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1-18 手机浏览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社区;儿童;龋齿;卫生保健;现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24-01

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由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脱钙和有机分解使受害牙齿组织破环、崩解进行性病损,严重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2-4]。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等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5]。由于目前儿童的饮食偏好及缺乏相应的牙齿健康保健知识,使得龋齿现象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了有效地控制社区儿童龋齿的发生发展,预防儿童龋病的流行,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对龋病预防方案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为今后对患儿家长进行龋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社区儿童龋病现状

根据2005年全国范围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中老年患龋率分别为88.1%和98.4%、牙固健康率分别为14.5%、14.1%。其中,城、乡分别为62.0%、70.2%,患病孩子的牙齿中96.7%为未经治疗的龋坏牙齿[6]。龋病的发生情况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性别、民族、居住地区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司燕[7]等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西城区目标社区的儿童进行了龋病的社区诊断,研究结果显示受枪人群巾患冠龋925人,冠龋患病率为79.6%,这表明北京市西城区同标社区中儿童龋齿患病严重,急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来控制龋齿的发生。韩娟[8]等人对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社区儿童2000年至2010年儿童龋齿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5岁和12岁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安阳钢铁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社区在这十年里所对于儿童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的钟广辉[9]对辖区内南门社区幼儿园儿童龋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患龋率达37.46%,且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马卫平[10]为了了解社区内在园儿童的龋齿的患病情况与生长发育及其他疾病的关系,检查社区内35所幼儿园内所有儿童共5424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龋齿患病率34.47%。计艳[11]等人对南京市7-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在1652名7-12岁的儿童中8-9岁为乳牙龋病高峰期,患龋率高达73.80%;而乳牙充填率11岁组最高,为13.38%,恒牙充填率9岁组最高,为14.29%。

2社区儿童龋病原因

2.1刷牙方式不正确要想控制龋病的发生,关键是控制牙菌斑。刷牙是控制牙菌斑的有效措施。相关学者的调查显示,儿童坚持刷牙者不足1/3,另有近1/3者未刷牙,真正用正确方法坚持刷牙的比例更少[12]。XX指出,儿童能坚持晚睡前刷牙者寥寥无几,说明儿童、家长甚至教师都不了解晚睡前刷牙的重要性。

2.2不合适的饮食结构儿童饮食多以质软且含糖量高的食物居多,这些食物易粘附于牙面。张杰等认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进制含糖食品明显增多,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周玉英等认为城市小学女生患龋率明显高于与男生,与城市女孩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吃零食和甜食有关[13]。

2.3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学生及家长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乳牙龋坏不重视,许多人在思想上仍存在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新牙的错误观念[14]。

3社区儿童龋齿防治

3.1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开展社区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使龋病的发生率降低,还可减少医疗经费的开支。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向家长、儿童宣传,使他们改变错误的观点。利用大众之口,一传十,十传百,可极大提高效率。利用社区站宣传阵地,通过黑板报、电子屏、画廊等,广泛宣传牙齿保健知识[15]。

3.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容易出现挑食、偏食习惯,所以应注意合理营养,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饮食中精制的含糖食物,多吃常吃豆类及制品、乳类、蛋类、鱼虾类等高钙的食物,适当进食粗粮,限制糖的摄入次数,可适量补充一些含纤维素对牙齿有磨擦和清洗作用且不易发酵的食物,而且可以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防止牙列拥挤。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增强抗龋能力,促进儿童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3.3指导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口腔卫生保健和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要定期带孩子到牙防、妇幼机构进行检查咨询,使孩子的牙齿及时得到保健和护理。指导每6个月-12个月定期口腔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一旦龋齿发生,及早治疗,尽早终止病变的发展[16]。

3.4教会正确的刷牙方式相关研究表明,刷牙是机械性清除芽菌斑以达到控制龋病的最好方法。常用的刷牙方法有3种动作:旋转、拂刷、颤动。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早晚各刷一次。

3.5指导牙膏、牙刷的选择与保管儿童宜选用小头磨毛牙刷,将刷毛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使刷毛与牙齿表面成45°角,水平短距离颤动刷毛,然后再顺着牙缝竖刷。刷牙后,牙刷毛间往往粘有口腔中的食物残渣,所以要在刷牙结束后用清水多次冲洗牙刷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另外,牙膏选择应注意其安全性与效果,使用含氟的进行有效刷牙,这主要是由于使用含氟牙膏后,这些氟化钙可提供氟离子,参与牙釉质的矿化和再矿化反应。牙刷应3个月-6个月更换1次。

参考文献

[1]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3.

[2]王雁.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824名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446-447.

[3]夏莺,黄淑芬,侯东辉.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干预[J].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36-738.

[4]胡锦霞.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1947.

[5]魏利敏,王剑锋.饮食、口腔卫生习惯、父母口腔卫生知识与乳牙龋齿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8):467-469.

[6]王祥芸,王祥燕,张艺凡,等.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与预防龋齿的实践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3-106.

[7]司燕,刘敏,李峥,等.北京市西城区龋病的社区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54-55.

[8]韩娟,李霞.某社区儿童龋齿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12-313.

[9]钟广辉.南门社区幼儿园儿童龋病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111.

[10]马卫平.5424名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1-352.

[11]计艳,龚玲,李大为,等.南京市7-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71-674.

[12]黄晓燕,吕玉娥,曹菊华.2178例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2044.

[13]张小平.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7-1878.

[14]王静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6):51.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龋齿;调查3~6岁;儿童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因其进行性、破坏性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已被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需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为了解本辖区内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并进一步做好防护工作,我科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2347名在园儿童乳牙龋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年6月本中心管辖社区内所有幼儿园中乳牙全部萌出,而末脱落的3~6岁儿童2347名,其中男童1264名,女童1083人。

1.2由4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在自然光线下,视诊法为主,结合口腔器械进行检查,不分度,只统计。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龋齿诊断标准;②凡乳牙龋齿、龋缺、龋补均做龋齿统计。

2结果

2.1龋齿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2347名儿童有395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为16.82%,男.女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6.22%、17.02%,两者患病率无显著性(P<0.05)。

2.2乳牙患龋率与年龄关系乳牙患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P<0.01),见表。

3.1患龋情况比较:各年龋患病率显示,年长儿患病率较年幼儿多,尤其是3~4岁增长较快,随着年龄增长,乳牙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中的机会也增大,患龋人数也渐增多,到六岁时达21.05%。提示龋齿的防治工作应从早做起,这对降低整个人群的乳牙患龋率有得重要意义。

3.2防治措施: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病因由细菌食物与宿主三种因素共同构成,它的发生与发展较为缓慢,从早期损害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如能及时发现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预防措施包括:家长应了解此病的危害,培养儿童早晚刷牙,饭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教育正确的刷牙方面,适合年龄的牙刷,一般每年检查一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进一点发展,合理营养与体检锻炼,适当增加含钙及多纤维食品。限制糖类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使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加防龋能力,把口腔保健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口腔保健宣传,倡导正确的刷牙方式,每个学期在幼儿园开展一次氟化泡沫防龋工作,防龋率可达80%,以保证儿童有完整健康的牙齿。

参考文献

[1]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7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龋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0-01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我所对锦州市市区5所幼儿园1143名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随机抽取锦州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1143名,其中男童584名,女童559名。

1.2方法调查人员由我所有经验的儿保医师组成,调查前进行培训,并制定调查内容、表格和问卷。认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病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执行,对在园儿童乳牙进行详细检查和登记,由儿保医生统一填写,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患龋率在受检的1143名儿童中,患龋人数883名,患龋率77.25%,龋均4.67颗。龋齿的好发部位以咬合面第4、5乳磨牙为主,其次是上颌前牙。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锦州市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率比较

2.2患龋儿童的性别比较受检男童584名,患龋人数435名,患龋率74.49%,龋均4.50颗;女童559名,患龋人数448名,患龋率80.14%,龋均4.85颗;女童高于男童,P

2.3年龄与患龋牙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磨牙的患龋率增加,2岁组上乳前牙患龋数较高,奶瓶龋还是造成幼儿龋坏的主要原因。男、女童乳磨牙患龋率均较高。见表2、3。

3讨论

3.1锦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本次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调查结果表明,锦州市区学龄前集体儿童患龋率为77.25%,龋均为4.67颗,男童患龋率74.49%,女童患龋率80.14%,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好发部位与年龄有关,2岁组以上颌前牙为主,3~5岁组以第4、5乳磨牙咬合面为主,下颌较上颌多发,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

3.2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①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②因年龄小,儿童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的现象,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③饮食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易引发奶瓶龋;儿童喜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而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有的家长忽略了酸奶对牙齿的龋坏作用,长期摄入易使牙釉质的钙质脱失;④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代,乳牙龋齿不需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⑤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

3.3建议①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提倡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②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的习惯。③加强入托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发现龋齿及早治疗。④应用含氟牙膏防龋,增强儿童对龋齿的抵抗力;对六龄齿已萌出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⑤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水平,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氟化泡沫;儿童;口腔保健

龋齿又称蛀牙、虫牙,常见于儿童,已被WHO列为全球重点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龋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趋势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是临床上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2]。据报道,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66.0%[3]。若龋齿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龋齿的发生严重改变其饮食习惯,不仅会造成儿童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其伴随的疼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儿童进行必要的龋齿预防及治疗措施,有助于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龋齿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预防龋齿已经成为儿童口腔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4]。目前。临床上应用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是一种较为有效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儿童选择不同方式进行相应口腔保健,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儿童龋齿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辖区内6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龋齿的流行病学检查,均由2名口腔医生。其中龋齿的评判标准符合WHO2007年标准[5]。所有儿童家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120名儿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男童64名,女童56名。研究对象年龄3~6岁,平均年龄(3.6±0.4)岁。经SPSS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龋齿情况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本辖区幼儿园就读;生活方式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相似;智力正常;无氟化泡沫禁忌症。排除标准:排除重大疾病;口腔病史。1.3分组方式对照组儿童施行常规口腔保健措施,例如日常刷牙等。研究组儿童采用氟化泡沫(北京鑫源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龋齿进行预防,具体操作为:(1)清洁牙齿:儿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牙齿进行正确的清洁,确保牙齿与氟化泡沫的充分接触。(2)选择托盘:在遵照充分覆盖儿童牙齿,保证足够深度的原则下,根据每个儿童口腔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托盘。(3)轻咬氟化泡沫:将氟化泡沫灌注于托盘内,保证足够的深度,以达到充分覆盖儿童牙齿的效果,但又不可过多,以免使儿童感到不适。将托盘放入儿童口腔内,使儿童轻咬2~3min。在对儿童进行氟化泡沫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提醒儿童应咬住牙托,不要进行咀嚼、吞咽等动作。在咬托结束后30min内不要饮水和进食,以免影响效果。每半年使用一次。两组儿童均进行如下相关护理工作:(1)全面的检查:对参选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口腔的全面检查,及时对儿童出现的突况实施相应的措施。(2)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儿童及儿童家长进行良好全面的沟通,向其详细介绍氟化泡沫与常规口腔保健措施预防龋齿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及效果和不良反应。(3)密切的关注:密切关注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反应,采用及时准确的措施应对儿童的各种不适。(4)温馨的提醒:应告知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儿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儿童进行相关的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日常减少对糖果等零食的摄入,同时记得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培养自身良好的口腔保洁习惯。(5)由衷的建议:建议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6]。1.4评价标准对比两组儿童的配合度以及2年内龋齿的发生率。配合度评价标准:(1)配合:自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基本配合:表现出勉强配合的态度。(3)不配合:反对拒绝,甚至哭闹,由相应家长对其进行劝说、帮助,才最终完成相应操作。2年后儿童龋齿发生率的调研:对所有儿童均进行2年的随访,对其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并记录相应龋齿的发生情况。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2结果

2.1两组儿童配合度比较两组儿童在接受相应操作过程的总配合度为82.50%,其中研究组儿童为8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两组儿童2年内龋齿发生情况比较对两组儿童进行2年随访,相应口腔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龋齿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8.3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三乡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

1.2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镜和5号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登记,龋病诊断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491人,患病率80.24%,龋均4.40,充填率几乎为0,刷牙及漱口习惯不良。主要情况见下表

表1患龋率和充填率

表2刷牙和漱口习惯

3讨论

3.1从结果分析看,我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远高于农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与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差距很大[2],且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6岁的儿童明显高于3-4岁的儿童,与李向东[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符合儿童牙病发展规律。

3.2农村儿童龋病高发及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龋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通常乳牙患龋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三岁后患病率上升较快,至5-6岁乳牙患病率达到高峰;乳牙较恒牙易患龋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极其环境等因素有关[5]。

3.2.2有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与龋病密切相关【6】,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松软、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成了家庭和孩子们唾手可得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导致儿童偏食,进食蔬菜等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减少,牙齿的自洁作用降低,加上儿童家长没有很好的帮助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习惯,尤其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2.3由于龋齿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上幼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忽视,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它迟早要换,没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颗牙齿龋患又不及时充填就会对口内其它牙齿造成危害,致使农村儿童牙病举高不下。

3.2.4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治疗中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不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治疗次数多、家长对治疗费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对农村儿童龋病治疗率底有很大的影响。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1篇6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龋齿贫血肥胖

幼儿园是幼儿(各学龄前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是衡量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次对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周岁体检的4所幼儿园在2010-2012年间的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便于以后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周岁体检的4所幼儿园在2010-2012年间的儿童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和龋齿情况等。

1.2方法:

1.2.1营养不良及肥胖的评价标准:参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等级评价:低体重为年龄别体重

1.2.2贫血的评价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为110g/L,在6~14岁为120g/L。

2.结果:

2.12010-2012年锡山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基本情况:见表一。

3.讨论:

3.1龋齿是此次研究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习惯差以及部分家长认为儿童迟早要换恒牙,早期发现的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未康复。

作为妇幼保健机构,应针对龋病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1)口腔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尽早治疗。(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4)本单位每年开展两次涂氟保护漆,有效的保护儿童的牙齿健康。

3.2贫血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可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展、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特别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能引起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学习成绩下降。

引起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2)父母缺乏营养知识,或对子女娇惯迁就,造成儿童挑食、偏食、爱吃零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3)幼儿园的大多数贫血儿童是因为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求量相对增大或鼻出血等原因造成的慢性失血。

妇幼保健机构要定期对幼儿园食谱进行营养分析,及时督促、指导幼儿园合理安排膳食,让孩子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瘦肉、蛋黄、海带、香菇和豆制品等,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及时治疗,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3.3目前,各类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的患病率较低而儿童肥胖正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的主要原因:(1)喂养方式不当。(2)不良的生活习惯。(3)缺乏运动。(4)遗传因素。(5)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疾病。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宣传让家长、老师和儿童了解肥胖的危害。(2)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不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营养品,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3)改变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按时就餐、进食速度减慢、晚餐进食少;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糖、脂肪、食盐量,多食蔬菜、水果和豆类饮食,少食含淀粉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零食及一切额外的食品。(4)加强体育锻炼。(4)健康减肥,不宜采用饥饿疗法,不宜短期快速减肥,不宜服用任何药物减肥,不宣手术治疗。

4.参考文献: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1篇7

1临床资料

200301/04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唐山市两所幼儿园2~6岁儿童共计598名.采用面对面及电话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受检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状况,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认识程度.数据整理录入计算机后,与原始数据仔细核对,并进行区间检错和逻辑检错.在自然光线下,用上海市齿科器械厂生产的5号探针和平面镜对乳牙患龋状况进行检查,主要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1].口腔健康调查由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4名医生完成.在所调查的598名儿童中,158人患龋,患龋率26.4%.男88名,患龋率25.7%,女70名,患龋率27.3%,无显著性差异(χ2=0.20,P>0.05).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的患龋率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1958,0.50<P<0.70).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龋均(dmft)=2.04,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岁组最低为0.52;6岁组最高为3.07.男性龋均0.93,女性龋均0.91.不同性别间龋均无明显差异,同性别不同年龄间龋均,2,3,4岁间以及5,6岁间无差别,2~4岁与5~6岁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龋齿易感性无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龋的危险性加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开始刷牙年龄,睡前是否刷牙,以及所用牙膏种类均与龋齿易感性有关.随着刷牙次数和每次刷牙时间的增多,患龋的危险性减小,特别是不刷牙患龋率是每天刷2次或2次以上的16倍.开始刷牙年龄越小患龋率越低,睡前不刷牙比刷牙的患龋率高,使用含氟牙膏比不使用的患龋率低,家长掌握的口腔保健知识越多,患龋率越低(P<0.05).龋易感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患龋率为因变量,以上述分析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每次刷牙时间越长,以及刷牙次数越多龋易感性减小,呈负相关;睡前不刷牙,以及不使用含氟牙膏均使龋易感性增加,与龋易感性呈正相关;年龄与龋易感性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龋易感性增加.

2讨论

本次对唐山市区幼儿园儿童的调查显示,5岁和6岁年龄组患龋率及龋均均低于全国或部分省市的资料[2],乳牙患龋率除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外,还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以及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关.提示应加强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8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睡觉的习惯。

5.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龋病;口腔健康;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牙齿对幼儿身体健康相当重要,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龋病最为严重。笔者查阅幼儿口腔健康方面的资料后,发现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a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所及之处也少有深入。由此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和更具现实意义。以下根据查阅的各类有关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资料,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分析和对幼儿园口腔教育的反思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幼儿园如何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龋病

龋病(caries),亦称“龋齿”,俗称“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笔者在查阅众多的材料中发现,现行资料、著作和论文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很少。笔者认为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概念为:各幼儿园、各家庭等其他社会社区对幼儿开展有关乳牙的知识介绍,采取爱护乳牙的预防措施以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教育。狭义的概念为:指幼儿园承担起对幼儿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让幼儿建立对乳牙的认识、对龋病的认识和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及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笔者在此论文的研究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狭义方面的研究。

二、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笔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从国内口腔健康整体状况和所调查的幼儿个别状况这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1.整体状况分析

我国的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幼儿口腔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对其都有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幼儿龋病随着年龄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别,患龋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岁后的幼儿龋病呈严重趋势。

2.所调查幼儿园状况分析

笔者选择了某市的一所甲级幼儿园,调查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园有详细病历记载的幼儿进行调查。

全园有病历卡的小朋友(从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进行体检)共有720人,小班(3~4岁)有病历记录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龋,患龋率48.9%;中班(5~6岁)有病历记录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龋,患龋率34.8%;大班(6~7岁)有病历记录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龋,患龋率59.6%。

从中看出,该幼儿园小朋友患龋率在35%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龋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大班达到顶峰即患龋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龋率明显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开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长、教师、幼儿对乳牙的保护还没有重视,于是磨牙开始患龋病,高发的磨牙龋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个大磨牙。虽然一些患龋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刚换的下门牙左右Ⅰ号也患上龋病,又加之磨牙龋病,因此患龋率又从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现行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1)国外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国外对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无论从普及程度、课程安排、政策落实还是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比如意大利小学中推广“牙齿健康教育”活动;美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到,把牙齿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中的一点突出;在日本开展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围涉及孕妇等等。

(2)国内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我国研究者和幼儿园对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视起来。然而我国幼儿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家长、教师对牙齿健康方面的忽视,以及当前在我国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在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上尚未对健康教育形成重视。

2.所调查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笔者采用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10名平均教龄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龄在2年以上的医务人员,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该园的幼儿教师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该园有没有开展以及开展的程度;(2)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是如何落实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结合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部分是对该园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平时医务人员在晨检工作中有没有涉及幼儿口腔健康的检查;(2)面对幼儿龋病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积极的措施;(3)对病历反映出的龋病严重性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4)在保护幼儿乳牙的过程中是如何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的。

通过访谈,笔者对该园口腔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该幼儿园开始开展保护牙齿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没有一开始推行就立刻重视起来,随着幼儿园推行主题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将爱护牙齿纳入到一个主题活动中来做,但仍没将爱护牙齿的活动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没让幼儿养成主动爱护牙齿的习惯,也没有跟家长建立长久的一个反馈形式。另外,保育员工作和教师教育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结合而是脱离的。

(2)幼儿园医务人员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儿园医务人员在检查牙齿时,只是大略地记载有无患龋的牙齿数目,没有跟患有严重龋病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提供一些与该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预防龋齿措施。这些检查资料只作为年终资料整理时的参据。

四、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现今我国在爱护牙齿方面跟国际上还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观念意识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国有部分家庭对口腔健康还没有重视。为了让幼儿能够拥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1.教学和保育结合,与家园结合

在教学上从把口腔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题活动开展并融入到生活中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爱护牙齿意识。加强保育员与老师的配合。

2.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期口腔健康进行宣传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定期张贴在幼儿园宣传栏里。

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和医务室的装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儿童化装修,对幼儿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训练,并了解幼儿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实例举证,保持幼儿口腔健康的工作应该融入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贯彻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时要保育结合、家园结合,不能使这样的教育活动孤立化开展。幼儿园应该对老师和校医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牙齿及牙病和换牙,不要因为牙齿脱落而感到恐惧,也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看牙医。只有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有牙病及时治疗这些措施,会使大部分幼儿能够有健康的口腔和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45.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龋病;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口腔保健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cariesstatusinpreschoolchildreninChangpingdistrict.Method:ThedescriptivestatisticsmethodwasusedtoanalyzetherelativedatainChangpingAnnualReportof0-6YearsOldGroupChildCarefrom2006to2012.Result:3-6yearsoldpreschoolchildrencariesrateincreasedyearbyyear;therateofcariesstartedtodecreaseby2012withthedevelopmentofthefreeoralfluoridefoamtopreventdentalcariesservicefrom2010inBeijing;therateofnewcariesincreasedyearbyyearfrom2006to2009uptotherateof40.14%;itstartedtodecreasefrom2010.Conclusion:Theoralhealthcareforchildreninnurseriesandkindergartensshouldbestrengthened;children’sdentalcariespreventiveworklevelshouldbeimproved;parents’,teachers’andchildren’shealtheducationoncariesshouldbedonewithenoughattention;therefore,thechildrencariesrateandnewcariesratecouldbedecreased,and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developmentofpreschoolchildrencouldbeimproved.

【Keywords】Caries;Preschoolchildren;Influencingfactors;Dentalcare

WHO将龋齿列为世界非传染病防治范围内重点防治的第3位疾病[1],它能使牙齿缺损、疼痛、破坏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许多家长和儿童缺乏防治龋齿的知识,导致龋齿在学龄前儿童人群中高发,根据以往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洲各国小学生的龋齿发生率高达98%[2]。龋齿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儿童家长和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为了解昌平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病趋势,明确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开展重点方向,提高本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现将2006年3月-2012年8月昌平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结果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昌平区2006年3月-2012年8月所有参加托幼机构3~6岁儿童定期体检口腔检查的学龄前儿童122109人,其中3~4岁组35726人;4~5岁组39609人;5~6岁组31879人;6岁组14895人。

1.2诊断标准由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经统一培训的口腔科医生组成检查小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

1.3统计学处理资料审核、汇总、整理后统一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3~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逐年升高,自2006年连续升高5年,新龋率自2006~2009年连续3年上升,达到了40.14%。2010年北京市为4~6岁儿童免费进行口腔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工作后,患龋率于2012年出现下降,新龋率自2010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图1。

2.2在2010年北京市为4~6岁组儿童免费进行每半年1次口腔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工作前,3~6岁儿童平均新龋率为37.11%,2011年后平均新龋率为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669,P=0.01),见表2。

2.3不同年龄儿童患龋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1年各年龄组儿童患龋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各年龄组儿童患龋情况均较2011年出现明显下降,5岁组和6岁组下降最明显,分别较2011年下降了7.96%和7.23%,但患龋率仍在50%以上,与国内其他地区数据资料类似[3]。见表3、图2。

2.4各年龄段儿童新龋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4~6岁组儿童在2006-2009年新龋患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开始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3岁组儿童相对于4~6岁组儿童新龋患病率在2006-2009年在较低水平波动变化,而2010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12年新龋患病率超过4~6岁组儿童。见表4、图3。

3讨论

3.1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不同龋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龋齿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解释。牙齿的形态、结构、位置、口腔卫生、唾液的量及性质,营养、内分泌、遗传因素系统疾病,免疫状态等,都对龋齿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本区3~6岁组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趋势相同[4-5],说明了龋齿的发病呈慢性、渐进过程。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刷牙方法不正确,没有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是造成龋齿高发的因素[6],学龄前儿童年龄幼小,极易喜爱高甜类饮料、糖果、糕点等食物,进食后家长或教师未及时指导幼儿正确有效漱口、刷牙清除此类食物残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繁殖空间,逐渐形成牙菌斑腐蚀牙体而出现龋齿[7-8]。虽然本区2012年托幼机构儿童患龋率、新龋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较2012年北京市平均水平仍高出近10个百分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形势依然严峻。通过上述分析及相关研究报告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安全有效[9],氟化物不仅能够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10],为确保氟防龋的安全性,开展此项工作应由医师严格监督,及在目视范围内进行[11]。2012年北京市已将此项惠民工作扩展到3岁儿童,该年龄组儿童的新龋率2012年已超过其他3个年龄组,这对降低未来该年龄组的患龋率、新龋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全社会应积极重视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提高家长、教师、儿童对龋齿危害的认知度,从小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行为对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

3.2干预措施

3.2.1托幼机构和幼儿家长做好家园配合,培养3岁以上儿童养成使用适量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这对儿童的口腔保健十分重要[12]。幼儿园要利用午餐后的时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注意纠正幼儿不良口腔习惯,配合医疗机构坚持做好每半年一次的免费氟化泡沫防龋工作。

3.2.2社会和托幼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儿童、家长、及保健人员的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工作,从而了解乳牙龋齿的危害及主要危险因素[13],宣教内容要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推进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14]。家园配合做好儿童含糖食物食物摄入的量和次数,使用后注意漱口或刷牙,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15]。

3.2.3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口前检查,使龋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龋病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2.

[2]杨红珍,张会芳,邱超.保定市城乡小学生龋病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杂志,2010,14(12):1263.

[3]贺庆华.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97.

[4]黄芳,林征,张丁娟,等.福州市台江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现况调查及饮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5):547-550.

[5]孙雷.学龄前儿童1696名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3):310-311.

[6]MouradianWE,WehrE,CrallJJ.Disparitiesinchildren’soralhealthandaccesstodentalcare[J].JAMA,2010,284(20):2625.

[7]李斌.某地区7岁前学龄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3,28(11):1785-1786.

[8]柳宏波,韩波,刘振虎.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及家长有关知识、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98.

[9]张绍伟,杨宏林.氟保护漆预防儿童乳牙龋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95-596.

[10]Tubert-JeanninS,AuclairC,AmsallemE,etal.Fluoridesupplements(tablets,drops,lozngesorchewinggums)forpreventingdentalcariesinchildren[J].JournalofDentist-ry,2009,37(45):827.

[11]刘洁,徐秀莲,李红林,等.昆明市2-6岁集体儿童氟化泡沫防龋7年观察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6):525-527.

[12]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6.

[13]苗江霞,李文B,张艳玲,等.北京市海淀区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9(11):1040-1042.

[14]胡爱云,周伟颜.口腔卫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7.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

1.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口腔科门诊,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中医科,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儿童乳牙龋病发情况来加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综合预防。方法选择4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幼儿园,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1年后对儿童乳牙乳龋病发生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给予综合保健治疗的实验组口腔卫生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充填率达到了9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综合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0084-02

[作者简介]赵晓梅(1975-),女,山东青岛,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牙体牙髓、儿童牙病。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龋病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乳牙龋患病率较高,其中,3~4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6.53%[1]。针对当前的现状,我院对儿童乳牙龋病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多种龋病预防方法。但是,由于龋病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若采用单一的预防措施,将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分析一种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保证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不同规模和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平的4所幼儿园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4所幼儿园中符合标准的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人群共242人[2]。其中,实验组为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32±0.27)岁,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对照组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52±0.21)岁,对照组不接受口腔预防措施。

2方法

选择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检查[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儿童出生状况、家长教育水平、孕期疾病发生情况、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习惯等。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口腔预防措施。在口腔干预措施中,在实验期间,1年对实验儿童进行2次口腔卫生检查和2次口腔卫生维护,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对儿童进行菌斑控制和刷牙的正确指导;对儿童进行1年2次氟化泡沫和乳磨牙窝沟封闭等集体预防措施,并且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填充。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对照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试验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1年后的口腔预防措施,实验组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口腔卫生水平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及填充情况

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龋均和龋面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已有龋齿的儿童进行充填,实验组儿童充填率达到了98.2%

3讨论

通过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口腔内都有龋齿,并且这些未治疗的龋坏牙齿有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据资料统计,儿童4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76.54%,因此,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引起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5]。由于我国已利用三级保健网进行儿童口腔保健计划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龋齿病因等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及家长。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儿童乳牙龋预防方面的经验来建立幼儿园综合口腔保健模式[6]。在综合口腔保健模式中,通过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措施,其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建立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氟化泡沫、乳磨牙窝沟封闭、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三种集体预防措施,使口腔医疗措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并减少儿童龋坏齿的形成,其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的特点。

所以,在龋病预防措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保健部门应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和义诊等方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儿童、家长或老师,使其充分了解儿童龋病的预防方法;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儿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禁止儿童在睡前吃甜点或其他食物,主要是因为食物藏在牙缝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口腔龋齿的形成;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婴儿期,应要求家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纠正儿童爱吃甜食或含氟高的食品,例如虾、海带等。

综上所述,建立儿童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其满足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要求儿童及家长参与到口腔健康教育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葳.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区域6-8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68-96.

[2]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8):163-164.

[3]魏表,肖玉莲.北京市东城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959-961.

[4]邹晓璇,苗江霞,李文珺,等.母乳喂养对3岁儿童乳牙患龋病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6):451-453.

[5]郑玉程.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2):150-151.

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篇12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疾病

[中图分类号]R3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330-01

勐腊地处西南边陲,人口约22万的多民族县,为了解本县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搞好集体儿童的保健工作,妇幼保健院组织儿童保健专业人员于2010年5月对勐腊县幼儿园(公立)在校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勐腊县幼儿园所有在校3-6岁儿童共495人,其中男童247人,女童248人。

1.2方法由专人负责测身高体重,儿童身高体重的发育评价按WHO推荐的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分别是指导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低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体重中位数的20%,诊断为肥胖,贫血为Hb<110g/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见表1。

表1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儿童体重正常占94.95%,其中男童占47.88%,女童占47.07%,(X2=1.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长正常占94.55%,男童占47.07%,女童占47.47%(X2=0.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患病率(%)见表2。

表2儿童常见疾病的检出率分布(例%)

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0.61%,男童占28.69%,女童31.92%(X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常见疾病分析勐腊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公立幼儿园集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5%,肥胖患病率为2.02%,贫血患病率为3.03%,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地区湖南湘西吉首市,公立幼儿园营养不良7.8%,肥胖6.4%,贫血7.4%[1]。营养不良肥胖患病率略高于省内思茅市公立幼儿园:营养不良3.9%,肥胖1.58%[2]。本组资料显示集体儿童龋齿患病率达60.61%,明显高于桂林市学龄前儿童龄齿患病率38.23%[3]及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41.81%[4]。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县幼儿园儿童为半托,早晨父母忙于上班,往往将孩子急忙送往幼儿园,刷牙与否,不被重视。②通过体检询问得知,多数儿童没有刷牙习惯,或刷牙方法不当。③时下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娇惯,孩子身上都有相当的零花钱,喜购含糖的饮料、零食等甜品。④家长没有起到早晚刷牙的表率作用,营养不良的发病除了膳食不合理,肠道寄生虫感染不容忽视。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又导致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感染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各省市感冒患病率4%[1]。⑤当今的独生子女,都被家长保护得很好,衣服穿得严实,以至没有抵制寒冷的能力。肥胖患病率处以中上水平,肥胖症不仅成为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将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尤其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2干预措施①开展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②每年常规驱虫,预防肠道寄生虫病。③提高家长对肥胖症危害性的认识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正确引导,早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④龋齿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可引起全身疾病,应加大对家长及儿童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保健部门应设口腔保健门诊,开展一年2次的氟化泡沫防龋工作。⑤儿童包茎可引起尿道炎症、狭窄,严重者可引起尿道感染,应建议尽早到综合医院治疗。

参考文献

[1]秦汉尧,李小敏.少数民族地区私办和公办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1).

[2]李自梅,马玉芬.思茅市幼儿园2261人体格发育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