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石油加工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3-28 手机浏览

石油加工范文

【关键词】实验背景加热炉热效率优化设计发展前景

火烧山联合站于1988年底建成投产,担负着火烧山油田各区块油气处理的任务。原设计原油处理能力120×104t/a,是一座集原油处理、储存、外输、污水处理、油田注水及各系统配套于一体的联合处理站库。该站于1988年竣工投产,目前实际处理油量35×104t/a,与原设计存在较大差距,各系统均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状。在用12台压力容器,原油储罐的储存能力明显偏大,储存时间长,特别是冬季,热能损失严重,交油困难。无自动化监控手段,完全以人工巡检为主,与近几年新疆油田公司新建或改建的处理站相比,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生产隐患较大,工艺相对落后,安全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

鉴于以上原因,2003年根据火烧山采油厂目前的生产情况,和新疆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下发的《关于火烧山油田联合站整体改造工程原油处理部分的批复》文件,编号,油新计字(2003)3号,确定原油处理站规模为:原油处理35×104t/a;天然气量5×104Nm3/d。采用三台多功能处理器,三台加热炉设备进行处理。

系统流程说明:

原油系统处理流程为:油区来液―多功能处理器―加热炉―原油储罐―外输泵房。其中油田伴生气经多功能处理器后至除油器再至配气站外输,而油田产出水经多功能处理器后再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原流程改造后,仍将加热炉设备保留下来,冬季来临时,启运加热炉,因为多功能处理器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燃烧器火筒负荷重。只有启运加热炉,将加热炉出口温度保持在65―70℃,才能保证40―45℃的外交原油温度,确保正常交油。

系统特点:

(1)多功能处理器集加热,自然沉降,电化学脱水于一体。夏季原油经多功能处理器直接加热后进原油储罐,而冬季则启运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

(2)多功能处理器液位监控采用自动监控,由射频导纳油水界面监测仪和磁致伸缩液位计与电动阀连锁,中控室监控,可根据具体情况手动干预调节。

(3)压力,液位,流量,含水率等关键数据远传中控室。

(4)卸油台转油进入多功能处理器进口,且转油泵变频控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转油量。

1加热炉热效率的优化设计1.1冬季生产存在的现象

进入冬季生产,则启运加热炉,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燃气量增加,炉膛发红,出口温度上升缓慢。

1.2查找原因

通过检查现有工艺流程、装置及附件,以及各类仪表情况后,发现仍出现燃气量增加,炉膛温度升高,但出口管线的油温升温速度缓慢的现象。

1.3问题分析

原油系统2003年建成投产后,由于多功能处理器设计合理,经过一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原油含水率已经很低。电脱装置停运,原油进入二段后再沉降脱水,多功能处理器出口含水降为4%,进入原油储罐,进行沉降放水,原油含水率为0.5%以下,完全达到了交油指标,无需投运电脱段。为了节能降耗,降低高压电安全隐患,投产初期,已经将电脱段长期停用。冬季来临,投用加热炉,系统来液每天进加热炉的液量在1000吨左右,4%的含水原油进入加热炉,温度从45℃升高到65℃,又进行了一次热沉降脱水,脱水近20吨。但目前加热炉没有放水流程,为了均匀加热,加热炉工艺流向为低进高出,脱出水沉积在加热炉底部。脱出的产出水没有排放,含水原油又不断进入,造成加热炉底部不断积聚产出水,水位持续升高,高出加热炉的火筒位置。即加热炉在加热过程中,实际在对产出水加热,将直接加热变为间接加热。多功能处理器4%的低温水不停地在加热炉底部积聚,替换火筒位置的高温水,热转换一直不间断。由于水的比热为4.1868KJ/kg・℃,原油的比热一般采用2KJ/kg・℃。每天进加热炉的液量1000t,每小时的流量G=1000÷24=42t,加热炉进口温度T1=45℃,出口温度T2=65℃。水的比热C=4.1868KJ/kg・℃,原油的比热C=2KJ/kg・℃。

根据公式Q=GC(T2-T1)

Q水=GC(T2-T1)=42×103×4.1868×(65-45)=351.7×104(KJ/h)

Q油=GC(T2-T1)=42×103×2.0×(65-45)=168.0×104(KJ/h)

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加热水需要热负荷比加热原油的热负荷增加一倍。就出现了加热炉炉膛发红,出口温度升温速度缓慢的现象。

2问题确认

为了证实以上原因,暂停加热炉,通过排污管线排水,确认产出水量。即通过观察液体颜色,见油后关闭排污闸门。通过记录三台多功能出口流量计读数,计算出实际产出水量,从而得出加热炉的积水量为34方。

加热炉出口管线见油,启动加热炉燃烧器加热,并记录温度,时间。参照以下数据:

点炉时间:11:00;点炉时温度:45℃;规定温度:65℃;

达到规定温度的时间:13:00;累计用时:2小时

加热炉运行一星期后,又出现上述现象。关闭加热炉燃烧器。将多功能处理器出口温度降至45℃时,启动加热炉燃烧器,观察加热炉出口温度,并记录温度,时间。参照以下数据:

点炉时间:16:00;点炉时温度:45℃;规定温度:65℃;

达到规定温度的时间:20:20;累计用时:4小时20分钟

通过对比发现,加热炉放水后的升温用时小于积水后的升温用时。由上可知,产出水的积水问题,影响到了加热炉的热效率。由于对产出水进行加热,造成加热炉的热效率降低,影响外输原油温度。同时,燃气量增加。加热炉没有放水装置,火筒长期浸没水中,加速了火筒的腐蚀,影响加热炉的使用寿命。长期超负荷燃烧,火筒产生局部过热现象,容易气化、分解和结焦,容易加热炉回火、爆喷,造成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对安全运行存在隐患。

5改造措施

由于排污管线放水,操作过程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在加热炉排污管线上增设放水管线,同时在放水管线上安装看窗,即上图方框中的部分(图1)。

在加热炉内部安装射频导纳油水界面监测仪,射频导纳与电动阀连锁,并将信号线引到中控室。中控室实施监控,进行放水的远程启停操作。室外管线安装电热带保温。

6发展前景

在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大部分工业企业由于种种的原因仍存在着设备陈旧老化、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效益差等问题。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小型加热炉存在着排烟温度高和热效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负荷小、炉型落后、设备老化的炉子,能源浪费更为严重。

我厂加热炉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应用项目的开展,缓解了企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项目的开展也将为大量中小型加热炉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减少由于能源对各企业的制约和束缚。进而推广到各相关领域,尤其是石油、石化下属的大能耗企业。

参考文献

[1]曹冠之.工业窑炉热工特性及简化计算.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

石油加工范文

纳米催化剂技术所探索生成的催化剂一班包括纳米金属(或者是金属氧化物)、纳米管、纳米聚合物等来运用到石油化工工作当中。金属类纳米催化剂有纳米钯、纳米铂、纳米银等贵金属,当然也有非贵金属如纳米镍、纳米铁等,而纳米氧化物是以氧化物为载体的氧化铝、氧化硅等,运用技术手段把粒径为1~10namibia的金属粒子分散到多空的底衬上,再通过活性保持的手段与载体结合制成表面负载型的催化剂。纳米金属类的催化剂一般会运用于炼油催化的领域,因的纳米晶体催化剂的主要优点就表现在颗粒小,无杂质,活性中心多,节约活性组分量等,不仅是这些纳米催化剂本身的特点,在反映的过程当中它还能够降低该类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在制备的过程中杜绝“三废”的产生等特殊功能,当然,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纳米催化剂还是一种不污染环境的新型添加剂。

石油的开采过程是石油化工中的最基础的一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算盘打好,精打细算,不仅仅需要在石油开采之后的凝练馏分的过程中降低消耗,提高利用率,来满足经济最大化发展的效益要求,在石油开采上也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以上几点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我国很多油田所开采的都是稠油,稠油的蕴藏虽然说比较丰富,但是其开采难度相对来说非常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合理的运用添加剂来降低稠油开采的难度,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在石油化工工作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石油开采的技术人员们研发了稠油降粘剂。顾名思义,稠油降粘剂就是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添加运用,降低稠油难度从而方便开采。

在稠油中的轻组分含量很低,沥青质和胶质类等粘稠质含量非常的高,而降粘剂就是通过表面的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使地层中的稠油从油包裹着水质的状态变为近乎乳化状态,与未乳化的稠油原油相比的粘稠度大大降低,可以明显的提高稠油开采的采收率。从稠油降粘剂的成功使用我们不难推断出,化学科技的进步对于石油化工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添加剂相较于纳米添加剂来讲效果以及形式会比较单一,因为石油本身就是一种聚合物,化学结构更是错综复杂,所以,再利用化学试剂作为石油化工的添加剂来讲必须小心慎行。化学添加剂技术与石油化工过程中各类添加剂来讲发展并不算完善,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石油化工工作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发现。

事实上,以上所举例的添加剂知识依照添加剂本身特属的性质,其实在庞大而漫长的石油化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添加剂在石油化工工作的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当我们提到石油化工当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时不能一味的把目光投向催化馏分,降稠开采上来。而是应该纵观全局,把石油从开采到馏分、从保存到销售、从使用到最大话利用上下足功夫,在每一个环节在保证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关键性前提下尽量多的使用有益的添加剂,不过在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介绍的也好所列举的也好,如此众多的添加剂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油的品质,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添加剂都不可能事劣质油变成优质油,添加剂只是加快油品馏分速度,加大油品利用效率等。

添加剂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特殊组成成分,更多的还是从油本身的品质以及加入到油品中的添加剂的配方和技术,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非常确定的,那就是对于每一位石油化工的工作者也好,或者是石油产品的使用这也好,合理适当的运用各种添加剂还是能够改善我们对于油质的要求,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效果的。所以不得不说,添加剂无论是在石油化工还是在油品的开发与应用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石油加工范文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必要性;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17-01

一、石油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供应、保管、运输、使用等问题的集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决定了整个石油企业的发展。再加上现今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了石油事业的发展,如何加强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每项工作都密切相关。采购工作与后期的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查物资和运输物资以及保管物资都与后期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保证物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物资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物资管理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才能加大物资管理力度,积极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的范围较广,但使得资源不够集中,加剧了管理难度。石油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较为分散,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在物资管理的计划编制环节、采购管理环节、使用管理环节、储备管理环节上,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管理方面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在一些石油企业内部,物资的供应部门通常都是被动地等待生产部门制订的物资采购计划书,直到计划书真正到了手才开始进行物资和材料的采购;运输部门也是在得知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求后才开展工作。这些几乎都是单向的沟通,很少进行双向的沟通互动。各个部门之前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沟通,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间断,给企业的生产造成浪费。

2.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在实行传统的物资管理时,多数情况下是依赖管理人员的笔记,管理所用的技术以及设备都非常落后,多数石油企业并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统一的物资管理系统,这就造成了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物资的价格及采购、合同的监管、采购物资材料的质量和存储以及运输都未能有效地整合到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去,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性,使得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措施

1.强化对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管。物资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一个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们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实行灵活科学的采购制度。根据所要采购的物资的不同,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对于消耗量大的物资可以采取批量采购,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要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监管,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花费,防止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

2.强化石油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促进物资管理的科学发展。石油的管理需要科学化的协调发展,合理地配置石油企业的内部各项资源,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调节以及资源信息的有效配置,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不同的信息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石油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成本预算,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化的资源配置,通过强化各环节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促进石油企业的内部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