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论文范例(3篇)
楼宇智能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教学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芯片制造业进步的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设备小型化、微型化,很多原来理论上的楼宇智能化构想已经能够付诸实践。而智能楼宇的重要构建基础和环节就是综合布线层面,它的构建将影响到智能建筑的信息通道是否可靠,是否高速,因此将直接影响到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作为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首要目的的高职院校,如何开设好智能楼宇方向的综合布线课程,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发展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首要教学目标,而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综合布线系统不仅仅承担着建筑物或者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信息传输,如音频、视频、数据等,而且还要承担内部各个通信设备以及交换设备跟外部的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通常来说,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以下六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以及终端的工作区子系统。因此,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必须涵盖此六个子系统,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训练其具备相关的动手能力。
二、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实践
由于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具有的极强实践性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在学时安排上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同时在实践上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手段,把教学过程变为一个个跟真实行业环境相似的虚拟工作环境,把理论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由点带面,让学生从中积累一定的工程基础和经验。在项目内容安排上,我们兼顾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包含的六个子系统,同时每个项目还细分了几个小任务,以达到知识点细化和巩固,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的实施和执行。
项目一: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认知。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和引导学生对整个综合布线知识体系结构有初步认知并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框架了解。该项目下面细分为两个任务:任务1综合布线子系统概述,要求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六个子系统的区分;任务2综合布线的器材和工具,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课程中要用到的工具和要学会使用的设备。
项目二:工作区子系统构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底层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基本原理知识以及工程构建流程和方法。该项目下面细分为三个任务:任务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任务2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任务3工作区子系统的测试。
项目三至项目六分别为剩下五个子系统构建的实践学习:水平布线子系统构建、垂直干线子系统构建、管理子系统构建、设备间子系统构建以及建筑群子系统构建,每个项目都与项目二类似,分别细分为设计、安装和测试三个子任务来进行学习和考核。
项目七:综合布线工程实践。最后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将前面所学的六个子系统融在一个大的实践工程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个综合布线课程知识内容和体系。该项目更贴近实际完整工程流程,首先对工程的相关设计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布线工程的平面图以及系统图设计并列出材料清单配置,最后对综合布线整个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看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考核
由于综合布线课程的浓厚实践性,所以对课程的教学考核,我们放弃书面试卷测试的方式,而以实践考核测试方式为主。整个教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最终考核两部分,因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项目化教学,因此考核的注重点主要放在项目过程细节的得失以及最终整个项目的构建测试结果,形式以项目工作单的方式来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不但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能让学生清楚整个项目工程的实践结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综上,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主的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架构,不但兼顾了综合布线系统所含的六个子系统体系教学,同时融入了行业背景的工作环境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相关知识点上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工程经验,使培养出的学生在将来的相关工作岗位能更快地融入到角色里,更快速地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金良,张庆彬.综合布线系统施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楼宇智能化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弱电系统;应用
智能建筑技术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该技术的技术特点十分明显,以建筑本体为平台,在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立以信息处理、功能服务为核心的建筑网络系统,通过实现多种服务功能的结合,进一步强化楼宇建筑的整体性能。智能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技术的核心,其技术水平对整个建筑的智能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技术的讨论,为推动智能建筑建设奠定基础。
1.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分析
1.1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智能建筑体系中,保证各个建筑要素之间的有效通信是实现建筑服务功能的核心,而智能弱电系统就是通过互联网设备实现对建筑要素之间的管控,保证建筑要素能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建筑服务功能稳定的前提下,弱电系统保证了建筑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并结合各种先进的互联网网络技术,最终实现建筑楼宇系统的集成化改变。
在建筑系统功能服务中,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核心就是为建筑系统提供完整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保证系统能对建筑功能进行有效的管控。在建筑系统应用中,弱电系统以其实用、完整的功能而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能将原有系统中的各项功能与设备进行冲洗组合,保证了系统功能之间的高度共享,保证建筑功能的实现。
1.2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构成
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是以建筑为平台,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部分,各个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表1所示。
1.3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实施步骤
正确认识到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实施步骤,在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应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我国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其实施步骤主要由图1所示。
2.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2.1应用实例简介
该工程项目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建筑主要功能为生产,属于一种综合性建筑群,主要服务功能为生产车间、车库、用电营销等,是综合性办公生产区域。
在建筑施工设计环节中,相关人员就已经正确认识到建筑施工建设的核心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为内部工作人员提供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大胆采用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并取得良好成果
2.2系统构成分析
在该项目中,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充分考虑了建筑的整体性能要求,采用综合性布线是来保证系统运行,其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2.2.1综合布线系统
在该项目楼宇系统设计中,楼宇智能弱电系统主要分为管理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等多个系统,相互之间的功能、服务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系统功能原材料选择中,采用美国泛达公司接插件和线缆,进一步强化了建筑远程网络系统服务与MIS系统服务功能。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布置智能系统点位的标准为15m2/个,在该项目中,共设有智能系统点位853个,包括网络数据点位529个,电话语音点位324个,有效满足了建筑整体的信息网络交流需要。
2.2.2光纤闭路电视系统
在该项目中,根据550HMz邻频传输系统设计,规划了2套自办节目,并在系统构成中预留了超过十个的信号输入端口,保证建筑在未来信息化改造中能承接更多的信息输入,并根据未来发展要求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变。该措施在现在已经初有成效,例如,楼宇企业负责人员为进一步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在建筑内部之中按照大量的哟先电视,通过直接与建筑管理系统向链接,定期向建筑内部员工播放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有效缓解了员工工作压力,收到良好效果。
而从系统构成来看,该系统采用了信息产业部的630科讯产品,拓扑结构采用分配一分支结构,避免在图像视频传输中出现重影现象。为保证建筑间的信息传输质量,采用75-9外导体铜网镀锡的物理发泡电缆的射频信号传输线,并增加一个放大器。
2.2.3集中供电系数
该建筑的弱电系统属于一套集中供电系数,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西悉尼服务系统、楼宇信息广播心痛、内部闭路电视管理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等,各个系统都在弱电系统下同一进行,有效保证了系统功能模块运行效果。在系统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该弱电系统的整体容量,采用了稳压稳频的5KVA电源从机房统一向各系统供电。在供电系统电源设计中,采用单独回路模式,由配电室直接工单,并在弱电机房配置避雷器,保证弱电系统安全。
2.2.4接地系统
所有接地系统均采用4×25镀锌扁铁处理,扁铁与桥架同行且用螺丝作良好连接,扁铁之间搭接部分最少三面焊接,搭接长度以宽面为准。
2.3应用效果分析
从该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来看,建筑在施工结束后,建筑整体性能明显提高,各项信息化功能得到保证。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应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实际应用方法进行讨论。总体而言,在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应用研究中,要正确认识到建筑的整体功能参数,能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完善应用方法,以切实保证建筑功能,实现建筑系统技术应用的最优化处理。
参考文献
[1]许崇君.智能楼宇的弱电系统集成[J].电子制作(应用技术),2015(07):201.
楼宇智能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阻力;对策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项目和朝阳行业,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矛盾的是许多学校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因为它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院特开展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课程教学,由于是新的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存在的阻力
目前从行业需求看,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既要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马上上岗,以节省培训费用,但我院的学生总担心自己所学无法胜任或水平不够而选择改行,这体现出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错位。
1.1实训教学设备不充足。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涵盖楼宇自动控制、LonWorksEIP教育培训、智能家居控制、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综合布线、卫星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监控与防盗报警、停车场管理、一卡通、背景音乐、可视对讲等十一个系统。由于是新开课程,我院目前的实训系统仅有一半,且未实现对学生课后开放。
1.2没有配套相关课程的教学。对楼宇智能化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除了该行业自身的知识,还需具备相关知识,否则对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往往不知道如何看图纸、绘图纸、使用工具及拆装设备元件等等。
1.3教学计划不能及时更新,滞后于行业发展。对于要适应信息迅速变化的对楼宇智能化专业而言,需要根据行业的最新需要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而现在的教学计划都是在前一年就制定好的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不仅体现不出新,还使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学到行业的新技术。
1.4教师教学存在不足。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均为非专业,理论教师出身工厂的高级工程师,对机器设备的运作原理、构造、维护等都很在行,现为我院的副教授。虽然其原工作背景与物业智能化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相关性,但毕竟不是正统科班出身。实操教师是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但早期并未学习和接触过物业智能化这个新鲜事物,由于缺乏理论和实操经验,在实操教学上并不能起到专业理想的效果。
1.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主动性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对于教师没涉及的或没教好的内容,学生也不会去学。
1.6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所谓大学的专业教学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动手能力。我院《楼宇智能化专业》学制两年,但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之比为3:1,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本人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改善实训环境,课后开放实训室。尽可能购置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涵盖的所有实训项目系统,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和学习,面面俱到。规定课后开放时间,派教师或学生干部进行管理,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也能进行实操训练,弥补课堂时间内未做完的项目,提高动手能力。
2.2配备相关的课程,如绘图学、电工学、工具使用、电子学与操作学等,使学生能看懂图纸、能绘制图纸、使用工具及拆装设备元件等。
2.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设置相关配套课程或教学单元,帮助学生更好更完善地掌握对楼宇智能化专业的知识。
2.4让专业教师与社会接轨,提高教师专业业务水平。教师应摆脱教材的束缚,通过自学、外出培训、在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手段方法不断为自己充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能及时将行业新的信息和动态反馈给学生,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