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
科研论文: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
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同样,幼儿语言能力的
培养需要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中“教”的束缚,应该在生活化的环境中,通过“活的教育”来开展多
种有意义的游戏、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把培养幼儿敢说、想说放在首位,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
的语言环境,无论在任何生活状态下都营造出一种口语练习的氛围,发展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让幼儿
在生活中去自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环境 语言交流 快乐
一、创设幼儿身心相适应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生活化
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方式;并吸引幼儿去探
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
首先,让幼儿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
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
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
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
—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其次,让幼儿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
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
、“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你周围的
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
儿的自信心。在孩子发表意见时,不要轻易否定,如果他们说对了,要充分肯定,或口头表扬,或小花
奖励,或掌声鼓励;如果他们说的不完全对,则要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肯定、赞赏;如他们说的不
对可以适当引导,让他们知道该怎样说,切不可批评;如果他们完全说错了,也要从他们发言的声音、
姿态、胆量等方面加以肯定。在评价中,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允许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从而
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如:欣赏电视画面“夜空”时,老师引导:“你们看到了什么?请你们每
人想出一句话来。”孩子有的说:“我看到了天空,天空像一个很大很大的笼子,把星星关在里面。”
有的说:“我看到了星星,它们像一只只萤火虫。”有的说:“我看到了月亮,它像一把弯弯的镰刀。
”有的说:“我看到了星星,它在向我眨眼睛呢!”……再如:在幼儿欣赏了儿歌《我是三军总司令》
,理解了其表达的三军司令的自豪以后,教师出示了大象、老虎、狮子、老鹰、刺猬、鲸鱼等动物图片
,要幼儿根据这些动物的不同本领说一段话进行评价。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有些孩子讲的内容不完全
符合动物的特征,但教师仍加以鼓励,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
最后,让幼儿会说,在幼儿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幼儿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
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
展。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
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让幼儿的语言、思维、动手能力在竞争的
氛围中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如:“说说粉笔有哪些用途,看谁说得多。”“说说热水瓶有哪些缺点,
看谁说得多。”“说说我们的教室该怎么样,看谁想得好。”“用同样多的树叶,看谁摆的图案多”·
·····这样,就能在比赛中,诱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二、家园携手,共同努力,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
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3-4岁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
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
,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
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并时时要求他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注意
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
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
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
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
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地提问帮助孩子
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表达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等等,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
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
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们选择配乐的优美的儿童诗让幼儿欣赏,时间长了,幼
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
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陶行知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
”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陶行知先生说过:“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
教育。”而在2-3岁幼儿阶段实施将情感贯穿于幼儿语言活动中,这对孩子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良
好的语言环境,给予幼儿积极的、适宜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培养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幼
儿积极的情感因素,为幼儿的个性的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
,体验了语言交流的快乐,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