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

科研论文: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8-02-11 阅读: 字体:
.  现阶段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对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观念落后,不注重对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缺乏系统性,课程时间没有保障,教育的形式主要集中在说教方面,对幼儿的影响有限;其次,家长对幼儿过分宠爱,没有为幼儿提供提高自我保护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机会,且对幼儿的危险行为和不良习惯大多没有进行提醒,姑息了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后,幼儿对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缺乏,不具备对周遭区域环境安全与否的辨别能力,且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其无法对自身行为后果形成清晰的预见。经过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幼儿会将一些威胁、不健康的动作放进嘴里。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注重对自身和他人安全的重视,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具体策略   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在常规的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自护能力的结合。幼儿年龄较小,其自控能力和自觉意识不够,因此,对其安全自护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因此,教师在对幼儿提出安全自护要求之外,还要经常提醒和督促幼儿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幼儿良好自觉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和幼儿谈话的活动,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回家要等父母来接,不可以自己离开幼儿园,也不可以和陌生人离开,更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任何好吃的东西;教育幼儿下楼梯不可以推拉小朋友,要注意脚下的楼梯;教育幼儿在吃东西时不要嬉笑打闹。同时也可以利用秋游的机会,教师幼儿过马路要注意红灯、过马路不要嬉笑打闹、不能推其他小朋友等。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安全自保意识。

(二)创建安全、健康的区域环境,营造良好的安全自护氛围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  

  (四)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幼儿特殊的心理特点对枯燥、乏味的讲解式教学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的音乐、美术、语言、科学等教育活动实施幼儿安全自护教育,实现生动化的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培养。比如可以将枯燥单调的安全自护知识编成儿歌;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安全因素利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张贴在明显处以提醒同伴注意;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幼儿独自在家安全手册》让孩子在涂画的同时,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通过《小兔乖乖》的故事讲解让幼儿懂得自己在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能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的一切个人信息、不能让来访者知道自己在家等安全自护意识,可以通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的播放,让幼儿了解去哪里玩都要告知父母、空荡的区域场所不适宜自己活动、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等安全自护常识,从而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

  总结: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发展要义,加强对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每个家庭的幸福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有关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要提升对幼儿自护意识的重视,着力培养和提升幼儿自护安全意识,携手为幼儿创建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田景正,张传燧,路雪.外国学前教育引进与20世纪下半期中国学前教育变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