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废水处理方法范例(3篇)
化验室废水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监测化验室;废弃物;处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02-03
1引言
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前哨,环境监测站承担着为环境管理和公众提供环境监测数据的任务,而这些数据的产生大多是在实验室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废弃物,主要有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从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应加以适当的处理,防止浪费或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2.1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
实验室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如废纸等,应每日及时清理。实验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能装太满,3/4即可),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液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废弃的菌种培养基:应经高温121℃消毒后,放入专用袋中统一处理。检验剩余的样品视同废弃物,应放入专用袋中,统一处理。对最终不可排放的固、液体废弃物由各检测人员收集到固定地点存放,危险废弃物单独收集处理,送交有处理资质的处理公司(工厂)处理。
2.2实验室废气的处理
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排出室外,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在反应、加热、蒸馏中,不能冷凝的气体,排入通风橱之前,要进行吸收或其他处理,以免污染空气;测定汞的废气应通到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内,以防止污染。
2.3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来源:一是从外采集回来的废水;二是在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三是在洗涤过程产生的废水。由于这些废水量小、间歇、分散、种类多,处理起来很不便,但是它浓度高、毒性大,不加处理会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实验室的废水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废水,一类是有机废水,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废水提出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化验员均可在实验室自行处理。
2.3.1综合性废液处理
互不作用的废液混合后可用铁粉处理。调节pH值为3~4,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用碱调pH值至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高分子混凝剂进行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物适用于于废渣方式处理。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3.2无机废水
2.3.2.1无机酸、碱、盐类废液
对酸、碱、盐类废液,原则上应将其分别收集。但如果没有妨碍,可将其互相中和,或用其处理其他的废液。对其稀溶液,用大量水把它稀释到1%以下的浓度后,即可排放。
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或塑料桶中,然后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中和至pH值6.5~7.5,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氢氧化钠、氨水用稀废酸中和至pH值6.5~7.5后,再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2.3.2.1有毒有害无机废水处理
(1)含重金属废液。对含有重金属的废液,要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或硫化物共沉淀法把重金属离子转变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等的盐类,然后进行共沉淀而除去,清液可排放,残渣集中处理。
(2)含铬废液。含铬废液主要用于去除玻璃器皿内的有机污染物,多次使用会使铬酸洗液变绿,可先进行浓缩,冷却后加KMnO4粉末氧化,用砂心漏斗滤去MnO2沉淀后再用。如变黑失效,可用亚铁盐还原残留的Cr6+到Cr3+,再用废碱液或石灰水中和使其生成沉淀处理。
(3)含氰废液。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主要存在于电镀、开采、有机化工、炼焦、化肥等废水中,可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4)含氟废液。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废渣的形式处理。
2.3.3有毒有害有机废水处理
有机溶剂应先收集到回收瓶中,然后用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钠等脱水剂进行脱水处理,再蒸馏回收使用。对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用焚烧法处理。对难于燃烧的有机废弃物或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的低浓度溶液,可采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对易被生物分解的有机废弃物,经大量水冲稀后,可排放。
2.3.3.1含酚废液
随着炼油、炼焦、造纸、合成氨和化工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多,酚属高毒物质。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使用活性炭作吸附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3.3.2含苯、甲苯、二甲苯废液
来源于石油、化工、炼焦生产的废水,同时苯系物作为重要的溶剂及生产原料有广泛应用,用活性炭或粉煤灰吸附后焚烧处理。
2.3.3.3含氯仿和四氯化碳废液
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属于致癌作用最为显著的有机氯化合物之列。四氯化碳是破坏臭氧层的污染物,并易被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可高温焚烧。
2.3.4粪大肠菌群
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中都含有多种微生物,当水体受粪便、生活污水或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时,微生物数量大增,危害人体安全,水样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在培养完呈阳性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巴氏液,使其变为蓝色,再倒入下水道。
2.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化验室的固体废弃物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规范固体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工作,防止固体废弃物造成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做好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标识、存放、处理和记录工作,沾附有有害物质的滤纸、包药纸、棉纸、废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东西,不要丢入垃圾箱内,要分类收集。废弃不用的药品可交还仓库保存或用合适的方法处理掉。危险废物要送交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中心处置。
3操作注意事项及建议
(1)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要规范,健全制度,设专人监督管理,储存容器选择半透明聚乙烯容器,挂上醒目标签,注明废液种类、时间,做好登记,避光保存,及时处理。
(2)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循源头控制、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尽量选择毒性小的分析方法,配制试剂按需配制,少量多次防止过期倒掉。②尽量回收有机溶剂,在对实验没有防碍的情况下反复使用。③要积极考虑废液的利用。处理废液时,为了节约处理所用的药品,可将废铬酸混合液用于分解有机物,以及将废酸、废碱互相中和。
(3)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循安全的原则。①原则上将酸、碱、盐类废液分别收集,但当相互混合没有危险时可分次少量混匀,使pH值为7左右排放。②原则上将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分别收集,确定没有危险时可将其混合存放。③禁止把含氰废液倒入废酸缸中氰化物遇酸产生极毒的氰化氢气体,瞬时可使人丧命,是极其危险的。④处理过程中要备有个人防毒面罩、胶手套、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并在通风厨中进行,防止气溶胶的伤害。
4结语
对于环境监测站化验室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废水,以上方法均为操作简单,实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沉淀物的处理,不能随便丢弃,应集中收集后,送有资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中心进一步处理,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石华东,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的管理与处理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6).
化验室废水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校化学实验室;化学废液;科学处理;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27-02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培养学生具备绿色化学的理念,可从化学实验教学开始。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因为要进行实验教学,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化学废液。这些化学废液种类多且成分复杂,含有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如不妥善处理,直接从下水道排放或随便抛弃,将会产生如下几方面的不良影响。
1.会对环境产生很大污染,直接、间接地危害人的健康。
2.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深远,如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随意将有毒化学废液排放,不利于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环保观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为许多化学废液不经过处理就排放、抛撒和混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学生养成随意排放、抛撒化学废液的不良习惯,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废液进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化学废液的回收和处理,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绿色化学理念的目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
化学实验室的废液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做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另一部分是学生做实验未用完的化学试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浪费实验试剂,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特别是容易分解、氧化、变质的化学试剂更应该适时、适量配制和取用,并且妥善保管。在刚开始做实验时,许多学生总是多取一些实验试剂,因为他们害怕实验失败后,没有试剂重新做实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内容了如指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中认真思考,按实验步骤仔细操作,尽量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废液。如果实验失败,我们会帮助学生分析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提供实验试剂让学生重新做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操作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逐步减少了操作失误,有效地控制了过多废液的产生。这样做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掌握废液处理原则,学生设计废液处理方案
在实验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废液产生,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降低废液的毒性和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下废液处理、处置的原则。
1.回收利用。由于废液中实际上含有不少有用物质的环保新观念,废液应首先考虑回收利用,某些暂时无实际用途但可以用于处理其他废物的废液(已废治废),应先予以储存待用。
2.无毒害化对于确实无利用价值的有毒害废液,可以采取“无毒害化”处理,以消除其毒害性,然后再行排放。
3.低毒害化某些无法完全消除其毒害性的废液,应尽量使其以毒害性最小的状态存在,然后再进行排放。
4.废液的处理方法应简单、容易操作。
在学生掌握了以上处理废液原则后,每次做实验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必须对实验后产生的废液提出处理、处置方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废液处理方案,学生感觉很新颖,积极性很高,并积极查找资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废液处理方法,在实验室分析、讨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只是把实验处理成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践来教学,启发性、探索性都不强,会极大地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如果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化学废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多方面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实践,处理常见有毒害废弃物质
在学生提出的众多实验室废液处理、处置方案中,通过分析、讨论,我们选择了其中方法适当、操作简单的三个方案,让学生自己实践。
1.废酸、废碱溶液的回收和处理。学校实验室最常见的化学废液是废酸、废碱溶液。对于废弃的酸、碱溶液,我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①没有受到污染的废弃的酸、碱溶液,可以回收利用,如加入新的试剂中使用。②受到污染或者没有必要再回收的废弃的酸、碱溶液,应集中储存于耐腐蚀的容器中,用于中和其他需要处理的废物,以消除(或降低)其毒害性。③浓度很稀的废酸、碱溶液,可以简单中和后再用比较大量的清水稀释后排放。
2.水总硬度测定实验废液的处理。水总硬度测定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该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中含有铬黑T、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溶液的PH值大约为10。铬黑T是一种偶氮类化合物,毒性较大。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对水体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不能排入水系统中。对该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以除去铬黑T指示剂和调节PH值为主,处理的方法是:将活性炭加入废液中,搅拌均匀,静置稳定后过滤,即可达到去除铬黑T的要求。吸附铬黑T的活性炭连同滤纸焚烧后灰分掩埋,调节PH值可滴加盐酸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酚的回收和利用。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物质,具有挥发性的酚毒性更大。河水中含酚量过高,会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数量和质量、破坏生态平衡。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丁酯蒸馏回收。低浓度的酚可以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消除其危害。
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亲自处理化学废液,是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从学校化学实验室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构建开始。指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各种废液进行适当处理、回收,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化验室废水处理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实验室;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类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各学校、各系统内的重点实验室层出不穷。从实验室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包括各高等院校和中学学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企业中的检验研究部门。企业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可归纳为企业的环保问题,易于被各级部门重视,企业在处理自身的环保问题时,污染问题也得到相应的处理。而各类实验室多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区域分散,单个污染少,易于被忽视。
我国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100所(1999年统计数字),普通高中1.5万所,初中6.3所。科研院所、质检、卫生防疫、环境监测、农林等各级检验机构近20000余个,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建设的越多,污染的越大。这些实验室,尤其是在城区和居民区的实验室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因为很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估量。科学工作者或者未来的科学工作者成了环境的污染者,令人十分遗憾。环境保护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大战略。在环保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本着“谁污染环境,谁负责处理”的原则贯彻执行。实验室的成本核算和对外收费都应包括实验室的环保费用在内。
实验室的污染源种类复杂,品种多,毒害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处理方案。
1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危害[1]
1.1按污染性质分
1.1.1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仅仅起溶剂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
1.1.2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生物废弃物有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流行肆虐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对sas病毒的研究,之后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被感染的。
1.1.3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废弃物有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1.3按污染物形态分
1.3.1废水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1.3.2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常见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气等较少遇到的污染物。
1.3.3固体废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办法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2.1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1.1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3: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2]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2.1.2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②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2.1.3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4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5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2.1.6综合废液处理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2.2生物类废物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2.2.1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2.2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废弃。
2.2.3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2.2.4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2.2.5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2.3放射性废弃物
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弃物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门的污物桶内,桶的外部标明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使其衰变和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
2.3.1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放置于专门的贮存室,放置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2.3.2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长(如:铁59、钻60等)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
3解决实验室污染的措施
3.1提高认识,制定技术规范
各级实验室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能回避,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根据本实验室工作的特点、重点,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认真研究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及办法。最好是融入实验室的建设和验收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2建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3]
实验室在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充分贯彻iso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力争减小每一个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3.3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
3.3.1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替代毒性较强的试剂,尽量用无毒、低毒试剂替代高毒试剂。在一些特定实验要用到高毒性药品时,一定要用封闭的收集桶收集废液。
学校在进行教育实验中,还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多媒体的作用。教学多媒体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它是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化学实验(仿真实验)是一种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特殊实验方式,它非常适合于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于模仿而不是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某些毒害较大的化学实验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可防止为了学习一点儿知识而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的作法。[4]
3.3.2改进实验条件,开展推广微型实验[5]
在实验中改善实验装置,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逸散、有毒液体外溢的重要举措。一些商品化实验装置的产生可以大大减少实验中化学试剂的用量。
微型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此,开设微型实验,是节约药品,减少开支,降低实验污染的简便方法。
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少试剂使用量。在农残检测中利用固相萃取取代传统的液液萃取,可以大大减少乙腈等有毒试剂的使用,减少污染。
3.3.3成立试剂调度网络
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实验室可以合作成立区域性的试剂调度网,选择一部分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的试剂进入网络,实行实验室间资源共享,尽量避免大批化学试剂失效,也可节约实验成本。
3.3.4加强地区中心实验室的功能
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各级行政部门都拥有各自小而全的实验室,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不利于环境保护。应发挥地区中心实验室的作用,集中部分项目,对社会开发。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相对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染相对大的实验室有利于集中治理。
3.3.5一些行之有效的清洁实验行为的实例
•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采样量;
•不要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
•尽量利用可回收的试剂;
•应使用可降解的无磷洗涤剂;
•使用酒精温度计从而避免水银温度计可能带来的汞污染。
4国内外实验室污染治理的现状
在国外,有专门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站来集中收集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管理规范、严格,安全环境保护意识极强。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专门容器存放,专门人员管理,严格分区、分类,集中送特殊废品处理场处理。各种废弃物由各实验室分类上交后,处理站要对交来废弃物称重后将信息存进计算机,再分类放到规定地方集中。例如,报废放射源、废机油、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三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都分类存放。[6]
废弃物集中处理站设计内容周密,设施完备先进,安全可靠。为防止集中后的地下渗漏二次污染,设计时将处理站地下全部用水泥整体浇注。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在专门房间,还有安全监控、排风系统。
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费用由政府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列支。另一方面,可回收废品被收购后所得资金则用于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对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参照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实验室在建设或认可验收时会对实验室的废弃物排放提出要求。如气体实验在通风处做,废弃物由专门的环保公司回收等。由于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情况复杂,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量较小,缺乏相应资金,操作起来存在着相当难度,给污染治理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除少数一些环保意识强的实验室,没有直接排放废弃物外,多数实验室仅仅把环保放在口头上,废弃物回收协议签在纸上,大量的废弃物仍然直接排放。
由于实验室大多数项目只是零星开展,各项目之间的工作频次不均匀,废弃物排放物规律,污染分散,这些也给环保部门监控带来困难。一些环保措施的后处理没有完善,如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