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4-27 手机浏览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

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2022年3月26-28日,国际生态景观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将在西安联合举办2022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健康持续”绿色发展”环境友好”风景建筑”和谐共生”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人居环境改善与城市绿色发展提供科学解决方案。27日下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将联合相关单位主办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会议邀请了相关院士、专家围绕研讨内容作主旨和专题报告。

一、日程安排

3月26日(星期五),会议报道(地点:曲江国家会议中心)

时间

序号

议程

地点

3月27日

(星期六)

1

9:00-9:20

领导致辞

一楼芙蓉厅

2

9:20-9:30

茶歇

3

9:30-10:10

主旨报告1:长江水生态发展与城市绿色发展

报告人:夏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楼芙蓉厅

4

10:10-10:50

主旨报告2:题目待定

报告人:鲍达明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

5

10:50-11:30

主旨报告3: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

报告人:谷树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6

11:30-12:10

主旨报告4:绿色发展与陕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报告人:洪增林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教授

7

12:10-14:00

午餐

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地点:三楼306会议室)

3月27日

(星期六)

1

14:00-14:30

专题报告1:中国矿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关凤峻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

主持人

沈镭

洪增林

2

14:30-15:00

专题报告2:题目待定

报告人:李志忠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

3

15:00-15:30

专题报告3: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特色空间管理与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报告人:王英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4

15:30-15:45

茶歇

5

15:45-16:15

专题报告4:全国自然资源要素观测体系建设进展及发展动态

报告人:刘晓煌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科技外事处处长

6

16:15-16:45

专题报告5:绿色矿山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立的统一

报告人:李荣西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

7

16:45-17:15

专题报告6:北京系列卫星在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报告人:王智勇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8

17:15-17:45

专题报告7:以生态可持续为导向的城市景观

报告人:夏源阿特金斯中国区副董事

9

17:45-18:00

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地点:三楼308会议室)

3月27日

(星期六)

1

14:00-14:20

专题报告1:生态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滨水空间设计实践

报告人:吴翠平GVL怡境设计集团中南广州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

蒲明辉

2

14:20-14:40

专题报告2:城市社区绿地空间研究进展

报告人:胡一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

3

14:40-15:00

专题报告3: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古城复兴与传统民居现代传承

报告人:徐健生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有限公司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4

15:00-15:20

专题报告4: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古城复兴与传统民居现代传承

报告人:朱小利重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5

15:20-15:40

专题报告5:城市的生态进化——关中平原森林城市群的规划思考

报告人:贾毅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6

15:40-15:55

茶歇

7

15:55-16:15

专题报告6: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以宁波市为例

报告人:周宗起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副会长

8

16:15-16:35

专题报告7: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

报告人:叶丽娟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景观分院总规划师

9

16:35-16:55

专题报告8: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规划探索

报告人:罗隆诚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土规划中心主任

10

16:55-17:15

专题报告9: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认识与思考

报告人:菅坤坤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

11

17:15-17:30

总结

二、组织机构

(一)2022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

主办单位:国际生态景观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园冶杯组委会

联合主办: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国际绿色建筑与住宅景观协会、国际设计师联合会、亚洲园林协会、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指导单位: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西部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院、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分会、北京城市学院、西安市设计师协会、中国风景园林网、国际设计杂志、《照明》杂志

协办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调中心、奥雅纳、阿特金斯集团

(二)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

指导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主办单位:陕西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文理学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

中国-上合组织地学中心卫星遥感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西部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院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分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

(三)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

指导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主办单位:陕西地质调查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上合组织地学中心卫星遥感研究中心

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陕西三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三、论坛地点

论坛地点:曲江国家会议中心

论坛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汇新路15号

报到地点:西安皇苑华美达广场酒店

论坛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南五路雁南五路与汇新路交口(紧邻曲江国家会议中心)

参会人员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期间用餐由会议统一安排。会议不设接站,请参会代表自行前往酒店报到。

四、到曲江国家会议中心交通路线

(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到达

1.机场巴士曲江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上车,华美达酒店下车,步行约180米到达曲江国家会议中心,全程约62分钟。

2.乘出租车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车费136元左右。

(二)西安北高铁站到达

1.乘地铁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下车,C口出,步行约180米至会展中心公交站乘坐161公交车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站下车,步行150米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全程约64分钟。

2.乘出租车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车费134元左右。

(三)西安火车站到达

1.西安火车站步行310米至火车站西站公交站乘坐608路或616路公交车至北大街站下车,步行330米至北大街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下车,C口出,步行约1100米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全程约62分钟。

2.乘出租车至曲江国家会议中心,车费24元左右。

五、温馨提示

1.因曲江国家会议中心不能提供住宿,推荐到附近的亚朵酒店(西安大雁塔曲江会展中心店)住宿,电话:029-89556655。

2.请各位代表及时将往返交通及住宿信息反馈给会务组。

3.请参会人员严格遵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4.饮食过敏和禁忌请在报名回执备注栏填写。

六、会务联系

1.联系人:

徐勇13468846173何元方18629561495

陈宁18629070827

2.请参会人员将参会回执于3月24日前发送至邮箱870621714@qq.com。

欢迎各单位组织人员报名参加。

附件:参会回执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2022年3月21日

附件:

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电话

抵达

时间

离开

时间

备注(注明单住或合住,饮食禁忌等)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互联网;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出现为全球带来第二次产业浪潮,带来了IT产业以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和深远。首先,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方式和企业生存形式;其次,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三,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系统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如直接经济、网络经济等逐步形成。财务会计系统是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互联网使得财务会计系统的环境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二、传统财务会计在网络环境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在各种互联网公司十分普及的今天,部分学者认为:有的网络公司存在于网络计算机之中,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它可以由各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将其中密切联系的业务划分出来,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因此,企业在网络空间中非常灵活,会计主体变化频繁,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意义。如何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网络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上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被清算或破产。有学者指出:当前网络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技术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等原因,成立、破产、兼并的频率之快前所未有。对于这类网络企业,持续经营假设面临重大挑战。而对其是否使用清算会计,目前争论很大。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在网络企业存在时间长短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要人为地进行分期,不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其实际意义也不大。此外,即使网络企业能长期存在,由于其业务的瞬时性,期间划分的标准也是一个问题。与此相应,在会计分期假设下的成本、费用的分配和摊销,在网络会计中必要性有多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由于网上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货币可能会成为一般等价物。此外,由于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金融工具交易时,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外币会计,在网络环境下是否有可能寻找到更好的计量单位也是众多学者担忧的问题。

三、根据网络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策略

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

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并且为企业的发展抓住契机,为企业的变革提供准确的指导思想。不过由于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所以目前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的财务会计理论,并且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财务会计理论。

2.提高网络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于财务会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重视构建安全的网络财务防护系统。提高网络技术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硬件建设。安排专门人员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进行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以及备份等,对工作建立责任制,以防给企业带来损失。

(2)重视软件。企业应该积极开发自主化并且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软件,并且将财务软件从简单的总结升级到对财务的分析,由此就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

(3)系统入侵防范措施。由于网络环境具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会计系统又关系到企业的机密和发展,所以要严格的防止系统被入侵。目前可以采取端口技术和防火墙技术。例如防火墙技术采用只允许信息单向流动的路由器,就可以在保护本地网的同时,有效的防止黑客的入侵。

3.加强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

无论在任何时代,财务会计人才的素质都应放在第一位。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所以加强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必须要做的,而在方式上应该结合多种手段和方式。对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知识培训上,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等;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上,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的模式进行教育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为员工营造企业为家的环境,让员工深刻的感觉企业就是家,为家奋斗就该不懈努力。

四、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

1.传播媒体网络化。网络财务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提供者不再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财务报告,而改用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方式在即时性、互动性上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

2.信息媒体多元化。网络财务报告就信息媒体形式而言,是从单媒体走向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以及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体合成一体,构成了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信息更具综合性,更直观形象。

3.报告介质光电化。传统财务报告以纸为介质,通过以报纸为主体的印刷出版物对外界信息。网络财务报告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媒体存储于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设备来阅读。光电介质的“海量存储”及其多元、动态、立体、信息的存储是传统介质无法比拟的。

4.报告内容个性化。在传统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同的财务报告,不同企业对外提供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难以迎合信息使用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高级阶段的网络财务报告以现行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为基准,力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额外提供使用者需求定制的信息以迎合使用者对信息内容和信息媒体的个性化需求。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篇3

1、项目位置,周边状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厂北巷西侧,西至东皇城根南街,用地东侧就是民盟中央现在的办公用地,现办公区内保留了一套较完整的四合院,其中保留着许多珍贵的物品。这些物品、房间、庭院中记载着老一代民盟人的故事,四合院中也处处都留有民盟人对老一辈人的记忆。

民盟办公用地周边有许多代表性的建筑和景观。如中国美术馆,隆福寺、北大红楼,王府井商业街、皇城根遗址公园等。所有这些建筑、景观无不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发展与变革,也勾勒出建筑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

2、项目背景

民盟作为重要的派,为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盟中央新办公楼建设工程,不但深受民盟中央领导的重视和17万盟员的瞩目;而且从规划伊始就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就此事作出批示,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民盟中央新办公楼建设工程不仅事关民盟形象,而且涉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形象,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

民盟中央的领导对我们设计单位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我们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满足他们对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等各方面的要求。设计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方案比较,通过和民盟领导的反复探讨,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

建筑设计

民盟办公楼的建设用地条件非常紧张,新建地块容积率达到1.5建筑限高仅为12m,办公楼的安全等级也较高,这些都给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总平面布局、平面功能关系的处理,建筑立面细节的设计,我们都力求使建筑在展现自身性格的同时也能融入周围环境,并且把景观,阳光等要素自然地引入建筑内部,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而生动。通过分析用地的环境状况、周边的四合院的传统空间形式以及现状建筑的肌理、新建办公楼与东侧原四合院办公区的关系。与建筑朝向的关系以及建筑与城市沿街景观的关系等一系列的相关要素,我们综合协调建筑功能分区,总平面布局与建筑立面效果之间的关系,民盟办公楼设计正是基于分析解决这些多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得出的结论。

1、将阳光与景观引入紧凑的总体布局

在总平面的布置中,为解决用地局促的问题将办公楼集中布置在用地中央,周边设宽度大于4m的环行通道,兼作消防环道,使地块利用最为充分。新建办公楼将主要的办公区域布置为南、北两栋板楼,在西侧设置公共空间将南北两楼相连,使建筑向东侧自然围合形成“u”型,与原四合院的庭院具有一致的空间感受,也使东侧原有的办公空间自然地过渡过来。建筑形态的“u”型处理也使得建筑在临东皇城根南街一侧形成完整的立面,并且建筑体量围合而形成内向性的庭院,将阳光与景观引入到建筑之中,使整体建筑布局在尽量紧凑的同时,也为自身环境的塑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让自然光融入建筑空间

(1)党派办公楼对功能的需求

民盟办公楼主要功能用房为普通办公室、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办公室和休息室、接待室、中小型会议室,280人报告厅等,还需要配备停车库,设备、电气用房等辅助房间。此外新建办公楼的建设不仅仅是为改善民盟现有紧张的办公条件,甲方更希望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要追求一定的建筑空间趣味,并应对室内的公共空间等进行重点设计,为民盟营造舒适的办公环境,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展现民盟的精神风貌。

(2)建筑功能、空间与自然光的完美结合

办公楼的地下一层为汽车库、设备等辅助用房。一层主要功能为会议。南楼设有办公室、阅览室和卫生间等辅助房间,北楼设置了3间10~20人的中、小会议室,报告厅及公共走廊位于两楼之间。建筑2、3、4层主要功能为办公。除北楼的4层布置了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办公及休息室外其他多为普通办公室。建筑的功能划分明确对应不同的功能在建筑东,南,北侧各设有辅助入口,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通过对室内空间及建筑剖面的研究,我们在休息厅、走廊、报告厅、电梯厅、楼梯间等多处公共空间设计了采光天窗,将自然采光巧妙地融入到建筑中。

(3)透明开放的入口大堂

办公楼的主入口设置在二层的西侧,圆形的主入口大厅夹在南北两楼之间,并向内退进一跨的距离,形成宽敞的入口平台。大厅设计为贯穿3层高的共享中庭,形成办公楼里最主要的公共空间。联系南北两楼3.4层的连廊仿佛一道桥,从中庭里横跨而过。站在主入口平台。大厅里以及连廊上向西望去,黄城根遗址公园的景色一览无余,感觉城市的风景直接融入进来,也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

(4)引入天光的地下报告厅

报告厅位于建筑1层(半地下层)可容纳285人,我们结合屋顶庭院在报告厅前面的主席台和后面的入口处上方各设计了一组天窗,这就有效地为报告厅内补充了自然采光。通过天窗望出去,蓝天,白云,弧形幕墙、屋顶庭院的花架清晰可见,顿时为报告厅内增加了几许生机,

(5)半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引入

在报告厅西侧结合电梯厅设计为休息区,并利用汽车坡道与休息厅之间设计为采光天井,配置小型的绿化和水景,使室内的景观更加生动,也为会议空间带来无限生机。报告厅两侧的公共走廊设计为与2层连通的中庭,顶部天窗的设计为室内引入了充足的自然采光,也更加丰富了室内的空间效果。

天窗在建筑一层的应用使作为半地下室的楼层内仍然能得到充分的自然采光。这些细节的设计既能使办公楼的内环境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又为建筑在使用中节约了能源。

(6)阳光满溢的电梯厅和楼梯间

结合大堂在建筑顶层的楼、电梯间处各设计了一组天窗。天窗的运用使圆形大堂与南、北楼建筑形体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也使楼电梯间内阳光漫溢。金色的阳光洒在红色的墙面上,为办公楼内带来了温暖的感觉,也使楼,电梯间更显明亮而舒适。

(7)光影重叠的屋顶庭院

民盟办公楼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也为使用者创造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并营造了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庭院的设计不是简单地被割裂出来,而是尽可能地使环境与建筑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报告厅的上部设计为屋顶花园,让室内的柱子延伸到屋顶花园上并结合建筑屋面设置花架,并相应配以木质和石材铺装,设计了花池、坐凳等元素。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花架的阴影随之变化,在庭院里及建筑立面上造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使屋顶花园中更加充满生机。同时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在屋顶花园里设置了上人天窗,从室内天窗望出去,也同样能感受到屋顶花园的气息,室内外的空间互为延续,并融为一体。庭院空间为民盟办公楼创造舒适的室外景观环境,更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休息和交流聚会的场所,使人们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能充分欣赏到庭院的美景。

3、建筑立面设计

(1)展现庄重,现代、和谐亲民的派形象

建筑的立面展示了建筑的类型和性格建筑的形象也是

甲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民盟领导要求建筑的立面要反映派办公楼的形象,展现民盟中央的精神风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的风格应该有别于其他办公建筑,也应有别于执政党办公楼的建筑形象。因此在立面设计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法来展现派办公楼的特点,如何呈现一栋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成为我们设计过程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2)立面、细节处理表现鲜明建筑性格

用地周边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设计的出发点便是希望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形式,既代表民盟中央的形象,又从城市的角度,使建筑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西立面的处理上,用出挑的檐口和柱廊的形式将南、北两楼以及中央大厅统一在相同的秩序之下。在平面上南楼为中间走廊,北楼设计为单廊的形式,因此在立面上主入口两侧形成不对称的格局。柱廊的设计根据南,北楼的长度分别等分设置了5根、4根柱子,在南楼立面对应北楼宽度的位置上设计了3层通高的幕墙,使立面在对称与不对称之间形成统一的韵律,在视觉上维持了一种非对称性的平衡美。

西立面前的围墙同样也成为立面的构成要素之一。围墙外贴深灰色的石材并顺应坡道的坡度设计为台阶的形式,在围墙的前面以及围墙和坡道之间种植低矮的绿植,这既使主入口前的坡道巧妙地隐藏在围墙后面,也使建筑仿佛被加上了一个底座,立面形象更加的突出。

建筑南,北两侧的立面则延续了东侧原有办公楼的立面样式,采用了壁柱的形式。在辅助入口对应的位置立面采用玻璃幕墙的形式与大面的红砖墙面形成对比,并配合平面功能后退进去,对入口起到了明确的标识作用。面向内庭院的南、北向立面则通过屋顶花园的天窗和两楼问的圆形大厅延伸至室内。室内楼电梯间及地下1层报告厅两侧的公共走廊都采用了与室外立面相一致的红砖墙面以及开窗方式,使建筑室内外有相同的逻辑关系,并保持了建筑形体的纯粹和室内外相一致的延续性。

(3)颜色,材质的对比丰富了建筑形象

我们在办公楼立面颜色、材质和细节的设计上也同样追求使建筑立面兼具功能与美感的同时,能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力求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及认同。南北两楼建筑主体均采用具有传统色彩的红砖墙面,在建筑檐口下及立面2层以下的部分墙面采用更深色的红砖,把墙面分为了上,中、下三段的形式,丰富了墙面的层次。墙面上方形的装饰灯规则地镶嵌其中,就像古代城门上的门钉。南北两楼间的主入口大厅则采用了通透的玻璃幕墙。幕墙的细致精巧和通透感与两侧柱廊的挺拔、墙面的厚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而使立面形成丰富的美感,从而令建筑主入口格外突出。

(4)光影变幻的立面更加生动

主入口的上方结合建筑檐口和柱廊设计了遮阳百叶,这些元素的组合限定出了3层楼高的入口空间。这样的设计手法加大了主入口平台的空间尺度感并增加了进深感。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使办公楼的沿街立面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随着时间的改变,柱廊和百叶在主入口处呈现出变幻的光影效果,尽显建筑丰富的形体变化,使建筑立面随着光线的韵律跃动起来,展现出丰富的建筑表情。通过红砖墙面、灯、幕墙,浅色石材的柱子建筑檐口多层次的处理以及光影因素的运用使这些立面要素在材料,质感颜色和明暗上,形成强烈对比的同时又达到了整体的统一与和谐,令整个立面显得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在民盟办公楼的立面设计中,我们通过对办公楼立面的对称,非对称,变化,统一、对比、色彩,质感,韵律等多种方面的设计来表现建筑立面的美感,使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并达到和谐的组合效果。建筑的立面也展现了在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效果。

设计感言

以上主要记录了民盟办公楼项目的主要设计背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回顾整个项目的过程,设计正是建立在我们对项目背景情况的了解、对派设计要求的深入理解、以及与甲方反复沟通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整个设计过程就是我们对于总图关系、平面功能,立面效果,剖面关系和细节等多重要素综合的分析,设计、相互协调而得出的结论,并最终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民盟办公楼从项目设计伊始到建成经历了漫长的5年。建成后从建筑功能、空间处理、立面形象到建筑与环境结合等方面均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和好评。建筑在自然通风、采光等方面的效果也在使用中明显地体现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民盟办公楼本身也已经成功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成为皇城根遗址公园观光沿线的景点之一。

工程档案

建设单位: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建设地点:北京东城区东厂北巷西侧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北至翠花

胡同:南至现状围墙

新征建设用地面积:2986.940m2

建筑层数:地上及半地下4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2m

建筑面积:6400m2

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

人防性质、等级:地下层部分为六级人防汽车库

设计起止时间:2003.8~2005.12

竣工时间:2007.10

民盟中央新办公楼主要设计人员:

设计指导:何玉如

方案设计:邢凯立、梁海欣

工程主持人:林红、梁海欣

建筑负责人:林红、梁海欣、周雷

结构负责人:刘军、张曼

设备负责人:刘纯才

电气负责人:张瑞松

经济负责人:高洪明

作者:梁海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何玉如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