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特点对比范例(3篇)
中外建筑特点对比范文
【关键词】光影;建筑设计;优点;作用;运用方法
光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重要元素,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感官。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空间等同,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光影理念,能够更好地体现设计的主体和特色,通过光影的对比加强建筑物在视觉心理上的差异,使其带给人们更加舒适、丰富的视觉感受,充分体现建筑设计的个性、特点,保证建筑设计的效果。
一、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优点
(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建筑设计在图纸的可行性和建筑实用性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要想得到更多的认可,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这些内容。而光影理念的应用恰能满足建筑设计的此种要求,而且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额外花费,比如请更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不断改进等,同时也不会增加建筑工程建设的难度,只需要保证设计师对于光影理念有着足够的认识就可以,设计的整个成本并不会大量增加,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二)具有较好的视觉感
将光影效果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通过阴影的方式将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实体部分展现在人们眼中,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建筑的韵律感、节奏感,使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对建筑物进行观看,得到建筑物的全貌,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三)具有较强的协调感
把光影效果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既不会对建筑整体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建筑在阳光照射下的英系那个,体现出建筑物各个局部的美感,使人们得到更好的感官效果,从而达到保证建筑设计局部统一和整体效果相协调,提高建筑设计整体的协调感。
二、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一)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建筑设计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艺术品的一种,其艺术表现力对于其价值的体现有着重要作用,而光影就会对艺术表现力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建筑设计中光影利用不合理,设计的建筑在整体形象上就没有突出性,同时室内和室外的空间感也会出现扭曲问题,使人们无法对建筑产生深度的认知,违背了建筑设计应有的效果。
(二)突出建筑设计的空间展现
空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空间的展现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设计的第一感觉,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建筑设计在空间展现上存在一定不足,而光影的应用就可以将这些不足进行弥补,使空间在层次、拓展、背景和强调等方面得到加强。
(三)强化建筑设计的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建筑设计美感的展现有着重要作用。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光影,可以借助光的冷暖特性、各种形状的设计和建筑物自有的环境材质,对建筑物室内的场景进行重新演绎,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比如利用中性白光照射建筑物的白色墙壁,就会使建筑物表现出更好的整洁、明亮和宽阔的感觉,而光照与建筑物玻璃、花纹等的配合,也会改变空间的感觉,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此建筑设计方案。
三、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建筑外部形体建构中的应用
建筑物外部形体的建构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但综合比较各种塑造方法,光影的运用是效果最为突出的,能够使得建筑物的整个形体、材料的感觉和尺寸大小表现的更加真实,其利用的方法是主要有光照的方式、角度和方向以及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以帕提农神庙为例,在建筑设计中,就考虑了当地的光影、建筑物自身材料等要素。帕提农神庙的设计中,根据自然光照的方向,在设计中选择了“外廊柱、内墙体”的结构形式,利用阳光照射的方向、角度,使得建筑物呈现出明暗相间的韵律感,同时,外廊柱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其上的凹槽等细节在光线的装饰效果下会表现出浑厚和挺拔的视觉情感,符合了帕提农神庙作为宗教历史建筑的设计目的,也使其成为中外闻名的建筑物,具体效果可见图1。
图1:帕提农神庙光影应用效果
(二)在建筑内部空间塑造中的应用
建筑物空间与光影的结合,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建筑空间和空间的氛围有着良好的塑造效果,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光影在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的运用方法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光影,光影形态的多样性,比如对比、明暗、强弱等,都会对建筑空间起到雕琢作用,使其在深邃感、张力感等方面得到加强,使建筑空间得到更好的塑造,其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通过光影的利用,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方向和重点,使人们的视觉焦点集中在设计师想要其关注的点上,起到了深化建筑空间设计主题的目的;其次,对光线的照射方向、强度等进行设计,能够使建筑物各个部分的材质得到更鲜明的表现,揭示了建筑空间的材质属性,使整个空间的感染力更强;第三,通过对光影亮度梯度的调整和建筑空间的良好结合,可以使建筑物空间在深度、层次等方面得到加强;第四,利用光影的强弱变化、明暗对比,可以使建筑空间形态表现出虚实变化的特性,从而加强了建筑空间在时间序列上的效果。
2.光影在建筑空间氛围营造方面的运用方法
空间氛围是很多建筑设计的考虑的重点问题,而空间氛围的营造与光影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改变光线的色彩、透射方向和明暗度以及利用光线的反光、折光和控光等手段,能够使建筑空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改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视觉感受,激发其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
以“光之教堂”(图2)和“罗马万神庙”(图3)为例,分别对光影营造建筑空间氛围进行分析。
首先,在“光之教堂”中,采用了强烈的光影明暗对比,借用黑暗环境会引起人们反思清醒的特点,通过大片的黑暗和一点光明,来营造出反省悔过的意味空间,从而使人们在反思中缅怀先烈,使其实现了纪念性建筑设计的意图。
图2:光之教堂图3:罗马万神庙
其次,在罗马万神庙中,通过顶部采光的方法,预示着上帝与教徒之间的联系,给人以天国召唤的感觉,同时周边的黑暗又会产生神秘之感,借助光影之间的强弱对比,实现了神秘宗教氛围的营造,这也是其成为著名宗教建筑的原因。
中外建筑特点对比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
由于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不断增加,而且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材料、设施、功能等要求也不断增加,比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采光等方面的要求,很多更加科学美观的窗、窗帘等构件被迅速的设计和开发出来。可见,当今的室内装潢材料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和更新是非常迅速的,现有的装饰材料可能很快的被更好的材料所替代。而且,由于现在人们对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适用性,而且还要求生活空间具有更多的艺术氛围和气息,以及功能性等。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建筑进行装潢和美化,合理的建筑装饰设计可以美化空间、增加建筑的功能性、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方便物业人员维护、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还可以对建筑的相关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
1、建筑装饰设计简介
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建筑空间进行美化和装潢的设计工作,是现在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具体工作又相对独立。同时建筑装饰设计可以有效的展现出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文化氛围等特点,而且可以增加建筑的功能性。合理的建筑装饰设计,可以为建筑的相关结构提供有效的保护,为建筑空间增添艺术气息,对建筑空间进行优化和改良提供美化,展现建筑的设计理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合理的建筑装饰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各种需求,并且为人们提供相应的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装饰设计需要考虑设计的实用性与文化内涵,既不是单纯的装潢艺术设计,也不是单纯的工艺设计,是现代先进工艺与艺术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不仅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美学原理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对建筑装饰设计产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气候条件、地区经济基础、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人们生活特点、地理条件等。建筑装饰设计需要具备整体的设计理念,需要在建筑建设的时候进行全盘考虑,需要在建筑整体设计和建造时就进行考虑。
2、建筑装饰设计的工作要点
2.1室外建筑装饰设计
进行室外装饰设计时,首先需要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与比例关系等问题。比如雕塑与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尺寸等比例关系;附属建筑、周围环境以及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另外,还需要重点考虑室外装饰设计与建筑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比如一些主要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颜色等,这些设施的需要与周围环境以及主题建筑的颜色协调的搭配,充分发挥出颜色的表现力,对周围环境进行点缀的作用,体现出建筑的设计风格、艺术氛围和文化特点等,而不是显得非常突兀,避免与周围环境产生不协调的效果。除了考虑颜色的搭配和表现力外,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外建筑装饰设计使用材料的视觉表现力、质感以及空间感觉等。比如室外装饰材料的质感、视觉表现力,需要考虑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或互相衬托。在对建筑进行室外装饰规划和设计工作时,需要对整体环境效果进行考虑,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整体设计思想。分析周边环境时,需要考虑环境的色调、环境的布局和搭配、以及周围环境的风格,结合美学的相关概念,然后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在进行室外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时代因素,室外装饰是整体建筑环境的一部分,与主体建筑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了其建筑风格和空间特点。比如结合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在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构成相应主题的设计风格。建筑室外装饰设计需要结合地区文化以及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体现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设计的与时俱进特性,地区气候特征等具体因素,建筑室外装饰设计还需要考虑功能性,合理的室外装饰设计可以对建筑的相关结构进行保护,尽量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
2.2建筑室内装饰设计
室内装饰要体现建筑性质,两者要成为有机整体。室内装饰要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在总的艺术效果基础上创造富有个性特点的室内环境气氛。巧妙利用室内装饰手段对所设计的既定空间进行装扮调整,使空间更具有特征,更好地满足使用和观赏上的要求。一般空间中主要是处理好墙面、地面、顶面三部分的装饰。通常可以通过室内色彩的配置,图案、线型的处理,灯具造型和照度以及灯位的布置等手段,使空间更为丰富多彩、完整统一,富有特性。
3、建筑装饰设计和方法分析
3.1各界面装饰的共同要求
一、考虑耐久性和需求性;二、防火性和抗燃性,可以阻燃或不易燃烧,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和浓烟;三、环保性。材料要绿色环保,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四、施工和更新方便。具有保温、隔音等性能;五、美观。
3.2各类界面的具体功能要求
首先,必须保证适用性的可靠性;其次,应满足耐久性、防滑、防潮、防水、防静电等基本要求,具备隔声、弹性、保温性;还应满足视觉要求,使整个空间融为一体。根据用材的不同,楼地面的装饰可分为木地面、石材地面、瓷砖地面、塑料地面、地毯地面、水泥地面等类型。木地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蓄热性和接触感等性能,而且不起灰、易清洗、不返潮,木材导热系数小,冬天能给人温暖感,能很好的改变室内的物理性能,提高住宅的适用性;石材地面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硬度,耐磨性好,自然、质朴,美观华丽,用在公共场所,可以提高空间的装饰性和档次,给人以华美的感觉;瓷砖地面具有质地细密、耐磨性好、耐酸碱、防水、易清洗、不起灰等特点,用于实验室、洗手间和厨房等处。塑料地面具有脚感舒适、质地柔韧、噪声小、耐磨、绝缘性能好、价格低廉、便于更换等优点,常用于一般民用居住或办公用房;地毯地面,地毯是一种高级地面装饰材料,具有吸音、隔声、蓄热系数大、防滑、质感柔软等优点,给人华丽高贵感;水泥地面构造简单、经济实惠,但反光率低,给人阴冷、压抑的感觉。民用建筑地面通常要经过以上装饰处理。
4、结束语
建筑装饰的功能总体来说具有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使用条件,使人感到清洁、舒适;增加建筑物美观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完整的建筑装饰应从建筑内外进行全面包装处理,从而获得美化城市,渲染生活环境,展现时代风貌,标榜民族风格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外建筑特点对比范文篇3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筑空间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变迁。岭南地域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建筑艺术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岭南文化,又在中国传统文化及海外文化的多重影响下重构出新颖、独特的发展新格局。建筑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建筑设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在现代科技及建筑艺术的推动下,岭南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中的呈现更显得光彩依旧。作为集美术、绘画、雕塑、材料、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环境设计,造型设计尤为重要,而在有限的空间营造绚丽的艺术造型,不仅能够从外部空间的表现手法上来展现建筑的色彩、立面、体型和细部,还能从其内部的精神涵养上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特征及表现手法
岭南地域文化为岭南建筑艺术带来了深远影响,而独具鲜明特色的岭南建筑艺术风格,一方面以传统建筑如书院、祠堂、园林等为代表,另一方面以纪念性建筑、工业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为代表。这些建筑风格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以独特的人文艺术反映了岭南人的审美情趣。总的来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讲究开敞的空间布局和轻灵的艺术形式。从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来看,由于岭南地区气候特点的影响,对于高温、闷热、潮湿、多台风的地域环境来说,厚重的建筑反而使得人的内心感到压抑,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活泼和自由的文化风韵,既能够突破岭南传统中轴对称的格局,又能增强匠心独具的设计构思。如敞廊、敞门、敞厅等室内空间设计,将通风与视觉美感统一起来;在每个空间布局及造型设计应用中,多运用传统几何图形或植物花卉来进行隔断,显示出建筑主体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配置上,辅以湖面、亭台楼榭于四周,将传统的细部装饰与南方的气候相结合,造型轻巧灵动、形态优美;另外,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形式多不用对称,而以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来彰显自由的细部特征。二是注重意境的营造,融入生态理念。岭南建筑设计艺术在色彩上往往以浅色为主,兼辅青、黑、蓝、绿、白等基色,这些色调既能够增添建筑装饰的色彩效果,又能减少建筑的沉重感,也反映出岭南建筑色彩与地域自然气候之间的某种默契,增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融。传统岭南建筑设计多以人的活动为背景,尤其是在体现人的健康及归属感,利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建筑的迥异特点。如在园林设计上注重休闲与观赏,讲究建筑与景观的生态协调,开阔的绿化带,营造的大空间有助于夏季的凉风吹向后院,后院建筑相对密集,而利用小巷、天井、柱廊等来获得自然通风效果。三是注重对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体现。岭南独特的气候特点对建筑设计形式要求较高,既要防热、防稹⒎莱保还要具有良好的通风、遮阳、隔热效果。因此对于传统建筑中的人工环境的渗透,在具体设计上体现了建筑生态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综合运用。如岭南建筑常建在水面上,既能够将水体融入建筑设计风格中,又能够形成开敞的建筑空间,在自然降温中获得更佳的景观效果。
现代建筑造型中的空间处理手法
1.建筑造型中的空间处理
现代建筑在造型设计上多从空间的特殊性来构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如在建筑造型设计在红增加各种建筑形体的围合、穿插、交错等方式,在构建建筑形体比例和均衡、稳定性上、引入建筑韵律原则,从而获得明快、简洁、和谐统一的设计效果。对于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既有体形又有立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建筑体形是从建筑外形的比例、体量、尺度及空间上来展示,而立面处理则是从建筑体形进行深化。如岭南民居以庭院为核心,从院落的组织上绕院环列,采用敞厅、连廊、冷巷来保持室内通风,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空间组织结构形式。同时,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不同的建筑流派在处理手法上具有差异性,也表现在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上。如岭南建筑文化中的动态与创新相结合,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为例,从总体造型及空间布局来看,宾馆的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同是统一的,体型塑造简洁、室内外空间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并在文化意蕴的传递上,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视觉设计相糅合,从而形成典雅清新的艺术格调。另外,在宾馆体形布局上,尽量减少主楼的体量,以腰鼓形为特征来建立南北立面,从而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明暗面,外墙白色涂料,以及斜角形阳台所形成的阴影变化,酷似白天鹅展翅腾飞的建筑意境。总的来看,对于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统一中渗透变化,在变化中融入统一,从而为多数人所接受。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造型处理,既要从环境、文脉的梳理上来凸显建筑的个性,又要从建筑美学的运用中,利用主从、对称、对比、渐变、均衡、稳定、韵律等收费,吸取各类建筑流派的艺术审美,从而塑造出更富深意的建筑作品。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对比”是重要内容,也是在体现建筑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从建筑造型各要素间的对比形式来看,如大小、高低、曲直、方向、凸凹、开合、明暗、动静、繁简、轻重等手法。如广府民居以“镬耳”为特点来构筑,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挡风墙,镬耳式山墙此起彼伏,民居特色尤为壮观。同时,马头山墙也是岭南建筑的一大造型特色,其轮廓呈阶梯状,高出屋顶,富有变化。另外,与对比相对,和谐的统一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将不同的要素利用一定的关联来构成秩序、和谐的美感,从而获得艺术审美的有机统一。
2.建筑造型中的视觉构图
视觉效果是建筑造型设计中对建筑组合与构图的空间关系的衔接,也是体现建筑艺术审美的重要条件。建筑造型中的视觉问题,依据不同的视角和视距,在建筑内外空间设计上也体现出不同的效果。从建筑构图来说,建筑视觉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空间中的造型比例和尺度进行归化,从中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透视效果、光色效果、环境光线等,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的造型视觉构图中,往往从建筑的空透、轻盈、开放中来塑造“虚”,而以厚重、封闭、坚实来塑造“实”。以广州新体育馆为例,从体育馆的三个建筑造型的关联特点来看,整体视觉上呈现出白云山的曲线。在建筑局部立面构图上,以平和的流线型为主来贯穿整个建筑,使得“虚”、“实”相间、主次分明,进而将大自然的绿色融入建筑中,形成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可见,对于建筑造型中的“虚”与“实”,不仅可以通过立面的全虚或全实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还能够从表面材料的运用上来营造虚实视觉效果。通常对于粗糙而坚硬的表面显得厚重,而光滑细腻的表面显得轻盈。对于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的差异性,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要具体而定,古典建筑与近代建筑在外形上多样化,不必追求形体上的灵活对称,而往往凸显简单的几何形体。在立面处理上,近代建筑多表现轻快明亮,而古典建筑以厚重为主。
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外形处理
对于建筑外形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用及审美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渗透。从建筑史来看,对于建筑作品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其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展现。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结构与建筑造型设计来说,通常反映了建筑所有者的意识形态。独特的建筑空间及体形,既表达了统治阶级的威严,又透射出时代的艺术特色。如西方的教堂、纪念碑等建筑,在外形上一竖向尖塔为主,表现出对宗教神权的崇拜和追求。另外,对于寺庙建筑,与其说是物质形式美,不如说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同一时代下的不同国家、民族、区域下的建筑特色及设计流派,其风格往往迥异。岭南传统建筑多以造型的变换传递深长的意境,其魅力不仅表现在建筑外部形象的构造上,也在其色彩、装饰、及内部勾勒上表现精巧与绝美。同时,对于建筑形象的定位应该从辩证统一的思想中来看待,不能脱离建筑与其时代的文化,更不能脱离其自身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及城市文脉。我们从其他地域的经典建筑外形来看,尼罗河的干热气候及茫茫沙漠,造就了埃及金字塔的威严高耸;爱琴海的温热气候造就了希腊开敞式神庙;黄河流域及西北黄土高原的干燥造就了北方的窑洞建筑。再者,岭南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对于建筑形式及外观有其独特性。如深圳会堂主体三层与副体二层整体向外,斜面墙体仿佛变形的传统大屋顶,将高台、墙柱、屋顶形成三段体传统建筑韵味,彰显了中国味的新式建筑风格。再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从外墙材料选择上以珠江三角洲特有的红砂岩为主,对于中间主轴线采用玻璃幕,屋顶采用半圆拱方式,更显得地域特色鲜明又极富时代感。
结语
现代建筑艺术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设计,需要从特定的建筑环境中来渗透地域气候、文脉特色。对于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在建筑风格及造型艺术设计中,突破了对传统中轴对称的束缚,更多的渗透了新颖的构图设计。总体上,岭南建筑在混凝土及钢筋框架的运用中,通过架空层来重构建筑布局,以通透、虚灵为形体,融入开放、灵活、丰富的建筑形象。同时,岭南建筑在平面构思上,对于院落的围合串联并非固定,而是从坐向、空间、采光上打破传统实体墙的封闭感。从建筑视觉设计来看,对于建筑外形的构思以虚实对比为主,如对廊柱、凹阳台、窗户的运用,在通风、遮阳及隔热上彰显个性。对于材料材质的使用上,重质材料放在底座,轻质材料居上;在立面处理上,利用材料的粗糙与光滑来形成轻重感。另外,岭南建筑在外墙环境设计上,通常采用轻质、通透的材料,如玻璃、陶瓷灯;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倾向于明朗的淡色,增强了建筑外形的轻巧与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