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6篇)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1
【关键词】陈设艺术;室内设计;地位
前言:陈设艺术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出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功能性需求,更体现了人们对审美文化的追求。由于陈设设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人们对于陈设设计的概念和应用不是很了解,尤其在文化及艺术上的差距还很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装饰品加工行业逐步兴起,琳玻满目的陈设设计品使得人们的选择更加有广度。
一、陈设艺术设计基本概述
(一)陈设艺术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涵盖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艺术,是对生活环境的艺术化设计,更明确的解释是以建筑作为划分界限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它体现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然而,陈设设计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式可设计出功能合理、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营造出不同的室内氛围,进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微观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面、墙面、顶面所围合的有限空间内构造、装饰等一系列设计。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艺术为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对物质追求与精神享受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包括三个部分:室内空间设计、装修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是对空间进行规划和调整,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空间需求,并达到个性化的空间布局。装修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界面进行维护和美化装饰的一种行为,是在满足人们对于空间样式为前提条件的对于界面形态的塑造。其中,陈设设计则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把室内可移动的要素,例如家具、植物、陈设品等进行统一搭配,创造出空间的舒适与个性。由此看出,室内设计三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过程中,各自发挥其自身优势及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打造室内设计中统一中求变化的完美空间。
二、陈设艺术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一)陈设艺术设计中各要素文化价值
织物在现代陈设设计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备受人们的青睐。从窗帘、床罩、沙、地翻壁挂、帷幔及各房间的家具蒙面,织物除了具有遮蔽、隔声隔热、调节光线等作用,还能通过它的色彩、纹理和性能的丰富乡样性柔化室内装饰中生硬的、冰冷的线条,分割室内空间,使室内居室环境显得温馨舒适和富有人情味。
家具是室内环境中具体功能的主体,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产物。家具的尺度、比例等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家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直接影响着室内空间氛围营造,因此,家具的设计、选择和布置是室内陈设设计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受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家具的形式千变万化。
装饰艺术品作为室内装饰的要素之一,如果它的品质低劣,那么也会影响到室内环境的品质。其次,装饰艺术品可以强化室内设计风格或地域特色,如东南亚风格中,室内装饰多以天然木材、石材、藤为主,并配有浮雕、木梁等装饰。若在室内摆放一些带有岛屿特色的精致艺术品,则更能贴近自然与原始风味。在某些具有民族特性的室内空间中,可以选择代表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作为装饰,且能更加增添室内的独特韵味。
(二)不同设计因素对陈设艺术设计的影响
室内装饰环境中色彩的应用无处不在,大到天花、墙面、地板、家具,小到艺术品等,都能影响到空间的氛围,但是不管室内的物品多么繁多,一定要首先确定室内装饰空间的主色调。
(三)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特色
中国的书画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成为中国传统装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东方气质和神韵,在中国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中国书画作为最具表现的民族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运用在现代装饰中。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壁挂、卷轴、扇面、屏障等。它不仅可以使室内空间充满艺术气息,还能体现出使用者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
三、陈设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价值
(一)陈设艺术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室内陈设设计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协调与统一性,一个完美的居室空间设计是利用织物、家具、陈设艺术品、绿化、灯具等要素通过在造型、色彩、材质、风格等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视觉上得一致性,营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室内氛围。它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和统一。
(二)陈设艺术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
在室内居室空间中,由于墙面、地面和顶面所围合的一次空间在结构上是很难改变的,有时不能发挥空间的功能特色和使用率,再者人们对于空间的功能需求是复杂和多变的,一次空间很难满足使用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合理利用陈设设计进行二次空间的物理划分是十分必要的。在局限的三维空间中,合理利用陈设设计要素对空间进行“虚”的间隔,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空间限定,从而改善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空间的区域性和联系性,并充分营造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空间。
四、结语
今后,对软装设计师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与规范,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对其它文化及艺术门类有所涉及,还要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在追求人性化、生态化设计的今天,陈设艺术设计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业闻:《现代室内陈设设计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照明艺术;光环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77-01
照明艺术是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完善建筑功能、营造室内空间氛围、强化环境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物内的自然光可以提供环境照明,以减少电光源的使用,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想成功地利用自然光进行设计,就应将光线用在需要的地方,同时也要避免明与暗或者暗与明之间过渡的变化,产生眩光,让眼睛很舒服;而室内灯光设计不仅可以营造空间气氛,而且能够传达不同的空间表情,就好像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各种音符,充分利用好灯光的作用,可以使整个室内环境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乐章。所以照明艺术与绿色艺术成为了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日光照明
天然光光线均匀、光质好、照度大,所以作业环境的光应尽量利用日光,室内日光照明是通过天窗和侧窗接受户外光线的,因此对这些部位的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侧面采光设计形式
由建筑物的侧窗采光,对于楼房建筑除顶层外;一般采用此种形式。它可以由建筑的一侧,也可以由两侧和多侧同时进入室内,使室内光线充足,便于工作、休息、娱乐等。因此一般建筑多采用单向侧光或双向侧光,其特点是光的方向性强、结构简单、经济,但光线不均匀,有阴影。
(二)上部采光设计形式
建筑为顶部采光的很多,有公共建筑的顶部大面积采光,也有居住建筑的小面积顶部采光。利用各种天窗或屋顶高低错落进行采光,做成玻璃顶棚或格栅顶棚的形式,其特点是采光量大,效均匀,结构一般较复杂,造价高。
(三)综合采光设计形式
有一些大型宾馆,娱乐设施,设计有大的内庭院,故内侧采用玻璃顶棚采光,而外侧则采用侧面窗户采光。?所以使用侧面和上部采光,是比较理想的采光形式。
二、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的光的构成、光的分布、光的明暗对比关系及光色等表达室内需求气氛,形成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达到眼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照度适宜
营造一个格调高雅温馨的家居环境,需要把握空间照明的原理,精心挑选设计适当的照明设备,悉心研究光线,环境和人的心理的相互关系,照度的确定既要考虑视觉需要,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能性和技术上的合理性。
(二)照明均匀、稳定
照度表示的是光的数量,但除了光的数量外,还必须注意光的质量。新技术的应用为室内灯光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得作为技术载体的灯光能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衡量光的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照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匀性一般指照度均匀和亮度均匀。稳定性是指视野内照度或亮度保持标准的一定值,不产生波动,光源不产生频闪效应,否则眼睛需随照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瞳孔大小与明暗适应,增加了视觉器官的额外负担。例如在商业照明中,展示样品需要突出和美化,照明的均匀、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普通的商店需要均匀的,明亮的照明即可,这样可以让商店的布置较具灵活性。
(三)考虑光源的光色效果
光色效果是衡量光的质量的又一因素。不同的光源所产生的色温不同即光色不同,光源的光色包括色表和显色性。所谓色表,就是光源所呈现的颜色。如荧光灯灯光看起来像日光色,高压钠灯灯光看上去像是全白色;当不同的光源分别照射到同样一种颜色物体上时,该物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色彩最具表现力,人们通过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四)防止眩光
产生目眩的光称眩光。眩光多来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眩光刺激眼睛,防碍视力,造成不舒适的视觉条件,例如学校的一般教室,白天有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就足够了。所以窗户附近的照明可单独控制,在有充分的自然光时,不要开灯,如必须开灯时,要避免灯具的眩光进入视野。视野内有过亮的光源会引起不舒服、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应尽量加以避免灯光的明与暗或者暗与明之间过渡的变化,产生眩光,让眼睛很舒服。
不同的照明设计所创造出的光环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这些都要求设计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利用光线表现室内空间的各种元素。注重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是照明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绿色照明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自然光,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3
从传统”到现代”
传统陶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使用的需要,是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陶艺仅有的实用功能,开始塑造多种多样的陶器造型,并加上简单的装饰,直至后来通过泥釉及火的艺术寄托着最原始的美丽,渐渐的传统陶艺发展成为了实用功能和欣赏功能兼备的艺术品。中国陶艺文化博大精深,例如唐代的唐三彩,明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紫砂壶等。
传统陶艺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容器,这种容器的制作有着规范的技术,精细的做工,容器造型规整对称。传统陶艺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凝结成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文化、情感追求、民族精神与力量。
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陶艺家的制作受到了制器”的限制。与传统陶艺相比,现代陶艺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融入的现代潮流思想,开始重视创作者的思想与审美,包涵了丰富精神内涵。现代陶艺使陶艺家不再受制制器”的执念,创作过程更加自由,随性。既可以在传统陶艺设计领域里继续发展,又可以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想象力,让传统陶艺涉足其他艺术领域,如室内设计、雕塑、装置等。
中国陶瓷艺术经久不衰,现代陶艺都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做出的努力和创新。现代陶艺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艺术审美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现代陶艺独有的风格特点。与传统陶艺截然不同,现代的产生与发展在现代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现代陶瓷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化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
现代陶艺与室内设计
现代陶艺独有的文化特性和物质特性是它融入当今室内设计的基础。现如今重装饰,轻装修”成为室内设计的主流趋势,而现代陶艺在室内装饰上的功能得以体现,美化室内空间,并作为具有品味的室内设计的必需品和点缀品,它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代陶艺的精神内涵和形式美俨然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文化的载体。现代陶艺与空间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在空间环境中起到了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室内空间融入现代陶艺装饰元素,可以提高室内环境在审美认知上的艺术氛围。
陶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与现代陶艺这二者的结合,丰富了现代陶艺参与室内设计的创作手段和方式,使室内设计更加个性化,提升了室内的空间品味与内涵,突显了现代陶艺对于改善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丰富了室内设计的表现语言和形式。
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心里感受。”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曼说道。现代陶艺的丰富色彩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对营造舒适美好的空间环境以及调节人们心理感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的肌理纹样也会给人们造成不同的视觉感受。陶瓷的成型是从柔软的泥坯开始,泥土自身的文理和质地造就了陶艺自身特有的装饰。还有,陶器表面的釉料经过烧制,也会产生无法预想的色彩与肌理。这些都给人产生了心理或者视觉上的享受。审美经验和视觉质感是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把陶艺的肌理效果恰当的运用到室内环境当中。除此之外,陶艺不同制作材质的运用也会对室内空间环境造成不一样的装饰效果,现代陶艺在制作过程更加的大胆有创意,卷曲变形的泥片、自然塌陷的泥巴、自然干裂后的泥体以及制胚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这些陶艺独有的特性形成了自然,质朴的现代陶艺。
结语
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延续,陶艺源于生活,又在艺术领域中独立发展,它的艺术特性与室内空间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陶艺作品就是室内空间环境营造的重要元素。但是,要想使现代陶艺与现代的室内空间环境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就要考虑到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风格特点和空间功能需求,并使现代陶艺在造型色彩等方面与其相协调。如今,随着艺术文化的普及化发展,生活中的陶艺作品已随处可见,其艺术形式也丰富多样,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增添了新的设计元素和内容。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4
一、室内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念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人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把室内环境和人们居住行为进行系统的规划,不同的装饰模式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交活动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的,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1、实用性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美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室内的使用需求,因此,室外空间中的椅、凳、垃圾桶等设施设计,既要造型美观,含有文化特色又要合乎人机关系,达到指引人们行活动的目的。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之间含有辩证关系:设计理念对于环境设计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优秀的环境设计可以引导人们改进环境观念和设计观念,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要以实用性为主,人们只有在自身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周边环境的欣赏中去。从这个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实用性要先于美学享受。
2、多学科性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系列学科的综合体现,用到学科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外设计、美术以及工程结构技术等等。多学科性是影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感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它是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并糅合,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广泛性和丰富性,是一项完美的艺术设计成果。
3、多层次性
首先,建筑室内空间装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是使用功能,要采用合适的物质结构来完成特点环境的布局,在使用上有着便利、安全、舒适、美观、经济的要求,不同环境适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也会存在差异。其次,要整体的环境布局要满足人们优美舒适的感官要求,要根据住户的审美观,选择最佳的装饰风格。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工作,要体现出层次感,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4、关联性与统一性
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环境设计的关联性与空间的统一性,达到整体感官的效果。首先,环境艺术设计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小到一间居室,大到一座城市,每一个环境最终都会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把它包容进去。因此,所有的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这就决定了环境设计空间具有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空间特性。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每个小物件的设计都要考虑它对整个室内设计的影响,要保证建筑空间内设计的统一性。
三、美学原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设计的整体性
室内造型是一个完整的而相互和谐的整体。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天花板的造型、墙壁的造型、家具的造型,要有统一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室内环境设计要体现出整体布局的和谐性,这是由室内各装饰品、装修物之间的联系度所决定的。在选择室内天花板、墙壁、家具时,要保证它们风格的统一。色调的搭配、装饰物的种类都会影响到室内的整体感官效果。要保持室内空间内所有物体都存在一定的、无形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繁杂零乱的堆放。
2、室内造型的类别
室内造型分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主要是以建筑物的构架为主要范围的造型,以及装饰结构中所需要的造型。如为了将建筑物中的梁柱等结构遮挡起来的造型,以及装饰间隔等所需的造型。通常这一类结构性造型多数都处理成较为简洁的形体。装饰性造型是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增加室内的装饰气氛,而在吊顶面、墙面、以及室内的视觉中心处设置的格调、有韵律的造型体和面;或者以家具、固定设置和摆设为主要对象的造型。
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艺术结合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
4、当代设计中美学理念应用列举
在当代美学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还是全球性的。日本着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竞技馆,尽管是一座采用悬素结构的现代体育馆,但从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确实可说它既具时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筑风格的某些内在特征;阿联酋沙加的国际机场,同样的,也既是现代的,又凝聚着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它不是某些符号的简单搬用,而是体现这一建筑和室内环境既具时代感、又尊重历史文脉的整体风格。这些建筑在设计时,不仅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进行了考虑,更是成功的把美学观念融人了其中,从侧面烘托出了历史建筑的艺术美。
四、结束语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现代设计意识;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艺术中的现代设计意识分析
所谓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的外部空间,但是如果继续深究,环境的含义就更具综合性,不单单是指具体的外部空间和事物,也包含了空间和人之间的关系。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们深入研究理解环境的具体表现。所谓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有意识地改造环境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应了人们越来越高的环境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展示了人类建筑独特的发展历史。而现代社会越来越成熟的现代建筑使环境意识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传统的建筑意识和建筑形态无法很好的适应飞速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建筑要求,因此先进的环境意识就被提出来以期达到新的建筑目标,这就需要更新的手段、更新的技术和更新的材料。如今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而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缺乏人情味,自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过度消耗,而电子产品也带来了一定的视听污染。如果任之发展,终有一天会使人类自食恶果。因此人类不得不对这些环境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人们开始将保护环境、创建环境艺术和提高环境质量当做一件头等大事来看待。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实际上就是人类对环境意识的一种实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设计,而到了现代社会,它才真正大放异彩,上升到艺术设计的高度,和其他学科相互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总而言之就是人类在进行空间环境的构建时不断创造美的过程,将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是多元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存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包括:高度的艺术性、综合性、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
二、环境艺术中现代设计的应用
1、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1加强体现室内空间的个性,赋予空间价值
一般来说,空间应达到舒适美观的效果,特殊的空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内涵。因此,室内环境中的陈设物品、装饰物要符合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室内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增强室内设计风格,烘托室内空间环境的整体意境。在对室内环境的陈设进行设计时,可以让陈设物、装饰品的风格与室内风格有少量的不同,利用对比的设计手法使视觉具有一定的冲击性,若能够运用好这一对比关系,定能打造一个新颖、奇特的空间环境,出奇制胜。这就需要在进行陈设设计时注意两点:一是控制与整体空间设计风格迥异的陈设物数量,采用极少数、起点缀作用就好,不宜过多;二是控制部分体积、面积,使风格不同的陈设物只占整体设计的小部分,并保证它能处于大面积设计风格的控制范围内,使之协调、统一。
1.2强调室内环境与陈设的整体化艺术
体现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性和装饰性需求,突出其风格,需把握空间、造型、管线、色彩间的虚实、衬托关系,协调家具、家用电器、器皿、装饰物间的关系,利用空间对陈设品创造出明显的层次变化,如在室内环境中占大比重且构成室内环境的重要部件家具。家具分为实用性家具与观赏性家具两种,实用性家具包括:坐卧性家具与储存性家具,沙发、柜子、床等;观赏性家具包括屏风、陈设架等。家具不仅实用性强还能用来分割、组织空间,形成特定的风格。比如中式风格,用博古架与屏风来分割前厅和客厅的空间,满足了功能性需要求也起到了装饰作用,体现了中式的装修风格,因此,在做陈设设计时,首先是满足人对它的使用需求,再是满足对它的装饰需求,按形式美的原则考虑家具的尺寸、比例、色彩、质地和装饰效果等,以达到突显整体设计风格和室内环境总体统一的设计要求。
1.3强化地域性空间环境、体现个性化设计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间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存环境背景,产生不同的地域特色,装饰手法、风格也不一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两种文化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中国文化秉承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讲究对称、端庄、温文儒雅的文化艺术,在陈设设计中有极高的审美品质。室内设计中多采用字画、屏风等民族文化鲜明的物品进行设计,较多使用朴素的木质、有流光感的金属、沉重且具有灵性的石头等材料,加上富贵华丽的施工工艺,展现其独特的风格,完美和谐;而西方人崇尚自然、伸张个性的文化,在设计装饰物是更注重写实性的描绘与自然化的塑造,如壁画、壁纸、壁炉、吊扇、纱帘、欧式立柱、浮雕物等,构成了独特的西方装饰风格。因此室内陈设设计可以通过具有装饰性陈设品本身,感受室内环境空间文化一精神性因素的存在,感受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体现地域性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
1.4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城市里高楼林立,大多采用的都是玻璃幕墙和光滑的金属材料等,但是这种结构空间过于冷漠、压抑,这时人们对悠闲的自然界有了强烈的追求和欲望,把植物、纺织物、家具等陈设物融入其中,使钢筋混凝土建筑室内环境充满了活力,显得亲切,柔和。人们在观察室内环境的色彩时,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放在面积占有率最大的色彩身上,所以陈设物的主体色彩由室内的整体环境决定。
家庭的室内陈设布置受到室内面积、建筑程度、人口等许多问题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家庭室内的陈设布置应从一个家庭的实际居住情况来决定,合理摆放生活必备设施的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使家庭室内居住环境舒适,布置美观、统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满足室内环境的功能需求,舒适、实用。室内陈设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需要从居住和休息区域、做饭与就餐、存放衣物、室内摆设、学习和休闲娱乐、会客等区域体现,首先需要创造出一个舒适实用的室内环境,保证居住与休息的功能需求。因此,室内布置需要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
布局完整统一,风格协调一致。陈设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室内陈设与整个室内环境相匹配。布局的主要风格需要根据居室的客观条件和房主的主观因素,如房主的性格、爱好、职业、兴趣等来决定,围绕这些因素,对室内的装饰物、陈设品、设材的搭配、装饰手法作出合理化的安排。因此,室内陈设设计虽追求基调一致,但是室内布置因人而异,风格千变万化。
器物疏密有致,装饰效果合理。做为家庭室内的主要器物家具,它其实占据了不少活动空间,所以需合理安排它的摆放位置,使所有的陈设品能够均衡、疏密有致。在布置上需有对比、层次分明、切记不可堆积在一起,没有空间感。室内装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精神享受与审美要求,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装饰陈设不必追求高贵、豪华,应该朴素大方、舒适美观。
2、剪纸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剪纸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的镂空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镂空手法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这一手法的灵感来源于剪纸艺术的镂空设计,是中国园林设计对剪纸镂空设计的经典运用。剪纸的镂空手法在园林设计中转化为花窗的透景手法,花窗的透景营造出了园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美感,花窗的造型正是来源于剪纸的镂空图案,有圆窗、方角窗、八角窗等形状各异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的镂空图案等,增加了园林的古典氛围。
剪纸艺术的寓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剪纸艺术有富贵吉祥等寓意,园林的门窗、庭院在设计中采用剪纸的美好象征,在园林景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莲花、牡丹、竹子、祥云等图案,这些图案的运用来源于剪纸艺术的美好寓意,例如,花朵代表富贵,松柏代表长寿,竹子代表高洁等美好寓意,这些寓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正是继承了前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按照前人的情愫设计出精美绝伦的古典园林。
剪纸艺术的构造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通过镂空产生的朦胧意境,是在剪纸的镂空剪刻手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园林通过花窗的透景、过滤,使物象变得若隐若现,打破单调的布局,让人产生一种朦胧美,游览者的脚步跟随透景的变化不断移动,提高了游览的兴趣,营造了景致的氛围,这正是在剪纸艺术的启发下才产生的效果。
2.2剪纸艺术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常常将复古与现代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在我国很多的旅游景点设计中,都会看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剪纸艺术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在古都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一条街的景观设计中,剪纸元素是非常常见的,园中的一些小亭子、路灯、路牌等都刻有剪纸图案,不仅增加了美感,更衬托出古都西安的深厚历史底蕴。
剪纸艺术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景观设计手法多样化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剪纸艺术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也有体现,尤其是在有古都性质的城市,在这些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剪纸的元素,例如路灯上,路标上,广场设备上会有剪纸的镂空图案,这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烘托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剪纸艺术在建筑景观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世界性的大型会议在我国举办,在外国人印象中,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许多会议的建筑设计和剪纸艺术相结合,赢得外国友人的称赞,例如在前几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国对波兰馆的设计就采用了剪纸艺术的元素,为参观者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三、加强现代设计意识的方法
我国涉及环境艺术设计这个领域的时间并不长,大体时间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而且绝大多数是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成果,并结合了中国的社会实际发展起来的。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时间并不长,整个体系并不完善,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方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大体上形成一套非常严密的体系,建筑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使用而建造,甚至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虽然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借鉴了相关经验,但是没有很好的统一性,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立性过于明显。其次,发达国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上有很强的优势,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慢,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没有走向多元化。最后,发达国家已将环境艺术设计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项目去完成,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总体氛围并不充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起步晚;其次,设计系统中的部门没有很好的协调性;最后,我国建筑行业依旧存在一定的官僚作风。事实上,环境艺术的设计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包含了多种学科在内的艺术学科,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人们的工作环境进行创造和加工的过程,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只有充分培养现代设计意识,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最大化。具体而言,环境艺术现代设计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坚持以为人本的设计思想
现代社会中,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利用建筑设计方法来实现技术的突破,使建筑更加具有人情味,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需求。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其进行仔细充分地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坚持以人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从而使设计本身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应用意义。
2、坚持将生态设计融合进来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包含了多项内容,比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雕塑、壁画、小品等。但是无论哪种单体设计都不能离开整体环境,必须和整个环境相适应,尽量避免影响或者破坏原有环境的现象。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一个重点把握的对象,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将艺术和环境完美融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为了设计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作用,只有将生态环境和艺术设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才能使建筑突破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走向舒适型和生态型。
3、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之所以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不少便利。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电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电脑,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从而使设计周期不断缩短,而且独创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也更加鲜明。
4、重视保护文脉和民族传统
环境艺术设计从本质上讲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将民族文化点点滴滴地渗透进设计中去,并将自然和社会的多元化本质与其进行融合从而使设计的思路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现代化的设计意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和建筑需求,从而使城市化的进程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于雯雯,王利君.探研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82.
[2]伍迪.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4.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篇6
在生态文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得益于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理念也在不断的融入,这无疑对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环境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就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切入,着重探讨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群体生活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领域中独立的学科,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一致认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更为细致,在室外环境设计方面更倾向于整体性,其根本目标是对人类活动整体空间进行整合。在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降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概念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形成了一套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思想意识与观念,这种观念来自于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对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起到宏观指导价值的观念。我国生态文明观最早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提出来的,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指导理念作为宏观依托,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该观念得到确认与实施,并在随后的几年内逐步深入人心。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从五个层面对生态文明观进行阐述。①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从事生产与生活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就必须要对资源与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包括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等,落实生态文明观念;②在生态文明观念的指导下,人类需要尽可能的避免自身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多的影响,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量,做好污染物的处理,避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破坏水资源、土壤与大气;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观,那么企业必然能够通过一系列技术的革新,完善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污染的缓解,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④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府需要起到宏观监管作用,从制度上对相关企业、机构的生产过程进行约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会遭受人为活动的破坏与影响,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活环境;⑤生态文明观是一种契合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观念,需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推广与普及,让全体人类都能够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2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人类对于社会生产活动实践中产生的理解,而且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生产活动实践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设计,一个是室外设计,其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往往会更多的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模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室内空间的同时,让室内与室外环境更好的沟通。室内环境设计也能够体现空间环境系统,生态建筑模式是紧随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推进。为了更好的契合生态建筑的基本模式,满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需求,需要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更多的考量建筑生态、环保以及健康,这属于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也就是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实现生态建筑模式的时候,可以将建筑周边环境、区域性气候特点、自然环境特点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再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基于生态学角度与可持续发展视角,将环境、自然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在满足社会公众群体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多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投入,设计简洁明快的室内风格,达到节省材料投入的目的,以更好的契合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例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采用简约主义风格,不仅能够更好的体现室内空间布局,降低复杂的室内环境给予用户的冗杂、沉重感觉,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还可以更多的利用绿色植物或是室内与室外空气的连通,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室内空间,让用户在住宅中便能够与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
2.2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室外空间设计相较于室内而言更为复杂,因为室外空间布局相对较为空旷,生态文明观念的应用需要体现的方面较多,尤其是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与土地生态的合理利用、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气候条件的完美契合等联系在一起。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更倾向于环境绿化空间功能的实现,这无疑对土地合理利用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保证在设计中能够体现生态与环保的观念,也需要体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此外,在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的时候,需要将自然景观、生态链作为首要考量的问题,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涉影响其发展,同时在设计中需要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好绿色植物的规划与种植,尊重生物多样性与本土环境的保护,避免大量的资源耗费。室外环境设计的关键在于体现生态文明观,而且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内涵得以充分的体现。
3结束语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密不可分,设计师必须给予生态文明观角度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287-289.
[3]汤少哲.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6,(7):130.
[4]王子玮.关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