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苗木花卉协会工作计划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3-22 手机浏览

苗木花卉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我市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为目标,集中展示我市花卉产业发展成果,以花为媒,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全市花卉产业进程,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展会内容

(一)展会形式。展会采取精品展示、现场参观、信息交流、产品推介、项目招商等方式,展示市内外优、新、名、特花卉产品,推广交流各地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展销内容包括各类绿化苗木、花卉、盆景根雕、插花、林产品和园林器械等。

(二)展位分配。展会共设展位(3m×3m)70个,其中花卉苗木展位40个,兰花、盆景、根雕展位15个,插花展位5个,林产品展位10个。展位具体分配如下:京山县10个,沙洋县8个,钟祥市12个,东宝区7个,掇刀区5个,屈家岭管理区4个,市林业局8个,市园林局6个,市直部门和中央、省属在荆企事业单位10个。

(三)活动安排。展期安排市领导及嘉宾参观、插花艺术比赛、花卉产业专家论坛、企业及产品项目洽谈签约、评比等活动。

三、组织领导

本届花卉博览交易会由市政府主办,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花卉苗木协会、市花木盆景协会承办。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9月3日-9月10日)。成立第二届湖北**花卉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召开组委会成员会议,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并成立各专项工作组。各地落实工作专班,明确参展任务,制定参展计划。广泛宣传,动员全市花卉苗木科研、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积极参加展销。

苗木花卉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花卉市场

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形式来看,花卉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为我省花卉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于此同时,我县的苗木花卉产业也应当有一个更快的发展,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谈谈我县花卉产业发展的战略及对策。

1苗木花卉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重要性

1.1.1从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情况来分析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日本、北美和欧洲三个苗木花卉消费中心。在世界花卉贸易总额中,欧洲、北美和日本就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而且在世界苗木花卉产业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80%和20%,只有0.6%的市场份额是中国所有的。

1.1.2从当前市场需求来分析发展苗木花卉业的重要性。近些年来,鲜切花和盆花都存在季节性断档的现象,特别是春节期间一直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因此,发展苗木花卉业有着广大的市场前景。

1.1.3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苗木花卉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苗木花卉产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有密切的联系,它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能扩大就业,利国利民。因此我认为苗木花卉业的确是一项朝阳产业,怎么说它重要都不过分。

1.1.4从农民脱贫致富的角度来分析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近两年,有些乡镇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较快,我们从这些乡镇中选取了15个村展开了全县农民依靠发展花卉脱贫致富的专题调查。据统计,在抽取的15个村的所有农户中,通过花卉产业致富的就有138户,年户均苗木花卉收入每年都在20000元以上。

1.1.5从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分析苗木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从这一点来看,花卉产业也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要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而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发展苗木花卉业又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来走亲访友“一包点心两瓶酒”越来越不时兴了,人们已开始崇尚馈赠鲜花。据不完全调查,去年春季全县就有50多家鲜花店,利润达200多万元。

1.2紧迫性

我感到,苗木花卉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你不上,有人上,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从全国苗木花卉市场分析,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

首先,横向比差距很大。2010年苗木花卉栽培面积和花卉全县仅20000多亩。其次,纵向比有进步但潜力很大。苗木花卉市场中很大一块被别人占领着,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不主动拓展市场,别人就会发展,就会长期占领我省市场,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既是市场要求,也是形势所迫,必须加快发展。

2战略目标与对策

要在如此紧迫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花卉产业,就一定要发挥该产业的优势,克服其市场缺陷,努力开创花卉业发展的新局面。

2.1战略目标

笔者认为,我县要发展苗木花卉业,必须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及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坚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抓住花卉产业的地方特色,实现赏石、根雕以及花、鸟、鱼、虫、草的全面发展,并将鲜切花、盆花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逐步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促使我县苗木花卉产业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2发展对策

2.2.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也是生产力。我县的苗木花卉发展实践证明,哪里对花卉业认识高,工作到位,哪里花卉业发展的就快。石花镇对苗木花卉特别重视,发展速度相当快,仅仅5年内,石花镇苗木花卉由500多亩发展到5000多亩。这一典型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责成林业局进行了市场调查,看到了发展苗木花卉业很有前途,决定把花卉作为全县重要工作来抓,为了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尽快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两个一万平方米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和2.4万平方米的花卉生产大棚,从而推动了全县花卉产业的发展。石花的实践说明,要使我省的花卉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认为,我县的苗木花卉业具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二是交通便利,三是自然条件好,发展花卉业得天独厚。此外,我们体会,要大力发展花卉业必须用典型教育干部群众。近两年来,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我们对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通过典型事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展销会,一方面是邀请领导参加,利用这个机会宣传领导。同时,也宣传了群众。2008年,县政府还召开了全县花卉工作会议,有4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邀请中国花协领导做了发展花卉的形势报告。这次会议提高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特别是有关领导对发展苗木花卉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共识,促进了发展。会议之后全县苗木花卉面积增加到2万亩,创历史最好水平。

2.2.2科学规划、统一布局

若要确保苗木花卉产业实现健康发展,首先要科学规划,做到统一布局。我县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本着以县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城关、石花、南河、庙滩、茨河等五个乡镇的规模化苗木花卉生产区。实践证明,规划搞好了也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2.2.3制定政策、加大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和增加资金投入是实现全省花卉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北方花卉名县河南鄢陵县明确一名专职副县长抓花卉工作,制定了花卉用地仍为农业用地,免征农业特产税、减免粮食订购任务等优惠政策支持花卉生产,县财政每年拿出无偿资金200万元,同时,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都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为了大力发展花卉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和农户三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花卉产业发展;鼓励党政干部离岗领办、创办花卉企业,他们规定,由本人申请经组织同意创办花卉企业的干部职工两年内工资照发,两年后愿意继续工作的,原待遇不变等优惠政策。

2.2.4科技兴花、名牌引路

发展苗木花卉业,科技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首先,派部分科技人员出外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方式,了解他们的市场。同时,引进人才,支持县内经济发展。

2.2.5兴建市场、培育龙头

为了使我县苗木花卉产业达到市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引导花农不断调整苗木花卉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该产业的多品种、多规格、高质量、高品味的发展,使盆花、干花、切花、盆景和苗木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协调发展,根据各自的特点明确自身的目标及发展方向,以防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根据产业化经营的需求,采取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一批跨部门、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大型花卉集团,以满足规模化经营的市场需求。

苗木花卉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4-0176-02

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质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水平的建设规划设计与高质量的组织实施。该文从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论证和基地项目的选址2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1基地建设可行性论证应坚持的原则

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论证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它关系到基地建设是否可予实施、基地建成后可否持续发展、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因此,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应充分考虑基地的选址、花卉苗木品种的配置、生产施工的管理、技术力量的选拔、劳动生产力的安排、产品的生产销售、财务的分析管理等。

1.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充分考虑花卉苗木市场和生态旅游观赏的特点,注意合理利用边缘效益、循环再生、趋利避害、因地制宜、效益协调等生态产业基本原理,力求花卉苗木培育与旅游观赏整体协调和谐,持续利用,实现良性循环。在布局上做到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做好“五个结合”:与当地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基地毗邻地建设项目相结合,与基地建设地花木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基地所在地旅游景点相结合,从而达到建设、景观、生态、产业运作的和谐统一。整体技术方案设计应体现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合理适用[1]。

1.2坚持发展绿色服务业、多业并举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基地建设的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向种植业、旅游业、饮食服务业、文化休闲业等第三产业转移,发展绿色观赏产业;在产业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加大科技领域成果转化应用和综合配套力度,形成基地内试验、辐射周边、示范带动、规模发展格局[2]。

1.3坚持多元开发、点面相结合的原则

对建设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和果、林、水、生态等产业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激活存量资源,实行资源重组,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全方位开发。

1.4坚持科学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探索,产学研相结合。“产”即围绕花卉苗木生产,依托现代科技,突出绿色、有机、无污染,向科技和产业深度开发要效益。“学”即加大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度,全面提高基地职工的科技意识和素质。“研”即大力开展花卉苗木新品种的研究、培育、开发、试验和推广。

1.5坚持基地主导、多元投资开发的原则

在坚持基地主导的原则下,放活经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一资带二资”,即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基地的开发[3]。

1.6坚持全方位服务、游购娱养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绿色产业观赏旅游特色,顺应现代人们休闲旅游需求,超前创意,精心推出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奇特性的观景项目,促进产业与旅游、休闲与健康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2基地建设选址原则

基地建设的选址要考虑建设地与拟栽植培育花卉苗木品种的地理互适性,建设地的自然、交通、人文环境、经济持续性,基地建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可实现性等。

2.1可适性[4]

2.1.1适地适树。根据建设地的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基础条件,结合基地建设方向,选择较为适应的花卉苗木品种,以更快更好地实现建设目的。

2.1.2以地适树。通过改良土壤、施肥灌溉、开沟引水、树种混交等措施,改善建设地局部小气候,使花卉苗木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2.1.3以树适地。有些花卉苗木可通过修剪整形、施肥用药、后期管理等措施逐渐适应种植地土壤气候条件,但较适生树种长势稍差。因此,只有通过科技研究、树种改良、精细管理才能实现以树适地的原则。

2.2可行性

2.2.1地理自然条件。项目建设地的气候、地形、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小环境、地面植被、土地污染等对花卉苗木的成活生长具有很大影响,在基地选址及可行性研究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2.2.2水源。应首先利用自然水源,如水库、山塘、江河湖泊、灌溉水渠等天然发酵水体,在以上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利用地下水源,但应挖掘蓄水池充分发酵水体。

2.2.3电。基地建设用电不但要考虑到生活用电,还要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施工用电。因此,要考虑二相和三相线路、变压器、配电房等电力设施。

2.2.4路。基地道路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期、实施期、产出期的车辆运输要求,预留会车道、迂回道、停车休息区等,规模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设计环形运输道。

2.2.5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设计应结合考虑办公房、工人休息房、工具房、仓储房、车库等配套设施的统筹设计规划。

2.2.6人文环境。综合考虑建设地人口因素、风俗人情、地理特性、人文景观,以达到基地、观赏、旅游相结合。

2.3效益性

2.3.1社会效益。项目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建设,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改善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安置劳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2生态效益。花卉苗木的种植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有效地推进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产品,能够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对城市绿化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3.3经济效益。通过基地建设,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聘用务工的方式使务工人员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地方财政做出贡献。同时,通过基地产业化运作,促进运输、商业、包装、园林工程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参考文献

[1]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S/OL].(2006-12-01)[2012-10-21]..

[2]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S/OL].(2010-03-05)[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