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立体农业前景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5-03 手机浏览

立体农业前景范文

1.1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金山区围绕“把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金山区委、区府建设“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都市郊区型旅游业”,打造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黄金走廊”,具体内容包括:一条主线,即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景区—皇母蟠桃生态园景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景区—海滨景区—山阳田园—漕泾休闲生态水庄景区;二个中心辐射区,即设立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集散中心、枫泾镇中国农民画村农业旅游集散中心;三个重点集聚板块,即在二个中心辐射区的基础上再增加吕巷蟠桃农业旅游集聚区。目前枫泾金山农民画村升格为中国农民画村,它和廊下中华村农家乐都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民画村和廊下生态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海世博观光农园”13家,“世博农家”(2011年全部转为“上海农家”)39家。现有的资源基础有力推动农业旅游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1.2农业旅游产品结构日臻完善

近几年,金山农业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日臻完善,产品特色日趋明显,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旅游、农业采摘活动三足鼎立的格局。休闲观光农业以休闲观赏为主要内容,如以画为特色的中国农民画村,以农业科技为主线的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分馆等;特色农家乐旅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如廊下中华村农家乐等;农业采摘活动则以当季农业产品为主题,让游客自行采摘,体验丰收的乐趣,如吕巷三园农家乐、银龙采摘园等。另外,农业旅游还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如每年6月开展的“金山蟠桃节”、“金山海鲜节”,11月举办的“金山张桥羊肉文化节”等,首届草莓节也于2011年底粉墨登场。经过几年运作,这些节庆活动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1.3农业旅游市场环境日渐优化

目前,金山区农业旅游已有2个部级3A旅游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三星级农家乐。这些成功创建的旅游项目,在设施、食宿、游玩、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全区农家乐提供了示范及参考标准。金山区旅游和农业管理部门联合食品、消防、工商、物价、文化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的农家乐进行质量检查,规范农业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游乐设施安全等工作,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健康、快乐的旅游服务,进一步维护游客权益,优化农业旅游市场环境。

1.4农业旅游品牌特色日趋成熟

金山区现有的农业旅游项目都充分挖掘本地人文、地理、景观等资源特色,开发各有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形象日趋成熟,品牌效益日益显现。中国农民画村——枫泾中洪村以画为魂,作为农民画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的殊荣,成为孕育当地农民画艺术的“土壤”。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为魂,园区内景点众多,连点成片,中华村有着上海市十大“我喜爱的乡村”的美誉,由锦江国际倾力打造的“锦江农家”,是上海郊区设施最为舒适、服务最为规范的农家乐之一。农村新天地、廊下生态园、岑仙苑、农业科普馆等让游客与农业有一次亲密接触。漕泾水庄以水为魂,村区域内水网密布,大棚林立,盛产多种瓜果和特种水产,形成了“瓜的世界,鱼的海洋”等特色农业生态景观。

2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规划不到位,旅游开发模式雷同

农业旅游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就业的朝阳产业,相对其他旅游形式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金山区位于上海远郊,农业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在旅游项目前期启动时,往往缺乏总体规划及市场调研,对现有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对消费群体需求挖掘不深,造成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农业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也缺少专业化、合理化、细致化的设计与实施,使部分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大同小异,旅游内容基本雷同,缺少个性化、主题性,特色不够鲜明。

2.2管理体制不健全,行业综合效应欠佳

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农业旅游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不明确、管理规范不到位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投入与扶持,项目设计起点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统计和评估,服务质量不高、投诉反馈响应慢。这些因素影响了农业旅游市场有序、快速、健康发展,使农业旅游业的行业综合效应欠佳、核心竞争力不强。

2.3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有限

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农业旅游的景点景区大多位于郊区,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其在交通、就餐、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不够完备、齐全,而金山处于远郊,在这些硬件条件上更是相形见绌。在交通方面,景点与全市旅行社系统连接不够,多数游客以自驾游为主,普通游客利用公交车等大众交通工具,仅能到达大致区位,再到景点还需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这就严重影响了客源。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包括住当地农家、吃当地农餐、购当地农特产品,但金山区设施条件比较简陋、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区游客在食、住、行方面追求舒适、卫生、安全的需求。另外,在农业旅游景区,提供服务的大多是当地农民,往往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强,虽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但与专业的服务人员相比,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3几点建议

3.1利用区内优势,强化资源整合

发展金山农业旅游,要充分利用区内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利用区内便捷的区域交通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交通快线:沪杭高铁、轨道交通22号线、7条高速公路、金山码头海上航线等为来金山的游客提供了便利。下一步要利用区内交通枢纽开辟若干条区内旅游专线,解决游客区内交通的问题。要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市场,如以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和东林寺为代表的北部民间文化旅游区,以廊下生态园为代表的中部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城市沙滩为代表的南部滨海休闲度假区,三大旅游板块已初具雏形,农业旅游与三大旅游板块相互融合、共同开发,告别农业旅游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

3.2加大政策扶持,深化综合发展

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因素,农业旅游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关心。相关部门要从全区整体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发展体系、合理安排开发内容、培育品牌形象,在完善机制体制、配套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扩大宣传营销、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服务指导。推动建立农业旅游专业协会,确立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发挥应有职能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产业建设,通过企业融资、吸收风险投资、争取政府资金等形式加快资本的运营步伐。加快农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旅、商旅和体旅结合,深化综合发展,延长农业旅游产业链。

3.3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农业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要以部级、市级行业规范为依据,实施提升服务质量项目,强化服务理念,制定服务标准,美化服务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在突出农家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另外,还需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培训在职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技能素质;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在农业旅游产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等。

立体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观光绿化公园建设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生态示范、生产创收、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结合,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等,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因此,观光农业园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旅游热点[1]。

1.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

1.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

生态农业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1.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有害物质残留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的、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2]。

1.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农业旅游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1.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无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2.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方法

2.1深入分析,巧妙立意

规划设计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主题的确定。正如园林古谚所云“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立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规划设计内容的质量除了应具备可行性与适宜性以外,土题创意还应具有专属性和独特性,适宜、可行是前提,而专属、独特是必需,换言之,土题一定是适宜项目区开展的,同时,又一定是项日区所专有的,所独具的。规划设计的土题应是在充分分析项目区的察赋特征、合理利用项目区的资源条件、深入挖掘项目区的特有潜质的基础上得出与确定的。主题确定后并本着“适宜、可行、专属、独特”的原则,具体景观内容的规划设计也就易于开展了。

2.2多学科论证,多元化思考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理论、面对多元设计对象、解决多项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师应从景观设计学、美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综合分析各种设计对象,系统地给出多项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大化的实现多种效益。不能单单只从某个学科、某个角度出发,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只强调某一项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只实现了一种效益而舍弃了其他效益。

创造“形”“意“,统一的景观内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以项目区的历史、文化等地域性特征,项目区的独有性资源条件等为基础,对所要布置或营造的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深入挖掘各个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的内在特征、渊源察赋、相互联系和深层涵义,从本质出发,进而到表象,营造出内涵与形式兼备而统一的景观。

2.3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内容、游览项目应以农业观光、田园体验为主导,并以此为基础和摹本,加以丰富,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景观游览体系,绝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和某一项活动。例如,自古以来,田园生活便与自然情像密不可分,正如古诗所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因借和利用自然风景、风光,设计游览项目,这对于单纯的农业观光和农业旅游是有益的丰富与补充。此外,对于农业观光、农业旅游项目而言,也不能墨守于老套路与旧形式,应该打开思路,广泛想象,创造出多样而富于趣味性的游览项目,在统一的基调和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4塑造风格统一、形式和谐的整体景观风貌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风格应该以田园风光、自然风景为基调,形式自然、质朴、简洁、秀美,整体景观风貌应和谐、统一。各个景观元素、各种景观形式都应符合总体的景观风格要求,对景观元素的运用要精于取舍,对景观形式的塑造要逐一思酌。如古语所云“欲驾骇骥,必先悉之”,在接受设计任务后,设计师应充分认识项目区的自然风景、风光、深入了解项目区的民风民俗与田园生活、深刻理解项目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会对其景观形式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才会有的放矢的塑造景观形象。

3.结语

观光农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既有特色又在经营上有所收获的观光农业园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把握好观光农业园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理性投资和建设,如此才能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发展,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立体农业前景范文篇3

1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1.1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金山区围绕“把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金山区委、区府建设“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都市郊区型旅游业”,打造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黄金走廊”,具体内容包括:一条主线,即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景区—皇母蟠桃生态园景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景区—海滨景区—山阳田园—漕泾休闲生态水庄景区;二个中心辐射区,即设立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集散中心、枫泾镇中国农民画村农业旅游集散中心;三个重点集聚板块,即在二个中心辐射区的基础上再增加吕巷蟠桃农业旅游集聚区。目前枫泾金山农民画村升格为中国农民画村,它和廊下中华村农家乐都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民画村和廊下生态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海世博观光农园”13家,“世博农家”(2011年全部转为“上海农家”)39家。现有的资源基础有力推动农业旅游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1.2农业旅游产品结构日臻完善

近几年,金山农业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日臻完善,产品特色日趋明显,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旅游、农业采摘活动三足鼎立的格局。休闲观光农业以休闲观赏为主要内容,如以画为特色的中国农民画村,以农业科技为主线的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分馆等;特色农家乐旅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如廊下中华村农家乐等;农业采摘活动则以当季农业产品为主题,让游客自行采摘,体验丰收的乐趣,如吕巷三园农家乐、银龙采摘园等。另外,农业旅游还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如每年6月开展的“金山蟠桃节”、“金山海鲜节”,11月举办的“金山张桥羊肉文化节”等,首届草莓节也于2011年底粉墨登场。经过几年运作,这些节庆活动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1.3农业旅游市场环境日渐优化

目前,金山区农业旅游已有2个部级3A旅游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三星级农家乐。这些成功创建的旅游项目,在设施、食宿、游玩、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全区农家乐提供了示范及参考标准。金山区旅游和农业管理部门联合食品、消防、工商、物价、文化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的农家乐进行质量检查,规范农业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游乐设施安全等工作,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健康、快乐的旅游服务,进一步维护游客权益,优化农业旅游市场环境。

1.4农业旅游品牌特色日趋成熟

金山区现有的农业旅游项目都充分挖掘本地人文、地理、景观等资源特色,开发各有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形象日趋成熟,品牌效益日益显现。中国农民画村——枫泾中洪村以画为魂,作为农民画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的殊荣,成为孕育当地农民画艺术的“土壤”。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为魂,园区内景点众多,连点成片,中华村有着上海市十大“我喜爱的乡村”的美誉,由锦江国际倾力打造的“锦江农家”,是上海郊区设施最为舒适、服务最为规范的农家乐之一。农村新天地、廊下生态园、岑仙苑、农业科普馆等让游客与农业有一次亲密接触。漕泾水庄以水为魂,村区域内水网密布,大棚林立,盛产多种瓜果和特种水产,形成了“瓜的世界,鱼的海洋”等特色农业生态景观。

2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规划不到位,旅游开发模式雷同

农业旅游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就业的朝阳产业,相对其他旅游形式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金山区位于上海远郊,农业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在旅游项目前期启动时,往往缺乏总体规划及市场调研,对现有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对消费群体需求挖掘不深,造成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农业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也缺少专业化、合理化、细致化的设计与实施,使部分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大同小异,旅游内容基本雷同,缺少个性化、主题性,特色不够鲜明。

2.2管理体制不健全,行业综合效应欠佳

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农业旅游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不明确、管理规范不到位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投入与扶持,项目设计起点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统计和评估,服务质量不高、投诉反馈响应慢。这些因素影响了农业旅游市场有序、快速、健康发展,使农业旅游业的行业综合效应欠佳、核心竞争力不强。

2.3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有限

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农业旅游的景点景区大多位于郊区,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其在交通、就餐、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不够完备、齐全,而金山处于远郊,在这些硬件条件上更是相形见绌。在交通方面,景点与全市旅行社系统连接不够,多数游客以自驾游为主,普通游客利用公交车等大众交通工具,仅能到达大致区位,再到景点还需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这就严重影响了客源。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包括住当地农家、吃当地农餐、购当地农特产品,但金山区设施条件比较简陋、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区游客在食、住、行方面追求舒适、卫生、安全的需求。另外,在农业旅游景区,提供服务的大多是当地农民,往往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强,虽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但与专业的服务人员相比,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3几点建议

3.1利用区内优势,强化资源整合

发展金山农业旅游,要充分利用区内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利用区内便捷的区域交通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交通快线:沪杭高铁、轨道交通22号线、7条高速公路、金山码头海上航线等为来金山的游客提供了便利。下一步要利用区内交通枢纽开辟若干条区内旅游专线,解决游客区内交通的问题。要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市场,如以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和东林寺为代表的北部民间文化旅游区,以廊下生态园为代表的中部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城市沙滩为代表的南部滨海休闲度假区,三大旅游板块已初具雏形,农业旅游与三大旅游板块相互融合、共同开发,告别农业旅游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

3.2加大政策扶持,深化综合发展

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因素,农业旅游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关心。相关部门要从全区整体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发展体系、合理安排开发内容、培育品牌形象,在完善机制体制、配套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扩大宣传营销、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服务指导。推动建立农业旅游专业协会,确立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发挥应有职能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产业建设,通过企业融资、吸收风险投资、争取政府资金等形式加快资本的运营步伐。加快农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旅、商旅和体旅结合,深化综合发展,延长农业旅游产业链。

3.3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农业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要以部级、市级行业规范为依据,实施提升服务质量项目,强化服务理念,制定服务标准,美化服务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在突出农家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另外,还需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培训在职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技能素质;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在农业旅游产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