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新生儿安全护理措施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6-17 手机浏览

新生儿安全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室实行安全指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10月本科室收治的26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8年2月至12月收治的32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指引措施。比较实施管理措施前后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均P

【关键词】安全指引;新生儿;护理管理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1]。新生儿科存在急诊多,夜诊多,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技术标准要求高,患儿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1月至10月与2008年2月至12月收治的新生儿580例,其中2007年1月至10月收治新生儿为对照组,共260例,年龄30min~25d,平均(61±20)d,孕周33~41周,平均(379±06)周,体重15~40kg,平均(32±19)kg,其中早产儿50例,高危儿120例,新生儿肺炎40例,其他50例。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患儿设为观察组,共3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指引管理措施。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和讨论、模拟训练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时间共3个月。培训内容:(1)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科内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职责》、《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差错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相关制度。(2)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建立风险防范管理责任制(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同负责制),充分发挥全面质量控制作用,在加强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护士长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监控。(3)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医患沟通,教育护理人员在服务中严格依照"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责任意识,转变服务观念。(4)提升专业技能,制订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好分层次岗位培训与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实施管理对策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满意度情况。

13调查方法参考医院满意度问卷制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评价新生儿室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操作技能水平3项(各100分)由患儿家属评价,总分在240分以上者为满意。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儿情况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儿情况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均P

3讨论

31新生儿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预防性不足造成的风险。突出表现在重病患儿入院时,由于病情严重,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的采取相应措施,密切配合医生抢救。(2)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不同特殊性。由于临床护士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风险。有关调查显示[3],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者差错发生率越高。(3)缺乏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造成的风险。患儿患病家属多有急躁情绪,若此时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4)医药费用负担沉重引发的风险。部分纠纷原因与医疗费用有关。有关调查显示[4],医疗费用已成为市民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某些家属为了减免医疗费用,也很容易对正常医疗工作无端挑剔,横加指责,导致医疗纠纷。(5)药物使用存在的风险。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患儿在使用药物时相对成人来说剂量小,配药准确度要求高,配药时存在一定风险。

32护理安全指引管理的效果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指引在新生儿室护理管理中的积极效果,从安全指引识别评估处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实践。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指引管理制度,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各级护理管理者能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从单纯的终末质量控制转为环节质量控制和反馈质量控制,主动查找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对策,变出事后简单处理为萌芽阶段的防微杜渐,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具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5]。

4小结综上所述,通过重视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同时也能够提升医疗安全指标,从而有利于构建更加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邱慧玉,陈绮萍.产房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现代临产护理,2009,8(4):6567.

3张育萍,毛丽娟.产房常见的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家庭护士,2008,9(6):25152516.

新生儿安全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7(b)-0172-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ofnursingriskmanagementinneonatalward.Methods80casesofnewbornchildreninourhospital′sneonatalwardfromFebruarytoMay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Theywererandomlyassignedtotheexperimentgroupandthecontrolgroup,with40casesineachgroup.Theexperimentgroupwasusednursingriskmanagement,thecontrolgroupwastakenregularnursing.Indicesofnursingquality,qualifiedrateofnursingrecords,incidenceofnursingdisputesandsatisfactionrateofparentstonursing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Intheexperimentgroup,nursingquality,qualifiedrateofnursingrecords,satisfactionrateofparentstonursingrespectivelywas(98.8±1.1)points,97.5%,95.0%,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87.5±1.5)points,77.5%,72.5%](P

[Keywords]Newborn;Nursingriskmanagement;Applicationeffect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的科室,也是全护理病房。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护理事故,不仅对幼小的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危害,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新生患儿年龄小,无法沟通,加上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患儿从住院到出院均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若医护人员稍不注意某个细微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许多护理风险与缺陷的情况发生,甚至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后果[1-2]。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现存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目的是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和医院双方的损失,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新生儿护理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3]。近阶段,本院新生儿科在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5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的80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婴19例,女婴21例,平均胎龄(37.5±1.3)周;对照组男婴20例,女婴20例,平均胎龄(37.9±1.1)周。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试验组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管理制度: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4];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确保排班合理;组织护理纠纷的经典典型个案分析,并总结护理风险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制订防范措施,制作风险管理小册子,发放予每名护理人员,使其熟知,以此增强护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各种风险纠纷的能力,避免再次发生;宣传护理模范榜样的事迹,开展学习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严格律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护理人员要严格实施安全制度,即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或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核对患儿腕带,确保每名患儿至少有2个腕带;加强对新生儿出入院、洗澡等环节时的身份核对,尤其在患儿出院时要仔细核对家长的身份。同时,合理利用病房门禁系统,对新生儿病区实行24h的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随意出入,以防新生儿丢失[5]。此外,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新生儿常规药物药理的应用知识,严格掌握相关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以防用药错误的发生。②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由于新生儿的治疗多数采用输注静脉营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且点滴速度需严格控制不能过快,长时间予浅静脉置管,可能会导致患儿皮肤出现破损,导致细菌感染[6],因此,对患儿静脉输液时尽量经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实时巡视,应用留置针输液≤5d,同时科学评估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严防漏液现象的发生;当需要输入钙剂等高渗性药物时,应重建静脉通路,确保通路畅通,尽可能避免头皮静脉注射,以防钙剂等药物外渗,导致皮肤坏死;当发现患儿皮肤破损,及时外涂莫匹罗星软膏,以防细菌感染,保证护理安全;护理新生儿洗澡时,要密切注意水温,在采用热水袋、暖箱、烤灯过程中注意避免应用不当而引发的皮肤烫伤,或在沐浴更衣时的滑倒跌落伤害等。③加强护理记录规范性:本科室相关管理人员制作出标准的护理记录单表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书写规则认真填写记录单,保证护理记录有章可循、具体案例具体分析[7]。护理记录单可依据患儿不同病情设计不同的病情报告单、出入院记录单等,并严格执行新生患儿家属的告知义务,确保家属在相关记录单据签字,不得简化操作规程,以防纠纷产生[8]。依据相关护理记录,可将患儿各项安全隐患找出,提出护理改进意见,加强相关改进措施的实施,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④加强消毒护理:新生儿病房中,要保证每张床占地4m2左右,床间距约1m,保证病房通风次数>2次/d、时间>30min/次,以保证空气的清新、流通[9]。同时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尤其是患有呼吸道、胃肠道等感染病的患者,应暂时调离。此外,护理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前更换消毒拖鞋、穿戴消毒工作服,并按照6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根据流程穿戴整齐方可进入,实施护理前后均应用消毒液喷洗双手,护理及治疗诊断过程中必须实施标准的无菌技术[10]。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必须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并进行标识,给予隔离护理,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11]。患儿使用的所有物品保证一次性使用或专人专用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纠纷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给予观察记录[1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98.8±1.1)分,护理记录合格率为97.5%,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5%,家长满意度为95.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者在医院病房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或已存在的风险,临床上称为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一种在任何医院病房都会发生的风险。部分医院已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且根据护理病人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风险加以识别、总结,并在以上认识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了护理风险,对患者的人身安全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也维护了医院的形象[13-14]。随着医学治疗护理的不断发展演变,大众的健康意识以及法律维权意识也在日益增强,患者及家人不仅对治疗手段及疗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临床护理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5-16],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临床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新生儿病房中出现的护理纠纷尤为常见,其原因是新生儿病房里的患儿均为初生至出生1个月内的患儿,大部分是早产、病情危重、先天发育不全等情况的新生儿,其免疫力差,病情复杂变化较快,不能自我表达,且无家长陪护[17],因此,护理过程中稍不留意查对床头卡、手圈腕带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病房环境的相对拥挤、通风不良、仪器设备多、用电负荷大、室内氧浓度高和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个别医护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消毒操作等规定,上述种种因素均可增加护理风险。

本研究中,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强化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加强护理记录规范性、加强消毒护理等措施,使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及能力大幅提高,对临床中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可以及时有效地识别、避免,积极防护应对,最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效减少了新生儿护理纠纷。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新生患儿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护理纠纷率显著下降,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珍,黄正新.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与作业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918-920.

[3]KosgerogluN,AyranciU,VardareliE,etal.OccupationalexposuretohepatitisinfectionamongTurkishnurses,frequencyofneedleexposure,sharpsinjuriesandvaccination[J].EpidemiolInfect,2004,132(1):27-33.

[4]SellickJAJr,HazamyPA,MylotteJM.Influenceofaneducationalprogramandmechanicalopeningneedledisposalboxesonoccupationalneedlestickinjuries[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1,12(12):725-731.

[5]娄益环,王新标,白容荣.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66.

[6]焦卉,卢彩霞,刘洁欣.儿科护士素质对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8):223-226.

[7]徐宝凤.儿科病房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43-448.

[8]徐素彬,宋芹,彭,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9(12):154-155.

[9]黑熙胜,刘中媛.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8):79-81.

[10]彭文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36-137.

[11]王菊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286-287.

[12]NhiwatiwaHG.Theeffectsofsinglesessioneducationinreducingsymptomsofdistressfollowingpatientassaultinnursesworkinginmediumsecuresettings[J].JPsychiatrMentHealthNurs,2003,10(5):561-568.

[13]薛唤爱,何广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10):901-902.

[14]杨景悔,李利红,刘保静.儿科新入科护士实行风险管理强化培训尝试[J].护理研究,2009,23(24):14-16.

[15]亢君,李岩梅.影响儿科药物治疗安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9,49(36):1198.

[16]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44-45.

新生儿安全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婴儿防盗;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12(a)-150-02

Safetymanagementandeffectassessmentofinfantstoleninmaternityward

CHENXuehui,SUNYan

MaternalandChildHospitalof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afetymeasurestopreventinfantstoleninmaternityward.Methods:Riskfactorsofinfantstolenandweaklinksofsafetymanagementformotherandbabyinthesamewardwereanalyzed,andtheeffectiveprecautionsweretaken.Theprecautionsincludedinstallingsecuritydoors,strengtheningmissionbystaffnurse,fulfillinginformedobligationaboutinfantstolensecurity,strengtheningwardinspectionandshiftrelief.Results:Afterimplementationofprecautions,noinfantwerestolenintwoyears,andsatisfactiondegreeofpatientsimprovedfrom89.12%to98.22%.Conclusion:Infantstolensecuritymeasurescanpreventtheinfantfromstealinginthehospitalandimprovesatisfactiondegreeofpatients.

[Keywords]Infantstolen;Safetymanagement;Precautions

盗取婴儿多在医院发生,医院也是作案的主要地点,现今妇产科多使用母婴同室的病房安排,这也成了盗取婴儿的场所。有报道称美国在1983~2008年,在医院中被盗122名新生儿,盗取地点中17名在儿科,17名在婴儿室,69名在母婴同室,19名在其他地点[1]。现在我国妇科医院频繁发生婴儿被盗取事件,这对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我院产科实行母婴同室开放式管理,家属可陪住,探视管理不严格,病房婴儿安全管理难度增大。基于对婴儿被盗的风险因素分析,从2009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对婴儿安全问题实施防范措施,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现将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均为母婴同室病房:编制床位82张,实际开放床位82张,为单人间、双人间及8人房间,2010年床位使用率为91.70%,配备护士41人(包括护士长2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86岁;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2人,中专学历6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21人,护士17人。

1.2实施方法

首先应对安全因素及母婴同室的安全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另外还应对国内有关报道的被盗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医院方面的安全因素有如下几点:①产科病房有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和治疗的特点,且还要对急诊产妇进行分娩,护理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在夜间,值班护士及医生人员少,且产妇多,这给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2]。②因为母婴同室,产科的人员流动很大,且分娩产妇的住院时间也很短,病床的周转时间很快,家属陪护人员很多,这给病区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③母婴同室的管理模式致使陪护的家属很多,这致使在管理上很难操作。④目前医院执行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对探视的管理不是很严格。

1.3影响安全的各方面因素

1.3.1患者因素①对新生儿的实际监护能力低。产妇在分娩之后会有一些心理改变,产妇会很疲倦,需要其他人照顾,对婴儿的监护能力很局限[3]。②产妇及新生儿的陪护家属不确定,经常更换,致使新陪护人员对医院的环境不了解,对医护人员的诊疗也不了解,致使埋下安全隐患。③产妇及陪护家属的安全意识不强,尤其是老年陪护家属的文化程度不高,易于被蒙骗。

1.3.2社会方面的因素因为受重男轻女的意识影响,一些地区会出现盗婴事件发生,另外社会矛盾也易于导致此类事件发生[3-4]。

笔者所在医院在此方面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病房两侧均可通过,人员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在入院和产后由护士进行婴儿安全告知,但是仅采取口头告知方式。

1.4针对现存问题采取婴儿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医院保安巡视制度、安装防盗门门禁系统,制订安全警示牌及告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严格出入口管理,执行“婴儿出院核对、抱出婴儿发牌”管理制度,病区楼一端关闭,婴儿出院由值班护士告知保安出院产妇名单,保安对所有出院产妇核查姓名后,方可将婴儿带出。进行检查应让责任护理人员把各项标记出入证件发放到产妇及陪护家属手中,产妇见牌方可让医护人员抱走婴儿,婴儿送回病房后将出入牌还给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使用门禁系统,减少探视人员随意进入;控制产妇的陪床人员,每床只可一人陪床,避免人员流动过多。

要向产妇及家属告知防盗方面的知识,孕妇出院及分娩后由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宣教婴儿防盗告知并由家属或产妇签名。责任护士将婴儿安全知识贯穿于健康教育中。值夜班的护理人员进行巡视之时应再次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告知。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让医务人员都有安全的意识,在各病房醒目地方张贴安全防盗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医护人员均应挂上醒目的标牌,工作期间必须穿白大褂和佩带标牌。

巡视和交接班时应加强安全意识,应在产妇的床旁进行交接班工作。进行交班工作应要清点婴儿的数目,如有转科应进行记录。责任护理人员应重视夜班巡视工作,夜班巡视应每小时1次,发现有可疑人员要立即告知保卫人员。

2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上述措施2年以来没有发生被盗事件,也没有出现产妇及陪护人员财物丢失的事情发生。对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随机调查显示住院孕产妇满意度由89.12%上升到98.22%,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履行安全职责。

3讨论

国内已有多部法律规定了医院的安全保障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各公共场所均应尽到安全保障的义务,如致使出现财产和人员的损失应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故管理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医院应尽到保障婴儿的义务[5]。

产妇在住院期间对安全意识都有所缺乏[6-7],故对其进行有关方面知识的宣教工作很重要,其可调动产妇和医务人员两方面的安全意识,从薄弱环节出发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保障婴儿的安全。采取有效方法让产妇及其家属具有安全意识,与医护人员一起进行防盗。我院通过上述措施开展两年以来没有此类事件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VincentJL.Infanthospitalabduction:securitymeasurestoaidinprevention[J].MCNAmJMatemChildNurs,2009,34(3):179-183.

[2]周为筠,魏娟.杭州医院婴儿被盗之后[J].检察风云,2007,(13):48-49.

[3]黄美凌,冯健怀,梁丽霞.母婴同室443例产妇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

[4]白利辉.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5.

[5]谢青松.论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安全保障义务[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3):206-209.

[6]万学英,范芹,李娟.住院患者自身医疗护理安全行为维护现状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