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6-12 手机浏览

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范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推进实验室的综合利用,针对高师化学实验室药品、固定资产和玻璃仪器的日常管理进行探讨,修订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符合高师院校特点的新体系,实现仪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了实验室管理能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固定资产;药品管理;仪器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南京大学的冯端院士把实验室比成现代大学的心脏,复旦大学杨福家院士把实验室比成熔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障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提高各类仪器的使用效率,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化学药品和普通耗材管理[2]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对物资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化学药品和玻璃仪器的管理是关键环节。教育部对基础实验室评估文件里,多项指标也和物资管理有关。我们化学院设有专门药品库,具备防晒、防潮、防火、防静电等条件,全天摄像监控。对于药品的采购,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先统计库存药品后,根据实验内容提交玻璃仪器和药品的采购清单,我们把药品按剧毒、低毒、无毒药品分开管理,危险化学品分类锁入保险柜。按照固液体分开、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开的总原则,无机试剂再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有机试剂则按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高分子、指示剂等分类。对于特殊物质要单独存放,遇水燃烧的如金属钾和钠存放于无水煤油、液体石蜡或甲苯的广口瓶中,瓶口用塞子塞紧。实验员对所有药品统一编号输入电脑,做到入库验收、分类存储、专人保管、出库复核,做好药品回收、结余的账单记录,随时保持药品低存量(见表1)。我们对剧毒化学品进行专门的跟踪,登记使用的实验内容、药品的精确用量、剩余量、使用和归还时间、使用人等信息,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对于药品的管理,实验员始终能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电子表格化,切实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3]

构建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科学,我校要求师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我校已经建立或修订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曲阜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员守则,实验教师守则。各学院二级实验室具体细化相应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在实验室张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介绍常规药品中英文名称,理化性质,酸碱性质,储运注意事项,防护急救措施,泄露处理,灭火方法,健康危害,环境危害,慢性影响,燃爆危险性能等相关信息。我校建立实验室档案考核制度,规定学生实验上课前和实验下课后必须进行指纹考勤,学生的出勤率纳入该学生实验课考评成绩计算依据,实验课的整体学生出勤率纳入实验教师的实验工作量计算依据,对于学生实验的日常管理考核,还包括实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实验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实验废液的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心得的总结等内容。这套考核办法可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搞好实验教学,我们非常重视玻璃仪器的管理,对于有机实验标准成套玻璃磨口仪器,我们对橱子编号,按照学生每四人一个橱子、一套仪器、自己配锁的原则,固定使用一年,每个实验室固定开设24个实验,一周内三个实验室分8个时段上相同的实验,基本做到杂而有序、多而不乱”,完全可以保证大二学生480人通过学校的教务系统进行自由选课,设计自己的个性课程表。学生实验打碎仪器应及时找实验老师赔偿,每年上下届学生按照仪器赔偿单核对进行仪器交接,真正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有序化和学生的高度自治化。通过制度的全面学习,所有实验人员均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保障。

3废液的处理

有机实验所用药品数量大品种多,废液往往难于集中有效处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废液的产生,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步骤,开设回收再利用综合串联实验,使常规实验绿色化、玻璃仪器装置微型化,用低毒环保友好的有机溶剂做替代品。根据废弃物性质,我们采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酸碱中和等方法处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无法有效处置的废液和废固体,我们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登记废物类别、代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存储,联系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4固定资产管理改革

我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于2014年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十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余台,总价值约5000万元。该平台可以实现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网上预约、费用计算、绩效考核、工作量统计、信息交流等功能,涉及色谱、光谱、生化分离分析等仪器,涵盖了电子信息科学、化工与制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传播学等多门学科方向的研究,配套安装的电源控制器可以实时准确记录仪器设备使用机时,给出较准确的使用效益评价,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基本上实现了对各类资产的验收,使用,维修,借用,归还,报废等各个时期的精细化、实时动态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学生登录该平台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质结构、仪器参数、操作规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经常使用的小型仪器采取组长签字领取,教师监督指导,负责全局的工作模式,学生参与管理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和教学效果。

5结语

地方高校的实验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改革我校已经初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职能的大型综合实验管理平台,能够科学规范的管理好药品和仪器,提高了实验管理工作效率,对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为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服务。

作者:颜世娜孙敏韩庆奎赵斌孙学军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7-02

自2007年1月1日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开始实施,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出台了各自的实验室等级评审评分标准。我国实验室的规范是从上而下的一种本质变革,几年来笔者见证了这个方式下实验室示范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也见到了这个方式的弊端――突击式转版。如何让高校在全国实验室规范化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显著。

(一)实验能力培养的基本作用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强调的是实验员的实验能力培养,即高校实验室的基本作用。

(二)实验人员行为规范的示范作用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验人员初始实验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教育场所。一般实验人员能接触实验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工作阶段。中学阶段,限制于我国整体实验教育水平,实际上学生很少能有比较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整体实验行为水平是停留在观摩学习阶段。大学阶段,很多最后从事实验室工作者,可能在此阶段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因此,这些实验人员的实验行为习惯也主要在各自的实验环境里养成,大学阶段的很多实验行为习惯也将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习性。

二、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标识是指用于实验场所、代表与实验相关的某些特定内容的标准识别符号。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语言或非语言传达而以视觉图形及文字传达信息的象征符号,以便于公众或特定实验人员区别、辨识彼此事物,起到提示、指示、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标识,直观地展示了高校实验素质,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文化素养,是一个高校自身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高校实验室的独特性,接受的是校领导――校实训科――院实训科――专业实验教师的层层管理,容易使一些实验意识的交流中断,也因为各个环节的一些侧重考虑点的差异,使得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存在困难,导致了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标识的缺失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由于实验室的建设程度不同,关注度不一样,非参观性实验室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在特定时期,实验室会大面积出现无标识现象。在笔者关注的高校实验室中,这个现象十分普遍。实验室标识很多情况是被高校当做形象任务才给予配置,没有从实验室建设的根本性需要出发,及时准确配置。

(二)高校实验室标识各自独立不成系统

高校范围内实验室标识各自独立不成系统,这是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作为高校视觉文化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高校实验室标识所展示的混乱性与不成系统的特征,正是中国设计行业发展薄弱的典型结果。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欠缺统一协调的规划,在完善整个高校的标识系统时,存在时间落差,设计单位有更换,安装执行单位有变更,或者是相关责任领导替换等状况,致使实验室标识的最终制作临时性、随意性太大。从而导致实验室标牌的位置、材质、大小、风格等,没有统一性。高校内部机构众多,各二级学院与学校层面的实验室标识系统是否要协调起来,在认识上还存有分歧,但是从企业形象建设角度来看,我们支持各部门可以有各自的创意,但是大趋势上要遵从主流风格。

(三)高校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

高校中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标识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企业实验室或者国家层次级别实验室,一般有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可供参考,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在这一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较少或者存在有而不为的情况。在设置实验室标识时,针对标识牌的位置、大小、材料的要求一般只遵从领导喜好而定,易出现领导变则标识变。此外,高校负责实验室标识系统建设人员缺乏相应标识设置常识也是导致高校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在标识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已经有一套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设置参数,针对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有相应的常规要求。在视觉距离上,根据视觉远近分为:远视距(约为25到30米),中视(约为4到5米),近视(约为1到2米),根据实际情况悬挂高度跨度极大。此外中英文的使用也有常规比例要求,一般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为3∶1。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需要充分考虑室内室外因素,考虑温度高、低,雨水多寡等问题。室外的标识牌如采用木材料,虽然比较美观但是南方雨水较多,木材的标牌容易变形腐朽,不建议多用木料。笔者所在学校南门题名采用风干未透的木料,结果牌匾中间裂开(虽然不属于实验室,但是也属于校园形象标识系统之一)。此种现象在笔者留心观察走访的高校中普遍存在,除此之外,用色的不规范也是一大问题。

(四)图形标识错误,使用意义不明

实验室符号应用不规范,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最常见的是标识符号颜色用错,在我国标识用色已经出台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性示范要求,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委托所托非人,非专业研究人士或者从业人士,一些广告公司臆想性的所谓美化设计就易导致这一现象。我国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的标准,如红色表示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提示和导向,这一些简单色彩要求应作为常识融入到高校实验室标识图形设计应用上。色彩应用的错乱,使得标识远观的最大警示效果大大减低。为了养成视觉习惯,规范引导好大学生的正确视觉意识,有关专家认为高校里“没有警告含义不允许使用黄色,没有禁止、停止和消防含义的图形符号,一定不能使用红色”。这一要求很是重要。此外标识用错也时有发生,不知道是设计错了还是其它原因。

(五)高校实验室英文标识缺乏或不规范

高校实验室英文标识缺乏或不规范,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非传统英语国家,我们注重的是中文名称的取名,有不少高校实验室无实验室英文标识很正常。在笔者走访的广西高校中,这一现象特别严重,此外有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实验室英文标识,但是当我们仔细翻译一下,发现如不进行严格的规范,效果还不如无英文标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国际教育互动越来越多,跨国高校交流成为常态,中英文双语标识显得非常必要,特别对于有志于发展跨国校际合作的高校,此方面工作不容忽视。当国际友人多了,对不认识中文的外国人,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英文标识,特别是在介绍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多使用“中国式”的非专业实验室英文名称。有些高校,对于一些常规的标识,如“小心碰头”都会译为BEMINDYOURHEAD,这犯了很大的语法错误,mind是个动词不是形容词,应改为:MINDYOURHEAD!如“请勿饮食”的标识译成NODRINKINGANDEATING是不对的,应该将AND改为OR,否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为“不能喝,但可以吃”。当然这一些可以归咎为标识广告制作公司的低水准,但也是高校英语文化素养不够的根本直观展示。

(六)高校标识维护少

高校标识维护少,与其说这是一现象,不如说是责任的缺失。立标识的意义是什么?相关负责人是谁?在笔者走访的高校间,这一问题很是突出。笔者以自身学校为案例,这一现象就比较严重。一般性的实验室标识规范建设要等机会,而机会就是领导的检查,评估的急需等。除此外,一般的建设意见连二级学院都不见得能通过。最大的制约是经费,因为那些标识牌被理解成了门面,有迫切需要时才会被记起并突击整修,也唯有这个时候经费的使用才被理解成值得。

三、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化措施

(一)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

2007年起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已经实施,参照这个准则标准,各实验室的标识系统建设都能找到相应的规范内容和要求,以这个准则为基础,各实验室皆可以根据自身实验室等级制定相应VI手册。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是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能够规范的总纲领,是高校多种类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标识系统能够统一的总干线,也是高校机构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实验室标识认识

在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的同时,应积极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实验室标识认识。具体操作方式,与为了提高师资水平而进行的师资培训活动一样,可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开展一系列有关实验室标识系统常识的培训活动。然后不定期举行考核活动,实验室标识常规知识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进行相应实验室操作,不允许担任实验室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需要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实验室管理员与实验员。

(三)委托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代为设计、制定

委托专业机构,这是最取巧最有效的方式,至少在形式上能快速表现出来。但是,当高校所委托的“专业机构”只是一般的广告公司,或是临时的设计人员,没有实验室常识,他们设计制定出来的高校实验室标识大多数情况下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某高校实验室并没有电梯,却在安全逃生图里提醒不要走电梯。此类笑话,皆因高校委托机构不够专业。

国家希望我国的实验室建设能够与国际接轨,在实验室标识上已经有了进一步规范要求,全国上下各实验机构也在积极评级整顿。但是,要整体性的真正提高国民实验素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特别是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化问题,这是国民实验素质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冯鸿周,王一山.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6(12)

[2]杨前进.标识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10,(12)

[3]李红蕾.医疗卫生服务个体标识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改项目(2010JGB220)

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范文篇3

1.1环境安全知识缺乏大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率较低,调查表明物理性安全认知率为28.9%、化学性安全认知率为47.6%,对生物性安全认知率仅为13.6%,而全部都知道仅为0.9%[5]。50%以上的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动物实验的生物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问题不了解[6]。对急救常识和用电常识知之甚少,对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不会使用。

1.2实验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学生到实验室后,书包到处乱放,不穿工作服,甚至于吃东西、喝水。有一些学生不注意实验动物操作技术,觉得实验动物好玩,对实验动物进行抚摸;或在实验中抓持实验动物方法不规范,出现被动物抓伤、咬伤的现象;对动物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不能及时、规范处理,增加受感染的机会。

1.3化学试剂及其废弃物管理不善在管理过程中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存放和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事故。由于动物医学实验室化学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性质各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着极大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7]。在试验后化学试剂类废弃物没有分类储存,存在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或扔到垃圾箱的现象,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1.4实验动物、组织以及受感染物品处理不规范动物医学实验室与其他普通实验室很大的区别就是要经常、大量使用动物、动物尸体和组织,甚至于是含有病原菌的动物和组织,而这些动物尸体和组织可能使与它接触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受到污染。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会给周围环境以及师生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2.1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和环境安全,使实验室管理管理有章可循,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必不可少的。我校教学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于2006年11月30日取得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12年12月我院教学实验室现通过了部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学院以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为标准,以部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为契机,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运行管理记录和文件[9]。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实验室各种记录和日志制度;仪器方面包括核查登记表、仪器的维修、使用借还等记录;试剂使用方面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致毒化学品、麻醉品等的保管、领用记录,废弃物处理方面,包括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处置记录、动物尸体组织的储存和处理记录、一次性实验用品的处置记录等。并将一部分制度上墙或上台明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强日常管理。

2.2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的过程[10]。中心每年分别对全体教工、研究生和本科生举办为期3d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动物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使用及防护、实验室安全防火等内容。取得培训合格证后,凭合格证进入实验室。

2.3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12-13]。第一次试验时首先对学生进行课程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在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化学废弃物按要求分类倒入不同的废液桶,杜绝顺手倒进水池;对产生的感染性动物废料分别放入不同的特制塑料袋,在塑料袋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组织名称,实验名称等信息,由实验室管理处回收处理。给每个学生配备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小心操作,避免因抓取不当被动物抓伤、咬伤、挠伤,掌握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被实验器械损伤等现象发生。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岗位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中心建立了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行政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并结合ISO14001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责任到人,每个实验员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区,直接管理本区域的安全工作”使环境管理从部分参与逐步转向全员参与。

2.5改善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要掌握动物的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等解剖结构,会用福尔马林处理动物标本,由于福尔马林易挥发,常常使实验场所充满有毒和异味废气,根据需要已配备了大功率通风系统,并保证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对大功率用电的设备配备专用电线,定期组织后勤部门对线路进行维护。将传染病实验室、感染实验室以及解剖实验室从教学实验室分离出去,分别建立了单独的解剖楼和感染楼。专门配备高压灭菌柜对实验用品及生物废弃品进行消毒。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和污染传播,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

2.6建立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准备及演练。ISO14001体系要求对不同的灾害和应急事件要有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并保证方案的执行。实验中心成立了事故应急小组,每个实验室配备4~6个灭火器,对实验人员和学生培训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进行了模拟演练,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常识、简单救护知识进行普及性培训,尽量减少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突发事件中,能够正确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