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浅谈“主题活动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科研论文:浅谈“主题活动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27 阅读: 字体:

科研论文:浅谈“主题活动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的角色,运用语言、动作、手势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在活动中以表演的角色为主要体验,它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完全是一种自我的娱乐和创造活动。

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

将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让表演游戏成为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延伸,并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派生出新的游戏内容。在一个交替互动的过程中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发展,提高幼儿交往、语言、思维、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本学期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主题活动审议,精心选择表演游戏内容。

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进行主题内容的审议活动。年级组的老师会参考前一年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结合本学期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对将要作为表演游戏的内容更是进行重点筛选,使得整个主题活动的内容既涵盖五大学科领域,又能够具有更好的整合性。

主题活动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都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积极性。我们重点把那些注重角色个性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富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特点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表演游戏首选的内容,这些内容将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作为重点指导和学习的对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如,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审议时,我们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小蛋壳》、《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小羊和狼》的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特别适合中班幼儿的语言特点,故事中动物们的动作表演性极强。《小蛋壳》的故事情节生动,小动物之间的亲切交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这样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思想共鸣,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二、根据主题预设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表演游戏。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同的作品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

如:在故事《小蛋壳》中,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都是以“我有家呀!我的家在X X地方?”为统一的表述句式来说明小动物的家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科学常识和生活经验。这些对话内容非常适合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仔细分析教材特点后,我大胆预设了这样的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小动物的不同心情。

在第一次开展活动的时候,我把重点落实在学习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上。因为孩子们是在我的引导之下,自己大胆猜测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也就为孩子们的创造扩大了空间。同时,又因为是有一定的预设前提的,孩子们的猜测并不会较大地脱离故事的原文内容。值得我感到惊喜的是:孩子们的创想非常积极,几乎把整个故事的内容表达出来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基本与原文没有什么较大的出入,不得不让我感叹故事作者的高明。也正因为是孩子们自己顺着故事的思路来揣摩角色对话内容的,他们对这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虽然孩子们描述的一些语句并不是十分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但恰巧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孩子们更贴切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基本内容熟悉了,再增添一些能够更好地增进表演效果的环境和道具,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从集体表演到分组表演再到自己选择角色表演,更大地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更能使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角色,是每个孩子都有发展和提高。

而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我则采用“分场景学习表演”的办法,让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分层次进行理解。在整体了解整个故事之后,我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表演:第一场景,小河边,角色只有小羊和狼;第二场景,小羊家门口,角色有小羊、小花猫、小黄狗、大白马和大象;第三场景,晚上,小羊的家里,小羊和它的好朋友都上场了,再加上一只狼。

在第一场景中,只有两个动物,它们之间的对话也比较简单。分场景表演在时间上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也使得每个孩子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表现自己的创造。通过多次表演,我发现仅是小羊的性格就出现了几个版本:1、这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大家都能喝,怎么说是你的呢?属于温柔型。2、这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大家都能喝,凭什么说是你的呢?属于理直气壮型。3、哼,这水是山上流下来的,我为什么不能喝?属于质问型。小羊的不同说话内容就使得小羊说话的语气和情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在表演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突出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小羊的角色特点也更加丰富、生动。

在第二场景中,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其实是多次重复的:“小羊,你为什么哭呀?”“狼说,今天晚上要来吃我。” “别怕,今天晚上我来帮助你!”对这些对话内容,我就先以集体观赏的形式来指导,请班上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来表演,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借鉴同伴的表演经验,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就有了学习的模式,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演自信心。随着表演的逐渐熟练,孩子们从模仿表演到独立表演自然过渡,这对提高每一个孩子的表演能力都有益处。

在第三个场景中,每个小动物担负的角色任务都不一样,他们的动作表演将起到主导作用。小花猫的“我用爪子抓它!”,小黄狗的“我就咬它!”,大白马的“我就踢它!”以及大象的“我用我的长鼻子把它卷起来,扔到河里去!”把每个动物的鲜明个性表现了出来。从语言色彩到动作表情,都将对孩子们表演时的情绪起到渲染和推动作用。我鼓励幼儿大胆地甚至夸张地把动物们的动作表现出来,同伴之间相互快乐地学习。尽管每个孩子由于个性不同,在动作表达上有的比较放得开,有的稍微拘谨一些,但是他们都很喜欢这一部分的表演。尤其是当狼被大象扔进河里淹死的时候,他们的欢呼声是发自肺腑的。

尽管如此,由于幼儿本身能力的差异,还是有个别幼儿没能够跟上集体发展的脚步,班上有个小男孩,小班的时候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叫他名字都得用苏州话,不然就没有任何反应。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自由结伴进行表演,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没有人邀请。为了不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为了他能够尽量融入表演中来,我结合故事情节特意做了三个牌子,让他在每个场景开始的时候举着牌子上场,每次只要说一句简单的话:请看第一场,小河边;请看第二场,小羊家门口;请看第三场,晚上。经过多次的单独指导,孩子终于能够正式上场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么投入。我知道,他发自内心感受到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班上的孩子也觉得他很棒,每次都必须他先出场后大家才能开始表演,觉得他就是我们的指挥员。每次表演游戏一开始,孩子们都会主动地提醒他做好准备,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十分融洽。

三、主题内容相互融合,丰富表演活动。

在进行主题审议的时候,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关联性的。我们努力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表演中和主题中吻合的内容丰富表演游戏。在《小羊和狼》表演游戏中,可以把一些主题活动中的音乐自然地整合在其中。当小羊在河边喝水的时候,自由自在非常开心;当狼即将出现的时候,气氛变得十分紧张。音乐《水族馆》的运用非常合适,不同的音乐旋律恰好能够体现故事这部分内容的不同的情绪和氛围,有助于孩子们语言情感和动作的表达。

故事《小蛋壳》的内容综合了科学、社会、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孩子们的表演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表演范围。小鸡宝宝出生了,鸡妈妈可以增加数数有几个宝贝的情节;小蛋壳寻找新家主人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语言交流,都有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以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平时家人在跟别人交流时的语言、神态自由发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场面气氛温馨,孩子们可以轻轻哼唱《摇篮曲》等旋律轻柔、舒缓、优美的歌曲来表现金龟子妈妈哄宝宝的情景。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不同性质音乐的运用,不但给幼儿表演活动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表演注入了新的生命,能促使幼儿形象、生动地进行表演,使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表演游戏的快乐,同时也更好的实现了主题活动课程的整合性。

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幼儿的表演游戏是复杂多样的,教师的指导也是灵活、随机的。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明确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表演游戏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让幼儿自己来做主,想玩什么表演游戏,怎么个玩法,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巧妙灵活地指导,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