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开展园本教研,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开展园本教研,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7-12 阅读: 字体:
开展园本教研,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学前教育研究》之提高幼儿师资素质专栏指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要素。在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自主学习、专业引领中,提高反思意识,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要将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实质上解决问题。那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学习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来指导教师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样也离不开专业引领,即专业研究者、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让教师们在与幼教专家、骨干教师的对话、互动与碰撞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自我反思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园本教研中,教师们要提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重建理论与实践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为与观念相结合,真正做到在理论指导下学会反思,在反思过程中领会理论。

二、在观察记录、分析调整中,形成反思习惯,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时间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分析幼儿的行为,积累观察经验,提升观察反思能力,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1、做好记录,收集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朱家雄教授在《解读童心》一书中指出:观察、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作为教学的依据;记录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它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教师能清楚看出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能使教师在反省中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什么,反省他们所做的事情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由此可见,观察记录非常的重要,发现问题离不开它,解决问题离不开它,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反思力更离不开它。做好观察记录、不仅能帮助教师学习解读幼儿行为,还能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有效地调整教育策略,使教育变得更有内涵、更有意义。教师对教育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经常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记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要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把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收集相关资料,以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调整教育策略,以至解决问题。
2、养成反思习惯,不断反思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要养成教师带着问题去观察、记录、分析教学活动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师上完了一个教学活动,要带着:今天我的活动目标达成的效果怎么样? 孩子在活动中有哪些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了吗?活动材料的准备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了吗?我的提问孩子们是怎么回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回应呢?我是如何回应幼儿的要求的? 教学活动的哪些环节比较好,哪些环节比较不理想?如果要让我再上一次这个活动我会有哪些调整呢?……教师就根据这样的问题进行观察记录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种种现象,时间一久,这些问题就会在教师的记忆中,根深蒂固,形成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善于发现问题,便能针对问题认真反思,仔细分析,寻找对策,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一旦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不仅在单个的教学活动,整个主题活动,甚至是幼儿日常生活活动,都能带着问题去反思,带着反思的结果去实践,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更改教学方法,形成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在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中,强化反思行为,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在园本教研中,引导教师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立研究课题,集体合作研究、剖析课例,强化教师的反思行为,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有益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提高。
1、在课题合作研究中,提升科研、反思能力。
在园本教研中,引导教师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立研究的课题,集体合作研究、剖析课例,强化教师的反思行为、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有益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提高。如:在园本教研中,我们以 如何引导幼儿在多媒体中自主学习?作为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问题‐→实践研究‐→专家指导‐→集体研讨‐→解决问题的研究步骤开展研究。 我们就在不断追问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研究: 多媒体在教学活动的功用?‐→多媒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才是适宜的,有效的?‐→要给幼儿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如何引导幼儿在多媒体中自主学习?教师就是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分析问题、不断反思、整改,解决问题。
2、在教学课例,观摩研讨,集体启发中,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在园本教研中,我们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尝试一课多研、一课多教、同课异构的研究方式,为教师间的互动,同伴间的合作,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了环境。
一课多研:中班语言活动《孙悟空打妖怪》就是由同一个新教师执教,通过第一次现场观摩‐→第一次研讨(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再进行集体研讨,各个教师根据活动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材料的投放,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初次研讨,调整策略)‐→制定第二次活动方案‐→第二次现场观摩‐→第二次研讨(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再进行集体研讨,调整策略)‐‐→第三次现场观摩‐‐→第三次研讨‐‐…这样循环反复,逐步深入开展活动。教师们在矛盾冲突中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切磋,达到以问题促教研、以教研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
一课多教:如大班主题活动《昆虫的保护色》,由新教师、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分别执教;又如中班语言活动《摇篮》,大班音乐活动《动物狂欢节》等都是通过师徒结对,由师傅先上示范课,徒弟再上实践课。这样可以引导教师互相学习每一个活动的可取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帮助个体进行内化反思,不管是执教的教师还是观摩的教师都得以成长、发展。
同课异构(同年龄段):中班韵律活动《小鸡做操》,由同一个年段的两个教师来执教,一个教师主要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操作多媒体,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另一个教师是利用进行集中教学。这两个活动看出教师教学引导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幼儿学习方式也不同。通过两个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哪种教学设计更利于幼儿的学,更利于突破重难点,通过执教者的自我反思、观摩者的集体研讨,提高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不同年龄段):如:大班教师与小班教师同上音乐活动《吉祥三宝》,大班教师通过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歌词,引导幼儿学习轮唱,并创编歌词;而小班主要是欣赏这首歌曲,注重引导幼儿感受与家人、同伴、老师相亲相爱的情感。在研讨中,启发了教师要多钻研教材,根据《纲要》、年龄段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等等来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目标、方法、手段,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我们在大、小班纵向课例研究中,用观后研讨、反思探讨、启发提升,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取长补短,找出差距,达到合作反思,整体优化的效果。
在课题、课例的研究中,要有效地把个人研究以及同伴互助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合作反思、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强化、以至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四、在网络论坛、经验交流中,搭建反思平台,提炼反思成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也步入了现代化领域。网络论坛为教师在工作中搭建平等沟通交流、反思研讨的平台。通过网络论坛,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案例、体会、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然后一起研究讨论,针对反思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点评。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行经验交流和总结会。在网络论坛、经验共享中,教师用自身的经验去理解、内化他人的经验,以他人的经验丰富、完善自身的经验,教师们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不管是在网络论坛,或是经验交流共享中,教师们都能相互质疑、相互启迪,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晰事理,激活思维。但重要的还是教师要把自己的体会付诸笔端,记录下来。教师要经常撰写反思札记,教学反思实录,个案杂记、反思论文等等,并根据这些材料总结出有共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思理念,提升总结反思成果。
最后,引用200年美国年度教师凯慕柏莉•奥立弗的话:反思是优质教学的本质因素。有能力反思的教师能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要把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作为问题来研究,要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搭建反思平台,促使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总之,只有教师不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提升,才能走近研究道路,做专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