语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阵地,也是学生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场合。脱离语境的操练,只会使语言显得苍白、枯燥。在绘本阅读中更是如此,只有在合理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语境之中,学生才能进一步地理解绘本,内化语言。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比如歌谣、图片、留白填空、问卷调查等,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支架。例如,在绘本故事“Good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朋友圈”(见图2)这一活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和图片,依次介绍土豆和好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Whatdoyoudowithyourfriends?并记录下回答,为后续交流做准备。学生的问与答之间存在着信息差,语言的交际是真实、有效的。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活动,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稳固语言的支撑。
三、运用语言玩演做拓展关注语用
有效的语言学习涉及从少量语言形式的控制到相对无线的语言形式的自动加工(鲁子问、康淑敏,2008)。在学生已理解、感悟绘本故事、掌握基本的语言支撑之后,教师可以由扶到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使用语言,培养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关于“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一课,林丽老师设计了“制作读书推荐卡”的环节,通过完成书名、作者、故事简介、推荐理由几个方面,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收获成就感,更能加深对绘本的理解,自然输出语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有创意、充满趣味的活动,让学生运用语言,用英语做事情。例如在“IsThatYou,Santa?”(见图3)的绘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圣诞装饰,布置教室环境,请英语表达能力较出色的学生来扮演Santa,将绘本改编为情景剧本演一演。
四、结束语
绘本阅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递进式阅读教学层次分明,由重语言知识转为重语言运用,更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点燃学生阅读绘本的热情,让学生能在语言积累、体验、运用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绘本的语言特点范文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绘本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反映了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性,重视图文合一性,语言真实,实践证实可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进行英语绘本教学时,需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特点,了解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包括单词、语句、语法,信息加工能力,心理因素,做好教学准备,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需按照阅读准备、绘本故事呈现、分段阅读、阅读后后续交流四个步骤开展。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绘本阅读
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课程,天然存在习得困难。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为让学生能够看图识词、能够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够在图片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困难重重,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次研究试就学中高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进行概述,总结教学的策略。
一、绘本教学的价值与特点
西方图画书研究历史悠久,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理论认为需要针对各个年龄段各种图书进行概括分析,将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制定符合年龄、智力特征的绘本教学策略,可明显提高教学质和量,学生能够从绘本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绘本阅读能够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语言魅力、语言构成,提升口语的能力,对于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绘本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提高,在开发儿童多元智能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地区,绘本教学更是发挥的重要的情景再造作用,许多实践研究证实英语绘本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发音与词汇能力。
英语绘本并不是图画书,而是一种综合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工具,以图片、英语文字共同表述故事,以儿童为本文,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故事情节类读物。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绘本应该具有儿童性特征,是儿童的最佳读物,内容的主体、呈现形式、表达方式反映了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性,重视图文合一性,编排与呈现形式具有具有节奏性,语言真实。对于我国的小学生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绘本需要符合当地人的思维、表达习惯的真实语言,才能够发挥教学作用。
二、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1.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特点。首先,需要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知识储备,包括单词、语句、语法等,对于此时的儿童而言,英语阅读是一个知识学习过程,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语法,此时学生从拼音阶段向字形阶段,此时儿童可以不借助或少量借助语音知识,能够进行意图阅读,阅读速度较低年级有明显的提高。其次,需要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信息加工能力,高年级处理信息能力与其心理认知发展有关,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主,语法知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绘本式的教学兴趣更大。再次,需要了解英语阅读的心理因素,不同学生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注意力、自信心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年级学生已经感受到较大的学习竞争压力,情绪变化较大,在注意力方面,此时学生对阅读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材料兴趣较大。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特点后,教师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做好教学准备。首先,英语阅读是属于英语拓展课程,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阅读课程,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符合学生阅读特点的阅读材料,教学的内容应该由英语科研组共同讨论编制,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英语绘本编辑成册。拓展课程旨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需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教学目标可概述为以下三类:①阅读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绘本阅读,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进行绘本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后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体会;②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阅读,让那个学生能够从封面、标题、语句中阅读,能够倾听绘本的故事,能够关注L本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并有意识的积累;③阅读技能,让学生能够感知绘本的内容,提取信息,能够根据图片、文字阅读猜测信息,预测故事发展,能够结合自身所学、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形成自身的判断。最后,需做好绘本的选择,应突出主体,如节日庆祝、学校生活等,也可增加当前学生关心的话题,如游戏、体育活动等。
3.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按照阅读准备、绘本故事呈现、分段阅读、阅读后后续交流四个步骤开展。阅读准备是指通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进行封面阅读、视频赏析开展准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绘本的内容,主动的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绘本故事的整体输入,做好导读,引导学生自读,如《海底总动员》这一绘本故事中,教师在播放海底总动员的开场动画后,提问“你们去过海洋馆吗”,让学生以自读的内容为基础,了解图片顺序逻辑关系,了解整个故事的梗概,而后基于整体了解故事集情节、人物,最后进行对话的阅读。
三、小结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是一种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需要把握该年龄段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绘本,掌握科学的教学策略。
绘本的语言特点范文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言形态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和一定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而成,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作品的主题有表现形式的作用、有作品内容和作者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绘画语言包含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相互制约和渗透的有机整体,美术工作者的感情是靠绘画语言来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美术工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来彰显出艺术水准。
美术工作者对绘画语言运用不同,而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美术工作者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发展和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给作品注入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古典主义”画风。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美术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其作品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和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依然能构架绘画形态;即便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外辅上调子,就会成为立体画面。因此,西画中线是作为表现形体的特殊手段。
各类画派的美术家,都借助语言形式来体现作品的情感。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产生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的。
笔墨本身是形式的因素,有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笔墨,能画出老人苍老的视觉感受;水摘要绘画语言在人的视觉方面,由点、线、形、光、色彩要素构成。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和一定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而成,来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言形态
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给人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流利灵活用笔,能唤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多变的用笔,能令人有蛇龙飞舞的遐想。这些笔墨形式,是美术工作者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表现。
美术家们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的表现,是美术工作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画要有笔墨,无笔墨就不成画,笔墨技巧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最佳作品。这种艺术法已成为中国独有的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在视觉方面由点、线、形、光、色彩要素构成。“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有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可以被表现出来和暗示,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的部分,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好似屋子里的声音一样,使空间有了生机与活力。点可以解释和代表一切。
“线”是描述点的运动轨迹,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出划线人的精神。
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每一条线好似每一位画家充满个性、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
线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有长度、宽度和方向上的不同,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线是诸多形式不同的结合体。
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
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是对目睹、感受和想象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它的表现特征,其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
“形”是一种被视为平面存在的形式,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颜色和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形分有机形和几何形,二者间有明显的界限。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是柔和、轻松、曲线性和无规律的。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刻板和有规律的。形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又称视觉形。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