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浅谈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

幼教论文:浅谈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16 阅读: 字体:

幼教论文:浅谈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


  【摘要】:幼儿《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领域放在五领域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体育活动则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体育工作的“育体”任务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及自我概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是不同的,却又不是完全孤立分开的,因此,做好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值得深思。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 体育游戏 有效衔接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要&qut;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户外体育游戏可保障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发展,提高技能,同时在体育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容易发挥想象、创造奇迹。”可见,体育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或称活动性游戏) 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也是不同的,却又不是完全孤立分开的,因此,做好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做好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呢?现就我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和运用的一些有效措施谈以下几点:

  一、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

  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否则事倍功半,长期的观察、了解与对幼儿、家长的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兴趣喜好可以使教师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所以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游戏。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主要是: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主要靠具体行为,情绪作用大以及爱模仿。在近几年的幼儿教育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细节发现:小班初入园的孩子往往有一部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愿意一个人呆在一边独处,他们害怕陌生的新环境,该年龄幼儿是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体力还较弱,对行走、奔跑、跳跃、投掷和平衡等基本动作是在初学阶段,许多生活需要的动作还没有正确掌握,游戏过程中活动还不够自如,动作缺乏协调性和准确性;集体观念,组织纪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能力还很差;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感兴趣,而游戏的结果则不大注意。因此,在设计小班幼儿体育游戏时,教师应该创建一个让幼儿感到熟悉、安全、温馨的环境,游戏中较多设置的是妈妈、宝宝等幼儿熟悉的角色,设置如家、公园等让幼儿感觉安全、开心的环境,动作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角色也少,便于模仿,规则容易遵守,每个体育游戏中只包含一种基本动作,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师担任,例如小班游戏《小猪回家》、《找妈妈》等。

  而4-岁幼儿,即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心里发展特征则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够遵守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幼儿体力有所增强,动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动作也较协调,活泼好动,平衡能力提高,而且有信心完成—定难度的动作;他们的智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能辨别方向,注意力易集中,能控制自己,比较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随着活动能力的提高,幼儿对周围生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领域逐步扩大,使得他们比较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有追逐性的游戏。因此,游戏的动作可以多样化,能进行攀登,投掷和跳跃动作的游戏,也可增加游戏的竞赛性、规则和角色。例如中班游戏《青蛙喂食》、《大脚板》等。

  而到了-岁,即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则表现为:好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岁的幼儿比中班幼儿身体更强壮,体力更充沛,能较熟练地掌握各动作的基本要领,而且动作显得规范有力,灵活自如;对周围生活已有进一步了解,知识范围扩大了,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开始具有组织游戏和控制注意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喜欢游戏有胜负结果。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竞赛性的追逐游戏可增多,游戏的动作可增加,难度也可增大,游戏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可更复杂,游戏时幼儿可接受语言讲解,并在讲解时可伴随示范。另外,一些发展体力和智力密切结合的游戏,大班幼儿较为喜欢。例如大班游戏《跳竹竿》、《荷花荷花几月开》、《老鼠娶亲》等。

  由此可见,虽然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导致各年龄段游戏的设计也不同,但是,总体呈现的趋势是:游戏活动目标定位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游戏难度逐渐增加;游戏活动强度核密度依次加大;动作发展自然逐渐熟练,这就充分体现了各年龄段之间的有效衔接,也体现了《指南》中健康领域各年龄段的目标要求的阶梯式定位。

  二、不同年龄段体育器械选用的衔接

  (一)不同材料在不同年龄段同一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体育游戏离不开利用运动器械进行。通过各种器械与游戏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增加运动负荷,提高动作难度,而且有利于增加幼儿的运动兴趣,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见,有效的配备和运用体育器械,对幼儿体育锻炼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器械在不同年龄段同一游戏中的运用也是不同的。

  例如,大、中、小班都在开展游戏《小马欢腾》,但是用作“小马蹄”的材料却各不相同,小班幼儿平衡性差,动作不够灵活,因此用来制作“小马蹄”的材料是酒盒底座,接触面大,比较低矮,小班幼儿易于完成行走练习;中班幼儿动作发展较小班而言,灵活性強了,平衡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但还不強,因此选用的是两个“牛奶罐”并排而成的“小马蹄”,接触面相对酒盒缩小了,但又能保证幼儿能够完成行走练习,而大班在开展此项游戏时,则将两个牛奶罐换成一个“杏仁露”的铁罐,也就是说接触面更小了,且高度增加了,这就对幼儿的挑战性加大了,但又符合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要求,而且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是能够挑战成功的。

  又如,游戏《一起来套圈》也是各个年龄段都在开展,不同之处就在于:小班在进行此项游戏时,选用的圈比较大,目标物比较小,距离较近,且目标物均以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布偶为主,能够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又比较容易成功,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中班则将圈的大小和与目标物的距离进行了调整,圈的缩小和距离的拉大无疑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这就促使幼儿的动作在原有基础上要更加准确,这是幼儿能够达到的能力范围;大班在进行此项游戏时,圈明显缩小了,目标物也不再是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是较抽象的物体,或者只给提供一个目标物,而且站位与目标物的距离更远了,幼儿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套中,这对幼儿的耐心和动作的协调、灵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在不同年龄段实施,它所需要的或者说适合的器械都是不同的,但实质上又是根据各年龄段游戏的难易程度来调整和选择的,换言之,就是器械的选用也要做到各年龄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二)同一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体育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这是我园体育游戏的一大特色,即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年龄段却能发挥出不同的最佳效果。例如,作为源材料的纸盒,在小班游戏中,它更多的是用来做一些小动物造型、积木,中大班则用它作为《大脚板》游戏的主要道具,将其掏孔便于幼儿将脚穿进,进行游戏,只不过在中班,进行的是单人游戏,而大班则加大难度,变成两人三足,两人两足,多人多足等系列游戏活动。

  又如,奶粉罐的运用,小班可以用它制作成小推车,供幼儿锻炼手臂的灵活性使用;中班可以用它制作梅花桩、障碍物,供幼儿锻炼平衡性和跨跳能力使用;大班则可以用它累加高度,继续锻炼幼儿的跨跳能力等。

  综上所述,同一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从其功能来看,都是为了逐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因此,也体现了各年龄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总之,幼儿教育离不开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由于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把握好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体育游戏,真正做到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衔接,使其能够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应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思考、创新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

  [2] 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199年3月9日出版

  [3]国家教育部颁布《3至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