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4-16 手机浏览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0.引言

所谓高档住宅小区,就是由高级或豪华住宅构成,尤其以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整以及利用现代手段服务社区的住宅小区。它们的建筑设计也相当优异,值得我们探讨。前期项目定位,产品定位,项目形象定位等不在这里细说,现在只针对高层住宅,小高层洋房建筑设计方向进行探讨。

纵观国内大部分高端住宅小区针对不同地段开发的高级豪华住宅,大致分为三种:

(1)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商业价值巨大,周围环境配套可以借鉴利用,主要以适当容积率,高密度高层为主精品住宅。

(2)距离城市中心不远,交通配套完善,跟着发展态势,发展小高层洋房或者高层洋房,低密度。

(3)远离繁华,低密度,低容积率住宅小高层或者别墅住宅,配套自然景观。

1.设计理念

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1)人文(HUMANISH),人文环境设计,创造价值。

(2)环境(ENVIROMENT),室内外环境空间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

(3)价值(VALVE),涉及考虑商业性房产开发的价值体现。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人、建筑、环境、社会”四要素的密切关系,创造灵活的建筑空间。重视建筑设计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设计、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有人性化的空间理念和重亲情的空间感受。

2.高档住宅小区户型设计举例分析

2.1户型设计

针对人群需要,在高层、小高层或者洋房户型设计方面,一般做到一梯四户,一梯三户,一梯二户甚至一梯一户;内部空间建筑面积一般做到110平方米-250平方米,这个范围开展的三室两厅两卫,四室两厅三卫,甚至五室六室等复式设计。

2.2室内功能分布方面:

在厨房,卫生间,会客厅,主卧室,次卧室,书房,生活阳台等传统布置基础,形成具备宽厅、入户花园、双流线、景观电梯、储物室、工人房、功能娱乐室等,甚至配套室内泳池。

考虑远期发展改造的可能性,采用大起居厅,餐厅,开放厨房。卫生间考虑三套组合式,即浴缸(或淋浴间)、面盆及一个蹲式或座式便器。住宅层高一般采用3米,日照间距均符合国家以及地区标准甚至远远大于。例如,至少有一个功能室冬至日照不少于1小时。内部功能,动、静分区,管道集中,顺应市场要求,有利于建设方便。

3.高档住宅小区交通系统

根据人流方向及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一般路网人车分流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楼宇布置,形成通畅的道路结构。小区道路一般分为三级:

(1)消防级别。位于环绕小区消防车道,或者内庭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满足规范要求,如不能畅通通行适当设置回旋处;

(2)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4.5米,连接个户型主要道路;

(3)宅前小路。宅前路面宽3米,必要时救护车辆或者应急事故单元门前。地块面积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1)、(2)级别做成消防级别的绿化。

4.高档住宅小区内部智能化系统设计举例

将科技广泛运用到家居生活空间中。例如,在厨房与客厅区域,采用创新型方法,设置一个集成化终端系统。这种新型科技除了能保障主人的安全外,同时还兼有娱乐休闲的功能。例如,厨房可视终端系统,同时兼备有电视、可视对讲、DVD、电话等功能,即使是在烹饪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步享受无限的乐趣。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发生,还设计有三部分智能安防系统,其中就包括有主卧24小时报警按钮、红外线双重监控系统以及厨房煤气报警系统等。

4.1高档住宅小区的外部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4.1.1出入口安全管理系统

单元楼出入口,电梯门,输入密码或刷门卡形成第一道防范系统,可视化人像识别系统、人体手指模识别系统进入单元门等方式形成第二道防范系统。

弥补第一第二道防范系统不足,一般情况还会配套周界防范系统,主要方式是安装一些红外探测器,一旦检测到有外来入侵者,探测器就会自动报警,达到对周界进行防范的目的。

4.2高档住宅小区的EPON接入设计

对于高档住宅小区用户,建筑面积大,居民密度不高,接入较分散,但对网络接入业务品质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用户对宽带上网及宽带应用需求多,带宽需求高。选择EPON技术实现宽带接入的组网方案可以通过FTTH模式或是FTTB+LAN模式实现。

4.2.1FTTH模式

在小区接入中,光分路器可设置在小区机房在楼道内,采用一级分光,将ONU放置在用户住宅内,为高档小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综合宽带业务。FTTH接入网对传输制式、带宽和传输技术都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全透明的光网络,但是每个用户都需要一对光纤和专用的ONU,对于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档小区住户也是一种选择。它可以通过ONU提供CATV接口、FE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POTS接口(普通电话接口)、视频接口这些用户接口,或通过ONU提供FE接口,下挂家庭网关实现接入。

4.2.2FTTB+LAN模式

FTTB+LAN方案是目前比较优秀、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要求的以太网接入方案,这种模式的组网方案有效地结合以太网和PON的网络优势。搭建时应在楼道内的配线箱设置ONU,再利用多对双绞线将业务分送给用户,光分路器的设置在小区机房。它可以采用ONU+Mini―DSLAM,提供数据接入:或利用ONU+IAD(综合接入设备)方式,从而实现数据的接入以及用户语音。

5.高档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针对不同地域住宅小区不同景观绿化,是否用水景,是否用大绿化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景观绿化是定义一个小区价值重要因素。

绿化系统采取水面与植物相结合的手法,其间点缀以自然人文小品。在平面布置上,采取点、线、面相互穿插的构图方式。“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同时种植一些特色鲜明的植物盆景,例如,在水旁可以种植一些亲水的植物,满足小区居民对环境的行为以及心理的需求,细致全面地为居民的各类生活活动着想,同时能够提供便利以及适宜的场所,使环境具有可识别性、领域感。常绿乔木常作为道路绿化树木,部分采用落叶乔木,能够做到为道路遮阳,创造“夏有荫,冬有阳”的生态空间。

6.结束语

总的说来,高档住宅小区在建筑方面领先大众,这类小区更是在建筑设计上诠释了整个住宅小区自然和谐、大气档次、精美主义建筑的美学新概念,值得大家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晓丹.以人为本的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探讨[J].消费导刊,2009,(14)

[2]宋健.对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看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篇2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结合对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现状的研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实践教学;整合;创新

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作为贯穿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囊括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及装饰文化、雕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实践育人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中实践育人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经验

西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不仅创立了基础课,还强调让学生进入工厂,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设计教学,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当代的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主导理念依然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但各国都在本土文化与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着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即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各门专业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结合着重于对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在欧洲的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项目课题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而在课题相关课程上所用的时间只有20%~30%,剩下的时间用作选修课。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课题工作,纵向上贯穿了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横向上有课题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环境,将公司项目制作过程和具体细节按实战要求在课堂上表现,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公司结合起来,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工作室兼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体验公司管理制度下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客观的认知。积极地研究和吸取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特色的综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与现状

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设计专业的一流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实践育人手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构造节点模拟训练,学生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材料、工艺构造亲手制作出来。这种将工地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与体验环节,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工艺知识难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照明实验室中进行灯光模拟。学生根据所上课程要求模拟现实照明,如模拟办公空间照明、居室照明等。这种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践手段,使学生在了解灯具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意性的照明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随时参观学院的材料与构造展厅,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构造方式、产地、价格以及完工后的图例,使学生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结合现实进行设计,避免了设计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问题。目前,根据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但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规律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修养,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等等。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仍是一门新型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与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1.实验方法的导入为了改变以往只有实验课教学在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可以在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方法,利用艺术学院模型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学院构造模型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节点,通过对材料的分割、组合、安装,使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并让学生制作等比空间模型,研究空间组织关系,摆脱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计算机模拟的状况,使学生切实体会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提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具有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的环境设计模型室建设方案,以适应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实践育人手段的改进。第二,提出环境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交互式教学,即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场景,再现实践环境的搭建过程。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这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手法单一,三维想象空间难以理解,使学生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结构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将虚拟建筑建造过程实验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感知各种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虚拟现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全新的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实验室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拓展、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优势。虚拟建筑建造实验教学模式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概念、全景漫游、虚拟建造过程实验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全新模式,不仅可以代替部分传统教学,而且能够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问题,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三,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传统的多学科、全方位智能交互式实验室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的艺术设计与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学科结合也日益紧密,进而产生集多领域教学、学术研讨、互动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它结合了设计专业各个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领域。该项目利用屏幕融合式的多点触摸主屏和副屏的模式,它拥有一定的数据库支撑,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平台,可真实地模拟景观、建筑、室内外等场景,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动态演示,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平台,推动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向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渡。

2.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整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包含的基础学科,确立“跨界融合,皆善为用”的教学理念,将整体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教学、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大板块。在基础教学平台上构建“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国际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革故鼎新的动态发展平衡中。第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首先,强调多人授课,多课程、多元化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乃至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授课,推进项目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使其更多地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创办实践基地,聘请知名设计师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铺平了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的道路,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以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3.教学方法的规范与创新案例教学是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实践育人手段。建立规范的案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得前沿的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结合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建成规范的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究发现设计方法。其次,与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密切联系,获得国内前沿的设计案例,用于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最后,建成世界经典环境设计案例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包括背景资料、图纸资料、设计评价等。

4.考核方法的创新更新考核方法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制订详细的进度考核内容。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是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的主体,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各类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由于新型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造内容也较为复杂,再加上课堂讲授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四、结语

文章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教育,2011(1).

[2]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国强,吴敏,陆庆.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式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2-0090-02

1、项目背景

项目类型:某星级酒店室外环境设计

项目面积:7131m2

地理位置:上海浦东周浦

环境概况:设计地块由3栋高层建筑围合,建筑外立面由暖色石材与玻璃幕墙构成,形式较为现代。现状地块中垃圾站、变电箱、地库人车出入口等建筑配套设施林立,使设计地块较为散碎。

设计要求:要求按中式风格打造庭院景观,并设置风雨连廊将建筑串联。

2、设计构思与特色

2.1主题构思

作为高档酒店的室外环境景观项目,如何通过景观营造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印象型项目,且能为酒店运营添彩是设计重点所在。设计在结合周浦“书画之乡”美誉的前提下,以白墙作底、山石为绘,通过“十方墨砚”的景观主题,形成现代与古典相交融的自由惬意的室外空间,同时也提供了较佳的高空俯视效果。

2.2亮点与特色

2.2.1“墨砚”――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图1)

周高中低的整体格局、蜿蜒流畅的铺装线条、黑白分明的景观用色,环境设计将一方“宝砚”置于建筑中庭,并配以假山跌水、回纹装饰、芭蕉听雨等设计细节,不用笔者多语,浓浓的中华魂、乡土情便自然而然地由景观中涓涓流出(图2、表1)。

2.2.2逆常规设置的步行系统

设计摆脱传统空间布局理念,引入“砚”式设计理念。砚台理念的设计方式在于摈弃原有大楼外的台阶及残疾人坡道,利用从砚台中提炼的精致曲线来消化室内外标高。设计将硬质铺装活动场地置于建筑边缘,令绿地草坪位于庭院中心。

该布局方式可有效整合小空间里的零星用地,避免各种建筑后勤开口对场地景观的破坏,并且整合建筑散水空间为景观所用。

从种植角度出发,绿化由建筑边缘移至庭院中间,中置的绿地可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光照,并可提高绿地整体性,使为数不多的绿色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来。

2.2.3注重建筑俯视效果,为高层客户打造“盆景”景观

中庭景观作为酒店的配套设施,是反应酒店形象、提升酒店品质的重要元素。设计考虑建筑层高属性,把俯视效果作为一个景观设计重点,采用流畅的线条与点式绿化种植未打造围合空间中的精致景观(图3)。

2.2.4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充分运用

设计取中国书画艺术的山水元素,以建筑、景墙的错综变化为背景,利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创造出诗意画卷与空间遐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图4)。

3、设计难点与解决方案

3.1难点问题:现代建筑与中式庭院的结合

解决方案:

整体设计采用新中式景观的简洁线条。

景观色彩采用黑白灰的基础色调,方便与各种建筑元素无障碍融合。

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设计平面构图采用砚池式设计,充分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且居于高层之上,砚之平面构图能尽收眼底,充分展示其景观魅力。

3.2难点问题:景观设计区间大部分位于地下车库顶板之上,景观竖向变化与景观结构荷载均受到极大的限制

解决方案:

景观布局上,以台阶式硬质铺装营造主体景观,台阶式设计总体落差小、景观层次鲜明,既能反映丰富的竖向设计层次,又可避免景观大构架对地库顶板形成的结构压力。

绿化配置上,减少大乔木的使用,以少量精致的造型类或盆景类植物作为骨架植物,以低矮的开花灌木作为景观点缀。

小品设置上,所有墙式设计尽可能退至地库,地库上的景观小品采用轻钢结构镂空雕花设计,使景观表现与结构安全兼备。

3.3难点问题:地下车库出入口、垃圾房占据中央景观廊道端口,增加景观布局难度

解决方案:设计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障碍物的特殊地理位置,结合“砚山”与“砚海”的设计理念,叠石成山、辟水成海,将原有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垃圾房包装成独特的门户景观,形成相对郁闭的景观玄关。而内部设计以开阔草地为主,内外空间尺度的反差使人进入内庭有豁然开朗之感,无形中弱化了中庭景观的面积劣势。

3.4难点问题:设计区域景观面积不大,但干扰设施众多,如何将配套设施与景观巧妙结合成为设计难点之一。首先,建筑出入口分布复杂,建筑散水占据空间比例相对较高;其次,地块现状有人防出入口1处、地下车库出入口2个、垃圾站1座、2组规划变电箱,以及众多地下管网检修井等建筑配套设施;再次,建筑间的风雨连廊将并不宽裕的景观空间切割得更为散碎(图5)。

解决方案:

第一,交换绿化空间与通行空间,令通行空间外置。阶梯状室外铺装将建筑边缘空间整合,既消化室内外高差,又结合建筑外散水、加强景观连续性,使建筑到景观空间过渡自然。同时台阶式墨盘设计具有良好的向心性,设计中心突出,呼应设计主题,传达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图6)。

第二,利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手法,将地下车库出入口、垃圾房等地上部分高起的构筑物与假山结合,将车库之斜坡与阶梯式砚盘设计结合,将变电箱等小型地面设施与绿化结合,并调整室外管线走向,尽可能将检修井安排于铺装区域,采用同质井盖设计令建筑配套设施在景观空间中“隐形”(图7-8)。

第三,采用中式连廊一层架空设计。设计连廊在空间布局上,将内部景观空间分隔为多个独立院落,而挑空、通透的廊道形式又在景观视线上贯穿各个院落,令景观不乏整体性,是中国传统园林“障景”与“漏景”的景观营造手法(图9)。

4、设计细节中的技术措施

4.1台阶与无障碍设计的衔接

通过台阶消化室内外高差,台阶中通过自然膨大的铺装曲线逐渐放坡,达到无障碍设计。

4.2地面排水处理

由于建筑周围为台阶包裹,屋檐散水汇聚于台阶之上,考虑暴雨期间行人通行安全,所有台阶落差处设置泄水暗槽必要时结合地面曲线纹理设置导水槽与泄水孔,铺装下预设排水沟渠。

4.3位于车库顶板上方的连廊荷载处理以及中式连廊与现代建筑的风格过渡问题

采用轻钢结构,既保证廊架强度,又可减轻车库顶板荷载压力;

廊架柱位设置与地库结构柱位尽可能重合,有利于分担荷载;