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育随笔 >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拼装玩具》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拼装玩具》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8-14 阅读: 字体:
.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中赵**小朋友选择益智区的拼装小汽车活动,赵**小朋友想将车上的螺丝拧动,进行重装。他拿起一个像扳手一样的工具对着螺丝反复拧,可是怎么都无法拧动,他又开始在玩具框里翻找,最终放弃了,而是拿起小方块,将小锤子的细头穿进方块的洞洞里,一块一块的穿起来变成雪糕进行叫卖,之后又将小方块首尾相接摆放,又过了一会儿,赵**小朋友想再次尝试拧动组件上的螺丝,但是没有成功,这时老师询问提醒他需要什么工具,他简单回答后又继续自己的操作,他找到螺丝和螺孔,第一次太大没能拧进去,第二次和第三次太小拧不紧,最后他把零件放回玩具筐,结束了活动。
  行为分析:
  《指南》科学领域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材料或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制作玩具。在这次拼装小汽车的过程中赵**小朋友略显紧张,但整个过程也能感受到幼儿活动的快乐,活动中幼儿不断的寻找材料去拧螺丝,说明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并且手部的动作发展也很好。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且能友好相处,关心尊重别人又能表现出自信。刚开始的时候幼儿非常有信心,迅速的从筐子里寻找自己想要的工具,但遇到问题时,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老师发起的简单提示性询问外,幼儿没有主动的求助意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还比较弱,同时缺少坚持探究、实验操作的精神。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在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转而演变其他的玩法(串起来当雪糕),也说明幼儿的思维活跃,相信在老师的进一步支持下,他在下次的活动中定会有新的进步。
  对于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遇到的问题是很明显的,老师有提示性介入,但是没能起到效果,所以幼儿的探索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操作活动的效果也不明显。
  后续支持: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小汽车的简单结构,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整体的汽车原型和结构认识。
  2、提供一些更低结构的材料,比如螺丝、螺母、扳手等,让幼儿自由的操作,进一步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建立螺栓和螺孔的对应经验。
  3、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选取上更方便,从而为幼儿的活动更好的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4、教师的介入应该是适时的、有效的,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可以尝试跟幼儿一起操作、交流,共同完成组装活动。
  、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加大操作的难度,进行分组合作组装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幼儿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