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光电行业研究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07 手机浏览

光电行业研究范文篇1

光电产业竞争环境

光电产业是指采用光电组件作为关键性零组件的设备、器具及系统的所有商业行为所组成的行业。其大致可以分为激光、液晶显示、LED、光纤和光通信设备等。作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也在该产业的发展在出台了许多的政策。笔者将从竞争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其发展状况。

目前,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优势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基础优势。到目前为止,国内拥有一大批高等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等。它们每年都为中国的光电产业输送了数以万计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设立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占地达到50平方公里,同时在人才的集聚方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人才得以更加高效整合

二是技术优势。近些年来,中国在光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研究开发转换成为了有竞争了的成果,一举使得我国各学科细分门类更加齐全、科研实力也更趋雄厚国家。例如,长春光机所在应用光学、空间光学、航空成像、光栅技术和光电对抗等领域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地区的高等科研院所则是在激光加工、工业激光器、光纤传感器和光通信等科研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光电子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目前国际上来看是比较明显的,这一领域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也是中国光电子产业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的最为有利方面。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着重体现在产业基础发展健全,产业基地布局全面。首先作为中国光谷的武汉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其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三,光电子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已进入全球前五位。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长飞光纤光缆、烽火通信、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等。

其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LED为核心的光电全产业链布局,并且使研发和市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升了研发成果的转换和企业的效益。现已经形成了以广州、佛山、深圳、汕尾、东莞等城市为主的LCD和OLED产业基地,以东莞、深圳、惠州、江门等城市为主的LED产业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且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一半。

四是市场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首先在LED封装领域,我国占到了超过一半的世界市场份额;其次以华为、中兴和大唐为首的一批中国企业在世界光通信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新研发能力,且华为在通信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了世界第一位,其销售额接近三千亿元人民币;最后光电子产品应用领域较广,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中西部地区的通信光缆的升级改造为我国光电产品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五是政策优势,表现为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首先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其次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畅想,并鼓励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换和军工产品的民用化。而这些政策措施都将会促进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科研院所的光电产品研发积极性。

目前,光电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产业,受到了国家、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中国在LED的生产封装、液晶显示和光通信等领域在世界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仍然会发现很多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不均衡。我国目前的光电产业规模主要集中在LED生产封装、太阳能电池、液晶和光通信领域,但是在激光、光成像和高端光器件领域的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足,仍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产业链不健全。从产业价值链来看,光电子产业本身的价值链较长,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从中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潜力远未得到有效发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本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需求外溢。例如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的配套供应60%左右来自国外,而烽火通信科技公司的光传输设备中的国外配套30%左右。与此同时,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但是液晶生产线大多是引进自夏普和三星,造成本国企业的利润并不高。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衍生出来的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担当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满足大公司的各种需求,轻松的进入了大企业占重要地位的的生产链。大量的衍生企业不但满足了大公司的生产需求,优化了整个光电产业的生产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该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三是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目前我国是光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是在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仍有很多劣势。一方面是我国光电产品的核心组件大多需要进口,产品的加工工艺也很多来自国外引进。正是这些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导致了目前很多光电产品的生产加工仍然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其投资收益并不高,一旦发生恶性竞争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摧毁。另一方面是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转换能力还很不足,这就导致一些科研成果仅仅是理论数据,并不能有效的转换为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产品,相应地也降低了科研院所的创新收益。参考文献:

[1]徐爱民.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6.

[2]王琳.中国光电产业现状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展.激光与外,2006(36):818-820.

[3]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光电行业研究范文

裸眼3D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终极方向,随着光栅、指向光源、全息、体显示等裸眼3D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与消费方式,同时手机、广告、展览、军事、医疗等先行行业对于裸眼3D显示也有着极其迫切强烈的应用需求。

而究竟何为裸眼3D,缘何如此吸引大众关注呢?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梁发云解释说:裸眼3D技术是一种采用视差障壁技术、柱状透镜技术或者够通过一定间隔重叠的两块液晶面板MLD技术,实现在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情况下,观看图像及文字时呈现突出屏幕的3D效果。裸眼3D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台式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计算机显示器、3D广告机、移动3D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立足国需服务产业

梁发云200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先后在国营企业、船舶重工集团研究所、高新技术企业任职。随后在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研究团队在裸眼3D技术、机器人立体视觉交互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近2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2012年12月16日,江西省教育部门在南昌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裸眼3D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结论为,项目研究内容及成果丰富,创新性明显,在裸眼3D技术参数评价方法和自动多视点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这一成果研究的光学差分式裸眼3D技术可以作为图像、视频、文字的视觉接口,广泛应用于图文显示设备。在攻关过程中,梁发云团队使用光学差分板固定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或后面)构成前置式与后置式的裸眼3D液晶屏,液晶屏是用TFT-LCD作为图像显示单元,左右眼图像分别显示在奇列和偶列构成的亚屏幕上,其光学差分组件改变图像显示单元上的左右眼图像传输光线,在观看区域会聚后形成左右眼独立视区,双眼接收到各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图像,从而获得立体视觉效果。

技术的关键在于裸眼3D光学机理的研究、光学差分组件参数的计算仿真及其设计加工和组装。成果中的光学差分组件使用液晶技术加工制造,液晶层的厚度控制在8微米,使用电极上的动态驱动信号使液晶分子产生扭转形成电子光栅,从而产生3D光学差分效应。而在电极无驱动信号时,光学差分组件处于不工作状态,不对光线进行调制,使得LCD屏兼容于2D显示。

通过攻关,他们提出了亚屏幕分区、独立视区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理论,完善了裸眼3D技术的光学机理研究;探索了立体度参数及相应测试方法,完成裸眼式3D显示器的质量评价和视觉特性测试研究;提出一种具有特色的不同于柱透镜原理的自动多视点技术实现方法,在眼睛识别与跟踪算法和播放软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并研制了视差分离光学板,开发了前置式和后置式的多种规格尺寸的裸眼3D显示器样机:样机能形成左右眼图像完全分离的独立视区,满足裸眼观看3D影像的要求。

他们的成果完善了裸眼3D技术的光学研究,研制了裸眼3D显示器,具有良好的3D视觉效果;研究了裸眼式3D显示器的技术质量评价方法及测试仪器,为技术质量测试和建立国家标准提供了依据;自动多视点技术的研究充实了裸眼3D技术研究的内涵。

“裸眼3D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在光学机理、技术质量评价及测试、自动多视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技术性的研究成果可产业化推广,与光电显示技术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产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创新前沿领航发展

裸眼3D技术是光电显示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多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为了凝聚研究方向,在光学机理、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视觉特性、3D图像与视屏信号处理方法、微电子3D电路、3D传感器、虚拟图像、3D人机交互等领域加强研究,梁发云组建了裸眼3D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目前承担了厅委重点科技项目和产学研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承担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的产业化研究。为此,研究团队成立了南昌兴亚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裸眼3D技术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

身为科技领军人的梁发云,不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垦荒者,在科技创新上持之以恒,克服经费和设备短缺等困难,坚持研以之致用,在科学技术的原野上无惧无畏地探索与开拓;而且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因为他深知要想有长久不竭的发展动力,技术能力和真才实学在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梁发云在科研中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目前已毕业的8名硕士研究生都就职于大型企业和研究所,6名在读研究生继续钻研3D技术的纵深问题。

“裸眼3D技术是新型显示技术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科技部“十二五”计划专门规划了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目标。3D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特别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裸眼3D技术在平板电脑、手机、监控、广告机、车载等产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市场容量巨大,产业链的产值每年上千亿。”梁发云说。

最后,他向我们描绘了裸眼3D的蓝图:随着3D市场的启动和逐步普及,3D影视作品将加快生产步伐,使大部分的影视剧及视频节目开始采用3D技术拍摄发行,3D动漫领域也将形成巨大的产能。裸眼3D技术的影像产品适合于中小尺寸的家庭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监控设备、楼宇广告设备、车载影像设备、便携娱乐影音设备、通讯设备等,产品模块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裸眼3D技术的应用体系非常广泛,可以形成不同尺寸规格、功能多样化的技术产品,丰富用户需求,促进产业链发展。

光电行业研究范文

2017年2月16日,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接待了重量级科研团队――中国著名功能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教授及其课题组一行11人的来访,在对华莹电子现有光学晶体及器件领域的研究生产进行现场观摩后,李勇总经理携相关材料、器件研发人员与院士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技术交流及合作洽谈。

华莹公司是一家有着30多年产学研经验的科技型企业,在非线性、压电类晶体及微声器件制作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企业现建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研发实力雄厚,产业化能力强,具有协同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良好合作基础。

在学术交流中,祝世宁院士首先介绍了其团队成员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在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和功率激光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最近热点量子通信纠缠态双光子光源器件方面的研发;胡小鹏教授作了介电超晶格材料原理及制备工艺的介绍;赵刚博士作了非线性光学晶体质量国内外的差异比较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李勇总经理介绍了华莹的历史沿革、研发力量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非线性晶体制备能力及国内最先进的微声器件芯片线的投产情况,获得了祝院士一行的热烈响应。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在非线性晶体研究方面,应发挥各有优势,形成互补,实现共赢。李勇总经理代表华莹公司正式邀请祝世宁院士为华莹电子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作为华莹智囊团的一分子,为国家量子通信器件、激光显示器件和激光器等基础研究作出指导和贡献。在交流过程中,祝世宁院士及课题组成员详细回答了华莹团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表示在非线性晶体性能测试、光器件制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公司大力的技术指导和人力支持,尽快在华莹电子建立南京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

在李勇的陪同下,祝院士一行对华莹电子产品陈列室、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晶体材料部和微声器件部进行了参观。祝院士一行对这些年来华莹电子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对先进的晶体材料和微声芯片生产线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一天的交流,p方收获满满,更安排了后续更多的实质科研互动。向国内优秀科研团队借力,华莹电子沿着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道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