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运动会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亲子运动会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摘要: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认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离不开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体育发展,幼儿园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把家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亲子运动会作为一种能让家长广泛参与到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活动中来的有效途径,其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实践中本人也总结了一些促进亲子运动会有效开展的方法:如活动前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传递活动的教育价值;设计活动内容时,紧密结合《指南》,遵循活动的本质目标;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开展,教师要明确主体对象,引导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中的各项细节,教师要精心准备保障活动的有效展开;此外,还要注重对幼儿及家长的行为引导,培养社会规则意识等等。这些都是保障一场亲子运动会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亲子运动会 问题 策略
亲子运动会是亲子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幼儿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发展,帮助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培养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活动可以让家长意识到幼儿体育的重要性,了解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次成功高效的亲子运动会不仅能促进家园的结合,更能扩大幼儿园的社会影响。我们幼儿园每年在元旦前夕各班组都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亲子运动会活动,组织这样的大型活动对老师来说也是个严峻的考验。很多年轻老师在组织亲子运动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现在以我的工作经历来谈谈开展亲子运动会时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
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对亲子体育活动的形式比较认可,但不少家长以工作忙为理由推脱或请祖辈替代参加,尤其是爸爸们更是鲜见其身影。这就反映出很多家长尤其是爸爸们对亲子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使得亲子体育的教育效果大受影响。
2、教师专注于活动前的设计,忽视了幼儿与家长的主体性。
一次大型的亲子运动会往往要耗费全园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通常老师们都齐心协力、冥思苦想来设计活动的各项环节,把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却很少让幼儿和家长关注整个准备过程。幼儿和家长无法体验到参与准备工作的乐趣,从而削弱了其主动性的发挥,使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活动前教师的准备不充分,活动中家长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教师在运动会前未向家长交代清楚要注意和配合的事项问题,活动中教师分工不明确,配合不默契,从而导致场面混乱,不能有效地和家长进行配合。如此一来,家长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态度,活动现场失去控制,教师心急如焚,家长则无所事事。
4、运动会场面热闹,但运动与锻炼的本质被淡化。
很多亲子运动会场面热闹,但仔细揣摩会发现过于强调了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忽略了运动会的本质是通过游戏巩固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很多教师基于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考虑,选择一些安静、轻松、安全的比赛内容,但却使幼儿和家长失去“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和迎接挑战与困难的锻炼机会。
、家长的规则意识较薄弱,影响活动效果。
活动中,部分家长过于在意能否在游戏中获胜,从而出现为了取得胜利不遵守比赛规则的现象,这让竞赛性的游戏失去挑战意义。其他家长也纷纷效仿,正常的运动会秩序被打乱,家长们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榜样。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开展亲子运动会时如何避免以上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吸引家长参与、教师的组织、游戏的设计等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强宣传力度——传递“亲子运动会”的教育价值。
要使家长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亲子体育活动,首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的宣传、网站的互动、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亲子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帮助家长明确亲子体育活动的价值,提升家长对亲子体育活动的认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走近”亲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对于运动会中爸爸们参与率较低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手段逐步让爸爸改变态度,认识到养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认真考虑,结合家长的需要,设计更适合于爸爸参与的活动内容,激发爸爸参与的热情。有了爸爸们的参与,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独立的积极个性被进一步激发。在竞赛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们都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爸爸妈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更高大了,孩子们对家长的爱也强烈地呈现出来。
2、紧密结合《指南》——遵循“亲子运动会”的本质目标。
亲子运动会的本质为通过游戏,巩固和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家长和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设计亲子运动会游戏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特点,结合《指南》中各个年龄段幼儿所具有的动作发展水平,从“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方面制定游戏项目,设计更合理的游戏内容,保证幼儿足够的活动量,吸引家长和幼儿的积极参与。对于一些体育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置单项竞赛,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体育风采,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起给同伴起到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3、引导共同参与——明确“亲子运动会”的主体对象。
亲子运动会既然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和家长自然就是活动的主体,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于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和尝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幼儿与家长参与亲子运动会的全过程,首先让幼儿与家长参与设计活动计划,问问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使家长能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如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收集大量的民间游戏;其次,发动大家一起来准备游戏器械,鼓励大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器械,并将不同的器械进行组合利用,不仅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和幼儿体验到了运动探索的乐趣,使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此外,让幼儿和家长在准备过程中不断调整活动方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幼儿及家长中一部分的“袖手旁观者”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挖掘本班幼儿及家长的组织潜能、运动潜能,使亲子运动会成为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又一有力手段。
4、细心组织活动——保障“亲子运动会”的有效展开。
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是繁琐的,教师细致、耐心、充满热情的工作才能成就运动会的完满。通常教师提前两周确定游戏内容后,先把游戏教给孩子,鼓励孩子回家后跟家长配合着玩,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运动会中家长和幼儿熟悉比赛内容和环节的时间。在举行运动会的前一天,我们把邀请函送到家长手中,里面有举办此次运动会的目的和意义,有我们的祝福,有需要家长配合的各种事项,还有服饰方面的温馨提示。在活动当天,主持老师、音响老师、道具老师、各班带队老师以及裁判老师,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幼儿和家长则按参赛顺序就坐,大大减轻了老师组织幼儿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无效等待的时间,保证了比赛的顺利开展。整个活动中,交头接耳说话、拿着手机打电话、给孩子喝水吃东西、甚至带着孩子到旁边玩的家长明显减少了。而主持老师对遵守游戏规则或是游戏效果较好的班级稍作表扬,其他班级就纷纷模仿、争取超越,把比赛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注重行为引导——培养“亲子运动会”的规则意识。
亲子运动会作为一种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必定会产生排名的先后,教师要提前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使家长形成一种意识即取得比赛的胜利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具有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做一名合格、有礼貌的观众更是需要我们给孩子从小建立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念。我们都希望能为自己的集体努力拼搏,但任何游戏都有其规则,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游戏才有意义。此外,轻松愉快的亲子运动会也是幼儿和家长间开展社会交往的良好机会,幼儿在与他人的游戏互动中学习礼貌待人、团结合作,家长也能从中比较发现自身在对孩子的行为礼仪等教育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有利于在日常的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引导。
、调整活动时间——提升“亲子运动会”的参与机率。
家长无法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体育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都是上班族,无法经常请假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长们普遍反映,希望幼儿园在双休假日开展亲子运动会。我们是否可以把亲子运动会的时间调整至双休日、节庆日和一些开放日,这样就能为很多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不少家庭甚至可以父母齐上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亲子运动会的参与率。
总之,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园亲子运动会有益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更培养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提高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和教育能力。亲子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加强了幼儿园运动课程的整合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幼儿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与学习方式,增强了幼儿的直接体验,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 上一篇:科研论文:浅谈隔代教育的认识和影响
- 下一篇: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家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