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8-16 手机浏览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④①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美学思想;现代建筑;建筑设计;表现

1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通过分析发现,建筑学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学特征。建筑美学是较为具体的,但是因为建筑物较为庞大,人在建筑之中所体会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时候体会到的是材料的质感、色质等形式所带来的美感;有的时候是一种结构所带来的美感;有的时候是空间形态所带来的美感;有的时候是立体构图所带来的美感等。除此之外,建筑的内容同样也可以产生美感,主要体现为:从建筑外部边缘、建筑的整体特征到建筑的局部细节等,结合人们的审美特点、性格特征等,通过时间的不断推移,使得人们能够体会到建筑之美。就具体而言,建筑美学从属于建筑学与艺术美学之中,其是基于建筑学与美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对及拿住领域中的审美问题进行研究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建筑美学同时具备人文性与科学性,也就是建筑词汇之中所表示的意义是建立于建筑工程功利性空间范围之上,而这一实用性空间系统是兼具科学技术与实用功能等,所以,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特的价值就是其能够将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给表现出来,这是别的艺术所没有的。除此之外,建筑美学价值还具有别的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美学价值,而这一点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具有较强的、多元化的人文特征,这也就是常说的建筑应该同时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除此之外,建筑工程设计还应该坚持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原则。建筑美学怎样根据美学规律将建筑美的创作和创造的受体、本体、客体以及主题间的互相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是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审美本质;建筑艺术的审美创作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风格、流派以及观念等的演变过程;关于建筑工程艺术的形式美要求;建筑工程艺术创造的具体规律以及应该具备的美学性质;建筑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根据建筑工程艺术的独特方法、意义、特点以及心理机制等,对建筑工程艺术进行相应的鉴赏。

2现代建筑天际线设计表现手法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在进行建筑天际线构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坚持起伏、错落与穿梭的基本原则,使其具备一些隽永轻盈、韵律节奏等特色,并将建筑工程的秩序、和谐、均衡美、曲线美、阴阳美、自然美等特点给充分体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天际线跟根据建筑尺寸、凹凸间距、虚实情况、疏密问题、高低错落情况等所采取的具体艺术处理手法也会有所不同,应该保证科学、适度,这样才能够使得自由散落、没有约束性的天际线变为具备创意性、具备约束性的天际线,从而使得天际线更具美学特征。现代建筑天际线设计中美学思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形式之中:均衡美、象征美以及和谐与秩序。在建筑天际线设计施工中,做到这三点对于切实保证建筑的美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①均衡美:在天际线设计的过程应该注意均衡美,应该在强调单体设计的同时,将其和群体之间的关联性给把握好。此时与曲线美所重视的重点有所不同,均衡美较为重视不同形式屋顶组合之中的“度”。在通过改变屋顶的具体形式,有效提升其美感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有效避免出现无张力、无动感、失调、偏激、夸大的天际线,将整体观赏性当做天际线设计工作的一个重点。②象征美:在建筑天际线设计过程中注重象征美,主要是因为其能够使得建筑天际线实际情况与象征空间相联系。比如说:不断升高的阶梯型天际线,可以象征一座城市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升高等,这种天际线可以应用在商业区、办公区之中。在建设天际线的时候,应该具体的进行城市区域的划分,将发展的方向给确定好,从别的角度去寻找城市设计与规划的突破口予以重点努力。③和谐与秩序:在建筑天际线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注重秩序性与和谐性,应该将视图中的主次关系以及从属关系给确定下来,然后将屋顶形式或者核心制高点给确定下来,进而进行进一步发散,在附近形式与高度的配合之下,将建筑给突出出来,从而保证秩序上的和谐感与统一性。应该消除非中心控制点的其他建筑物的独立性,使得建筑物变成区域肌理的重要附属元素。应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镜像效应———在群体之中各个建筑物在色彩、材料以及形态之上应该保持统一性与协调性;同源模拟———空间构形从元素应该应用相似的体量以及高度;轴线守望———应该在中轴的两侧位置设置一些形态较为对应的基础设施。

3现代建筑房屋设计表现手法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3.1统一协调性的表现手法

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应该保证大体上的统一协调性,进而运用统一的表现方式使得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房建工程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在负荷建筑要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切实推动建筑艺术的快速发展,保证其多样性,这样才能够使得人们体会到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建筑工程施工艺术怎样实现统一而兼具不同的建筑美感,在开展工程设计的时候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对于设计的成功与否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1.1建筑外形的统一所谓的建筑外形的统一就是指建筑物在外形上统一或者类似。运用人们对建筑物具体形状的辨识情况,来具体开展建筑艺术的设计工作。美学规律的应用不单单能够体现于单独建筑之上,还能够通过城市的各建筑氛围给人们一种建筑美的享受。如果建筑环境较差,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不够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违和感,难以使得人们体会到建筑美感,此时将很难实现建筑的艺术形式。要想使得建筑外形的统一得以实现,可以有效的管控建筑工程呢过中各个部门以及部门从属关系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之中竹丛关系搭配情况,使得建筑设计整体协调性得以有效的实现。3.1.2利用建筑色彩实现设计统一合理的运用色彩也可以使得建筑设计统一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色彩的协调以及统一是建筑设计一些运用别的措施与方法很难予以有效统一控制的建筑结构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的时候,应该使其与建筑风格相统一,而且还应该使得其与建筑色彩相统一,唯有如此才能够通过改变色彩与材料使得在一定范围之中的协调过程得以有效的实现,进而形成较为统一的风格,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独特的建筑美感。

3.2均匀稳定性的表现手法

可以通过建筑的层次、颜色、应用材料、大小以及形状等的不同,具体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从而使得人们体会到不同的设计风格与美感享受。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使得建筑多风格的设计得以实现,通过有效设计层次以及良好的搭配法方法,使得房屋建筑的均衡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3.2.1对称均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对称均衡属于一种最基础的设计,可以应用与那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对称型建筑物。在建筑工程之中,往往很难从外部设计之中直接凸显建筑的均衡中心的,而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往往可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自然的将建筑的均衡点给突出出来,进而通过凸显均衡点有效的引导人们,这样也可以使得建筑工程的设计美感与均衡点等得以有效的体现。3.2.2不对称或不规则建筑的均衡设计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建筑工程设计在表达特征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进而使得建筑在均衡中心并不对称,但是就建筑美学角度而言是平等的。这可以突出建筑设计之中的不对称平衡情况,通过应用杠杆平衡工作原理,能够使得不对称建筑工程设计在建筑美学之中的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进而可以有效的引导人们。设计均衡点能够有效的引导人们自然过渡到房屋建筑的中心位置之上,能够通过导向标识具体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指引。

4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合理的应用美学思想,能够使得现代建筑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而且能够推动现代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云妹,王亚平,常银岭.浅谈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J].工业c.2013(6):109~110.

[2]张威,付颖.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353~354.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

当代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环艺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现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视觉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艺术、人际交流、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观念。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入,是完善视觉艺术空间、创造视觉、环艺功能性,是运用现代工艺、材料将美学理念、融入文化内涵和功能性空间的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与材料和科技进步,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明。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现代装饰材料布满的室内空间在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环境艺术的装饰点缀;通信设备的安装;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化的多层次交织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一、用美学与造型艺术视角看室内环艺设计形态学

就本质性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型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他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功能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的需要:空间合理化给人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构架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新时代技术与新材料审美特征赋于空间的新视觉感受。

(二)色彩是审美的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情绪、心理。科学地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和生活,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适合主人的文化修养,与生活情趣,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视觉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三)造型与审美的关系: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南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美学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借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特征、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