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幼教论文: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7-23 阅读: 字体:

幼教论文: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摘要]

  《纲要》指出:&qut;以游戏为基本活动。&qut;我们选择&qut;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qut;作为贯彻《纲要》的切入点,就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吸收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经验,改变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把教育过程构建为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融合;材料;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形成教育整体,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我学习、探索、发现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和摆弄玩教具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主题活动是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区域活动 [①] ,将主题中儿童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内容与区域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增强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主题活动的很多目标才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与补充。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者”。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当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先思考一些教学活动,还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出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在了解孩子对此活动的兴趣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自主探索。 [②] 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将一些幼儿可以在自主探索思考下完成的东西作为区域活动的内容。

  如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家乡”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高跷、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材料,就生成了“我收集的民间玩具”、“好玩的玩具”、“高跷大比拼”、“沙包的多种玩法”“我来做玩具”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树叶变变变”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跳舞的人”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看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但是,有时受到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在这时就只能被动地观望,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才刚有些开窍,可是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便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想深入下去继续探索,区域活动就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小班时我们组织的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中的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会作画》,让幼儿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小手作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没完成的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还可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        

  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共同作用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仅要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要体现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玩教具和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而我们教师则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qut;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师幼共创动态、变化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适宜的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③] 因此,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创设动态、变化的环境尤其重要。

  例如,大班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目标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鼓励幼儿展示与众不同的自己;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任务意识以及责任感,激发幼儿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感受他人的关爱,乐于与同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会感恩,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怀以及对周围人的感激之情。

  围绕主题教育目标,我们更加突出游戏化、生活化、自主化,师幼共同参与,特别关注幼儿自主游戏、习惯养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培养,创设了多元化的活动环境。

  主题环境墙饰有:情绪记录表(教师、幼儿每天用简笔画表情脸谱记录自己的情绪,看看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我的优缺点(让幼儿通过图文表述、绘画等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展示出来,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我的爱好(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陈列出来,大家相互欣赏,彼此交流看法,了解更多知识);奇妙的大自然(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扩展幼儿知识面,开阔幼儿眼界);我的梦想(展示幼儿表演的图片和自制的图书,让大家了解各自的梦想);感恩的心作品展;我喜欢的运动(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体育图片)等。

  主题区域环境设置:益智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并了解其用途;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玩分小花、摸棋子游戏,供幼儿进行9、10的分合练习;提供九方格图、记录单,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提供实物卡片,让幼儿算出两群物体的总数;提供种子供幼儿进行种子分类和制作种子粘贴画)、语言区(提供有关蚕宝宝的书供幼儿阅读,引导幼儿制作蚕宝宝生长、活动过程简介图;提供有关动物游泳的图书,了解各种动物有趣的游泳姿势,丰富相关经验;投放有关自然现象的卡片,下面写有相应的汉字,供幼儿看图片认识汉字;提供纸和笔,鼓励幼儿先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亲一亲”画面,再交流仿编的故事,将幼儿创作的内容订成一本书,供幼儿阅读讲述;提供一些寓言图画书,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种植区(提供种子实物和植物卡片,让幼儿进行“这是谁的种子”的配对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制作各种不同材料的尺子,并用尺子学习测量植物宝宝的高度。)、美工区(提供颜料、纸、笔等,引导幼儿印染风筝,练习用对印画的方法表现蝴蝶的造型和色彩的对称、创作七色花;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风车;展示各种茶叶罐并引导幼儿设计装饰茶叶罐;提供手工材料硬卡纸、蜡光纸,让幼儿制作小铜人、小蜡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设计手套、衣服;提供油泥、纸及废旧物品制作家具、衣服、裤子等,引导幼儿分类摆放;制作给新朋友的礼物)、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提供盆栽植物、小金鱼等,让幼儿做动植物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多提供一些春季盆栽植物供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表演区(结合歌唱活动《买菜》,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开设菜场,幼儿结伴买菜体验买菜的乐趣;提供安全场地、音乐磁带、一些塑料道具、服饰等,引导幼儿模仿杂技演员简单的表演动作,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教师注意指导与保护;提供小军装、军帽、玩具手枪等,供幼儿表演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结合语言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准备各角色头饰、服饰、道具等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将情境表演的材料放置在小舞台中,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才艺展示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进行才艺展示;开展“小小电视台”游戏,让幼儿体验竞选主持人和当主持人,也可以轮流体验当主持人。)

  上述主题环境墙饰与主题区域环境设置并不是同一时间呈现,而是结合主题活动相关内容的开展情况同步或作为延伸活动设置相应内容,注重动态性、参与性、教育性 [④] ,防止了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孩子们在教师新创设的环境中通过与区域活动材料互动、与同伴相互交往,使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生动,真正将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拓展区域活动内容。

  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的,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为班级内的每个幼儿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而这么多的材料单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容易完成的,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发动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一些就可以解决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的问题。在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时 [⑤] ,根据主题内容提前告诉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材料,怎么准备,什么时候用,目的是什么,同家长讲清楚,家长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教育者,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区域活动材料收集过程中,让他们与幼儿共同参与,既能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又能拓展区域活动内容,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长和爱好,能成为协助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区域活动材料最重要的提供者。

  例如,在中班主题区域活动活动《春天和夏天》展开前,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和班级QQ群,提前告诉家长近阶段主题目标和要开展的主题区域活动,了解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重点是需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什么材料、共同制作什么玩具、需要参与哪些区域活动、目的是什么,让家长对区域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时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很快,家长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要求,收集了系列的活动材料成品与半成品: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有关蜗牛的知识与图片展示到主题墙上;带来了许多方便幼儿观察的动植物并带到班级自然角,如小蝌蚪、蚕、野生小鱼、泥鳅、甲壳虫、蜗牛、迎春花、洋葱、土豆、大蒜、豌豆等;收集扑克牌放到益智区让幼儿比大小、按数字顺序排列或玩接龙游戏;带来了筷子和弹子放在生活区让幼儿开展夹弹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获得快乐,又锻炼运用筷子的能力,也可让幼儿学习计数和比较数量的多少;带幼儿出游时认识春夏季常见花卉并拍下来,布置到活动室里;收集了动植物标本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收集了蝴蝶的邮票、印刷品、标本等资料,放到班级展板供孩子们相互交流欣赏;收集了有关京剧扮相、剧照、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充实京剧角,供幼儿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们的支持,班级的的主题区域环境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另外,每阶段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了解家长参与活动后的感想,只有理解了他们的想法,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巧用办法去激发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为以后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

  有时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不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形式与内容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显得盲目、无所适从。这时我们教师应充分作好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善于调整 [⑥]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以及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探索、操作、求知的需要。如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的需要,在自然角增加了“种子宴会”“我种的植物”“丰收角”等内容,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讨论、记录等,使幼儿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⑦] ,初步尝试以自己的能力照顾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培养了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了大兴的特产植物,并将它们放在丰收角进行展示,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学习的氛围。这些内容的增加,推动了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我们在布置区域的时候要舍得丢弃,有些陈旧的东西就该毫不留情的收起来或扔掉。不要以为放满东西就是好,孰不知一些没用的材料会给幼儿带来困惑,占据幼儿活动场地,同时影响幼儿操作时的注意力。如在“搭建大兴的建筑”的操作活动中,在建筑区放了很多小动物、小汽车模型等,有些幼儿就会忍不住玩玩小动物、小汽车模型,操作重心会明显的转移,势必影响幼儿对搭建建筑物的专心度。所以,我们班在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提前排除干扰因素,使幼儿专注于某项或某几项操作活动中,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在区域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表面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在表演区进行的表演活动,一位幼儿无意间敲打几个我们做实验用的瓶子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们高兴极了,有节奏的敲打着瓶子,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第二天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好多瓶子,在表演区进行表演。我发现他们对这个特别感兴趣。于是“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个主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在幼教改革大步向前的今天,我们将重新审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探讨两者间的有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这以研究内容,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庆民:结合主题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杨美珍:以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对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几点认识,江西教育科研,2004

  [3]李立: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期

  [4] atzL.G.The preet Appraeh.1994

  []李建岚:充分挖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潜能,宁波大学学报,2004

  []吴群:科学管理班级促幼儿健康发展,陕西教育(行政),2010

  [7] (美)小威廉姆E.多尔(illiaE.Dll,r.)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①] 庞庆民:结合主题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②]杨美珍:以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对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几点认识,江西教育科研,2004

  [③]李立: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期

  [④] atzL.G.The preet Appraeh.1994

  [⑤]李建岚:充分挖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潜能,宁波大学学报,2004

  [⑥]吴群:科学管理班级促幼儿健康发展,陕西教育(行政),2010

  [⑦] (美)小威廉姆E.多尔(illiaE.Dll,r.)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