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期末总结范例(3篇)
初一上册期末总结范文
一、评价凸显儿童本位
(1)进行幼儿信息采集。幼儿信息采集很关键。学期初,尤其是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要进行了解,掌握孩子初步的发展状况。最常规的做法是进行家访,从孩子的爱好、生活、特殊关照之处三方面入手先设计表格,在家访时认真填写,这就是孩子目前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老师可根据这张表格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为阶段评价提供可对照的标准。
(2)制定幼儿成长套餐。也许看到“成长套餐”会有几许疑惑,评价跟此有何关联?其实,关系很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跟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那么在进行了幼儿信息采集之后,接下来要做得自然是分析孩子的“优、劣”势。教师要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目标,根据孩子的各自发展水平制定初步的培养套餐,如对语言表现力不是特别强、同时对较为内向的孩子,制定“课中倾听+课后练习”的培养模式。有了这样明确的培养策略,我们在进行评价时就有理有据。
二、评价凸显相机而动
(1)因人而评。鉴于光谱方案中对幼儿风格的分类,每个班级孩子的表现个性都不相同。有安静型的、创新型的、健谈型的、容易参加活动的、不容易参加活动的等等。我们在对孩子实施评价的时候,就要针对个性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成长套餐目标,做到因人而评。曾遇到过这样一种小朋友,在小班阶段就已是超胖儿,集体活动中反应总是慢人一拍。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对他是不公平的。对他我们就用了“夸大”化评价手段,为他制作了一本“记功本”,在这个“记功本”上记录了他每天的点滴进步。也许有的表现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可对于他来说则是最大的进步。在“记功本”不断丰富下,该孩子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原本上课不愿举起的小手也慢慢举起来了,原本在集体面前不愿讲话的小嘴,也慢慢用较为连贯的语句在伙伴面前念儿歌了……
(2)因“段”而评。这里的“段”是指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会把评价的方法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幼儿学习的不同时段施行,以促进预定行为目标的达成。孩子发展良好与否,不仅仅看他在课堂的积极与否,亦或是看他会背多少儿歌、会讲多少故事,我们更关注幼儿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纵向发展,依据不同阶段评价的不同类型,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这是最关键的。由此我们采用非正式观察、非正式收集、幼儿作品样本分析等技术,为孩子制作了《幼儿成长手册》,在这本手册里,从期初、期中、期末不同阶段,搜集孩子的资料,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有的《幼儿成长册》里以孩子的作品为多(每幅作品都有老师的点评)、有的则以活动照片为多(每张照片都有老师、家长的文字评价)、有的则以教师的跟踪观察为主等等。《幼儿成长手册》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足迹,家长通过阅览该手册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让每位孩子在不同时期,闪现不同光芒。依据不同的评价技巧,让孩子们在极具“个性”的评价中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实现幼儿评价的切实有效性。
三、评价凸显长远飞跃
(1)重孩子的综合表现。期末,我们会对幼儿采用测试性评价方法,但不是仅仅根据孩子讲一个故事或做一道题目就判定结果。我们会根据学科的不同、多维度的不同而定。如我们在期末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测评时,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儿歌、故事、看图讲述、倾听理解,每个项目分不同等次,最后综合评价。再如数学测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有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有以口头描述的形式等。最后教师结合孩子的表现给出综合成绩。
(2)重孩子的常态表现。虽然期末对孩子采取测试的评价手段,但我们不以分数论英雄,我们更重视常态下孩子的表现。每学期,会通过观察幼儿课中表现、通过观摩区域活动中孩子表现等记录下孩子的常态表现,为日后的评价,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质化评价,能较全面地反映儿童发展状况,也能更真实、深入地针对每个儿童做出适宜的教育建议。这种重常态表现的评价推动了幼儿情感、意志、品质的养成。
初一上册期末总结范文篇2
X学校“控流保学”工作总结
XXXX学校“控流保学”工作总结为了切实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学校党政一班人地共同努力,我校的“控流保学”工作抓得非常落实,我校期期学生入学率均达到了100,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重视“控流保学”工作的制度建设。1、“三册”制度。每期开校初造学生花名册,每年终对所辖招生区域的校外学龄儿童逐户调查摸清,造好0-17周岁适龄儿童花名册,每年新生入学后制好学籍簿,建好了学生档案台帐,严格实行学生“户口”管理。2、转学、休学、退学制度。学生转学必须凭户口迁移证和转学证明。转出学生必须由本人或学生家长申请,班主任审查同意,学校领导批准、教导处办理转学证明。凡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休学,退学的学生必须由本人申请,班主任审查同意,学校领导批准,办理休学、退学手续。凡办理了转学、休学、退学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必须在学籍簿上注明转学、休学、退学的时间、原因。教导处建立了专册登记簿。未办理转学、休学、退学手续,自动不到校学习的流动生,班主任及时做好了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动员到校参加学习。对休学期满的学生,学校按时通知到校插班复学。凡要求在重龙镇几所小学间转学的学生,原则上不予同意。3、交接班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采取“校内包班、校外包街道、社、队”的办法,划片定点,责任到人。注意保持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相对稳定,不轻易调动、调换任课教师。非换不可的班级,教师要办好交接班手续,除交“三率”情况外,还要交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如有流动生,必须讲明原因。4、家访制度。学校每期期初、期末对各班学生入学、巩固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每月末向上级主管部门填报一次学生人数统计表,开展“无流动生竞赛”活动,对无流动生的学校、班级、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5、奖惩制度。凡在一学年内,无一名流动学生的班级,学校从自有经费中拿出一定份额的经费进行专项奖励。二、有章可循,重在落实。每年学校按以上制度开展工作,安排人员,并与教师签订“控制学生辍学的责任书”,责任到人。假期定期安排人员对辖区内的学龄儿童进行摸底造册。三、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切实巩固学额,控制学生流失,除严格执行以上管理制度以外,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工作方法上不简单化,要求上要有所区别。开展学习竞赛,不仅奖励先进,也要注意进步的奖励,以有助于学额的巩固。XXX学校二三年九月
初一上册期末总结范文
全国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从2012年到2015年已举办了四届。研究历年的国赛样题,不仅仅是为了在国赛中取得成绩,更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一、国赛样题的特点
每年赛前都会一套样题。从公布的这些样题来看,可以看出国赛样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国赛样题具有高防真性,试题之间连接性强
国赛样题所有业务均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提供,具有高仿真性。样题基于一个企业一个月的完整业务,分成本计算、出纳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和会计主管岗位四个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完成业务处理。业务之间的连贯性非常强,总账会计完成材料采购,成本完成入库、出库及成本的核算,其中若有一个数据出错,就会造成后面与之相关的数据全部错误。
(二)手工赛题每年都会涉及几个难点
从近四年的样题来看,每年的试题都会有几个难点。2012年样题中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之前购入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按4%的征收率计算并减半征收,学生若不熟悉减半征收的增值税额的业务处理就会出现问题。2013年试题中第一题就是冲销上月末暂估入库的原材料,在以后各题中与之相关的是原材料入库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引起学生疑问的是冲销上月暂估入库的材料到底是否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的计划成本中。2014年样题中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的复合计税也是对学生的考验。在教学过程中,税法和财务会计各自作为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讲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难以兼顾税法与账务处理的连贯性,造成学生计算税与会计处理衔接不好。2015年样题中有两处难点:其一是基础信息的故意迷惑,其二则是委托加工收回物资当期准予抵扣消费税的计算。期初的初始资料给了两份,一份是主管岗位编制报表的基本信息,另一份是处理当月业务的基础信息,学生在赛场上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信息使用错误。委托加工收回物资当期准予抵扣消税费的计算由于税法中表述的模糊和在教学过程中的简化,造成了疑义,在紧张的赛场中造成学生难以正确解答。
二、2015年国赛样题中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当期准予抵扣消费税的计算分析
(一)2015年样题中当期准予抵扣消费税的计算
2015年国赛样题中涉及两种委托加工物资,且其收回入库时的单位成本不同,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是以材料成本与加工费之和为基础算出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来的,因此每种产品的消费税与其成本所占比例有关但与其数量所占比例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计算本期准予抵扣税款时仅依据发出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计算可抵扣消费税并不合适。在样题中答案中采用了以期末结存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计算期末结存的消费税额,进而计算出本期可抵扣的消费税额,但这一做法引起了争议。
(二)引起争议的原因
1)税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时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时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都没有具体规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当期准予抵扣税额的计算,只提到了“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2)注册会计师教材中阐述。最能体现实效性与实务性的注册会计师教材《税法》中是这样写的: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化妆品为原料生产的化妆品准予从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按生产领用数量计算扣除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额。对准予扣除的消费税税款给出计算公式:当期准予扣除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期初库存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当期收回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期末库存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虽然给出了公式,但在相关知识的例题都是仅涉及一种委托加工物资,且直接给出领用比例,这样计算可抵扣的消费税就比较简单了。3)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教学过程中讲到委托加工物资当期扣除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时都是只涉及一种委托加工物资,且直接给出本期领用数量比例,则期初库存与当期收回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之和乘以本期领用数量比例即可计算出本期准予抵扣的消费税额。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税法还是课堂教学更多是从理论出发,而国赛样题来自于实际业务,这就出现了理论与实际如何结合的问题,也向教师提出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理论,还要用实践来充实理论,提高理论应用水平。
三、依据发生额特性编制科目汇总表
对于损益类科目,在期末结转计入本年利润,其借贷方发生额在期末相等,所以编制科目汇总表时损益类科目计算出较大的一方,就可以填写另一方发生额。对于本年利润科目,由于是在年末结转,所以本年利润科目12月发生额也具有同样特性。在国赛样题中本年利润科目一般期初有余额,为了考查学生年末提取盈公积,所以期初余额(11月末余额)为贷方余额,本期发生额也为贷方余额。本年利润本期发生额(12月份)贷方发生额为结转来的收入收益类科目余额。
设本年利润科目期初贷方余额为A,本期转入的收入收益为X,本期转入的费用损失为Y,X与Y的差额为会计利润总额,再加上纳税调增的B(或调减),则(X-Y+B)的25%将作为所得税费用,[X-Y-(X-Y+B)*25%]将成为本月的净利润(假设为净利润),则[A+X-Y-(X-Y+B)*25%]为本年净利润,年末从其借方转出。因此本年利润借方发生额为(A+X),贷方发生额合计为X,因此本年利润借方发生额合计是贷方发生额加上期初余额,与计算的所得税费用等无关。理解这个关系后,只要本年利润贷方发生计算正确(在比赛中,销售的业务比较少,只有两三笔,学生都能做对),那么本年利润的借方发生额就能填写正确,减少了错误,在赛场上可以作为按部就班计算结果的检验。
本年利润科目
本年利润发生额的这些特点是与本年利润科目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会计期末结转的特性决定,本年利润年末结转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户,结转之后无余额,所以本年利润有贷方余额,则借方发生额肯定是期初借方余额加借方本期发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