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范例(3篇)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范文篇1
养老缺口有多大
未来的老年生活会怎样,这是每个人不得不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一项对我国60岁以上老人生活的统计显示,70%的老人需要依赖他人生活,无法实现财务自由,20%的老人可以独立生活,10%的老人能过上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而可以过上富裕生活的老人仅为3%。
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保证退休生活不会褪色?据测算,按20年后退休,到时一个人所需的养老金平均要在300万元左右,而这仅仅是一个基数。更令人担忧的是,伴随岁月而来的还有通胀,它会吞噬财富,降低生活品质。以现在每月3260元的养老金水平为例,以5%的通胀率来算,2022年则需要6300元,2030年为9640元。
面对巨额的养老缺口和通胀压力,谁来为我们买单?靠子女?靠政府?似乎都不是理想的答案。世界权威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对退休老人养老金总支出的增速将超过工作人群对养老金税收贡献的增长,并在2022年后形成养老金缺口,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后续影响显现,2030年后这个资金缺口将显著扩大。未来靠社保养老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
哪种方式来筹集
既然养儿防老和社保养老存在一定的问题,该选择哪种方式来筹集养老金呢?目前来看,主要有3种方式:企业年金、金融投资和商业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长期福利,可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但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在企业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服务企业的年限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这一项养老保障的选择难以掌控。金融投资中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不会太高。另外一类与风险挂钩的产品虽然收益水平较高,但波动较大,如果在市场不好时急需资金,就要承担一定的损失。由于养老的支持没有时间弹性,这类权益投资不能作为养老的基本需求,只能作为有益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收益稳健,给付确定。它是一笔稳定增长的现金,是专款、专管、专用,同时还是持续与生命长度一样长的现金。从其特点和优势来说,商业养老险可以作为养老规划的有效手段。
理财专家认为,在所有的家庭投资组合中,人寿保险是保守型的投资,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安心释放更多的家庭储蓄用于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
如何选择养老险
面对林林总总的养老险,消费者应如何选择呢?保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养老险,重点要关注几个指标。
一是保证领取期。养老年金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一种保险,为避免出现被保险人寿命过短损失养老金的情况,不少养老险都承诺10年或20年的保证领取期。一般来说,保证领取期越长越有吸引力。
二是是否有分红功能。目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保险,根据保监会规定,目前预定利率最高为2.5%;另一种是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即养老年金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分红型的养老保险让投保人可以自主选择红利分配方式,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这是在传统养老险中享受不到的利益。当利率上调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加,红利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所以说,分红型养老保险可以借助升息给被保险人带来更多收益,是购买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的最佳选择之一。
三是是否有保费豁免功能。为自己存养老的钱,一旦交费中途出现疾病或意外导致收入减少,威胁到自己的养老保险交费能力,那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养老计划就面临中途搁浅。因此,对于这类产品,保费豁免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交费是否灵活。消费者在投保前应当结合自身的收入水平和财务规划选择合适的交费期。有比较多交费期间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提供交费期选择。
为什么选择合众喜洋洋年金保险
近期,合众人寿推出了一款喜洋洋年金保险,从各个指标来对比,该款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可以成为当前养老产品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保证领取期较长该款产品不仅保险期长,可至90周岁,而且养老年金可以保证从65周岁领取至被保险人年满84周岁,避免了被保险人过早离世导致领取总额过低的风险。
具有分红功能该款产品是分红保险,保证了资金在未来的购买力。该产品的分红方式分为累积生息和交清增额方式。从收益上来说,累积生息方式更能体现投资的增值效果。
有全残豁免功能一旦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发生全残,将可免交主合同以后各期保费,年金的领取不受影响。
交费灵活该款产品设计了3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交费方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灵活选择交费方式。
总体而言,喜洋洋产品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生存金、养老金、满期祝寿金、生命保障以及全残豁免保费。65周岁前每年领取生存金为基本保额的5%;65周岁至89周岁每年领取生存金为基本保额的18%,保证领取20年;65周岁至85周岁每5年额外领取基本保额的10%,90周岁领取200%基本保额的满期祝寿金。65周岁前身故,赔付基本保额加已交保费;65周岁后身故,赔付20年保证给付的养老金与已给付的养老金的差额。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发生全残,豁免主合同以后各期保费。
保障利益
生存保险金1:从31周岁开始,每年领取生存保险金1000元,到64周岁累计领取3.4万元。
生存保险金2:从65周岁开始到85周岁,每5年领取生存保险金2000元,共领取1万元。
养老年金:从65周岁开始,每年领取3600元养老年金,至89周岁养老补贴金累计最高可达977元。
满期祝寿金:90周岁期满时,可以获得期满祝寿金4万元。
生存金理财:生存金如果不领取,会按照公司每年公布利率进行累积生息。如果一直不领取,至65周岁保单年度末,累积生存金可达6.5万元(假设利率3%年复利方式累积演示)。已累积的生存金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领取。
65周岁前生命保障:已交保费加基本保额,最高可达10.677元。
65周岁后生命保障:从65周岁开始,赔付20年保证应给付的养老年金与已付养老年金的差额。
全残豁免保费:如果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发生全残,豁免主合同以后各期保险费。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范文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女性保险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专用型保险,指专门针对女性生理特征设计的相关产品,例如保障发病率较高且医疗费昂贵的女性常见疾病,如子宫癌、乳腺癌等的重大疾病保险;第二类是母婴保险,其主要保障孕期妇女与新生儿。一种母婴保险属于附加险,通常在女性健康险或寿险后附加投保,保险期限和缴费期限相对较长,投保年龄限制小。第二种是专门的母婴险。作为主险销售的母婴险,保障的主要是妇女孕期的并发症与新生儿的疾病;第三类是呵护型保险,如女性意外伤害整形保险,承保女性因为意外事故导致整形美容的费用。
不同阶段规划不同
三十岁以前的单身女性主要关注工作、进修、旅游,或结婚费用。由于此间收入较少且不稳定,应多以保障自己为主。建议选择保费较低的纯保障型寿险附加住院医疗、重大疾病保险以及一年期的意外伤害保险。月光族的单身女性,可以考虑透过购买一些储蓄型保险强制自己养成储蓄的习惯。
三十岁以后的妇女大多步入了婚姻期。在此阶段女性以关心家庭、生育、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主。由于收入已趋稳定成长,建议不妨从健康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三方面的来安排保险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怀孕前可投保女性健康险。普通寿险和意外险一般都明确地将怀孕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疾病列为除外责任。不过,一些保险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能覆盖妊娠期疾病的女性健康险,保障女性生育期间的风险。
此外对于单亲妈妈而言,经济负担可能较双亲家庭重,所以自身疾病保障是单亲妈妈投保的最基本类型。此外应重点考虑孩子的医疗保险,特别是少儿重大疾病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五十岁之后的女性逐渐进入退休期。这时子女也成家业,确保无后顾之忧的晚年生活是此时期的重点。此时应考虑购买年金保险、养老险;当然,随着年事渐高,应及早提高重大疾病、医疗险的保额。
女性买寿险的最大误区,就是过分关注寿险的投资功能,甚至把投资收益率视为购买的决定性因素,而忽视了保险的本质功能――保障。比如买保险时先问“收益率是多少”、“这个保险与定期储蓄比哪个划算”等问题。以分红保险为例,不少女性把分红保险所分“红利”与投资基金、股票的收益率、存款的利率相提并论。殊不知,以保额分红的英式分红保险为例,其最初宗旨是为了应对长期寿险均会面临的通货膨胀的问题,而让被保险人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也不过是后期演化的产物。通过逐年的保额分红,如初始二十万的保额,第一年保额分红一万元,第二年保额分红五千元,逐年累积,若因伤病死等触发保单时,能领取大于二十万元的保险金额。这样便能有效避免因逐年通货膨胀导致若干年后的保险金额的大幅缩水。由此可见就英式分红保险的分红设置完全从保险保障的角度出发,与投资收益率并无直接关系。
若有兴趣可以选择某些现金分红的美式分红保险五年来所分的现金红利与五年期的定期储蓄利率相比,投资收益率孰高孰低便会一目了然。若既想获得保障,又担心资产的缩水问题,不妨考虑将投资合理分散于基金、股票、保险等渠道,进行多产品搭配组合,而不是在一种保险产品上既想获得高保障,又想得到高收益率。
如何投资婚姻中的保险
2011年7月4日获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规定:离婚时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另一方请求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养老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缴付养老保险费,离婚时一方主张将养老金账户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实际缴付部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一条文涉及对某些“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问题。“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不属于“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养老保险”的情形,自然不属于共有财产。后半句可以理解为由夫妻共同财产缴付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个人实际缴付部分为夫妻共同享有的债权,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值得注意的是,本条中的“养老保险”是指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非商业保险。
与处理养老保险的方式类似,对拥有现金价值(又称为退保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寿保险所具有的价值。被保险人要求解约或退保时,保险公司应该发还的金额。现金价值可能小于或大于实际缴纳的保费总额)的商业保险,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缴付了商业保险费,无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夫妻一方或双方,甚至是孩子,在离婚诉讼时,投保人对保单的解约权或退保权,均可视为夫妻双方共同对保险公司享有的债权,即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也就是说,要分割拥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可以采用退保的方式,夫妻分割退回的保单现金价值。离婚时分割保单现金价值时,应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即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范文
家庭基本情况
年收入50万~80万元,有社保,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太太廖静32岁,全职家庭主妇,无社保,但购买了国寿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额20万元)。女儿2岁,尚未购买保险,夫妻打算让她在国内读完硕士后再工作。周先生家庭月支出2.3万元,包括购物、美容、健身消费等,逢年过节等其他费用5万元/年。双方父母都有退休金。
周先生家庭现有自住房一套,市值300万元,商铺一套市值230万元,租金1.2万元/月;活期存款50万元,定期存款80万元,基金市值140万元,自有企业的股权200万元。王先生希望在2年后退休,享受提前退休的快乐。
理财目标
1女儿在国内的大学本科、硕士阶段的教育费用。
2筹备养老金,47岁退休开始拥享金色晚年。
3做好家庭现有资产的管理,使财产保值增值。
4配置合适的保险产品,保障家庭财产安全和满足健康、养老的需求。
财务目标诊断
周先生虽已45岁,但由于奔忙企业经营,晚婚晚育,孩子年幼,处于家庭的成长期,子女教育金、养老金的妥善安排和积累时间高度重叠。金融资产配置中,绝大部分是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及基金投资。人到中年应适当配置中低风险的保本收益型金融理财产品,并将部分资产投资于风险较高收益的股基、投资型保险等产品。只有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通过平衡、组合、持续的投资才能兼顾实现各个理财目标。
养老宜动静结合
考虑到现有家庭支出中包括孩子的费用,孩子成年后,夫妻双方的日常支出会略为减少,但2年后退休,退休后的年支出仍较大。依照现在的生活水准,周先生家庭支出326J7元/年。假设通胀率为4%,筹备的养老资金收益率至少达到6%,方可抵御通胀。按40年的退休生活算,在周先生47岁退休时需筹划892万元的养老费用。
周先生有社保、医保,可减少一部分自有养老资金的筹备。周太太年轻,不妨购买一份社保和医保,构建基础的健康和生存保障。商铺每年14.4万元的租金收入,是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综上所述,周先生仍需自筹近400万元的养老费用。可采用以下理财方案,见表1。
周先生企业每年收入支付了生活费用后,仍约有30万元的结余,2年累计60万元,与现有基金140万元统一设立养老储备专户,并对现有基金产品组合进行检测。由于养老储备费用刚性,筹备时间短,投资的金融理财产品应侧重于风险较小的稳健型产品。
按此产品组合,2年年化收益预期达到15%,中长期亦可获得稳健的收益。退休时该养老专户可累积至250万元。另外可考虑配置保险年金(分红型)产品,加上2年后周先生退休时,企业结算的股权资金和其他一些款项,完全可满足养老需求。
子女教育费用盘算
由于孩子年幼,尚未进行任何教育和保险的规划,应立即筹划教育费用。高中之前的养育费用,可从家庭日常支出中支付。大学本科、硕士阶段学费,可设立专户筹划,不妨购买趸缴型万能险、投连险产品,该类账户调换便利,易于管理。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强,领取便利。按现有的大学教育费、生活费5万元/年计算(假设学费增长率为6%),16年后读大学时需筹备76万元。
建议从现有定期存款中拿出20万元,投资万能和投连险,按9%的投资收益即可累积孩子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万能险缴费灵活,支取便利,可趸缴10万元,以补充教育费用。购买万能险时,可为孩子附加配置保额10万元的重疾险和医疗保险。另一部分可购买投连险,有些账户免初始申购费,5种不同类型的账户间免费转换,网站自行操作,领取便利,见表2。
保险兼顾意外和医疗
目前周先生有社保,妻子除了20万元的重疾险,尚未购买其他任何商业保险。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周先生更应考虑买保险,尤其要购买重疾险、健康意外保险及定期寿险,并适当配置养老年金(分红型)产品。周先生已40多岁,购买返还型重疾险等产品费用会很高,建议采用年金型保险(分红型)附重疾险产品。周太太除已配置的重疾险,还可配置意外、医疗和养老年金(分红型)产品来化解家庭潜在风险并取得收入,夫妻两人的保险配置见表3和表4。
通过配置重大疾病和健康产品,保障了周先生及太太的健康需求;周先生高额的寿险和意外险配置,万一发生不测,有40万~140万元的保险核赔保障,为家庭风险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另外夫妻两人可考虑各购买一份分红型的养老年金产品。周先生55岁,太太45岁开始每年各领约2万元,既强制储蓄,又可获得保险公司专业投资理财的额外红利收益。另外,周先生60岁、太太50岁(需立即购买社会保险)可从社保领取一份养老保险,还有社保医疗的保障。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月领额至少可满足每月养老费用支出中的50%~60%。
存款重新配置
周先生的养老保险每年投资总额近10万元,可从活期存款中支付,2年后可从企业股权等款项中支付保费。除养老和子女教育专户规划外,现有的银行存款调整如表5所示。
房产投资亦是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在房产市场低迷,房价较便宜时适当购置些小户型房产进行投资,获得稳健的房租收益,但需测算投资回报率,如年房租收入能达到投资额的4%~10%,则可考虑投资小户型房产。如今后房产市场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仍可考虑投资写字楼、商铺。在投资房产时重点是要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不宜过高。理财投资切忌贪婪,每年按10%的投资收益,将每年收支结余的款项按高中低风险产品的比例投资,资产会在日积月累中增长。
特别注意事项
周太太现年32岁,社保规定缴纳满15年即可在退休时领取,如原缴纳过社保,当全职太太后中断了社保的缴纳,不妨现在继续缴纳社保至退休,即可拥有社保和医疗保险,老年时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和医疗保障。另外,要为孩子办理少儿社会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