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零基础数控编程培训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5-03 手机浏览

零基础数控编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控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机械加工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在制造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控加工人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紧缺人才。如何快速有效地培养出数控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数控实训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开展项目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数控实训教学,不仅能够迅速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它职业能力重视不够。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见表1。

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

2.1项目任务布置

例如,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笔者布置了一个轴类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图为学生应完成的工件图纸,毛坯为直径40?20mm的45号钢棒料。

2.2项目实施步骤

(1)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该阶段既是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基础理论的阶段,也是为学生动手完成项目的准备阶段。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太短,会导致学生对零件加工过程的感性认识不足,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太长,则体现不出项目教学的特色,无法保证学生及时完成项目。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我们按1:1的课时比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

(2)学生分组。将学生按每组6人分成一个个工作小组,分组中注意合理配置不同水平的学生,每组安排一台数控车床。

(3)资料收集。学生根据教师对项目的介绍,利用教材、手册、网络等资源学习探究项目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获取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和数控加工程序。

(4)零件加工。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他们编制的程序进行仿真检验,仿真加工顺利完成后,通过加工木料来验证对刀的正确与否,最后换45号钢材料,验证切削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知识与该加工项目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5)学生互评。项目加工结束后,组织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并修改自已的杰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项目验收。教师的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验收,一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遗漏,二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明显错误。

3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革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实施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可以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大幅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2—10)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5—17.

零基础数控编程培训范文篇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83-02

工匠精神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历史上丝绸之路”辉煌的贸易成就也指引我们传承和延续工匠精神。2016年度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就必须重塑工匠精神。数控技术和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已进入经济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的高质量劳动者的任务,更应将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纳入数控专业课程中,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对数控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控编程与技能训练将机械专业相关基础课理论知识和数控操作融于一体,是数控专业最重要的实习课,普车加工是机械加工专业金工实习的基础工种,更是数控技能实践最重要的基础。但很多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规模,贪多求快,大量压缩甚至取消普车实习。学生虽然获得数控专业资格证书,但由于没有经过普通机械加工的实践锤炼,没有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相应的职业素养,在数控学习中对数控操作、编程所涉及的知识一知半解,专业知识薄弱。随着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毕业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发展潜力不够、技能不足,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轨、职业素养不强,质量意识较差。由于工匠精神形成基础的缺失,职业能力犹如空中楼阁,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与就业范围狭窄,职场生存状态堪忧。因此,在车工实训基础上实施数控编程与操作训练,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追求先行融入数控专业基础实训中,有利于提高数控技能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多元化发展。

二、在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中,重塑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普车实习训练的知识技能需要逐步递进,循序渐进,更需要用心揣摩。以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进行课程优化整合是培养严谨细致、专注认真的职业素养并形成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普车虽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但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特别是数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普车实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普车的教学重点必须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技术能力转向增强实践能力并为数控技术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培养与强化本专业基础技能中逐步养成强烈的工匠意识,拥有卓越的工匠品质,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

1.将掌握普车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作为主要课程目标

工匠精神是职业活动中对技艺或技能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的追求,是高度职业素养的体现。普车实训可以有效培养爱岗敬业、踏实努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等素养,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化教学目标,在学好技能任务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发明和创新,根据知识点,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小产品。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可行性和实用性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精益求精,通过实训中创新课题的实践训练积累培养工匠精神。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协调与合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2.改革教学手段,让现代教育融合传统方法,将直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普车教学中,除了讲解、示范、参观设备之外,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视频、课件、动画等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智能手机采集实训操作视频并播放、讲评、归纳、纠正不当操作来强化学生技能;一些比较复杂的实训技术也可通过预先播放操作视频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先通过视频、模拟操作软件等加强对实习知识技能的认识,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便学生形象、直观、生动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授课中,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的互动授课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开拓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引领、熏陶和培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现代社会中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如CCTV的《大国工匠》等,大国工匠技艺超群的背后依靠的是敬业守信、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3.构建普车数车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质的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改变实训课程中粗放简单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构建普车数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开始:

(1)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者精雕细琢。教师既需要口传身教,又需要心传身授”。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从事这门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因此,要建设工匠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一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培训和交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创新创业实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二是可以安排教师参加操作实践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数控实训教学和各类技能表演,以赛促练,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三是建立工匠型教师工作室,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家、校友等校外专家兼职。双师型教师可以方便灵活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能有效避免技能知识点衔接脱节,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做好一体化模块设置,将工匠精神融入一体化教学模块。数控实训一体化模块分为普车、数车两大主模块,普车作为基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纵技能,正确选择切削用量,掌握编制一般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保养知识等;数控加工模块偏向于加工程序的编制,学生经过普车模块实训后,在第二阶段的数车实训教学中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编程、仿真学习上,对数控实习中新的知识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每一模块都要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普车实训模块可以分为4个子模块:

一是6S管理与安全教育模块。实训室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职业道德、团结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实训室实施6S”管理和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与企业类似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行为习惯。

6S管理步骤包含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在实习中,整理即区分物品的用途,摆放好工量器具;整顿则包含规范工具量具等物品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清扫是指正确规范清除铁屑和其他垃圾防止污染;清洁是指正确清洁保养工具、量具,保持环境洁净等;素养即养成良好实习习惯,提升人格修养;安全教育是学生进入普车实训的第一课,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有利于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生产包含人身安全与机器安全,人身安全在于严格遵守《安全文明实习生产条例》,维护机器安全重在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机床。其中,安全教育是这一模块的重点。

二是机床的工作原理、基本操纵技能模块。数控车床是从普通车床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车床开放性较大、加工直观,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靠手动控制,灵活性大,学生在切削过程中通过观察铁屑的形态、颜色等来体会不同切削用量对加工的影响,并通过切削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体会到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让学生了解机床系统的传动图、车床的运动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机床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构造能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对于正确保养数控车床有借鉴作用。基本操纵技能包含车外圆、内孔、台阶零件、内外沟槽、三角螺纹、圆弧等的加工,这些加工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切削过程和选择刀具,这些知识也为今后深入学习数控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刀具刃磨模块。数控加工中通常采用涂层刀具,基本只需更换刀片而无须刃磨刀具,普车实习中一般使用焊接刀,价格低廉。通过反复的刀具刃磨——试切,使学生能很快了解车刀中每一个角度的名称、作用,这些知识都是数车实习中正确选择刀具的基础。当数控加工中有特殊情况时,也需要刃磨特殊刀具。刀具刃磨更需要耐心细致,必须一丝不苟,这一过程能更好地磨炼学生,提高素养。

四是加工工艺分析模块。编程人员必须具备加工工艺能力才能正确编写程序。在普车实习中,教师在每一课题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相关零件,将加工工艺分析作为重要内容来讲解和指导,这样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融入新技能、新工艺,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编制工艺能力。

以上普车模块的实训教学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为依据,教学中教师要在现场适时讲解、指导、示范,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协调各课程进度。编制教学课程时,在上普车实训课之前应优先安排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可以使学生对轴、孔、盘、轮类零件图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能够读图、识图,从而按图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能让学生掌握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学”能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车工工艺学”与车工技能训练”课应该互为依托与促进,两门课同步协调进行。

(4)要营造倡导工匠精神的校园环境。工匠精神不但是数控专业学生的追求,也要成为整个校园的价值追求。学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感染和潜移默化职业群体,要让那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能优秀者成为学习榜样,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以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课程优化整合,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工作的企业评价良好,学生的适应性良好,在工作中体现了工匠精神。数控专业的实践训练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曾祥菹.理实一体教学法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2015,(6):77-78.

[2]刘洋.普通车床一体化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25-126.

[3]李军斌.谈普车和数控车实习教学的紧密联系[J]科技视界,2012,(13):117-118.

[4]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零基础数控编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培育课题;辽东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1-02

1.前言

《数控技术与编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知识。国内多所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尽快培养出能胜任数控工艺编程工作岗位的数控操作人才。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企业,新进设备多为数字控制,急需能快速上岗的数控操作人员。另外,围绕教改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感兴趣者较多,希望能多安排实训内容、增加数控自动编程等实践内容[1-4]。因此,从社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渴求来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的改革

根据《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对《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除一些计算过程繁锁、理论性太强以及过时的、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比如,删除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内容,删除穿孔纸带等过时内容;结合目前的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加自动编程方面内容。同时增加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进行合并;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进行合并。这样,《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2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建设好实践教学体系,与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丰富数控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际调研研究,建立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5]。

(1)课程实验

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开设数控编程实验,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训练;利用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数控技术考核改革

融入职业技能考核,实行“双证制”教育。将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涵,将课程教学全面覆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包含的全部知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制”教育[6]。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综合相应工种应该掌握的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实现技术工人的“零距离上岗”。

3.成效分析

《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之后,分别对05级和06级数控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反馈(Z0501班24份、Z0502班21份、Z0605班30份、Z0606班32份)。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教改前和教改后的学生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改革的态度,如表1所示。

表1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前后比较

由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改实践,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突出面向综合应用、加强工程实践环节的原则,形成了该课程的总体结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本次教改侧重数控工艺编程能力的提高。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实训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比较分析,强调实践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比以前扎实,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教改之前,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对编程题的失分率高达32%,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改之后,学生在考试中编程题的失分率下降到8%,学生编程时能主动考虑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所编程序的实用性。

4.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快速胜任数控操作岗位。而《数控技术及编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论文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为目标,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融入了职业技能考核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实行“双证制”教育体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宫衍香.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5:94-96

[2]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2(6):126-127。

[3]李谟树,张钟,覃岭,周华.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81-83

[4]郭剑.关于校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26-127

[5]董德民.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44-245

[6]高宏毅,周洁文,韩倩.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