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文(精选8篇)
教学作文篇1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
教学作文篇2
小时候,看着妈妈亲手给我调制的洗衣粉水,我拿着它吹出五彩缤纷的各色泡泡,那每一个飞舞的彩色的精灵,是那么漂亮,那么轻盈,飞翔远方,我嬉笑着,追逐着。那时,我便有了自己小小的梦想;走在金黄的沙滩上,手捧五色贝壳,打开记忆的闸门,我的思绪飞回到天真烂漫的小小童年。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刚刚学会走路,周岁生日那天,妈妈拿了一支笔,一百元钱,一个粉色的芭比娃娃,一辆小汽车让我抓阄,我匍匐前进,爬过去拿到了那个金属的钢笔,用它在纸上胡乱画了一个斜线……后来听妈妈说:据说那天你抓到什么,你以后就是干什么的,我开心的笑笑,相信了妈妈说的话,坚信自己以后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该我上学的认字的时候,妈妈拿了一本故事书,给我一字一字的讲,我越听越高兴,就拍起了小手,心想这个故事真有意思,我也要编写一个这样的故事给小朋友听。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天天让我们读书,还要写读书证明,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干枯乏味,冬天下雪了,妈妈说下雪不冷消雪冷,我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拿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下雪时天上有很厚的乌云笼罩大地,所以不冷,天晴了,乌云散了,雪消了,虽然有太阳但是很冷。我渐渐发现书中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小秘密,于是我越来越爱读书,书中真的有无穷的乐趣,我一天天达到了对书痴迷的状态,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要编一本比《十万个为什么》还有意思的科普书。让同学们也喜欢我编的书,让我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小人物。
如今,我十分崇拜沈石溪,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吴承恩……他们当中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妙笔生辉,一个个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小读者面前,那一个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亲情与友情,还有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件件趣事,一篇篇小故事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有时悲哀,有时欢乐,而其它四位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四大名著,世界闻名。《西游记》中的聪明机智的美猴王孙悟空——不怕艰难险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一幕幕跃然纸上;《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旺与衰败,贾宝玉,林黛玉忠贞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每一个人都是梁山好汉,值得敬佩学,就连外国人也惊叹不已,饱读我们的四大名著。
我的梦想就是能像他们一样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大作家,成为一名众所周知,了不起的人物,这就是我,一个要为自己伟大梦想奋斗的人。
教学作文篇3
教学思路:
一、课堂导语
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影视节目和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这种感受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读后感或观后观。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你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写读后感为例)
1、读懂读通读透原文。
读懂原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读原文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懂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清楚了原文写的是什么,又知道是怎样写的,并且明了为什么这样写之后,也就为写好读后感提供了前提,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读原文时,要以“平常心”去读,不要一捧起书来就想我这是要写读书笔记啦!我写什么呢?怎么写呢?这样,自己的心先浮躁起来,就深入不到书里去了,越读越急,最后一无所获。
2、掩卷而思,以读引感。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章写了几件事?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各是什么?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收获等等?然后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写。
3、正确处理“读”和“感”的关系。
写读后感受,要抓住体会和感受重点写,不可大段的摘抄原文,以“读”代“感”,或重“读”轻“感”。
写读后感想,要注意发挥联想,如联系一些相关的实际事例,对照原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的事例可以是自己的,别人的;也可以是身边的,远处的;或是过去的,现在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
4、紧扣原文,结合实际说实话。
写读后感,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既不能脱离原文内容,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瞎扯,也不可以写“检讨”,表决心,喊口号的形式代替感想,力求做到真挚自然,恰如其分。
5、读后感的一般结构。
①简介读原文的时间,原文的作者篇名,概括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读原文后的总体感受(这一部分要略写)
②引用原文观点或中心句或精彩佳句,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部分要详写)
③引用原文的句子,要用上引号,并在它与所谈的体会之间用上合适的过渡词或过渡句,可稍对原文加以分析或肯定,再联系实际进行体会,叙述时,可以“边叙边议”或“先叙后议”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④以总结中心或有启迪作用的句子结尾。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构思好后自主习作,教师对写作较差的同学个别辅导(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联系实际空洞的和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篇(*)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
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教学作文篇4
这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大树妈妈》导入,让学生体会大树妈妈那无私的爱,抓住了孩子的心。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着律动,帮助他们很快的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
用“红灯停”的方法让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并能正确演唱,做到音断而气不断。歌中另一难点“大知了”节奏的解决,我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妈妈摇摇篮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结尾的上扬感。在本课小结的时候,我又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由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引到妈妈对我们的爱,在由妈妈对我们的爱升华到我们对妈妈的爱----我们要孝顺妈妈,长大不忘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学生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学得很投入,很动情,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作文篇5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父爱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
关于父爱的比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我们总说,父爱如山。
山是沉默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默默无闻。它也许不是你跌倒时有力的大手,也许不是你哭泣时亲切的关怀,也许不会和你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但它一定会化为笔盒里削好的铅笔,化为回家后丰盛的晚饭,化为你不经意间一句鼓励的话语。它不一定引人注目,但一定时时刻刻与你相傍相依。
山是朴素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朴实慈祥。它的外表并不华丽,却拥有无比之深的内涵。它并不像母爱一般和蔼,宽容,受人推崇,但它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不求回报。父爱并不随处可见,它是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去体会的人才能体会到那其中浓浓的爱子情深。
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有人说,没有父爱,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软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伴随着我们。直到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敢坚强。
教学作文篇6
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不充实的。一个人的梦想是这个人冲刺的动力,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而我的梦想则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地球,这个曾被人类称为是母亲的热土。她那么无私,那么慷慨的向人们提供资源,替我们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供我们畅游。而我们却一步一步的报复地球,破坏生态环境,企图毁灭它。
树木大面积减少,使土地沙漠化;汽车尾气弥漫了整个城市的上空;大风吹起的塑料袋漫天飞舞,水龙头流着清澈的水。人类随意的破坏地球资源,把地球变成了一片“灰蒙蒙”的,不再有以前的绚丽夺人。我们想想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谁的错呢?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重视,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如果继续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履行自然还是发展经济,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如果人类还不觉醒,那将没有我们以后生存的余地。同胞们,不要在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了,拯救地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教学作文篇7
我,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曾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老师看中我,同学们赞赏我,我便以此优势化为动力,努力学习,连连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在我的特长——小提琴学习方面,与其却截然不同。
今天上午,我照常去练琴。经过在家的努力练习,我胸有成竹地来到培训中心。经过检查,不料老师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在家是怎么练的?怎么能这么差劲?我真想揍你一顿……”老师的话,好似一盆冷水从我头上泼下,我彻底绝望了,说着,又在我身上来了一巴掌,那间屋子此刻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我的心紧张得快要崩溃了,身上汗如雨下。当我再次拿起琴准备反复练习时,手不由得打颤,琴声变得很不稳,没有过去那样清晰响亮……世间万物好像压抑在一间没有空气的小房子里。
在老师眼里,我不过是一个差等生罢了,我们这里好学生为少数,每个人都是老师严加管教批评或用威慑力量教训出来的。老师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不讲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感到极巨的恐慌,怎能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这样不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讲解与指导,学生怎会理解你的用意?
老师,我知道你一心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人上人”,但凡事必讲究“方法”二字。如果这样下去,必定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必定会在每一颗幼小而纯真的心灵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教学作文篇8
一、增加写作教学的情境性
有些学生之所以认为写作文篇(*)
安徽省巢湖师专附中——我们的学校,校园内有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校园中部的“——”字型初中部教学楼。
当我们越过耸立在楼前的旗杆,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徐徐地走到教学楼前,就能仔细地观看它了。
这座教学楼建于1988~1989年,投资额为33万元,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总共四层,从底部到顶部有10多米,门楼前方两根圆柱,把教学楼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教室,右边是办公室等。
踏着水泥台阶,从教学楼门洞往左一转就是“——”字型的“│”部分。它共四层,每层三个教室,计12个教室,从上到下依次是初一、二、三年级。教室宽敞明亮、窗明几净。四开的大窗采光通风极好,坐在教室里如同户外一样,没有压抑和隔离的感觉。教室内前后各有一块黑板镶嵌在白色的墙上,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上课铃响过,教室一片寂静,只有老师在倾心地传授知识。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好比挤出乳汁让学生们慢慢地吸吮。
沿着楼梯走到第三层,然后向右一转,就踏上了“——”的“——”上,图书馆和阅览室,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这里的书籍多得数也数不清,课外的时间同学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吸取丰富的养料,为进一步的学习生活打基础。“——”部分的第二层是教师的办公室,园丁们在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辛勤地耕耘着。最下层是文印室、会计室、保管室……这是后勤人员工作的地方,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
如果直接从底层穿过门楼,一直往后,扑面而来的是高中部教学楼,再后面是生化实验室、运动场、教师宿舍。它们与初中教学大楼交相辉映,构成一组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
夜幕下,明亮的日光灯把教学楼从天穹下勾勒出来,坐在这里上晚自习,真是快活极了!不信,你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