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初探中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研论文:初探中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17 阅读: 字体:

科研论文:初探中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等特点,他们用各种感官的参与来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和敏感期,因此在这阶段来培养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中班幼儿都不会主动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现在多数孩子缺乏问题意识,不会提问,不敢提问。如何使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会对观察的对象敏于生疑,产生较强的兴趣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由此源生出新异、多彩、多元的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应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关键词】培养 问题 创新

【正 文】有研究表明,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看,幼儿时期一般要经历两个好问期。第一个好问期从一岁半开始,三岁前后达到高峰,这个时期大多喜欢问“这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第二个好问期从三岁之后开始,4—岁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以探求有关条件、动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即以提“为什么”的问题为特征。传统教育一直忽视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也阻碍了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为,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造。

一、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保护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1.平等对待幼儿的每个提问 对于幼儿的提问,每个教师都应该平等对待,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所谓不读书、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孩子,这类孩子经常因为调皮被老师忽视或者冷漠。同样,调皮的孩子身上也会有许多的亮点,如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他们也渴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尊重和保护,作为教育者应该抓住任何的机会平等地面对所有孩子,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提问的机会,都能充满自信、获得富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2.鼓励中班幼儿自由发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具体的活动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孩子的异想天开,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孩子的问题意识就会被肯定与激发,并会努力寻找答案。如: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鼓励的语言都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乐于表达;活动内容形式的生动有趣、角色的精心设计,都能让孩子放松地与大家交流。 爱问问题是中班幼儿的天性,也是中班幼儿智慧增长的动力所在。中班幼儿的问题有时问起来没完,有时又问得让你无法回答。对中班幼儿的提问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地加以限制,往往会在不经意中扼杀了中班幼儿的这种天性。例如:在一次午睡前,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去解小便准备睡觉,有一个女孩子对“为什么男孩子站着解小便,女孩子要蹲着解小便”产生疑问,就去寻求教师的解答。教师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难看不仅没有回答女孩的问题反而训斥了她,让女孩在幼儿面前难看,再也不敢去幼儿园,家长最后不得不将女孩送到别的幼儿园去,在女孩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教师如果积极的回应、并表现出肯定和鼓励态度,就会促进中班幼儿积极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对于中班幼儿的提问视为“闪光点”,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给与肯定和赞许。

二、创设宽松的气氛,激发中班幼儿问题意识

(一)让中班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和发现问题 兴趣是中班幼儿最好的老师。事实上,枯燥的课题讲授最不能引起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多情况下,中班幼儿乐于从事动手操作之类的活动,他们不仅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感兴趣,而且能在活动中发现许多新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寓教于乐,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其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和发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对中班幼儿无意间所犯的过错,要给予理解和关爱。例如:春天来了,教师养要了几条蚕宝宝,放在自然角内让幼儿照顾并观察蚕宝宝变蝴蝶的过程。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盼盼跑过来说:“吕老师,子恒将水倒在养蚕宝宝的箩筐里了。”教师赶紧跑过去,发现蚕宝宝都在水里泡着,教师连忙抢救蚕宝宝然后整理了一下情绪,心平气和的问:“子恒你为什么把水倒到箩筐里?”子恒说“刚才我给植物浇水,看到蚕宝宝,我想蚕宝宝应该也要喝水,就给它也到点水喝。”,面对幼稚的孩子,教师说: “孩子们,子恒是怕蚕宝宝渴才给它倒水喝,说明子恒很有爱心,但是蚕宝宝只会吃桑叶,桑叶里面也有水分,如果蚕宝宝喝了水或者吃了带水的桑叶就会死,所以蚕宝宝不用喝水,懂了吗?”教师对这件事处理得很好,既没有伤害幼儿,有呵护了他小小的好奇心和爱心,也让所有的幼儿都懂得了如何照顾蚕宝宝的一些常识。 三、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激发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环境冠于“不说话的老师”这一美名。其意是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蕴含在环境之中,蕴含在材料之中。《纲要》指出:“中班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肯定了环境对孩子生成问题的重要作用。

1.主题活动环境的布置 要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于是,我们每周都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更换或丰富活动室的墙面,这些内容有亲子间的对话记录、有丰富多彩的照片和图片、有中班幼儿的作品展示,以及老师、孩子、家长共同收集的资料。目前,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主题探究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个主要活动形式,主题的展开就是中班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自然角的创设 我们的自然角,也就是大自然的“缩影”,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活动室及过道里经常更换各种花卉、植物,饲养小动物等,如春天里的迎春花、冬天的梅花、饲养小兔子等,孩子们在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萌发了好奇,随之问题也产生,如“小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冬天里的雪花都是白颜色的吗?”等等问题,在提高孩子观察力的同时,也养成了孩子敢于提问,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

3.问题角的创设 为了鼓励孩子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让孩子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我们开辟了“小问号专栏”,把孩子不经意中提出的问题布置在里面,又以推出“本周问题明星”的形式,激发中班幼儿提问的积极性,使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内容大多包括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以及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寻找的答案,不仅丰富了中班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从而也习得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方法。

4.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 区域活动是中班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的游戏材料,能满足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引发中班幼儿产生问题。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孩子们猜想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于是,老师提供了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小又轻的回形针、硬币却沉在了水里。于是孩子的问题便油然而生“为什么回形针会沉下去呢?”“又大又重的木块是怎么浮起来的呢?”老师巧妙地将问题设计融合在材料之中,让孩子通过材料的摆弄与操作,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新经验的提升。
.让幼儿走出教室,以大自然为师 陶行知早年倡导的“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走吃课堂,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是神秘的、变化无穷的,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人们去探索。让幼儿置身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欲望和挑战,幼儿会带着美好的遐想,尝试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及设想,这是培养中班幼儿问题意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幼儿教育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尽可能采取拔草、戏水、踏青、采集、散步、捉迷藏等形式,让中班幼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身心得到陶冶的同时,发展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四、创新教学,培养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及其求知欲望的特点,教师应该探索一种问题化教育。就是说将幼儿各种问题连接起来,一个一个的排除,在排除就问题的同时,还要激发新的问题,不断的问题产生促进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幼儿产生为什么,也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通过给事物的讲解、观看视屏、参观方式等让幼儿了解某种物品,如造纸、饲养动物,在我们农村可以让幼儿动手去种菜、收麦、种田等生产的过程,体会辛勤劳动创造幸福,从而激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如今,我班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他们会对观察的对象敏于生疑,产生较强的内驱力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由此源生出新异、多彩、多元的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问题意识是智慧的窗,同时也是创造的本,让我们共同来激活孩子的心田,让它遍长好奇的树,盛开“问号”的花,满结智慧的果,享受创造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