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贸易专业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3-07 手机浏览

贸易专业范文篇1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1.毕业生就业企业分布

据对湖南省几所高职院校2007年国际贸易专业354名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统计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占比重达84.7%,在大型企业就业的仅占15.3%。而供职于民营企业的占就业人数的81.7%;供职于国有企业的占8.2%;其他10.1%则集中于三资企业。

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统计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在省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2%;省内人数占总人数的43.8%。而省内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占该专业省内就业人数的47.2%;而省外则主要分布于深圳、东莞、广州、浙江等沿海省市,占省外该专业就业人数的79.3%。

3.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从调查统计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营销、报关、报检、单证处理、商务秘书等岗位,各岗位人数分布比例分别为28.7%、14.4%、11.1%、22.8%、12.8%,其他岗位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10.2%。

企业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要求

1.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调查中,企业普遍要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经济贸易的基础知识、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贸业务处理能力等四部分知识结构。高职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掌握熟练的外贸业务处理能力,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第一线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认为学校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应注重这一知识结构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充分体现这一知识结构的特点。

2.对毕业生能力结构的要求

调查中还表明,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普遍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机与外贸业务结合操作能力、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也普遍感到工作中对计算机与外贸业务结合操作能力的要求高,对外贸业务处理能力也异常突出,特别是对外营销能力、单证处理能力、报关、报检能力应用较多,其应用比例分别达到了25.7%、40.2%、20.3%和10.8%,其他方面仅为3%。另外,毕业生还普遍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差,处在一种想做却做不了的阶段。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

1.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国内知名人力资源供应商――前程无忧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月份其了2773家外贸企业的19995个需求职位,包括从跟单员、外贸业务员、采购员到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职位,位居行业需求排行第六位,而2005年同期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排行在十五名之外。

中国对外贸易正在经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人WTO后,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特别是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我国外贸业面临了全新、多变的发展机遇。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

根据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5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万人才的大缺口。因此,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相当乐观。

2.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四项工作,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4.2%、36.4%、21.5%、17.9%。

3.相关岗位的资格证书要求情况

据调查分析,对外贸易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具有单证员证书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非常少,拥有报关员证的人才严重紧缺。统计数字显示,现报企业与注册报关员之比竟为9:1。随着外贸量的增长,对持证报检员的需求增大。加之,国家规定2005年6月30日之前,没有参加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报检员证书的人员将不再具有报检资格,不得从事报检业务。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对持报检员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更加供不应求。

4.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新的要求

(1)操作和语言技能。企业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出于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的需要。这些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人员更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

(2)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外贸业务涉及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外贸企业人员必须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同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3)较强的营销能力。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要求仅仅能说英语,能翻译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企业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沟通、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应该注重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在国际推广方面运用各种营销渠道、专业手段来吸引国际买家的眼球。

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从事我国各行各业对外贸易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坚持“理论够用。专业扎实,强化技能,重视应用”的人才培养原

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知识、能力、素质模块化,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必须要与未来的工作有相当强的“粘合性”,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国际经贸竞争的“外语+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形成具有自我创造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应与从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紧密结合。属于国际经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相对较多,如报关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等从业资格考试,国际商务师系列考试等。在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试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另外,对有重叠内容或教学要求有共同地方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以中文的理论及单证为主进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强调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应对该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把外贸函电的内容整合进去。教学中,业务流程的讲解和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每一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需要。

(2)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实施手段。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突出“以案例教学为中心、以实务为中心、以操作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实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或参与社会实践,集合团队的力量进行问题的分析或解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要注意“讨论式”“启发式”“对比式”“归纳式”等多课程执行方式的有机结合运用、总结和推广,将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使课堂富含强大的信息量和直观上的艺术享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体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此,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国际化意识,还须在教学中贯穿“英语”的使用和应用,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应采用阶段性递进的“双语教学”,努力使毕业的学生能较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

贸易专业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我院经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的专业课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货运实务、跟单员考证课程、报关报检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口语;实训课程有:报关实训、单证实训、国际货运实训等。以上课程共同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随着教学课程及专业改革的深入,笔者深感以上课程的设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专业改革的需要。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和科学,笔者及教研室同事共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分析

本文以经济贸易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生和国际贸易教研室20名教师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问卷回收率为91%;发出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100%,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1、专业前景较乐观,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能够反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在收回的问卷中,8%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就业有很大优势,有4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较有优势,3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不明显,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毫无优势。Www.lw881.com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且对本专业的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热情。

5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十分合理,能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整体内容;21%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基本能学到相应的职业岗位技能;2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太合理。整体而言,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本专业学习的要求。

2、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6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过多,学生不得不一次次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各门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模糊不清,对各门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也分不清楚。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跟单实务就有合同及贸易术语等重复的知识点;外贸跟单实务和跟单员考证课程在基本的大纲上几乎完全重复,学生不明白这两门课程有何区别,也就无法去学习。30%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安排学时比较不合理,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十分重要,却只是安排了32个课时,远远不足以训练学生对外贸函电的掌握能力;42%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不太合理,比如跟单员考证课程和外贸跟单实务在同一个学期开设,让学生感觉重复太多,学习无趣。

(二)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由于教师问卷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分析就比较容易。95%的教师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就业方面已经毫无优势可言。这正是我们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100%的教师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理论课课时过多,实务课和实训课课时不够,对英语的训练不够重视,英语可课时过少,开设的时间过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改革。

二、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模式仍存在以学科为本位的思想

尽管高职院校都明白了高职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现行的课程设置往往与传统专科教育模式趋近。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降低理论知识深度,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甚至从教学内容到惯于“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设置体系没有真正做到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导向

主要是没有根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但是如何将这些职业岗位能力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去,却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通常只是从一门课来考虑,比如报关报检实务培养报关员,外贸跟单实务培养跟单员,并没有从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没有从职业的工作任务来考虑,于是就存在着以上调查问卷中的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

三、细化职业能力、分解整合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指导原则

1、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以外贸业务这一条工作任务为主线,把各门课程贯穿到这一工作任务中,每门课程都是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环节,每门课程只是负责一个环节。

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打破原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整合应淡化理论探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把理论性过强,实务操作性不足的课程或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在教学中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论证和公式计算省去,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指导,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考证课程模块,突出职业特色。各职业资格证书共同必考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考试的课程作为考证课程模块。前者要求所有的学生必修,后者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情况选修一至两个证书的考证课程。

3、增加外语课时,突出专业特色。外语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必须能够用英语去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能达到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在过程中,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训练自己运用英语思维、表达和阅读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企业对外贸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此专业岗位职业就是外贸业务员,外贸工作的整个流程就是这一专业的工作任务,各门专业课程都只是这一工作任务的一个环节,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从外贸基础知识到报价、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工厂跟单、单证缮制、出货装运、报关报检,到最后的合同善后及纠纷处理。这就是外贸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也就是一个工作任务。每一门课分别集中训练当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在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力。在整个工作过程总都要训练学生的是英语函电写作及外贸口语的能力,对于英语的学习必须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能让学生学习到整个系统的知识也不会出现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教学改革,2010,2.

贸易专业范文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做国际贸易实习很累很忙但是真正感觉到很好

发现对于国家贸易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搞懂尤其是里面的规则等等……

在中国共产党大以来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国的联系都在加强经济联系也在加强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加强我们这种专业的发展前景我们能不能加快我们专业能力的提高。那几天的模拟工作让我们真正认到许多东西不一个很顺利的过程。

第一天的时候,坐在电脑旁边,好像不知道怎么开头了。

写那个的时候,但是,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快就了解了很多,但是由于真正坐了阿。才知道有很大的乐趣。

在学习各种函电的过程中,原创:掌握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官方语句,很有收获感。特别是实训的全过程实际上是贸易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计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修改以及贸易文件的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技能的操作,完成了商品出口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有了新的认识,而不再只是空洞的理论知识

我开先知道怎么在交易,怎么去做好国际贸易的点点滴滴。

这次实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以前我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却很少联系到实际,没有认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另外,知道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差,但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操作的重要。通过这次实训才认识到计算机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必须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社会对外经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的发展。这给广大求职者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跨国界商品买卖。由于进行交易的双方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从事这种商业活动比国内更为复杂、困难,因而也更具有挑战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尤其是国际间货物买卖,而这种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商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现代的国际商务活动,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式。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老师在这段时间的对我的指导。

让我知道了很多。

在做到后面的时候,对于那几个的报关单和出口报关手续。感觉非常难,非常难懂。

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教下,也知道要从几个关键的步骤做,然后,把几个表格填好就可以了阿,在按相关的用英语写就可以了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社会对外经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的发展。原创:这给广大求职者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跨国界商品买卖。由于进行交易的双方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从事这种商业活动比国内更为复杂、困难,因而也更具有挑战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尤其是国际间货物买卖,而这种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商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现代的国际商务活动,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式

我们要加快我们专业水平的提高,才能在以后工作之中取得更好的进步。更好地发展为我们的国际贸易事业垫好基础。

在这次实习中,我知道我对课本也有很多不是很了解的地方。我尽快向老师让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