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4-10 手机浏览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

对学习和教育行业而言,采用云计算方法既能够解决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化基础建设、系统升级和维护问题,同时能够对硬件进行虚拟化处理,按需分配硬件资源,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减少教育信息化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成本。云计算相关理论与技术的运用能够加速云学习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云学习概念的提出,对人们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学习者也可以对学习资源与环境进行重新设计。

1定义

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云学习采用云计算相关理论构建信息学习网络,从而保证所有的软硬件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云学习利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全世界所有的学习云相互交流,最终构建互动学习网络。云学习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和深化应用。

2云学习表现形式

2.1学习形式

在中学的信息教育课程中,云学习过程具有无缝连接、集中式操作等特点,可以满足中学生学习的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定以及安排进度等,并进行优化。云端存储了海量的数据,促进人类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可以有效减小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压力,支持学生探索未知事物、合理创新、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2.2协作形式

对中学的信息教育课程而言,云学习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建立中学生的合作机制。中学生云学习的学习活动属于狭义范围,即为中学生利用云网络来建立学生之间的协作单元,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换言之,对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自主学习或团队学习,对学习过程中的资源获取、问题解答、头脑风暴等过程,均会体现出团队协作的价值。基于云服务的协作形式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协作的力量,合理高效协作行为的基础便是快速便捷的云服务。

3云学习工具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在云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谷歌网站为例,从若干方面进行了探讨。

3.1办公软件与工具

很多办公软件,如Microsoft的PPT、Word、Excel、Visio等软件在公务处理过程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使用,在中学技术教育中也是用处颇多。对于云计算来说,利用谷歌提供的文档处理工具等,就包含了很多实用的办公软件。此种办公软件所提供的服务,尽管与分工Microsoft软件有着一定区别,但还是包含了Office常用的一些功能,同时又符合中学生课程教学的需求,包含了信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常用软件以及实践项目的形式等,保证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作学习知识。同时,老师还可以把所有同学的创作实时存贮起来,利用作品的共享功能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2多媒体云学习

通过谷歌的云计算服务,能够进行关键词检索,获取目标视频与图片等信息。对于谷歌视频而言,其中包含了海量视频数据,同时能够对视频进行有效的分类。视频的观看方法很简单,只要访问视频网页即可。因此,教师要只要进行视频检索,就能够通过谷歌提供的一些视频功能快速获取到目标视频,实用性强,彻底防止了因传统视频播放过程中播放器故障而影响教学等情况的发生。

3.3图书工具

传统的书籍阅览方式包括图书馆借阅、书店购买和网上阅读等。对于网上阅读来说,许多书籍均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尽管有时能够找到免费的书籍,要存储这些书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脑内存,同时不方便整理。Google提供了免费的基于云计算的图书工具,通过这些操作便捷、功能实用的工具,利用谷歌的海量数据库,能够对图书进行简单快捷的合理分类,就能够找到所需数据,同时这些工具还具有保存已阅图书功能,方便记忆。

3.4图像工具

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这些软件一般都需要在线安装,占用电脑内存空间大,有些软件操作繁琐,甚至有些只提供基础功能,若要使用更高一级的功能需要收费。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后,师生追求的都是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率,因此,选择一款操作简单、图像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云计算平台如Google平台提供了Picasa和其网络相册工具,可以处理图像,而且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如免费使用、存储容量大、能设计精美的照片拼贴、能创建有趣的视频幻灯片等,对常见问题(如红眼、色彩和亮度)可以一键式修正,帮助使用者改善照片的效果等。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微调及其他效果功能使照片得到更加完美的修改;自动查找用户PC机上的所有照片,无论它们在何处,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全部整理到位等,操作简单快捷。平台提供了软件的操作教程,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软件。Picasa和其网络相册工具与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1G的免费存储空间(足够存放4000张墙纸大小的照片)。当教师要收集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图像作品,而作品容量又较大时,可以将其放置在Picasa网络相册中以节省内存。至于软件的使用和选择可以根据教师各自的需要,使用适合自己的图像处理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3.5更多工具

除了以上提到的功能之外,还有着其他功能可以利用。例如学术搜索、论坛、日历、翻译、图片、CODE、网页目录、博客搜索等。云计算提供的这些功能,充实了传统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要求,同时可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工具的选择范围较多,要求课程教师能够对于这些功能进行筛选,通过恰当的功能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4小结

在中学开展信息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新的起点,为信息课程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云学习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琳,王旭卿.让云计算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关于中小学开展基于云计算信息技术教育的探讨[J].浙江教育技术,2011(2):19-22.

[2]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2690-2692.

[3]杨艳艳,黄纯国,钟柏昌.基于云计算探析云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10(9):108-111.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2

我们当然不必迷信权威讲话,但在中国,一个概念从“在野”话语变成“在朝”话语,往往是与社会共识形成联系在一起的。与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个性化”,从一个非主流的、前卫的概念,到形成现在的共识,不是偶然的。其主流化过程,可以说从三年前就开始了。在三年前的同一天,也就是2008年6月7日,被称为国务院智库首席“提琴手”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在谈到互联网技术时,就深入地指出:“在当今世界急剧变化的浪潮中,共同性的扩大和差异性的张扬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不仅固有的差异性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在新的条件下还生发着新的差异性”。放在云计算的条件下,这个判断仍然是适用的。云计算就是兼具共同性和差异性这两面性的典型技术。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此,人们的认识有待提高。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新解

科学发展语境中的发展方式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生产方式转变。以往提发展方式转变,较多从生产方式转变中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着眼,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中,哪个更加节省物质消耗、能耗、更加低碳等等,这是生产力视角;但生产方式还有另一种观察视角,就是人与人关系的视角,例如是大规模制造还是个性化制造,这是生产关系视角。

引人注目的是,国家领导人这次提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显示了后一种视角的重要性。

生产方式变革,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质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从生产关系特征而非低碳、低能耗等生产力特征看,这种生产方式变革,更多表现为从大规模制造为代表的规模经济,向个性化制造为代表的范围经济的变革,从成本领先为代表的竞争战略,向差异化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意义在于,使中国从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的方向转变。

但长期以来,受限于传统思维,人们忽视科学发展中所包含的――有人称之为模式创新的――生产方式变革这层含义,而固守“科技加规模经济”这种思维定式,以致形成“技术是新的,而生产关系是旧的”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组合,并以为这就是科学发展,这是错觉。

在技术可以支持新旧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情况下,理解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内涵的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如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种技术推动个性化制造为例,这三种技术可以不可以推动相反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制造――呢?当然可以,这好比说,冰箱可以当鞋柜使用。但冰箱所长不是当鞋柜;同样,拿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去支持大规模制造,不是不可以,也不是没有意义,但并没有发挥这些技术所长;相反,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去支持个性化制造,发挥所长,将先进科技与生产方式变革结合起来,这绝不应该是一种被排斥的选择。对此我们需要加深认识。

1、互联网技术如何推动个性化生产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这种生产力与个性化制造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产生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特征。互联网可以用来搞集中,但所长却在分散。当年美国人发明互联网的初衷,就是希望分散指挥中心,避免遭到集中式的核打击。

互联网转用于经济目的后,它固然可以用于支持集中化的大规模制造,但这并非互联网所长。互联网真正的所长,在于降低分散的、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的成本,提高分散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的价值。

这就给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定制。提供了生产力一级的支持。互联网多年来发展经验表明,通过服务创新,让“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是互联网增值服务商的普遍选择。而照搬网下大规模制造模式,则鲜有成功。

2、云计算技术如何推动个性化生产方式的变革

云计算本身是一种技术,它一旦与生产关系改变联系在一起,也会产生生产方式变革的效应,推动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

云计算本身兼具集中化与分散化两种相反特征,二者相反相成。集中化一般是在基础平台,如基础设施(I)、平台(P)、软件(S)一级;分散化则在增值应用级。有的人不能全面认识云计算的技术特性,误以为具有规模化协同特征的云计算主要是用来搞集中计算,降低成本,忽略了“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的可能,因此错失生产方式变革的机遇。

善用云计算所长者,显然应向大规模定制的方向获取变革效应;如果只是把它导人大规模集中制造模式,没有个性化增值反哺配合,就可能浪费机会成本。这方面,要吸取网格计算商业化方面的教训。例如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我个人研究认为,以大集中的思路搞云计算,拿冰箱当鞋柜使,可能在节约几亿资金的同时。错失拿冰箱当冰箱使可能创造几百亿资金的机会。国外当前兴起的众包模式,就是善用云计算的例子,宝洁公司等深受其益。

3、物联网技术如何推动个性化生产方式的变革

维基百科对物联网的定义在我看来OUT(过时)了。一是它重传感,而轻智能化;二是强调“集中管理、控制”,而忽略了个性化。物联网的实际方向不会是这样的。IBM的定义更好一些,强调了“更深入的智能化”。这就包括了“将特定的知识应用到特定行业、场景和解决方案”,这就与个性化联系起来了。

物联网现在还没发展起来,对它的前景众说纷纭。我预言,物联网一旦实现,不会是“推”模式,而应是“拉”模式。“拉”模式用非技术的语言说就是“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也是要通向个性化的。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在各类媒体中被广泛报导,大多新近涌现的计算机类产品均以云计算技术为推广概念。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IT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部门,个人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个人计算机只有30%的计算能力被有效利用,而其余70%的计算能力则处于被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与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分布式系统,从而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国家的计算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进入了信息化的过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设了网络中心,并且在硬件建设、维护和扩张中耗费巨大,虽可以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但是仍很难满足教育系统的多元化需求。云计算的出现改善了高校网络中心建设,并且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改善高校教学活动。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虚拟化、负载均衡、网络存储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云计算服务规模在过去的5年间快速发展,保守估算其市场规模可达426亿美元。当今企业尤其是在IT界的企业正在不断的引入云计算技术,而且增长趋势迅猛。总之,云计算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云计算的概念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的理解也不断的更新变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中国云计算、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及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概念。通过总结不同的概念,可以得出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构造上层应用程序的基础是构建底层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在基础设施平台上构建云计算应用程序。总结来说,云计算是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联合成一片“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收集互联网中的所有资源信息,然后供用户利用和检索。同时云计算可以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大量计算机构成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可以进行流通,就像水电一样的商品,区别在于它的流通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云计算的运行的原理是个人用户运行的应用程序不运行在个人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如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网络上的服务器集合体中。处理的对象不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库中。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专业企业负责的。

(二)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能力超强。云计算是由很大数量的计算机集合构成的,知名企业的云计算构建需要的服务器数量动辄达百万,如Google云计算拥有百万多台服务器,亚马逊、微软、雅虎等云计算的服务器数量均达到几十万台,小型企业也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台服务器。整合以后的计算机集合体的运算能力是普通用户计算能力无法比拟的。

高性价比。传统服务器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可以使用价格较低廉的计算机终端来构建服务器集群,云计算的集中、自动化管理方式,使企业不需要负担昂贵的数据管理中心开销。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因为云计算构建应用程序的方法是同时设计底层结构和上层应用,改善了云计算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

数据的高安全可靠性。个人终端的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崩溃会导致数据的大量损失,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因为云计算环境会对数据进行多副本的复制等保护措施,所以云环境中的数据不会有任何损失,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谷歌与IBM公司就已致力于在美国大学的校园推广云计算服务,让高校学生充分享受云服务的丰富资源。目前很多计算机公司,在中国同样致力开展云计算合作,与高校建立相关合作项目,推动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清华大学已率先参加了相关项目,建设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课程,开展前沿课程的教学。云计算的引入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云计算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总额与比例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的还远远不足。在地域分配上,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减少高等教育的资金耗费。云计算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打破了开展科研项目的瓶颈,使更多的师生可以参与到更多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中去。

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减少高校在硬件更新上的消耗,不需要频繁更换电脑终端。在软件方面,云计算为高校提供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高校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的授权,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价格低廉。最后云计算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可靠的数据存储空间。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可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现有教育网络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同时建设新的服务应用和数据库,增加虚拟的云接入点。利用云计算服务建设更加高效的在线办公系统,将应用程序和文件如在线课件、文档、表格等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快速完成相关应用程序的请求,给个人终端减负,减少升级的负担。同时对病毒具有很好的查杀作用,且不需要下载和更新病毒库。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条件可以有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云计算服务可构建丰富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及保存的不足,常造成图书的丢失及损坏。高校可直接利用云计算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直接使用服务器集群里的大量数据,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航等,从而克服图书馆访问和存储数据的困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方便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用户;供应商;互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196-03

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以专业的数据资源组织与分配,低成本建立大型数据中心,使得云计算在商务活动中获得广泛认同。规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收益,也降低了用户的成本。云计算的即时服务模式使得服务供应商通过统计复用实现优化资源利用,更让用户通过动态标度避免了资源预留空间的费用支出。然而,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许多学者、公司决策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安全问题成为提速与推广云计算的明显阻碍[1]。对于许多关键业务级运算,云计算会由于种种问题而显得不可取,例如:服务可用性、数据保密以及荣誉命运共享问题等等。另有一些人批评“云计算”一词含义太广[2]。事实上,云计算包含了如“软件即服务”的既成模式,而这种随需而变的计算工具的基本概念则可以追溯到早分时系统[3]。与此同时,缺乏统一的定义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讨论。本文鉴于云计算出现的安全问题,首先梳理了术语定义问题,其次对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最后这些问题进行多对视角的讨论。

1云计算的定义

缺乏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成为云计算研究的一大问题。“云计算”一词是个不断演化的术语,其定义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应用领域,而不是学术领域。“云计算”定义面过宽招致批评,有人批评其“包括了一些所做之事”[1]。而在定义的准确性上斤斤计较又转移了人们对于其核心技术问题的注意力。本节将简单给与云计算一个定义,该定义将贯穿全文。早期系统框架云计算研究,《AbovetheClouds:ABerkeleyViewofCloudComputing》将其定义为包括作为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软件以及促进这些服务运作的数据中心硬件与系统软件[1]。云计算的关键特征包括虚拟无限硬件资源、消除预先承诺以及按需支付资源使用的能力。该项白皮书一经发表,大量的对云计算的定义以及研究报告接踵而来。其中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一条最为显眼。该定义范围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云计算研究中采用的通行术语,为NIST指导云计算安全问题打下了基础。其他一些定义大都采用相近的框架。欧洲网络信息与安全机构也承载了这一理念,对云计算的定义如出一辙,大同小异[3]。根据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的关键特征包括按需自助服务、宽带接入、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以及与工具相当的计量服务。云计算有三种服务模式:软件服务模式(SaaS)——允许用户控制应用程序配置;平台服务模式(PaaS)——允许用户可以主机环境;基础构架服务模式——允许用户控制除数据中心基础构架之外的其他构架。另外,云计算还具有四种调度模式:公有云模式——对大众或大型企业集团开放;社区云——服务若干组织机构;私有云——仅限于单个组织机构;混合云——混合以上几种模式。鉴于NIST的广义定义综合了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以及该定义演化的连续性,本文将在余下的讨论中沿用这一定义的内涵。

2新安全问题评判

本节评判云计算中出现的所谓“新”与“旧”的安全问题,从而确认何种问题对云计算的安全威胁模型构成最大挑战。

2.1“旧”安全问题

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经常性安全事故。事实上,许多归为“云安全”问题的事故属于传统网络应用与数据联机问题,如网络钓鱼、故障停机、数据丢失、密码失窃与主机易感染僵尸网络等问题。推特网络钓鱼属于传统网络安全隐患,现已摇身一变成为云计算安全隐患。近来,知名的亚马逊云服务中发现僵尸网络事件尤为显眼,反映出云计算服务器的运行安全与与传统企业数据存在同样的隐患。学术界举办的ACM云计算安全研讨会和ACM计算机与安全通信会议(CCS)对云计算安全颇有研究。当前,有关云计算安全问题发表的论文,如针对网络安全[4:13]、数据外包[5:18]、虚拟机[6:34]问题进行讨论的论文,也反映出学术界一贯的研究路线。这些论文除少部分外大都表现出研究课题的综合交叉性,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云安全。2009年在美国举办国际黑帽技术大会致力于云计算安全漏洞利用问题的讨论,认为安全漏洞利用成为延伸的安全隐患。例如,用户名暴力破解软件、DebianOpenSSL利用工具在云计算中和在僵尸网络中会同样运行[7]。社交工程攻击利用漏洞,给恶意虚拟机镜像一个类似官方的命名,如f“edora_core”[7],引诱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用户运行恶意虚拟机镜像。虚拟主机漏洞问题依然存在[8],如同随机数生成机制缺乏足够的熵从而薄弱一样。

2.2“新”安全问题

最近有研究发现,尽虽然使用云计算较僵尸网络更为昂贵,但是云计算比僵尸网络更易获得黑客们的“青睐”。僵尸网络市场易面临“柠檬市场”的信息不对城问题,即由于缺乏信任、无法确认货物质量导致货物成交量最小[8]。如此一来,黑客们就会溢价在云计算网络中寻找更为可靠的服务。在云计算网中,络僵尸网络比在传统网络中更容易关闭。因为云计算引入共享数据环境,所以会引发意外旁通道被动侦测信息与隐蔽信道主动发送数据[9]。暴露出来的弱点有:将攻击虚拟机当作目标虚拟机置于相同的物理机上,而后在两个虚拟机之间构建旁通道,编入SSH击键计时攻击[10]。另一个新问题来自于荣誉命运共享,会产生不同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只要保证网络生态系统的安全最佳实践,云用户有可能从大云服务供应商对安全性的专注中获益;负面的影响是:单个破坏者就能中断许多用户。例如,垃圾邮件群发曾破坏EC2,导致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Spamhaus)将很大比例的EC2IP地址列入黑名单,引发主要服务中断。此外,黑客运用云计算网络的价格低廉,例如,将在PC机上原本耗时1.3天暴力破解作业放到云计算网络中,耗时仅仅一分钟,需添加200加大实例,每次利用只需两美元(参考2010年的价格)。自垃圾邮件群发事件后,如果有人想从EC2上发送电子邮件,则必须填写申请表格(.

[2]FowlerG,WorthenB.Theinternetindustryisonacloud-whateverthatmaymean[N].WallStreetJournal,2009.3.26.

[3]CorbatóFJ,VyssotskyVA.Introductionandoverviewofthemulticssystem[J].IEEEAnn.Hist.Comput.,1992,14(2):12–13.

[4]VikramK,PrateekA,LivshitsB.Ripley:automaticallysecuringweb2.0applicationsthroughreplicatedexecution[C]//CCS’09:Proceedingsofthe16thACMconferenceonComputer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

[5]BowersKD,JuelsA,OpreaA.Hail:ahigh-availabilityandintegritylayerforcloudstorage[C]//CCS’09:Proceedingsofthe16thACMconferenceonComputer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

[6]WeiJinpeng,ZhangXiaolan,AmmonsG,etal.Managingsecurityofvirtualmachineimagesinacloudenvironment[C]//CCSW’09:ProceedingsoftheACMworkshoponCloudcomputingsecurity.

[7]MeerH,ArvanitisN,SlavieroM.Clobberingthecloud[C]//BlackHatUSA2009.

[8]KortchinskyK.Cloudburst-aVMwareguesttohostescapestory[C]//BlackHatUSA2009.

[9]DawnXiaodongSong,DavidWagner,andXuqingTian.TiminganalysisofkeystrokesandtimingattacksonSSH[C]//SSYM’01:Proceedingsofthe10thconferenceonUSENIXSecuritySymposium.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5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互联网;网络;租用模式;软件技术

1、云计算的背景来源

从步入个人计算机时代开始,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多,用户期望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实现互联互通,由此,实现计算机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概念出现。技术人员按照互联网的概念设计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允许不同硬件平台、不同软件平台的计算机上所运行的程序能够相互之间交换数据。在计算机上实现互联互通以后,计算机网络上存有的信息和文档越来越多。目前全世界的计算机用户都可以依赖万维网的技术非常方便地进行浏览网页、交换文件等,万维网形成后,万维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使得用户在获取有用信息的时候存在极大的障碍,如同大海捞针。由此产生了在互联网或万维网上直接面向用户需要提供服务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的目标是在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基础上,按照用户的需要和业务规模的要求,直接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用户无需自己建设、部署和管理这些设施、系统和服务。用户只需要参照租用模式,按照使用量来支付使用这些云服务的费用。

2、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甚至市场发展趋势等。并且用户可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2.1从不同角度认识云计算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云计算,即技术提供商、技术开发人员和用户三个方面。

2.1.1从技术提供商的角度认识云计算

技术提供商对云计算理解为:通过调度和优化的技术、管理和协同大量的计算资源;针对用户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和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软件服务;基于租用模式的按用计费方法进行收费。

2.1.2从技术开发人员的角度认识云计算

技术开发人员作为云计算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人员,认为云计算是一个大型集中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和面向服务的系统设计等手段来完成资源和能力的封装以及交互,并且通过互联网来这些封装好的资源和能力。

所谓大型集中的信息系统,指的是包含有大量的软硬件资源,并且通过技术和网络等对其进行集中式管理的信息系统。通常这些软硬件资源在物理上或者在网络连接上是集中或者相邻的,能够协同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2.1.3从用户的角度认识云计算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体验和效果来进行描述,云计算可以总结为:云计算系统是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包含有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系统管理的数据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该系统的时候,可以实现“按需索取、按用计费、无限扩展,网络访问”的效果。

简单而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去获得自己需要的计算机资源和软件服务。这些计算机资源和软件服务是直接供用户使用而无需用户做进一步的定制化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同时,这些计算机资源和软件服务的规模可以根据用户业务变化和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到足够大的规模。用户使用这些计算机资源和软件服务,只需要按照使用量来支付租用的费用。

3、应用举例

3.1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将云计算应用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中来,在此之前用户都是从本地来获取计算资源、应用资源和存储资源。在云时代,可将本地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云计算平台,转化为云服务,使得这些资源比自己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云计算除了成本低外,还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云计算提供者可以轻松地扩展虚拟环境,提供更大的宽带或计算资源。这样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别人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分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比如基于开源软件基础上的开源教育,Ubuntu开源操作系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推广、Moodle课程管理系统的应用等,就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教育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类型的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均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增进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中国移动云计算IDC规划

中国移动认为,整个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有三步,最初“卖资源”,出售的是机房、电源、机架等基础设施以及带宽;第二阶段“卖服务;“第三阶段“卖能力”,要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结合可以实现向“卖能力”演进的发展步骤。据孙少陵介绍,中国移动对于云计算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研究院自2007年即成立了云的研究项目。工作重点一方面在于面向中国移动云计算引进策略、外部的信息服务等,比如研究如何引进云计算,自身内部如何去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还开发了一套云系统。

4、总结

总而言之,云计算是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的新生力量――云计算也在高速发展,并且不断地在技术和商业层面有新的创新。即使目前对云计算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现在云计算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还非常大。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2]赵新芬.《典型云计算平台与应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

作者简介

张蓉,女,汉族,1980年出生,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数学及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1篇6

关键词:云计算转喻概念整合科学松鼠会

本文仅对分析本篇章所用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做简要综述,对各个理论的具体分类不一一展开阐述。对于本文所用到的各个具体概念,会在后面的篇章分析中详细说明。

(一)转喻(Metonymy)

转喻具有指示功能,用一物指示另一物。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从本质上是认知的,也是基于体验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部分―整体(Part-Whole):(1)事物与部分之间;(2)标量转喻;(3)成分转喻;(4)事件转喻;(5)范畴―成员转喻;(6)范畴―特征转喻;(7)缩减转喻。

2.部分―部分(Part-Part):(1)行为转喻;(2)感知转喻:感知者―感受物;(3)生产转喻;(4)控制转喻;(5)所属转喻;(6)容器转喻;(7)地点转喻;(8)因果转喻。

(二)概念整合(ConceptualBlendingTheory)

概念整合(或概念融合)理论至少涉及四个心理空间(MentalSpace),两个输入空间(Input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Space)和一个整合空间(BlendedSpace)。“认知主体有选择的从两个输入空间提取部分信息进行匹配并映射入融合空间;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抽象信息”;“整合空间将整个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王寅,2006)。

(一)转喻

1.Google在“云”上有优势,但在“端”上处于下风。

“云指代‘电脑云’的技术”。

“端指代客户端的技术”。

二者都是容器转喻,容器指代容器里的东西。在语篇前文介绍了“云”和“端”的概念后,这里直接用这个两个概念指代它们分别所包含的科学技术,更显得语篇前后连贯,读起来也亲切自然。

2.要么耗费巨资购买计算资源,用过一次就闲置起来。

“计算能力指代计算机”。容器转喻,容器里的东西指代容器。

这里,计算机被当做一个容器,计算能力,是包含在计算机这个容器里的。结合语篇上下文,这里说的是,要完成这项巨大的计算任务,可以花巨资买高级的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资源,但用过一次之后,这计算资源就闲置了。

类似的转喻举例:“刚去珠江路买了几个游戏”,其实是指买了几个光盘,光盘里有游戏程序。也是以容器里的东西指代容器。

3.公司的创始人沃森说过:这世界上只需要5台电脑就够了。

“电脑指代电脑云”。部分整体转喻。

沃森的预言里,其实是说,世界上只需要5片“电脑云”就行了。鉴于当时“云计算”的概念还未成熟,所以,他只用“电脑”这一组成“电脑云”的部分,指代“电脑云”。

4.然而从市场的角度看。

“市场指代参与者”。地点转喻,活动地点指代活动参与者。

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仅用一个“市场”,指代市场中包含着的参与者,竞争者,消费者,市场规则,等等。既简洁,又全面。

(二)概念整合

1.云计算:一片“电脑云”里的浪漫。

类属空间:人、云、行为、心情。

输入空间1:人、电脑云、使用、方便、轻松、快捷。

输入空间2:人、风、景云、欣赏、赏心悦目、浪漫。

整合空间:人使用、电脑云、赏心悦目、浪漫。

人们大都把科学技术当做一门枯燥的学问看待,实在想不出它能和“浪漫”这个概念有什么关系。不过我们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1)“电脑云”里有一个“云”字,“云”与“浪漫”是很有关联的。“云”和“浪漫”共同激活了一个心理空间,也就是输入空间2。“云”是飘逸的,美丽的,经常出现在表现浪漫、愉快心情的诗歌、文字、电影电视镜头中。人的认知系统里存有这样一种体验,“云”是一种风景,当仰望蓝天,欣赏白云朵朵的时候,定是赏心悦目,心生浪漫的。

(2)在输入空间1中,电脑云是一种高端的科学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人们使用电脑云的时候,享受到的是方便、轻松、快捷。

(3)类属空间中包含了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共同的信息,第一个便是“云”,将“电脑云”与用以观赏的“风景云”联系起来;再就是“人”,“人”与这两种“云”之间的行为联系起来,一个是“使用电脑云”,一个是“欣赏风景云”;最后是两种行为都能给人带来一种心情体验。

(4)通过类属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联系,在整合空间中新创了一种感受,就是人在使用电脑云的时候,心情愉悦,乃至产生了浪漫的感觉。

2.自由、平等,这些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精神,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类属空间:群体、优良特征。

输入空间1:人类社会、自由、平等、博爱。

输入空间2:计算机网络、方便、快捷、信息分享、资源共享。

整合空间:人、在计算机网络里享受、自由、平等、(博爱)。

(1)输入空间1中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类社会所尊奉的三种精神,自由,平等,博爱。输入空间2中恰恰是计算机网络世界所拥有的特点:方便,快捷,信息分享,计算资源共享。

(2)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共同点由类属空间联系起来,即“群体拥有优良特征”。人类社会的三种精神,正好又与计算机网络世界的特点相类似。

(3)整合空间新创出来的心理空间便是,在“云计算”时代,人们在网络世界里,方便快捷地共享着计算资源,就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一样。

3.曾经有人说,到了云计算时代,世界上只需5片电脑云就够了:微软,Google,IBM,SUN,Amazon,各撑一片(电脑云)。

类属空间:某重要人物、维持、某种重要状态。

输入空间1:IT公司、经营、各自的电脑云。

输入空间2:巨人、撑起、一片天。

整合空间:IT巨头、撑起、一片片电脑云、意义重大。

(1)先看输入空间2,一般提到“撑起一片”,就会激起人们认知系统里的“撑起一片天”这个概念。表示有能力,有力量的人,如传说中的,肩负着巨大任务,为其他人提供支持,提供保障。

(2)输入空间1中,这5家IT公司,各自建立起,并经营各自的“电脑云”系统。

(3)类属空间联系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点,即:某重要人物,以自身的能力,维持着某种重要状态。

(4)整合空间中,5家IT公司,即5个“IT巨头”,各撑起一片重要的电脑云,维持着整个“云计算”时代的计算资源。

(三)其他概念隐喻、转喻等举例

本语篇中,也包含其他一些常见的概念隐喻、转喻等现象,如:

1.在最近的几年里。结构喻。“时间是空间”。

2.这项工作只有两条路可走。结构喻。“工作是旅程”。

3.早在60多年前,他就看出了云计算。结构喻。“预测是观看”。

4.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宣布。所属转喻。“公司指代经营者”。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GRadden,ZK?ivecse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1999.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7

【关键词】LTE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实际应用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知识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无线网络的发展。而物联网技术连接了所有信息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率,因此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两者的优势,更好的为社提供服务,是当下物联网以及LTE技术所要解决的难点。

一、物联网和云计算分析

1.1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组成的形式,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包含两层意含义:第一,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依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展的网络。第二,用户通过网络扩展和延伸的任何物品进行了通信和信息交换就是物物相息。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互联网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它是一种集识别、追踪、定位、监控的新型网络技术。虽然目前物联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却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交通、医疗、电力以及环保领域。物联网技术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该技术与传统信息交流技术不同,它能够实现不同领域的信息交流。

1.2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目前关于云计算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关于云计算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照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它能提供按需、便捷、可用的网络访问,用户只需要投入少量的管理,就能快速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是在虚拟的环境下使用的一种计算方式。云计算分布在大量的计算机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能连接或者切换到相关应用上,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和存储系统的访问。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使用价格方便等优点,因此短短几年时间在中国发展很快。很多大型的互联网都开始对云计算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的服务。比如国内的百度、奇虎360等企业,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发。

二、物联网中的特殊业务模型

物联网作为新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目前物联网的主流业务模型包括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包频率、属性、描述、终端密度等内容。物联网的数据模型比较小,高频率的业务类型只有类似QQ这种,QQ是一种时常在线的业务,计算量小,用云计算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也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所以利用LTE无线通信技术扩展无线网络业务,很有必要。

三、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

将LTE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物联网业务中,需要局域网以及实现物联网的控制器和价格传感器,通过LTE通信技术进行连接,这样物联网中海量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局域网里进入到LTE无线通信系统中。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传统的通信技术不同,它利用OFDM技术,将无线网络中的信息传输通信通道转化为若干个小型的信息传输通道,这样便于数据信息进行快速转换,便于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LTE无线通信技术对高频率、小规模业务数据包的传输。手机作为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中断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手机就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和核心网信息的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LET核心网络没有建立相关的释放功能,所以系统只有接到接入网的消息以后,才会对核心网络进行释放。从接入网的角度考虑,需要对核心网的QCI无线承载设置一定的参数,并及时对接入的网络进行调试,保证用户数据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保证设备配置灵活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当系统在运行的情况下,数据如果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显示出来,那么系统会自动进入到非连续接受的省电模式中,并根据业务层面不同的参数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LTE技术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通信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将无线通信技术向高速化、现代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国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乔.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12):56-56.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8

关键词:云计算环境;大数据;电子商务;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762-02

1云计算的具体概况

云是互联网和网络的一种比喻的说法,以前在图中经常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随之也用其来表示互联网和基础设施的抽象形态。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条件下,提供相关的服务的增加、使用以及交互的模式,一般情况下会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的并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一般是指以IT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的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以及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的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以及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和软件、互联网、IT有关,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服务,其意味着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流通。云计算当前主要的构架是基于一个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以此来提供虚拟的计算以及存贮资源的功能,其中这些资源的使用以及消费,就可以按照先前的规定标准进行适当的收费,用户可以随时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的消费,为用户提供方便。

2电子商务的具体含义和经济特征

通常而言,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含电子交易,通过因特网进行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对于这些活动而言,其不仅是企业之间也是企业内部和个人与企业之间发生的一切的商务活动。而狭义的电子商务早日实现指电子贸易,通常而言是指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交易的活动。

人们通常把电子商务时代的经济也称之为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一些人又称之为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商务是结合经济,这是指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的联系而产生的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效的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其次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具体而言是指与网络经济相比,电子商务和它一起构成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大方面来讲,经济信息化与网络化被称之为网络经济,而商务信息化与电子化则被称之为电子商务。

第三电子商务也是信息和知识经济。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拥有信心和信心技术是其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依靠和途径。

最后电子商务也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实质上是指通过一连串的数字来有效的从事各种商务事业活动,技术的实质则是在因特网上面输入各种数字。最大的优势则是能够有效的测量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的保持经济的平衡与稳定。

3云计算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文可知,电子商务的合理科学运行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从操作系统方面而言,云计算的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是“网络化”,其主要包含拥有内存的拓扑结构,充分有效的采用服务器的计算性能,从而为用户所提出的云计算相关任务而提供具有高效能的计算服务。所谓的网络化,其一方面要确保用户脱离了本地机时,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则要能够更加方便同其它人进行分享。

云计算另外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是安全,主要是指在云计算以及云存储方面上逻辑性的安全性。通常而言,采用丰富多彩的安全保障错数来确保用户数据的具体安全。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得以顺利进行是以网络为大环境的,其中的商业机密也直接关系着相关企业的切身利益,只有保障了企业秘密的同时才能促使企业选择电子商务这个简单的过程的,能更加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保密工作是一切电子商务得以进行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当交易完成之后,你可以因为物品或服务的原因否定交易之外,不能因为交易后价格的原因而进行否认,电子商务中不允许发生损害一方利益的交易发生,所以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时一定谨慎,这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平台。与此同时,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是应用在电子商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应用,也是一个关键的安全措施,数据加密技术不仅保证了电子商务活动的灵活性,同样的也对电子商务过程起到了应有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采用云计算有效的确保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确保了计算的分布式实现,因而可以将软件作为一个计时服务提供给每个用户。在未来中,可以得出云计算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无病毒以及数据安全,具有存储与共享较为方便以及扩充计算资源等众多优点的网络服务。

4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于电子商务业务的影响

4.1强大的信息检索服务功能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商品种类的丰富性是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措施,然而数量较多的商品数量以及分类体系都需要数据库网络能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检索能力。当前,关于数据库网络系统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和其研究发展相关的一些工作有MyGrid、POQSEC以及DartGrid等。采用云计算系统基础之上的大数据处理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全面、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从而结合用户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个性需求等特点来采取海量的搜索,同时能够确保高返回高准确率等。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其进行信息推送服务,以及对热点信息进行推荐与推送等较新的信息检索服务。这些相关的工作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并且是基于静态网络环境也构建的相应的数据库网络的系统,其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够使用当前网络环境之中数据库的资源的不确定性的要求。那么就有必要将设一个支持多领域动态数据集成的数据库网格系统,可以有效的进行数据库资源的管理工作,并且要能够提高获取资源的准确性,提高相应的查询的效率,使其数据库资源等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4.2准确的数据分析

作为电子商务,对于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性的分析,已经成为当前电子商务进行竞争的主要着重点,而大数据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详细的分析与利用相关信息。采用云计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对于较多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以及分析与处理,从而很大的增强了企业的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的能力,使得电商能够实时精确的挖掘相关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其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基于OGSA-DAI将其数据库的资源包装成为Grid服务,并且还要注册相应的于元数据仓;基于相关的JKTA构建了MultiChord的框架结构;其在服务的资源管理仓上主要的采用ShunsakuXMLManager技术。以下就对于主要的组成组件的功能做简单的介绍:节点的调节和管理,其所有要管理的节点组成了相应的双层Chord的环结构,其又可以称之为MultiChord结构,在其节点之上存在着相应的资源地位的原信息,其各节点之间也会相互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还会保持着各自之间的路由表,其在运行过程中,随着相应的节点的加入和退出,从而维护了相应的P2P结构的完整性和其正确性;资源的发现,其主要的是以每一个的全局子模式的信息为单位,基于其语义从而实现其相应的模式的匹配和领域的匹配,按照用户的需求发现相应的资源服务集;查询的处理,其主要的是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扩展了全局相应的请求的语义,并且将其分解成为全局的子模式信息,基于其所发现的资源服务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信息的查询重写,生成由多个子查询所组成的相应的查询执行计划;数据的集成,依照相应的子查询执行计划,基于传输过程中最小数据量的启发式集成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各个场地的数据的最优化的集成;副本管理,主要的是采用了多备份以及多跟节点的思想,对于相应的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从而保障服务资源元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使相应的网格数据服务查询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执行调度,主要的是调度查询在执行计划当中的各子查询到相应的执行场地,并且会对全局协调的各子查询进行执行;数据概要,基于分布数据相应的处理策略,对集成的结果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抽象的概要数据并且实现其可视化;网格门户,用户可以通过该门户提交相应的请求,并且可以通过门户可视化数据得到相应的集成结果。

4.3快速的弹性处理能力

对于电子商务系统而言,拥有速度超快的快速弹性处理能力是其主要目标。从而使其能够顺利的处理突发的访问量,以及海量的订单与客户进行浏览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及不断上涨的业务量,来扩充服务器,同时增加相关数据的存储设备。

在云计算基础之上的云存储平台,其具有在理论方面无限的海量存储以及规模较大的计算等各种资源,能够顺利的处理与存储TB级乃至PB级的海量的数据。在这种基础上,使得企业无需安装硬件,即可以以廉价以及快速的进行应用系统的部署,与此同时实现弹性的伸缩,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相关管控能力,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运用。这种方式在淘宝与天猫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相关数据得知,淘宝与天猫在2011年、2012年11月11日,销售额分别为52亿元与121亿元,突增的销售额度以及双十一营销策略的成功,充分的展示了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处理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其运转的效率以及快速弹性的处理数据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云计算环境之下的大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公认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热点与趋势,该文主要论述了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的具体概念,同时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影响与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索,从而为电子商务不断提高技术能力,转变服务观念,创造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及为电子商务的长远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晓琳,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9(1):182-192.

[2]何哲军,朱茂然,王洪伟.企业电子商务采纳与应用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2):191-196.

[3]熊焰.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采纳动机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3):105-112.

[4]王传泉.《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6(5):12-13.

[5]A·阿兰姆.新贸易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的适用性[M].经济译文,1996(6):45-48.

[6]管益忻.战略创新:海尔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初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8):56-59.

[7]胡成娟.浅谈电子商务模式构建中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的设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5):57-59.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9

那么,云计算到底是什么?青年计算机研究专家王力哲博士,早在2008年就在国际上提出了科学云计算的定义。该定义是国际上最早的云计算的定义之一。定义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关注,作为云计算广为接受的定义之一。年轻有为的王力哲博士由此进入公众的视野。

年轻有为――“庖丁解牛”揭开云计算“面纱”

王力哲,1974年12月生。1993.9~1998.7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攻读电气工程专业和应用数学辅修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04.2~2007.12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应用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为德国2007年首批三所精英大学,其中计算机专业德国排名第一。

沐浴在国内外各大历史名校的“阳光”下,王力哲博士迅速成长,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叩开”了计算机研究的“大门”。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2009.1~2011.8,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及计算研究院,任研究科学家、首席软件研究工程师。2011年8月至今,在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任“百人计划”研究员。

一步一个脚印,一跨一个台阶。三十几岁的年龄,一长串精彩的履历,王力哲博士当真称得起“年轻有为”。青春不虚度,他用执着和激情来点燃梦想。在云计算定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就是他多年注重基础累积,换来的劳动结晶。

王力哲博士提出的云计算定义致力于定义云计算的功用,特性以及使能技术等。“从云计算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角度给出了科学云计算系统的定义,指出计算云系统不仅能够向用户提供硬件服务HaaS(Hard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数据资源服务DaaS(DataasaService),而且还能够向用户提供能够配置的平台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因此用户可以按需向计算平台提交自己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数据访问需求。”北京理工大学的张建勋博士等在他们的论文中引用该定义,并做如此评价。

除此之外,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Fujimoto教授在论文中引用该定义作为文章立论的基础来解释云计算的特点。译文如下:“计算机资源提供服务成为一种方法,如软件即为服务,平台即为服务和架构即为服务。这些服务本质上是灵活轻便的,用户可以选择服务的粒度并只对他们需要的资源付费。利用上述模式,商用云计算资源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亚马逊网络服务弹性计算云(EC2)提供了可以按小时、按月付费的计算和存储资源(Lizhe,Jieetal.2008)。”

据GoogleScholar统计,至今王力哲博士所提出的云计算定义总引用数已达360余次。相关论文获得2008年IEEE分布式信息处理前沿进展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也作为云计算的重要理论文章被包括佐治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的云计算课程选择作为阅读论文。

古有“庖丁解牛”,任何事物一旦深知其机理,领悟其规律,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正因为深入理解了云计算的概念、定义,王力哲博士的“云计算”之路才越走越深远。

激流勇进――计算机科学研究屡结硕果

近年来,基于超算中心经典架构的高性能计算在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促进了包括从物理世界演化的理解到人类社会行为的分析等诸多社会、自然现象的深入研究。浪潮之上,激流勇进。王力哲博士围绕这一计算机领域里的前沿课题展开了层层深入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在云计算与网格计算中间件研究领域,早在美国工作期间,王力哲博士就联合他的同事们开发出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资助的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中间件CyberaideToolkit,包括CyberaideShell,CyberaideCreative,CyberaidePortal,CyberaideFarm,CyberaideonServe,CyberaideFlow等组件,可用于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客户端界面,虚拟机管理,并行编程环境和按需提供网格计算和云计算的服务。该中间件开发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最新客户端功能需要,如虚拟机管理,基于Web2.0的门户网站技术,大规模数据并行编程环境等,具有轻型、高性能、可扩展等特点。CyberaideToolkit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被美国大型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平台和应用项目采用。包括美国部级云计算项目、美国部级网格计算项目美国和部级超算平台-美国极大规模科学与工程发现环境(XSEDE)项目等。基于Cyberaidetoolkit,王力哲博士完成了纽约州紧急服务系统架构。该系统具有高可扩展、轻型、高性能等特点,被《罗切斯特工程师杂志》报道。

此外,王力哲博士还对高效能计算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包括集群计算、数据中心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的资源模型、任务模型、虚拟机模型和能量消耗模型,提出了多种资源管理机制、调度算法、中间件以及服务,如虚拟机部署机制、基于能量的并行任务调度算法、基于温度的数据中心任务资源分配算法,绿色计算性能评测,绿色信息监听服务等。该项工作被罗切斯特理工大学作为研究新闻报道。

放飞青春――“润花著果”研究有成

“我不知道是否会成功,但只要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永远是背影。”也许,在王力哲博士的研究世界里,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只有看似枯燥的公式和算术,但他却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热爱生命”,去演绎着无悔青春。研究累积一定经验后,他开始致力于“润花著果”的工作中。

他应邀编辑关于云计算,网格计算、可扩展计算和e-Science的著作各一部,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Springer、Wiley、CRC出版。以上著作已经成为相关领域最新的权威参考书。曾有ManishParashar博士(IEEEFellow,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在著作的前言部分如此评价王力哲博士有关于云计算的著作:“本书各章节的研究致力于解决(云计算)众多挑战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特定技术与应用的全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概览。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对(云计算)这个重要而且持续发展的领域中的学生、研究者和实践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10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模型云数据库NoSQL数据库

0引言

从2006年Googl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至今,云计算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国内外各大IT企业都在开署各自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的应用更趋多样化,目前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应用都可以看到“云”的身影,诸如“云存储”、“云安全”、“云物联”、“云邮件”、“云输入法”等等。总的来说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服务模式实现了资源集中配置和管理,实现按需采购、配置,避免资源浪费,能够更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降低管理维护成本,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稳定性也会更好,云计算将影响传统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云服务模式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反过来讲,传统数据库必须能更好适应云计算环境的需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于其天生的限制,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目前时代的要求,云计算时代对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集群管理,低延迟读写速度,建设及运营成本。虽然它在数据存储方面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对数据扩展、读写速度、支撑容量以及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要求方面,就稍显逊色。下面我们来探讨适应于云计算的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1云数据模型的类型

无论是关系型数据库还是非关系型数据库,都是某种数据模型的实现,不同的数据模型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数据模型会影响客户端通过API对数据的操作,决定了客户端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存储。云数据库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目前适应于云计算平台的数据模型有以下几类:

1.1基于云计算的关系模型。关系型云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涉及行组和表组等相关概念。此模型的数据结构为一个表是一个逻辑关系,它包含一个分区键,用来对表进行分区。具有相同分区键的多个表的集合称为表组。在表组中,具有相同分区键值的多个行的集合称为行组。一个行组中包含的行总是被分配到同一个数据节点上。每个表组会包含多个行组,这些行组会被分配到不同的数据节点上。一个数据分区包含了多个行组。因此,每个数据节点都存储了位于某个分区键值区间内的所有行。微软的SQLAzure云数据库就是基于此模型的。

1.2NoSQL数据库数据模型。由于在设计上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故称此类数据库为“NoSQL(NotonlySQL)”系列数据库,即非关系型的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相比,此类数据库非常关注对数据高并发读写和海量数据的存储,在架构和数据模型方面做了简化,而在扩展和并发等方面做了增强。此类数据库种类繁多,且各有优缺点,其数据模型有如下四类:①键值(key-value)存储模型。使用一个哈希表,这个表中有一个特定的键和一个指针指向特定的数据。其数据模型为一系列的键值对。它能提供非常快的查询速度、大的数据存放量和高并发操作,非常适合通过主键对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缺点是存储的数据缺少结构化,不支持复杂的操作。运用此模型的数据库有BigTable、Tokyocabinet/Tyrant、Redis、Voldmort、BerkeleyDB等。②列式存储模型。列式存储和关系模型相似,与关系模型存储记录不同,列式存储以流的方式在列中存储所有的数据。其数据模型为以列簇式存储,将同一列数据存放在一起。属于同一列的数据会尽可能地存储在硬盘同一个页中,而不是将属于同一个行的数据存放在一起。使用列式数据库,将会节省大量I/O,并且大多数列式数据库都支持ColumnFamily这个特性,能将多个列并为一个小组。总体而言,这种数据模型的优点是查找速度快,可扩展性强,更容易进行分布式扩展,缺点是功能相对局限。运用此模型的数据库有Cassandra、HBase、Riak等。③文档模型。在数据结构上,文档型和键值型很相似,也是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但是这个Value主要以JSON或者XML等格式的文档来进行存储,是有语义的,并且文档数据库一般可以对Value来创建SecondaryIndex来方便上层的应用,而这点是普通键值数据库所无法支持的。这种数据模型的优点是对数据结构要求不严格,缺点是对查询性能不高,而且缺乏统一的查询语法。运用此类模型的数据库有MongoDB、CouchDB等。④图形模型。图形结构的数据库同其他行列以及刚性结构的SQL数据库不同,它是使用灵活的图形模型,并且能够扩展到多个服务器上。其数据模型为图结构,其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图的相关算法,缺点是需要对整个图做计算才能得出结果,不容易做分布式的集群方案。运用此类模型的数据库有Neo4J、InfoGrid、InfiniteGraph等。数据模型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不管选择关系模型,还是非关系模型,都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景做出选择。有时候单一的数据模型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对于许多大型的应用可能需要集成多种数据模型。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篇11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集成;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集成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59-04

政府信息资源庞杂,对其管理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虽然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基本保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现有技术对政府信息的规划与管理并没有使其成为一个真正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与细则。无论是从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架构、信息安全,还是信息设备的统一采购、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都要求我们采取更有效手段解决电子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瓶颈问题、体制瓶颈问题、法律与法规及其规范化建设与发展观念问题等。国外政府对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政府信息集成与整合问题十分重视,并将云计算视为解决IT问题与建立高效、节约型政府的突破技术。

1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发展状况

为明确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内容,理清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思路,笔者从其概念入手,探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的概况。

1.1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相关概念

1.1.1政府信息资源

国内外众多专家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诸多的解释。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将有关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概括为两方面:从政府内部业务角度出发所给出狭义的政府信息资源与从政府服务角度理解的广义的政府信息资源[1]。其中,狭义的政府信息资源可描述为:政府部门在业务处理与过程中所产生、获取、使用、、储存与处理的信息;而广义的政府信息资源则除了包含狭义内涵的定义之外,还包括外生自政府但与政府业务活动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信息的统称。本文中所讨论的政府信息资源为政府内部产生的政务信息即狭义的政府信息资源。

1.1.2政府信息资源集成

对于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含义,笔者从政府工作流程的角度来阐述:政府信息资源集成(GovernmentInformationIntegration,GII)是指在一定的政策和安全保障机制的指导下,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与政府部门的工作需求,通过一定地技术手段,并通过协同作业的方法,把政府信息资源诸要素有机融合并使之优化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优化要素关系、重构体系结构的过程。

1.2现有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的不足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机构与部门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例如,各政府部门几乎均建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与专用的政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但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2.1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利用效率低

政府机构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普遍不是从自身的业务实际出发,而是一味地投入巨额资金与人力获取高配置、功能全面的设备。这种过于求大,求高、求全的状况造成了高性能的设备运行着并不复杂的作业与任务,其80%的功能与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基建环境得不到充分地开发与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效率低下。

1.2.2软硬件环境重用率、通用与共享性不足

在对信息资源管理与集成过程中,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通常由单一部门发起,其整个环境的搭建也是为适应这一部门的业务与工作特点来实施的。这就使得构建的软硬件环境无法由多部门重用与互联共享,极易出现“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等现象。有些部门由于业务调整或职能变化,甚至将之前构建好的平台与架构环境全盘推倒重建,造成了资金与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

1.2.3重行政,轻服务

政府机构往往将政务与行政过程直接搬到网上或政务系统中,没有依据电子政府环境下政府行政与服务过程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使得政府业务在多部门间的协同受阻,公众在获取所需服务时并没有感觉简化与便利,反而因为多了一道网上申请程序而显得更加繁琐。

1.2.4法律、政策和法规环境缺失

由于已有的政府信息资源相关法规,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郑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主要集中在政府信息的公开、设备的采购、宏观的规划与管理以及信息的安全与保密等方面[2]。但其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与相关监督机制,使得这些法规的强制性与约束力不足。同时缺乏适当的激励与保障政策使得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的地区差与部门差,无法形成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

1.3云计算应用于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分析

1.3.1理论层面

诸多政府信息资源的相关理论都要求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集成与整合,例如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等。上述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的对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出,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信息活动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府业务运作模式的有效途径。

1.3.2技术层面

从技术条件上来看,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IT机构在对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所必备技术环境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体系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网络线路的带宽与3G等无线技术将会有突破性的大发展,无比顺畅的网络通道为大规模的服务与应用创造了条件;IPv6的推广已成必然;集群计算技术成主流;搭乘着iOS、Android、WP7等智能移动系统终端设备的大众化;虚拟化技术、嵌入式技术日益成熟;云计算的日趋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集成系统所需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1.3.3实践层面

从目前云计算发展状况来看,国际上知名的IT巨头都在积极地研究、部署和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3]。同时现阶段对云计算技术的狂热讨论与追捧,为云计算应用于政府信息资源集成领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理清了云计算的优劣之处与发展、利用方向。此外,在公共云模式下,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由云服务提供商来提供,对于不的、可以对外公开政府信息资源与服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可将其送入政府公共云中,这样可以节省服务人员的大量时间成本与其他费用,从而使政府部门集中精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云计算模式下的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构建

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得出,无论在理论、技术以及实践层面云计算应用于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是可行的。因此,笔者构建了云计算模式下的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活动。

2.1构建过程

在本模式中,将以往的政府信息资源相关硬件设备与软件应用并将其集成、整合为四大平台:物理设备平台、数据平台、系统应用平台以及政务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其中,系统应用平台以及政务服务平台为最主要的核心模块。系统应用平台集成了包括:档案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交换与共享系统、信息安全监管与验证系统、各部门专用系统以及其他公用系统在内的各类政务系统以及应用;政务服务平台集成则囊获了: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区域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等政府服务。通过这种深度的整合与集成,将散乱的、不规则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扩充,使其更加完善与合理。

图1模式构思图

2.2模式描述

借助云计算在信息存储与处理方面的优势来提升政府信息资源集成与管理能力,实现政府行政与服务过程的优化。整个模式由6部分组成,包括:保障机制、设施资源集成层、政府信息资源云化及集成管理层、政府云端管理层、用户服务层以及云端安全基准等[4]。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保障机制层,包含了:政策引导、规范立法、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以及人员组织等,为云计算环境下的政府信息集成模式提供开发、运行、管理和监控的环境;核心层次为政府信息资源云化及集成管理层,主要由数据集成平台、虚拟化数据与资源池、政府信息资源云化及集成管理体系以及政府云(政府部门私有云和区域政务公共云)等。实现设施与数据的虚拟化与云化等功能。如图2所示。下面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2.2.1设施资源集成层

本层为模型的基础层。通过将物理设备平台集成、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设施等政府信息相关设施资源集成,为接下来实现硬件和应用虚拟化及管理接口提供支持。

2.2.2政府信息资源云化及集成管理层

管理层是本模型的核心层,担任着政府信息资源集成和云平台的搭建;资源入云监管;协调资源层以及服务层之间交互等任务。其主要由数据集成平台、数据与资源虚拟化平台以及政府信息资源云化及集成管理平台组成,具体包括将各种异构形成统一数据资源池存入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存储空间实现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以及资源的虚拟化与云化、信息资源入云监管、安全控制等内容。保证云端资源的安全、高效运行和应用任务的准确、及时调度[5]。

2.2.3政府云端管理层

政府云端管理层是本模型的实现层。该层主要是通过建立云计算管理委员会管理和应用云计算实现平台,将相应的资源与应用进行动态分配,同时提供隐私与保密政策接口对信息采取访问控制。隐私政策规定了哪些信息资源应进入政府私有云应用服务系统,哪些信息只能被公共云应用服务系统使用,从而有效保障在动态开放的云端政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密,也实现了政府内外环境的隔离。

2.2.4用户服务层

用户依据不同的身份,为实现特定的服务通过可视化门户或者政务系统等进入云端,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监管与分配等完成用户管理与帮助用户制定云框架下的信息资源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与云端平台交互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同时帮助用户完成从云端获取所需资源与服务[6]。例如公务员用户经过系统审核识别身份后,可以完成根据需求自助资源申请、办公应用管理与处理、远程办公等。企业用户可以实现临时申请租用计算资源、一站式行政申请等。

2.2.5云知识库

云知识库是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存储着大量的云端知识。云知识库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一个知识服务系统。云知识库实质上就是一个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利用系统,利用这一系统来为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的改进与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其可分为知识库构建策略、显性知识库、隐性知识推理引擎以及知识库维护方案。

(1)知识库构建策略

知识库构建策略对整个知识库的构建与实施过程进行说明与组织,建立知识库构建的完整实施步骤。并建立评审机制,对入库前的知识质量与粒度大小进行评价与审核,以保证知识能够有效合理地存储。

(2)显性知识库

显性知识库是在完成云端知识采集与分析处理后用可以直接提供云存储的知识,是云端知识的基础。

(3)隐性知识收集引擎

隐性知识收集引擎是以智能化的方式,对云端用户提供服务。收集引擎根据定制好的隐性知识收集规则,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智能的收集、挖掘与分析用户在知识库中的显性知识并与规则进行比对,如发现有一知识符合规则要求就将其转化为用户要求的结构并存入指定位置[7]。同时将处理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以支持决策与共享。

(4)知识库维护方案

建立知识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保证知识库的正确实施。根据用户反馈来的知识库使用情况,明确知识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其新生需求,为改进知识库的服务提供依据[8];对知识库的安全与紧急处理方式进行评估,完善知识库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从而有效保障了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下用户信息与隐私的安全。

针对现有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的不足,笔者结合所构建的模式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改进政府数据中心

通过“云”化改造使政府数据中心不仅仅为硬件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各终端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审查与认证就可以在云中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同时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行与协同工作提供安全开放的物理环境,并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安全

图2云计算环境下的政府信息集成模式

利用、流动与共享。

(2)云端技术集成

政府的信息技术集成包括两方面内容:系统与应用集成和智能处理集成。前者主要完成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以及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交互等,为信息在不同政府机构与部门间流动、互通创造条件,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系统的透明度,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畅通。

在云计算环境下,系统与应用集成可以对终端用户屏蔽底层技术细节,在云端由云计算提供商完成。而智能处理集成过程也可根据不同政府部门的特点与需求,按需分配计算资源,缩短实现周期。

(3)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

应用监督机制明确政府参与者的权限,推行实名制参与,建立以道德约束为主,以法律监管为辅,诚信参与的“云端监督规则”。这种监督机制是双向的,政府给予公众一个相对自由、安全、和谐的参与环境;公众通过高层次的参与完成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以及政府服务的获取。

3总结

总之,云计算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普及,其在社会各个部门间尤其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云计算技术的强大功能将会使政府的管理、决策以及服务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更会令传统的电子政务模式向“云端”迈进。在之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跟踪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其在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晓峰,王忠军.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10-12.

[2]徐焕良,李绪蓉.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集成平台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20):273-275.

[3]鲍凌云,刘文云.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1,(4):170-173.

[4]孙世强,刘甲学.“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1,(5):76-78.

[5]SunCloud[EB/OL].http:∥/cloud,2010-09-20.

[6]微软动态云方案介绍[EB/OL].http:∥/china/virtualization/events/how/how02.aspx,2010-08-11.

云计算的主要含义范文1篇12

关键词马关地区石榴子石成因玄武岩

中图分类号:P542.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马关地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内,青藏高原东缘,处于扬子地台的西南缘,华南褶皱系与滇藏特提斯的过渡地带。自晚生代以来,由于受青藏高原整体快速抬升和亚洲—印度板块碰撞的影响,在滇西地区发育了大量新生代后碰撞高钾岩浆活动,作为对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一种调节。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形成了马关地区含石榴石巨晶的碱性玄武岩。前人已经对该地区地幔橄榄岩包体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其中石榴子石巨晶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在收集整理了大量马关地区碱性玄武岩和地幔包体研究资料的理论基础以上,重点对其中石榴石巨晶进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

1地质背景

2矿物学特征

2.1样品

2.2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石榴子石巨晶的电子探针分析(EMPA)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见,不同巨晶颗粒间存在成分变化,随着Mg#降低,其中Fe、Mn和Ca明显升高,同时此表中还附有寄主岩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化学分析结果,石榴石巨晶的SiO2的含量在39.688%~41.538%,低于玄武岩SiO2含量的平均值48.07%。

使用Minpet2.0计算石榴子石端元组分如下:其中镁铝榴石(Pyr)占51%~68%,铁铝榴石(Alm)占19%~33%,钙铝榴石(Gro)占6%~12%,钙铁榴石占1.6%~6%,锰铝榴石(Spe)占0.441%~0.892%,钙铬榴石(Ura)占0.045%~0.497%,锰铝榴石与钙铬榴石的含量很少,由以上端元组分可判定云南马关新生代玄武岩中石榴石巨晶是镁铝榴石。云南马关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镁含量较高,许多实验证实镁含量越高说明石榴石巨晶形成的温度比较高。

3成因探讨

石榴石族矿物有一下成因类型:接触交代成因、区域变质成因、伟晶作用成因和岩浆成因等。本文参考前人对该地区地幔包体的温压计算结果,并根据石榴子石相关的温压计计算得出巨晶石榴石的结晶的温压条件为:温度1045.96℃~1251.74℃,压力1.5Gpa~2.5Gpa。根据公式D=4.2+3.03P进行深度计算,得到巨晶石榴子石起源深度为49.45km~79.75km。

较高的温压条件和起源深度结果,反映了石榴石巨晶形成于地幔源区。结合马关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可以判断本区石榴石为岩浆成因,这一推论与石榴石族不同种属矿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也是相符合的,铝系石榴石中的铁铝榴石、镁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其成分中二价阳离子分别为Mn2+,Fe2+,Mg2+,此三种阳离子配位半径大小的不同,其中Mn2+离子半径最小,进入晶格时所需的压力条件最小。Fe2+离子半径比Mn2+大,所以进入晶格所需要的压力也要大一些,Mg2+离子半径三者中最大,所以需要很大的压力条件下才能进入晶格,并能在晶格中呈稳定的八次配位,所以镁铝榴石作为深部的幔源矿物出现于超基入岩与喷出岩中,其形成时的温压条件较高,深度上也均较其它铝系石榴石要大。

本区石榴石巨晶与地幔岩岩包体中的石榴石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也比马关地区由地幔岩包体稍高(石榴二辉岩、石榴辉石岩等)(喻学惠等,2006)。表明两者稳定是需要不同的温压条件,所以本地区石榴石巨晶不是地幔岩包体的解体矿物,排除了捕虏晶的可能。较高的温压条件也说明石榴子石巨晶不是巨晶结晶区附近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初步判定是由富镁的基性岩浆在高温高压下结晶形成,寄主岩浆是源岩浆和演化岩浆的混合物。

单颗石榴石巨晶矿物结构简单,成分均一,无环带结构等特征要求其结晶时速度非常缓慢,同时在生长时间内,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都要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石榴石巨晶应该是在一个物理化学环境稳定的岩浆房中形成的。

参考文献

[1]喻学惠,莫宣学,曾普胜,勤,肖小牛.云南马关地区新生代碧玄岩中地幔包体研究.岩石学报,2006.22:21—30.

[2]舒小辛.云南马关地区碧玄岩中单辉橄榄岩包体的成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5.14(1):47—51.

[3]魏启荣,王江海,谢广轰.青藏东缘马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及其意义.地学前缘,2003.10(3):87—92.

[4]夏萍,徐义刚.滇东南马关地区新生代钾质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研究.地球化学,2006.35(1).

[5]魏启荣,李德威,郑建平,王江海.青藏东缘马关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矿物岩石,20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