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4-28 手机浏览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钢砼框架结构;多层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钢砼框架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钢材以及混凝土的优点以及材料特性,钢管混凝土作为钢砼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上就是在钢管的内部填充素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建筑物的构件;而钢骨砼梁则是在钢梁的周围配置必要的钢筋,在浇注砼之后把钢骨和砼连接为一体,钢骨可以使构件的延展性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其承载力较高、抗震性能较好以及变形能力较强,并且用混凝土来包裹钢骨可以使防火与防腐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一、钢砼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一)钢砼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

钢砼框架结构相对全钢结构来讲,钢砼框架结构柱子的自重比较小,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其带来的各种地震反应也会大大减小。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分析,在多层建筑中运用钢砼框架结构比运用全钢型框架结构柱子的自重能够减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同样其受到的地震作用也可以降低一半,即设防的烈度可以降低一度。

(二)钢砼框架结构的抗压承载力比较高

钢砼框架结构主要是指钢框架砼核心的筒或者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抗侧移刚度比较大的混凝土核心的筒或者剪力墙结构主要发挥着抗震以及抗风荷载的作用,钢框架的主要作用则是承受竖向的荷载。因为钢砼框架结构的钢砼柱的载面比较小,柱子自身的承载力也比较高,同时还可以采用大空间以及大柱网的钢砼框架架构。因此,在多层建筑中运用钢砼框架结构比运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可以增加3%至6%,使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钢砼框架结构可以节约钢材的使用量

钢砼框架结构充分融合了的钢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所有优点,和全钢框架结构比较起来,在多层建筑中利用钢砼框架结构可以使钢材的使用量降低40%至55%,并且施工的速度和钢框架结构的施工速度大体一致,这样就可以使现场焊接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并使防火处理的费用大大降低;而和混凝土框架结构比较起来,钢砼框架结构的自重比较轻,可是使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大大增加,同时还可以使施工的工期有效缩短。由此可以看出,钢砼框架结构比较符合我国多层建筑发展的需要。

二、钢砼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在多层建筑中钢砼框架结构裂缝修补工作

1、钢砼框架机构的裂缝实施必要的修补

对于钢砼框架结构的裂缝通常会使用表面密封法进行修补,其缝隙的宽度通常不会超过0.2mm。在修补裂缝时首先要在裂缝位置用钢丝刷对砼表面实施打毛处理,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再涂刷或者喷涂一层聚酯树脂、涂敷材料以及丙烯酸橡胶,或者是在裂缝位置先铺放一层玻璃丝布,然后再用修补材料进行涂刷。

2、钢砼框架结构损伤位置的修补

通过涂抹化学灌浆或者砂浆的方法来修补钢砼框架结构表面的损伤时可以先对受损表面进行清洗,再弄低粘度的环氧树脂或者界面剂进行涂抹,在涂抹完成之后可以用聚合物的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的砂浆来对钢砼框架结构表面的各种损伤实施有效的修补。

(二)在多层建筑中钢砼框架结构加固工作

1、增设支点进行加固

通过增设支点的方法可以使钢砼框架结构计算的跨度大大减少,进而使钢砼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并且还可以使限制板、梁的挠曲变形有效减少。运用增设支点的方法进行加固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是这种方法会使使用的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运用增设支点的方法进行加固时必须要对增设支点之后钢砼框架结构自身受力情况的变化进行核算,增设支点进行加固的方法通常适用于一般梁以及框架梁的加固。

2、采用粘钢进行加固

在钢砼框架结构的表面运用结构胶来粘贴钢板,这样就可以使钢砼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不断提高,运用粘钢实施加固的主要优点是在具体的施工中比较快捷、简单。运用粘钢实施加固的过程中,对正常的使用基本上不会带来影响,这种加固的方法通常用在钢砼梁的加固上。在实施加固时钢砼框架结构中的钢板必须要从需要加固的部位延伸出来。如果钢板自身的锚固长度具有一定的限制,那么必须要通过型箍板或者锚拴实施加固与粘结。运用粘钢实施加固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对粘结处的粘结钢板表面与砼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选配合适的粘结胶,在黏胶之后还要实施必要的加固以及加压,只有在胶固化之后才能够受力。

3、通过增大截面进行加固

通过增大截面进行加固的工作原理是增加配筋量与原结构的截面,以此来使构件自身的抗弯轻度、刚度以及抗剪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修补钢砼框架结构中的裂缝。通过增大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的主要优点是其使用面比较广,可以用于连接节点、腹杆、屋架弦、基础、墙、柱以及梁等的加固,其中新浇砼的标号应该要比原有构件的砼的标号提升一级,虽然利用增大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的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可是其作业量比较大,使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大大减少,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保证新老砼能够进行粘结,在某些情况之下,还可以运用砼界面剂。

三、钢砼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主要体系

(一)剪力墙体系

这种体系是由的钢筋框架与混凝土内筒构成,通常钢框架和内筒之间的跨度为8至12m,其钢梁为两端铰接,或者是一段和钢框架柱通过刚接连接,而另一端和内筒通过铰接连接。我国北京国贸中心的二期塔楼以及深圳市的发展中心大厦均是这种建筑结构体系。

(二)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在钢框架混凝土内筒的基础上增设伸臂桁架,其主要目的是使钢砼框架结构具备的侧向刚度有效提高,使内筒承担与水平侧移的倾覆力度不断减少等,我国深圳市的地王商业大厦就运用了这种结构体系。

(三)巨型柱框架砼内筒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通过设立巨型柱来使带伸臂桁架钢砼框架砼内筒结构所具备的侧向刚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巨型柱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管制作而成。我国上海市的金茂大厦、北京市的冠城园A楼与美国休斯顿的西南银行大厦均是这种结构体系。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多层建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设计思想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多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正在朝着多样化发展,建筑物的竖向体型以及平面布置也日趋复杂,因此,多层建筑的设计以及结构分析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钢砼框架架构把钢材的施工速度快、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与混凝土的抗侧刚度大、抗压强度高以及防火性能好等优点充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承载力,使模板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沈小璞,沈小平.非对称阶梯状复杂高层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结构设计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1(02)

[2]梁显祝.剪力墙裂缝分析与修补工程实例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1、结构延展性方面

相对低层建筑,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应该延展性更强一些,可以地震中有更大的变形空间。为了让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在塑型后仍然永远非常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崩溃,特别是需要在结构上进行适当的措施,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展性。

1.2、水平荷载方面

首先,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其次,对某些建筑物的高度,垂直载荷是大幅常数,作为风荷载和地震行动的横向负载,它具有因结构动力特性不同而产生很多波动的动态性变化。

1.3、轴向变形方面

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往往垂直负荷值较高,可能会导致很大的轴向变形,继而影响连续梁弯矩,造成连续梁负弯矩值降低,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提高。

1.4、抗震设计方面

抗震设计除了要考虑具有高抗震性以外,还应该将正常使用的垂直载荷,风荷载等因素计算在内,于此同时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确保小震不损、大震不塌。

二、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常见问题

2.1、上部结构塔楼对于大底盘地下结构刚度较大、基底反力均匀、荷载不均匀和基础底板的不均匀变形等设计不当的情况会引起基础开裂等现象。例如,某个高层建筑大厦的梁板式筏基出现开裂,导致建筑底板防水作用失效;国贸二期建筑工程中的底板出现裂缝,导致防水作用失效。

2.2、由于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在竖直方向的应力比较大,尤其是荷载不均匀,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目前来看,解决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设置沉降缝;第二,设置施工“后浇带”,当沉降基本稳定之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三、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3.1、选择合理的计算简图

所谓计算简图,就是指将构件及支撑按结构力学进行简化,用点、线描述构件受力情况和稳定状况的图形。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对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简图的选择不合理,会造成结构不合理,容易出现由于结构不合理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要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必须选择合理的计算简图。此外,为了保证计算简图的安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构造方法。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其结构节点不仅仅局限于钢节点或者铰节点,尽量减小误差,将计算简图尽量控制在规范的规定之内。

3.2、选择合理的基础设计

在进行基础设计选择的时候,需要按照高层建筑的地质条件进行。并且,对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上部的结构类型与荷载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施工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考虑,在综合分析和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基础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基础方案的选择需要使地基的潜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如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对地基变形进行检测。

3.3、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合理的结构方案必须满足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设计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的要求,并尽量经济合理,以最少的花费获得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受力在明确、传力简单是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相同的结构单元中,应该选择相同的结构体系。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的时候,需要分析地理条件、工程设计需求、施工条件、施工材料等等,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选择,以确定最佳的结构方案。

四、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4.1、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因为大底盘是塔楼的嵌固端,每个塔楼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荷载的作用下可以看做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对于结构内力的分析可以分开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塔楼上部的结构通常采用常规设计方案,不需要进行特别讨论。在进行大底盘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则必须要进行整体计算,但是由于塔楼的侧向刚度和底盘的侧向刚度相比较是较小的,因此上部的每个单个塔楼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对离塔楼位置比较远的大底盘构件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大底盘结构的构件内力时,可以不考虑多塔楼上部对大底盘造成的影响。

以珠三角某住宅小区为例,这个住宅小区的地下2层是地下车库,地下1层是自行车、摩托车等小型交通工具车库,上面部分的四栋楼层高度为11层,采用的结构形式是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外部框架的抗震等级是四级,地震力的加速度是0.05g,场地属于Ⅳ类类别,地基基础设计是丙级。如下图所示:

这个住宅建筑的地下部分抗侧刚度比较大,属于典型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就应该先对多塔楼的嵌固端作分析,本工程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是SATWE计算软件,计算结果显示本工程大底盘层各个方向的抗侧刚度是:RJX=2.8728×106(kN/m),RJY=7.5715×106(kN/m),建筑上面塔楼一层各个方向的抗侧刚度是:RJX=3.5866×106(kN/m),RJY=2.6456×106(kN/m),数据表明,建筑下部大底盘层和上部塔楼一层相比抗侧刚度要大很多,所以,把大底盘顶层的楼板设计成建筑上部多塔楼的嵌固端是完全可以的。

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在多栋独立高层建筑的底部有一个连成整体的大裙房,也就是形成的大底盘。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属于竖向的不规则结构;当大底盘上有2个或者是多个塔楼的时候,它的结构振型复杂,同时还会产生复杂的扭转振动,所以如果结构布置的不恰当合理,就会使竖直方向刚度发生突变,扭转振动反应与高振型影响也会随之变得更加严重。

4.2、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上下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也就是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对于荷载情况、建筑体型、地质条件和结构类型进行综合的分析,以确定合理且有效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以及地基处理的方法。在同一个整体的大面积基础之上建设多栋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时要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在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时,若是在较均匀的地基上,荷载分布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也较好,并且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小于1/6的柱距时,则地基反力可以按照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内力可按连续梁来计算,这时边跨跨中弯矩和第一内支座弯矩值应乘以1.2的系数为宜;若是地基土较均匀和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平板式筏基板厚跨比或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不小于1/6,并且相邻柱荷载与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的时候,其筏形基础可只考虑局部弯曲的作用。筏形基础内力,应按照基底反力直线分布来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基底反力要扣除底板的自重与其上填土的自重。

当不满足上述的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照弹性地基梁板的方法进行分析。

4.3、抗震等级设计

(1)当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时,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

(2)当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时,可取裙房结构的抗震等级不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3)主、裙楼不分开,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时,裙房屋顶上一层以上部分可按房屋高度为H的剪力墙结构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确定裙房高度范围内主楼的抗震等级时,应考虑裙房的影响,如:主楼的剪力墙结构、裙房的框架结构,并不能直接按剪力墙结构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而应该根据裙房面积的大小综合确定主楼的架构形式及相应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五、结束语

近年来,带地下室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被广泛的应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土地占有量非常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样土地资源就变得紧缺,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使用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及施工人员相互配合,避免出现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回答及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常丽华;高层结构嵌固端的选择与抗震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0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层岭南新建筑、框架结构、问题解决方法

Abstract:basedonthenewbuildingthiskindofmultilayerlingnanhavedistinctivefeaturesofstructuredesignanalysis,lookingfortheframestructureexistinginthedesignandareeasytooverlooksomequestions,byconsultingrelatedspecifications,proceduresanddesignmaterial,tosolvetheproblemsisdiscussedandanalyzed.

Keywords:multilayerlingnannewbuildings,theframestructure,problemsolvingmethods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东地区的建筑越来越多样化,高层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同时,独具岭南特色的多层酒店、办公等建筑也越来越多,该类建筑的特点必然会对结构的设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同一建筑里常常会出现大空间、夹层、错层、越层柱、短柱、斜柱、大悬挑等等不利的结构形式及组合。经过笔者多年的设计实践,发现在该类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遗漏及错误,为了避免及减少这些遗漏及错误对日后的工程设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影响,现将其总结如下:

1结构选型

多层岭南新建筑具有“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轻巧的外观造型、明朗淡雅的色彩、建筑与大自然及庭院的结合”的特点,必然导致其体型复杂、平面布置不规则、相邻层平面变化大、竖向空间灵活多变,相应会造成结构体系的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楼板局部不连续)等问题。综合考虑建筑的层数、体型、布局,再结合框架结构的布置灵话、抗震性、整体性及经济性好的优点,多层岭南新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如因建筑外型尺寸控制的需要,局部可采用钢结构。框架结构应遵从刚度布置均匀和传力途径短、简单明确的原则进行布置,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判明受力大的易损部位,相应进行结构布置的调整及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对于体型庞大、复杂、平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建筑本身的功能使用要求及立面效果等因素,在适当部位设置抗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框架抗侧力结构单元。

2结构计算

目前,建筑结构分析都是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考虑到计算软件的普及通用性及楼板局部不连续假定计算的需要,本文以SATWE计算软件作为分析。

2.1计算简图的处理

结构计算中,计算简图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应多层岭南新建筑平面设计特点,事前必须仔细对建筑的平面、标高等变化等进行透彻研究,再选定结构体系及是否需要设置抗震缝来划分单元体块,然后遵从刚度布置均匀和传力途径短、简单明确的原则来构筑计算简图模型。在满足建筑设计需要的前提下,计算简图的确立应尽量减少短柱、大悬挑等不利构件的布置。计算简图模型的构筑除按规范要求设计外,应同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2.1.1多层建筑无地下室情况

一般情况下,基础梁设置在基础高度范围内,作为基础的一部分,此时结构的底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一层楼板顶面的高度;基础梁仅考虑承担上部墙体荷载,且宜按基础拉梁设计,纵向受力钢筋取所连接的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来计算。

现实中也常常存在基础埋深过大的情况,为了减少底层的计算高度和底层的位移,通常在±0.000以下的某个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这种情况下,基础拉梁应作为一层平面输入,底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基础拉梁顶面的高度,二层计算高度应取基础拉梁顶面至一层楼板顶面的高度。基础拉梁截面及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若因此造成底层框架柱形成短柱,应采取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2.1.2越层柱问题

越层柱需要注意柱计算长度的确定,这关系到柱的结构安全控制问题,必须引起注意。虽然,SATWE计算软件程序会自动搜索越层柱及单边越层柱的信息并越层判断出完整柱来进行计算处理,但会存在一种特例。由于程序设计将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穿越地下室的越层柱不能被正确搜索,程序将按层逐段计算其长度系数来核算柱的安全问题,这一不注意就往往会导致结构的设计偏于不安全。对于穿越地下室的越层柱,设计人员可通过按实际情况来修改SATWE计算软件前处理中有关杆件的“修改构件长度系数”项的相关数据,或自行进行核算。

2.1.3电梯井问题

在地震作用下,因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较难控制而常常采用剪力墙筒体结构设计,而多层框架结构的位移相对较小、容易控制,故对于多层的框架结构电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墙形式设计。在实际设计中,应适当加强电梯井周边相关联的梁、柱刚度,并在电梯井四角位设置构造柱连接上、下层,并根据电梯管井预埋件需要增设连系梁将构造柱进行拉结,再填充墙体;通过有效的构造措施来保证电梯井垂直度及安全性能。若要将电梯井做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形式,由于筒体刚度大,会吸收较大地震力,相应减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则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容易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

2.2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定

考虑到多层岭南新建筑常常存在结构体系的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等问题,对于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定,除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的相关规定正常进行选取外,亦需考虑工程的特点来进行考量:

2.2.1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只算梁、柱等构件刚度),实际周期比计算周期小。因此,计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折减系数可根据填充墙的材料及数量选取0.7~0.9,若结构体系存在较多的越层柱,则更应往小中取值。

2.2.2计算振型个数

一般来说,多层框架结构取3个振型数作计算就足够了。如因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导致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的条文说明中第5.2.2条“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的规定,则需按3的倍数增加振型数,但总振型数不得超过整个结构体系的有效动力自由度3n(n为楼层数),否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2.2.3薄弱层地震作用效果调整

如因多层岭南新建筑平面设计变化过大的原因,往往容易形成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不规则,产生结构薄弱层。设计人员应留意试算时的有关信息,有薄弱层出现则应按程序要求输入薄弱层楼层号,程序将自动对薄弱层构件的地震力按规范要求放大1.15倍来进行计算。同时,还应对薄弱层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

2.3楼板计算问题

对于多层岭南新建筑常常存在结构体系的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的特点,平面必然存在薄弱部位。在结构计算分析中,应对楼板采用分块刚性模型加弹性楼板连接的计算模型,将薄弱部位的楼板设为弹性楼板,反映该处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刚度。但在进行平面扭转分析,即验算扭转比时仍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以使分析结果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楼板薄弱部位的板厚适当加大,并相应提高配筋率。

3其它应注意问题

3.1短柱问题

短柱破坏形式一般为剪切破坏或纵筋的粘结滑移破坏,均属脆性破坏,危害大,所以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对于多层岭南新建筑,常常采用错层设计,容易导致一些短柱的出现,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短柱的判定应以柱的剪跨比λ为准,只有剪跨比λ=M/Vh≤2的柱才是短柱。应在图纸中以醒目的标志对短柱进行表示,并采用复合矩形螺旋箍筋和高强复式螺旋箍筋对短柱进行处理,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有效地提高柱子的抗剪、抗压承载力,改善短柱的抗震性能。

3.2无地下室的斜柱基础设计问题

因外观造型的需要,多层岭南新建筑常常会采用斜柱支撑屋面遮阳板的手法进行立面设计。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对斜柱本身的性能设计分析,而忽略斜柱柱脚弯矩对基础设计造成的影响。斜柱的倾角对柱脚弯矩影响较大,此时,在基础设计应同时取柱脚最大弯矩组合工况对其进行验算,群桩基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抗拔桩处理问题。

4结语

多层框架体系的结构设计虽然较为成熟、简单,但随着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其亦会具有不同特性,设计中仍会存在一些需关注的问题,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结构概念和熟练掌握规范,才能避免及减少一些遗漏及错误,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