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浅议园本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幼教论文:浅议园本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18 阅读: 字体: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管理改革的深化,园本课程愈来愈受到重视并进一步凸显其价值。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呈蓬勃发展之势。何为“园本课程”?简单说,就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以园为本”的课程。那究竟如何使课程园本化?我认为就是把自己园内构建的课程梳理出来,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课程,所谓采百家之长,纳众园之优,然后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为了使园本化课程顺利地实施,以我园的园本课程《多彩的贝》为例,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园本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老师们普便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实施园本课程就需要有一套文本的东西拿出来供教师使用。课程改革尤其是学前课程改革并非编教材,而重在改变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它也是教师形象重塑的过程。就像厨师或家庭主妇烧菜,不一定非有菜谱蓝本,但这个“菜谱”却必须是在操作者心中的,他必须做到营养合理、色香味具佳,使客人或家人吃起来满意。当然也有上升到文本的,那是必然的结果,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然产物。目前幼儿园的课程还处于百花齐放阶段,将来很可能会有社会机构介入评价,那么物化的东西――文本就得有,这种从实践中产生的,由园长、幼儿老师、教研人员共同研究而来的课程就是园本课程。它与以前的课程版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前老师只是执行者,现在老师既是执行者又是决策者。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园本化课程是师幼共同参与、共同建构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而更多地以合作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幼儿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还是课程的制定者、实施者、实践者、评价者,教师不再依赖上级部门或园长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课程模式,而是依照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及最近发展区来选择和实施课程,教师的自主性地位,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  我园地处沿海,我们就充分挖掘本土的课程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创设了园本课程《多彩的贝》。在预设的过程中,我们兼顾到贝的生长、利用价值及饮食文化,但在活动过程中,却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已超出我们的范围。例如:在认识贝的时候,除了贝壳与贝肉以外,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贝肉里的一些黑色东西是什么?是屎?还是食物?敢吃吗?”“为什么有的贝里有黄?有的没有(贝是雌雄同体,不存在公与母)?”……我趁机建议: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自己通过查资料来得出答案。这样,一个根据幼儿问题生成的子活动“贝肉的秘密”就应运而生了。而且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队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环境是孩子们的第三任老师,所以教室环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主动参与、思考与探索。在园本课程《多彩的贝》中,一进活动室就会看到一幅很大的我们本地乡土气息特浓的背景图:用海边常用的渔网作为承接材料,详细地介绍了贝的成长过程,用各种贝壳穿成的贝壳风铃、粘贴的图画,布置在活动室中,让孩子们一进入活动室就对加深了对家乡特产——贝——的了解。  随着园本活动的逐步深入,环境也在不断的充实、更新。环境在孩子们的嘴中不停地述说着。在其中,环境就像电脑中的对话框那样,把自己的内存展示给孩子,同时孩子又能将自己的所知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教育氛围,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  四、在家园互动中体现园本化课程  五、及时进行园本化教学反思及教学改进  总之,在园本化课程研究、编制、实施与评价过程中,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应该时时问“为什么”:课程目标是否适合本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课程内容是否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切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探索,是否考虑到师幼互动?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并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