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5-07 手机浏览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原因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13-02静脉输液是护理操作中最普通的一项技术,但在感染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静脉输液时多次穿刺失败的情况,给患儿造成再次损伤的痛苦。作为一名感染科护士,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静脉输液失败的原因,采取可行性措施减少重新穿刺。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240例的患儿,现将对这些患儿穿刺失败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感染科住院患儿240例静脉输液521例次,其中男146例输液272例次,女94例输液249例次。0~1个月患儿60例,1个月至1岁患儿40例,1~3岁患儿27例,3~8岁学龄前患儿10例,8岁以上学龄患儿3例。

1.2研究方法:对所有输液患儿及护士逐个调查登记。总结静脉穿刺的失败率、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2结果

240例患儿521例次静脉输液中失败后重新穿刺140例次,占输液总例次的26.87%,其中男患儿重新穿刺81例次,占87.86%,女患儿重新穿刺59例次,占42.14%。婴幼儿(1个月至3岁)静脉穿刺失败率为72%,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静脉穿刺失败率分别为63%、31%、37%。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静脉输液失败后重新穿刺140例次,占输液总例次的26.87%,说明在每天原有大量输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重新输液的工作量,同时也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因此找出影响重新输液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5]。

3.1患儿的个体差异是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因素

3.1.1年龄: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较大的有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1]。此,头皮静脉是2岁以下小儿经常选择的穿刺注射部位,年龄稍大的患儿一般选用手背、足背和大隐静脉穿刺。患儿畏针不合作,患儿因环境陌生、害怕打针及疾病的影响,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躁动、不合作,给穿刺成功带来不利和难度。反复穿刺更易加重患儿的畏针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1个月至3岁婴幼儿重新穿刺比例较大,这与患儿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输液知识以及对输液恐惧不安有关,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重新穿刺比例小,这与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不易动有关,重新穿刺是因为输液速度慢,稍有哭闹引起血液凝固,堵塞针头。学龄儿童有自控能力和一定的知识,且血管直粗、充盈良好,所以穿刺成功率高,而引起重新穿刺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病情重或肥胖[6]。

3.1.2输液部位:选择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由于有助手配合约束患儿,患儿会恐惧、大哭大闹、出汗多、挣扎动作大、不易固定,所以重新穿刺率高。而选择四肢浅静脉输液的患儿,静脉相对粗、直观、易于固定,所以四肢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高。

3.1.3患儿病情的影响病情重危的患儿由于营养相对不足,静脉充盈不明显,加上输液时间长、穿刺次数多,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坏、出血及痉挛,给穿刺造成困难[2]。

3.1.4患儿体格的影响经过临床观察,过于肥胖的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隐匿,影响穿刺成功。有研究表明选择前臂内1/3的静脉或足背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3.1.5患儿的心理因素:有的患儿生性胆小,看见针就恐惧,甚至出现头痛、晕厥,也影响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

3.2环境也是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

3.2.1自然环境的影响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等直接影响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如天气晴朗、光线充足的病房,静脉血管清晰,护士眼睛不需太大调节,易于穿刺成功;而在光线不好的病房,阴雨天及使用日光灯的夜晚,护士的眼肌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易出现疲劳,影响穿刺成功率[7]。

3.2.2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儿科治疗中除了患儿、护士外,还有家属,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所以,家属的支持对患儿、护士都是有益的,相反,有的家属对静脉输液不了解,伤心落泪,有的一味强调一针见血,有的指责护理人员引起护患纠纷。护士和患儿以外的陪护群体也是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8]。

3.2.3工作环境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医院追求经济效益,随便减少护理人员数量,加上病人数量多,护士一次集中输液人数过多。有时,1h内做20~30名患儿的输液,使护士大脑过度紧张和疲劳,各种功能活动下降,感觉器和分析器的活动易发生错觉,造成输液失败。

3.3护士的素质也是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

3.3.1护士的专业素质作为操作执行者的护士,掌握着血管的选择、输液部位及针头的选择、进针的角度与方法、针头的固定方法、拔针后的按压方法、穿刺成功后的观察等等[3]。这些方面5年工作经历以上的护士会操作得游刃有余,而低年资护士则相对欠缺,可见护士操作的熟练程度、技术水平是影响输液的因素[4]。对于护士的专业素质因素所造成的静脉输液失败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在给小儿静脉输液中注意以下几点:(1)在配药和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3)针头的选择,一般头皮静脉穿刺选用5~5.5号针头,四肢浅静脉选6~6.5号针头。(4)固定胶布要牢固,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5)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拔针时充分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针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并且拔针后应按压3~5min,因为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压力增高,所以要延长按压时间。(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的胶布有无松开,瓶里液体是否输完,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3.2护士的生理因素护士是输液操作的直接执行者,当其自身身体不适如感冒、月经期、怀孕期时会影响操作水平的正常发挥[9]。且医院对儿科护士的视力未进行明确的规定,有些近视、弱视、老视的护士还在儿科病房一线工作,这也是影响输液成功的因素之一。

3.3.3护士的心理素质因素现代护理是整体护理,护士和病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有时会将生活中一些不良事件的刺激不经意地带入工作中。虽然大家都尽量不带情绪上岗,但情绪高涨时,输液成功率高,反之输液成功率低。由于儿科静脉输液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并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同时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和患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满情绪,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情,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3.4家长的心理状态目前大部分小儿均为独生子女,而且孩子幼小、娇弱,陪护众多。除父母外还要加上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可为众星捧月。患儿输液注射时家长怕护士的技术不过硬,而且孩子疼痛,常表现出易激动不信任的情绪,他们总是在旁边指指点点,如这里穿刺会痛,那里的注射静脉针头易滑出,哪里的静脉难以固定等。来诊患儿的常见病是高热、急性腹泻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加上幼儿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痛苦,家长对患儿的持续高热、频繁呕吐等临床表现不知所措,感到紧张和焦虑。在为患儿输液注射时,家长最不放心的是护士的技术,生怕护士技术不过硬而使孩子疼痛。在输液时,他们总是希望高年资的护士来操作,不愿意让低年资的护士操作,这些使护士们的精神压力增加,降低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本研究证实,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能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10]。

4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3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分析影响小儿静脉成功率的因素有患儿、护士、环境3个方面。作为管理者,应从改善环境入手,同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把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爱心和责任心强的护士调到儿科工作。作为儿科护士,不仅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还应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在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患儿采用相应有效、合理的操作方法,如选择血管、针头固定、避免液体外渗等等。同时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加家属对护士的满意感和信赖感,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从穿刺准备、穿刺方法、拔针方法、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做到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制度进行,减少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复穿刺,不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大大减轻护理工作量,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和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莫雪英.小儿静脉穿刺后无回血112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10,18(1):47.

[2]吕世英,胡晓英.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1,5(3):67.

[3]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18.

[4]张小群,范丽风.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0(1):3.

[5]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7]臧建君.小儿静脉输液的新方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6(03)

[6]牛俐红.2~6岁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心理护理[J].淮海医药.2007(02)[9]张秀花.心理护理在患儿静脉输液20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2)

[7]陈燕,刘卿卿.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0(04)

[8]单太华,扈爱连,李凤霞.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07)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爱婴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安全管理是爱婴区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新生儿在住院时发生护理失误及意外伤害,是爱婴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病房的管理者和护士责任重大。本文就我院产科爱婴区的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做一回顾,探讨这一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安全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

通过检查、医护人员反映、产妇家属反馈、院外对比学习等方式,收集我院爱婴区新生儿病房中存在的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各种改进措施建议等。统一整理,归纳,总结。为研究安全管理进一步改进措施做准备。

(2)根据总结资料,针对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全面入手,抓住重点,先主后次,重点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一般安全问题不放松警惕,留意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医护之间相互合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科室之间互相借鉴,进行全方位的爱婴区病房安全管理改革,并不断改进。

(3)评估管理效果通过护理人员考核、医护反映、产妇家属反馈以及对病房的各项安全质量指标调查,评估管理效果。将各项指标标准化行统计学检验,均为计数数据,将其率化后以χ2检验,以安全管理加强前后6个月为期,对改革实施前后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比较,以P

2结果

(1)通过安全管理改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上升,护理缺陷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情况如下表1:

表1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后,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较前好,处理突发事故能力提高,与强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者从各方面总结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成效如下表2:

表2数据提示,安全管理加强后,无论从服务方(护理的失误)还是受服务方(家属反馈)评价,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均有所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1)爱婴区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如下安全管理问题值得注意:1)某些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因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强度高,需要熟练的护理操作和迅速的反应能力,有些护理人员平时较注重专业护理素质的培养,而不注意安全管理素质的同步提高。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完成专业工作后不注重安全危险因素的防范,遗留安全隐患。2)医护患沟通不足。医护之间除常规护理医嘱之外,往往缺少其他有关安全因素的交待与沟通。护理人员容易片面理解工作职责,有时护理工作并未能完全达到临床上要求的真正护理安全水准。爱婴区病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护患沟通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实现的前提,也是健康宣传工作落实的基础。如果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缺乏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在预后、费用等方面发生纠纷,成为安全管理的一大阻碍。3)由于新生儿安全措施的大力实施,开展有了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新生儿家长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对新生儿意外情况的防范能力加强,并掌握了一些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如预防新生儿溢奶误吸、脐部感染,有效地减少了意外意况的发生。[4]

(2)爱婴区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存在安全管理不足,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强化措施:1)重视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专家意见,不断修订,并组织护理人员仔细学习,定期考核。在继续推进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管理技能,重点增强检查补错意识,提高纠错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注意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谨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2)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医嘱的同时,须注意报告新生儿的安全情况,征询意见,一同制定安全护理计划。指导家长正确喂哺,对护理要点做示范,并提醒喂养、护理的注意事项,宣传关于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令其心中有数以减轻其忧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患、护患矛盾。3)注重细节的管理,掌握细微的关键所在。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对病房的各种仪器、操作的进行有透彻的了解,不可有盲点与误区,可定期培训并组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护理人员须注重文书的写作,组织护理文书规范化写作培训,定期检查,查漏补缺。把文书写作提到安全防范的高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爱婴区新生儿病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医疗的效果与预后,需要医护患同心同力,良好配合,只有处处留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使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2005.5,836-837.

[2]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42-144.

[3]韦艳姬,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0,7(7),94-95.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

  儿科医生工作个人总结1

  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加上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护士不愿意或根本不安心儿科护理工作。不过我在_年度中,带着对孩子们的喜爱,开始了我的护理工作,现在将20__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

  由于是儿科,液体量少而组数多,许多药计量难算;婴幼儿好动,液体渗漏多,工作量大而繁琐,往往是这边刚加药,那边又肿了,不滴了,到处都在喊你,且又是一样的着急……往往从上班忙到下班,一刻钟也没停过,甚至到下班时所有护理记录都没来得及写。久而久之,容易使护士产生厌倦、不满情绪,觉得儿科护士太累了,跑断了腿,有时还要受家属的气。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想法,觉得工作永远也没可能干完、干好,只要当班时没出问题就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护士首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要有坚定的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因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热爱,关心儿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只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二、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许多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宝贝”、“小皇帝”,一但生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就怕宝贝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就骂你,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你气得难受、憋闷,还不能发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考虑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三、勤学苦练,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我认为,这一点是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上面的第二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心上嘛!而许多护患纠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只要我们肯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四、努力学习,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

  前面已讲了由于是儿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病儿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儿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护士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综上所述,要把儿科的护理工作做好,护士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能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儿科医生工作个人总结2  

  担任xx医院的儿科医生一职,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院领导、科主任、多位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学习,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钻研内儿科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熟悉到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了解到了一些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现将本人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

  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进步专业技术水平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天天学习,天天把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碰到不懂的题目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进步自己综合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在儿科的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操纵,能规范书写各类文书,并能做好儿科常见病的诊疗。在工作中,发现题目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技术与病房治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三、严格要求自己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完成地较为圆满,但是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由于以后的工作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与其它先进同事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以上是我的工作总结,在过往的近一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过往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我也深知,在业务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不懈地努力,加强我的自身能力。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儿科医生工作个人总结3

  本人xxxx,xxx年7月毕业于xx医学专科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于xx年12月至今在朱阳镇医院内儿科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院领导、科主任、多位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学习,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钻研内儿科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熟悉到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了解到了一些内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现将本人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进步专业技术水平。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天天学习,天天把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碰到不懂的题目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进步自己综合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在内儿科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操纵,能规范书写各类文书,并能做好内儿科常见病的诊疗。在工作中,发现题目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技术与病房治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三、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