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在纸艺活动中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的研究

科研论文:在纸艺活动中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的研究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8-07-21 阅读: 字体:

科研论文:在纸艺活动中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的研究


摘要:

小班孩子处在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时期,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但实际教学却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在班级幼儿中开展的“幼儿手工活动自信心”的调查结果,我尝试在班中开展“在纸艺活动中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的评价研究”,通过挖掘生活题材的意义、发挥环境材料的功能、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正确全面地评价幼儿作品以及亲子教育共促发展五大方面进行举例阐述,旨在帮助幼儿在与纸的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动手创意的自信心。

关键词:

纸艺活动 自信心 小班幼儿


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小班孩子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时期,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但在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不敢动手”“懒得动手”“无从下手”,只要一叫孩子自己动手马上就会有孩子举着纸头说:“老师,我不会做。”有的孩子则干坐着等老师来帮忙,有的孩子动是动了,但又很快放弃了。根据这种情况,我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幼儿手工活动自信心”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家长亲子手工制作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以及幼儿手工方面的自信心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班幼儿体现出来的手工制作情况、亲子手工制作现状不容乐观:

在有关 “您陪同孩子一起做手工吗?”调查中,选“经常”的家长9.7%,选“偶尔”的家长80.%,选“从不”的家长也占到了9.7%;在有关“家长对手工制作的形式”的调查中,100%的家长同意了我们亲子手工的重要性,但最大比例人群——1.%的家长认为手工活动就是幼儿自己去动手,失败后大人帮助完成,只有38.7%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制作是更好的方式。

77.4%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动手能力一般,74.2%的家长认为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自信不够,1.7%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愿意主动向客人展示自己的本领,这也反应不仅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少自信,幼儿也深受影响自我自信缺失;8.1%的家长有时表扬孩子、29%的家长很少表扬孩子,可见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能以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来激励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自信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4.8%的家长在回答“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培养小孩参与手工的自信心,你会尝试一下吗?”时给予了肯定的答复,4.8%的家长表示可以考虑,没有家长选择不考虑,说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关心,也希望在有效的教育方式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性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手工制作的作用和教育观念、教育目标的认识明显不足。另外,家长们还普遍存在许多有关亲子手工制作的困惑。

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家长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水平,我尝试基本学习活动的走向和本园特色活动整合起来,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在纸艺活动中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的评价研究”,旨在一系列有目的、有系统的活动引导下,通过为幼儿创设一种民主融洽的活动氛围,打消孩子的各种顾虑,使他们充满自信心、轻装上阵,在与纸的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习的热情。

1、挖掘生活题材的意义,激发“自信动手”的欲望

生活是美术创造的源泉。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发现他们生活中最关注和喜欢的事物。

例如“节日礼物”这一活动的产生源于主题“新年好”,孩子们通过教学活动与游戏对新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就在班内举行了一次新年贺卡的展示活动,孩子们可喜欢了,纷纷讨论着贺卡的画面真美,我们的制作活动也就跟着生成了,大家在“创意角”里照着之前的贺卡外观随意用各色彩纸、宣传纸、废旧图书等撕一撕、剪一剪、贴一贴,一张张稚嫩的卡片就诞生在孩子们手里。

再如主题《秋天的水果》中,大家在自然角中收集了许多各种品种的水果,每一种水果进行观察外观、品尝味道,再延伸出画一画水果、涂一涂水果、贴一贴水果等常规内容,幼儿积极参与,我也颇感高兴。但在一次撕贴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参考书上的“水果造型”更感兴趣,“咦,苹果娃娃”“橘子变成了花”“大西瓜变成了长辫子的小姑娘”……孩子们指指点点、纷纷议论着,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题材吗?我先将“水果娃娃”的照片制作成PPT让幼儿欣赏、发现如何给它们加上头发、眼睛,接着在自然角里开辟出一块摆放“水果娃娃”的区域,由教师完成,目的是激励孩子们也去动手尝试,接下来就是提供一些必备材料,如彩纸折成的手、脚,剪好的眼睛、嘴巴,绒线做成的头发成品,孩子们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利用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如头发的造型有的卷卷的、有的短短的、粘帖上小手小脚、五官进行摆一摆,幼儿通过欣赏在模仿的基础上就制作成了自己的可爱的“水果娃娃”。

2、发挥环境、材料的功能,营造“自信动手”的环境。

(1)有计划提供材料、布置环境

为了更有序地开展纸艺活动,我们在班级里创设了“创意美工区”,根据活动材料的分类,将这些活动工具、材料分层放置在“材料角”中,并做好标记,给予幼儿充分选择的机会。例如上面一层是各色彩纸,中间是废旧的报纸和宣传纸、下面是绒线、珠片、竹签、塑料袋、包装纸等装饰材料;边上的转角都是美工工具,如剪刀、浆糊、双面胶、小框等,幼儿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就能取放,非常便利。

我们还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各个区域以及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用品来体现我们的纸艺特色,如幼儿撕的面条装在一次性碗中,配上彩纸制作的荷包蛋,就变成了一碗面;彩纸贴上螺旋形的绒线,用上小棒,就变成了“好吃的棒棒糖”,在小超市中进行买卖;娃娃家中宝宝的照片框、建筑工地的迎春花、桃树、小草等,处处都将纸艺作品展现出来,让幼儿在活动中处处可欣赏到各种风格及类型的纸艺作品,从而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的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跟随需要在游戏中随机渗透

根据小班幼儿易将美感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喜爱鲜明艳丽而不注意色彩协调的美感以及直接以动作、语言与表情这些直观的行为去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等特点,我们尝试把游戏活动与纸艺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如“制作风筝”“香喷喷的大米饭”“元宵彩灯”等均是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情景中慢慢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撕、折、扭等技能,而在操作时,因为有了情景的导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很认真,使呆板的课堂演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让幼儿能快乐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纸艺活动的兴趣,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科学活动“迎春花”活动,有了教学中的欣赏后,孩子们制作迎春花的兴趣给激发了出来,他们试着将花一簇簇地粘帖在枝干上、成品运用到建构区中、摆放到展示栏上。又如语言活动“放风筝”,为了让幼儿感知放风筝的乐趣,让幼儿与风筝近距离的接触,在加工厂中提供彩纸由教师帮助剪成各种蝴蝶形、蜈蚣形、三角形的风筝,幼儿贴上彩色的小尾巴、绒线,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也让幼儿充分感知的风筝的特征,从而增强了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表现能力。

3、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激化“自信动手”的潜力

(1)技能指导,提供基础

我们在班级内开展正规性的集体纸艺活动,每周利用“美工活动”“动手做”的教学活动时间,两位教师共同执教,分组指导幼儿操作,保证教学质量。每周教学内容及时制定,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如结合秋天季节教育的“水果娃娃”“一串紫葡萄”“郁金香”,冬天的“小松树”“小雪花”,春天的“花园” “桃花开了”,夏天的“扇子”“好吃的水果”等;结合特殊节日设计的“装饰圣诞树”“节日礼物——贺卡”“制作灯笼”。我们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的活动情节,如“不倒娃娃”“跳舞的小熊”“好吃的糖果”“美味饼干”等。一件纸艺作品光靠一两节活动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我们还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根据幼儿需要,在教室中开辟了具有纸艺特色区域活动,将幼儿集体活动中未完成的或者还须改进与完善的作品在纸艺操作区选择相应的材料继续制作。

(2)延迟指导,延迟判断

幼儿是学习的主动者,孩子和老师的“学”与“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教师的指导应该如何更科学、更适宜地介入孩子的活动中呢?通过一年的指导,我觉得运用“延迟指导”的策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所谓“延迟指导”策略就是在幼儿进行美工活动时,教师不急于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时间,采取等待的方法,让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索与创新。

例如幼儿在第一次进行“灯笼”的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在操作中很快就掌握了利用两张同形状的纸变成一个灯笼,在他们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我就提出新的要求:利用三张纸变成一个立体的灯笼,我没有告之操作方法,而且请幼儿利用初次操作的技能自己去发现,他们试着自己拼一拼、摆一摆,当一个幼儿有了新发现,有了自主探索的愿望后,我随即又组织了第二次的探索活动,幼儿重新尝试学习三张纸粘帖立体灯笼的制作方法,有了很大突破。这就是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延伸的过程,教师在前后两次的活动中,很好地运用和把握延迟指导策略,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要,让幼儿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

4、正确全面地评价幼儿作品,欣赏“自信动手”的创造及表达

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是具有巨大的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儿童要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期待。教师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鼓励幻想。

首先,在选择材料和制作方式上不干预。“你想用什么材料自己选一选”“你想做什么自己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做”……鼓励解的话语使儿童在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如在“怪物贴画”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图形来搭配成怪物的脸,有长着长脸的怪物,有三张嘴的怪物,更有眼睛一上一下的怪物等,我均不加以干涉,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去创造;再如“美味饼干”中,大多数幼儿均是使用老师准备的瓦楞纸和包花纸进行制作,但有一幼儿却别出心裁的用橡皮泥在彩纸上进行装饰,他的“发明”在赢得了我的肯定后,也赢得了同伴的模仿。

其次,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否定。不会单纯地以做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剪作品的好与坏,而是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你真棒!”“有进步!”“太美了!”“真有创意!”等,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赞赏的地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我始终相信: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成为幼儿下一次进步的起点。例如在制作“跳舞的小熊”中,有一个幼儿不愿意将小熊的手脚动起来,他设计的都是静静地站的的小熊,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主动去了解他的创作心理,询问幼儿为什么这样做,原来孩子他喜欢站的神气的警察叔叔才这么设计的。我马上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可以给他贴一个“警帽”,他很乐意去完成,我也庆幸没用统一的标准去浇灭他的创造性。

、亲子教育共促发展,尽显“自信动手”的成效

为了提高家长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水平,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给家长正确的指导方法,让家长成为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合作伙伴,共同提高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让手工活动温暖幼儿心灵、增强自信心。

(1)借助有效途径,让家长“懂”起来

在每一期的“家园之窗”联系栏中,我们有目的地向家长介绍幼儿手工制作的目标、计划以及有关亲子手工制作指导方面的文章,展示幼儿自制作品、亲子制作照片等,帮助家长明确手工制作的实际意义,树立正确的亲子制作的观念。我们还在园里举办的“家长开放日”“亲子制作比赛”中,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或向家长展示我们开放式的手工活动,以及幼儿大胆想象、自由操作制作的情景,从而使家长更直观地认识和领悟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指导。

例如上学期我们开展的手工活动“小松树”,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如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聪明的宝宝一下子知道了将纸对折就能变成三角形,于是孩子们自由折纸,由爸爸妈妈剪开变成三角形。最后孩子们巩固使用浆糊的技能,将自己拼的小松树粘帖完成。因为是亲子制作活动,所以我给孩子和爸爸妈妈都布置了“任务”,孩子主要负责折和贴,爸爸妈妈负责剪和最后的装饰部分,这样孩子们的动手兴趣更加的浓厚,而且制作的效果也是非常棒的。下学期我们联系“三八妇女节”,鼓励宝宝们与妈妈一起做一朵美丽的康乃馨,妈妈给宝宝贴双面胶,宝宝把纸试着卷一卷,绕一绕,虽然康乃馨看起来有点“干瘪”“焉”,但火红的花朵却深深温暖了每一位妈妈的心,在赠送的环节中妈妈都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孩子们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依靠教师帮助,让家长“动”起来

明确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指导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手工制作指导应该以激发幼儿动手参与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我们通过适时、及时的帮助,让家长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在家中进行适当的手工制作,使幼儿积累制作的经验,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制作的能力。在班级作品展示区,我们开设了亲子手工作品展示栏,激发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动力;在班级创意手工区,我们还创设了“亲子制作角”、“手工创作区”,利用晨间傍晚接送的时间,鼓励家长利用几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利用现有的材料试一试、做一做、摆一摆,在和孩子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共同体验手工制作成功的喜悦。我们还鼓励家长在家中也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合理安排与幼儿一起亲子制作的时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或固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制作,让幼儿模仿成人的操作,随时与成人进行情感交流,亲子互动,引起情感共鸣。为此,我们设立了“巧手家长”榜,定期评选坚持和孩子共同亲子制作的家长,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家长。

创意美工区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它所承载的教育内涵也应当是丰富的,作为教师有责任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发挥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朱家雄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3—岁幼儿发展指南》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3、《美术新课程理论》 陈卫和主编

4、《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美术教育》 孔起英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