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的意义范例(3篇)
城市文化的意义范文篇1
关键词:时代特色;法治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6-0148-02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这一点,可以从古希腊、古罗马,乃至中世纪的威尼斯、伦敦,以及近代城市文化的出现和变迁中相伴而生的法律文化的产生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从说法治文化是城市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体现着城市及其居民对法治的认知、实践和发展。同时,文化对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城市法治文化体现和表征着城市自身的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高度。城市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城市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城市居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法治精神、法冶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城市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城市法治文化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城市法治的价值指向或价值观。城市法治文化对培育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进而维系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乃至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与文明程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构建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价值观。
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
一、以权利优位、恪尽义务为指引,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权利义务观
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城市居民作为人的权利优位及与此一致的人人都应恪尽义务是法律价值观首要因素,即在整个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都应当重视权利优位与恪尽义务为关键词,同样,城市法治文化也不例外。为此,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就比须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优位的法律价值观在本质上意味着:保护人的权利,即城市居民权利是目的;而督促城市居民履行法定义务正是实现权利保护的手段。因为,基本的立法理论告诉我们,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是第一位的因素,义务是第二位的因素。人的权利是人的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常说“无权利即无义务”的原因所在。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同样如此。很难设想在只有法定义务而无法定权利的条件下,能够确立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
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中,权利优位的法律价值观意味着: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的源泉,城市政府公权力的取得是基于人民群众的信任。维护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权力的配置和运作,只有为了保障城市居民权利的实现、协调权利之间的冲突、制止权利之间的相互侵犯、维护和促进权利平衡才是合法的和正当的。具体到城市的法律化治理而言,就是要求城市政府坚持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广大城市居民最大利益作为治理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实现高效、廉洁的治理目标。
二、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
正义从来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正义被人所感知一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而不是通过几句空洞的口号。我们之所以将法治视为实现正义的最佳途径,是因为法治能够有效地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实现人们所要求的正义。首先,法治能促进和实现形式上的正义,即法律诉讼、审判程序上的正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是大量的。这些冲突和纠纷得到公正的解决的基本前提是冲突和纠纷解决机制与规则的统一性和合理性。事实上,只有通过统一的法治,才能为人们公正地解决冲突和纠纷提供规则和程序。法治公正地解决冲突和纠纷,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必须做到无偏见地、严格地适用公开的规则,同样情况同样对待,这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其次,法治能促进和实现实质上的正义即分配正义。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社会中,就利益关系而言,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因此,每个社会都需要一套正义原则来指导社会适当地分配利益。法治在实现分配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把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法律化、制度化,并具体化为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对资源的公正分配。
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学者们早就指出:真正正义的利益分配制度,恰恰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最关注,给予了最充分保护的利益分配制度。按照美国法哲学家罗尔斯的观点,只有当城市具体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指向努力扩大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时,这一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正义的。对此,我们在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时,理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在制度建设中使其彰显和产生实效。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
对效率的追求与公平的实现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一两难选择的标准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映到法律的价值观上,也是以效率优先为特征的。为此,应当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效率”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在人们对它的种种解释和定义中,“价值极大化”或“以价值极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资源”,是其最基本的表述方法。
在当代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中,效率优先的实质与实现途径在于:权利和权力是最重要的法律资源。这是因为权利和权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是实现利益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合理的权利和权力安排会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一不可抗拒的铁的规律迫使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包括个人不仅必须有效率的观念,而且一定要把效率置于优先的位置。更进一步说,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深化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对法律资源的重新配置,是权利和权力的系统化重组与安排,其目标正是调动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力求获得更高的效率,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有先做大蛋糕才能让每一个人分得更大的那一块蛋糕,正是这一观念的形象表述。法律资源配置上的效率优先意味着:在整个法律价值体系中,效率价值居于优先位置,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首要价值标准。效率优先的法律价值观应当通过制度安排表现出来。为此,总体法律体系的框架必须以效率为优先价值观来决定权利、权力等法律资源的社会配置。同时,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设定和落实,必须以效率为优先价值观来引导、配置。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如前所述,法律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公平的正义。在效率与公平发生冲突时,为了效率的价值目标,公平可以暂退居第二位,但这种暂时的退让恰恰是为了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公平。让全体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我们始终不渝的最高选择。
四、以人为本,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人文观
城市文化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内容,意义
林家村初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逐渐探索,如今已形成了林家村初中独特的校园文化,其主要内容有: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科技园文化、宣传栏文化、温馨提示文化等。
一、光荣、源远流长的墙壁文化:
走进林家村初中,你就会被创品牌学校,办特色教育”几个大字所吸引,林家村初中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潍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级校园开发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大路的左边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学生敬佩的老师”,一排大字整齐明亮,下面是教师誓词中的庄严宣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育人为本,敬业爱生,传承文明……下面一行特别注明:我们林家村老师一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正是有了这样一批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的教育园丁,林家村初中的各项事业才会日益辉煌。不仅仅教师精神如此,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更是体现了学校一流的办学宗旨。
二、璀璨辉煌的教室文化:
每间教室里都有整洁鲜艳的横幅:我相信,我能行;爱拼才会赢……这些话语时时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无穷的学习干劲。整间教室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优雅文明的宿舍文化:
清晰可见的个人表现评语、每个成员的广泛爱好以及铮铮誓言都形成了林家村初中与众不同的宿舍文化。在这样的文明集体中,同学们个个争做文明小成员,争当先进文明号。
自主创新的科技园文化:探求无穷奥秘,遨游试验天地”,你必会被求实笃真、默默进取的精神所感染。机器人实验室、生物科研屋都会让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许多小发明小创造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四、新颖、号召力强的宣传栏文化:
在这里及时展出学生的书画作品,以及班级宣言,学生们随时随地受到前进动力的感染和熏陶。专门刊登的教师光荣榜、学生光荣榜,旨在表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辛勤老师和刻苦努力、比学赶帮的优秀学生。
五、以环保、爱心”为主题的温馨提示文化和广播文化:
每逢周一,学校会利用升旗时发表倡议,内容涉及如何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团委还用标志牌等手段温馨提示同学们不要乱踩草地、攀折树木。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这样的标志语既押韵,又醒目,很大程度上改掉了同学们的不良习惯,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林家村初中的校园文化在实际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这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相信,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林家村初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定会溢光流彩、熠熠生辉。
建设校园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而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它可以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来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它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林家村初中建校后,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向特色创新型转变,它对于全面推动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葵红.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J].教书育人,2009,(20)
[2]雷振中.校园文化是成就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J].教书育人,2010,(20)
[3]卢虹.校园文化的构建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5)
[4]胡梅.用先进文化凝铸和谐校园之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5)
城市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绥化;城市音乐文化;人群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17-02
一、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内涵
“文化”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典文献及西方的理论著作中,它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ultural”,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斯德恩曾经根据文化的结构将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人们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另外国内对于文化的定义也有很多种,如1989年版《辞海》也对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社会学简明词典》也同《辞海》具有相似的文化定义:“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城市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变化。城市音乐文化属于市民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式,但无疑它是社会文化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种。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市音乐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健康发展是城市文化乃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面貌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人群的研究,可以对城市的音乐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
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近年来依靠传统的农业优势,绥化正努力实现向从工业化城市的跨越,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这种城市化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发展态势,而是更多的包括着文化内涵的城市精神实质。研究绥化市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人群,对提高文化发展和繁荣,引领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绥化市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人群现状
(一)发展传播城市音乐文化人群的分类
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群的推动,绥化市的主要发展推动人群从结构上初步分为四类:(1)广场音乐爱好者。他们多为业余时间从事音乐活动,比如茶余饭后的广场舞、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团体歌咏比赛等。他们对音乐的精准度要求不高,主要为了修炼身心。(2)民间艺人。他们酷爱音乐,通过对音乐的执着兴趣,主动把自己的音乐向外传播。(3)中小学音乐教师。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不断加强,学习专业音乐教育的人才不断扩大,仅在2000-2010年绥化市北林区具有正规本科音乐教育的人才数从初期的十几人已经扩大到现在的上百人。这些通过系统教育的音乐人才对绥化市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4)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音乐学院的教师90%以上具有国内外高等音乐院校的研究生学历,他们掌握着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技术水平,对音乐有较高的造诣,他们既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推广者,又是高水平城市音乐文化的引领者。
(二)发展传播城市音乐文化人群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外在氛围,它在内容上包含着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这必然会激起城市居民对崇高的生活目标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进而塑造城市居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2.凝聚功能。城市音乐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使得具有相同音乐爱好的人群容易亲近,相互沟通和理解,进而产生相同或相近的思维和外在行为,彼此间借助城市音乐文化活动的纽带容易建立起高度和谐、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的群体关系,对城市的发展起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3.陶冶功能。城市音乐文化交流不仅使人获得现成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而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高雅生动的文化生活容易激发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培养和发展城市居民正确的审美观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美化城市居民自身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此外,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播还以其固有的娱乐性和活泼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消除了城市居民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扰,协调了人际关系。
4.辐射功能。城市音乐文化是社会文化及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的文化相比较,它的辐射性更强。一首音乐作品的流传,势必会不断孕育出一些新的思想、观念,这些新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而且城市音乐文化的成果会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辐射,潜在地影响城市文化的发展。良好的城市音乐文化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形象是城市水平、档次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三)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人群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1.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人群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看,它具有广泛的渗透性特点。城市音乐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通过相互间的侵染、暗示和感染作用使城市居民产生心理共鸣。由于城市音乐文化的一些特定的形式,比如群众性的广场舞活动,由于其参与的广泛性,使得生活于其中的城市居民在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准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人群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2.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人群对城市文化发展起导向作用。一提起维也纳,人们就会想到那些著名的音乐家,其城市以精妙绝伦的音乐赢得了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而且还以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人群的精神能够渗透到城市居民文化的主题行为,从而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对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影响绥化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人群的主要因素
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底蕴积累得还不丰厚,对城市音乐文化的理解还不全面,因而在建设中缺乏相应的形成城市音乐文化的氛围,这就使得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个性不够鲜明,特色不够突出,并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
(一)缺乏对城市音乐文化的长期规划
很多城市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中仅仅是把它等同于多搞几次城市文艺演出活动,而没有把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放在影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中来实施。城市的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自然人文景观建设,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音乐文化景观建设。传播城市音乐文化的主体是人群,这些人群来自不同的职业,尽管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阅历,可是他们需要的兴趣和爱好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若城市音乐文化较低,既不能起到导向作用,也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音乐文化的功能。所以,要提高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水平,就要克服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中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才能初步形成具有绥化特色的城市音乐文化。
(二)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不完善
对于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人群的分类中提到有四类,那么要想提高城市音乐文化的整体水平,就要看看这四类人群的传播和发展的范围。在文中提到的前两类人群占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绝大部分,那么,要想提高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就需要多方引导,避免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中音乐文化建设高品位内容缺乏,人文精神不足;避免注重形式主义,重复低层次的城市音乐文化建设;避免重物质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否则,由于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不完善,给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速度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对绥化市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传播问题的建议
城市音乐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加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两方面:
(一)制定长期目标,加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规划
在全国进行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形势下,建设优秀的带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才是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制定了长期的城市音乐文化的目标,才能对发展传播的人群进行规划建设,才能建设成适合时展的城市音乐文化体系。
(二)培育城市精神,实现务实与理想的统一
地方城市文化发展传播的基石就是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所以,不断对城市音乐文化进行内化和升华,使其成为城市的品牌和精神。
弘扬城市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绥化市虽然地处黑龙省中部的平原地带,但是其也具有自己的音乐文化遗产,如望奎的皮影戏(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把握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人群的独特性,面对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居民的幸福指数及安居乐业的性格,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在把握独特性的前提下,提高整个城市音乐文化的品位、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的竞争力是其有效途径。最后,就是要注意城市音乐文化制度的规范性,有人群的存在就需要形成相应的制度,这样才更有利于规范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使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在不断提高层次品位的人群中,不断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